五年级科学上册 树木中的纹路 1教案 鄂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2
《树木中的纹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树木中的纹路》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森林中的一课,通过走进森林,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并且知道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生物。
学习本课,通过观察年轮使学生知道树木的年龄,培养学生小组探究,合作的习惯。
设计理念: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教学时通过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年轮形成的原因,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同年轮的宽窄不同,同一年轮的宽窄也不同,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通过观察树木的横截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通过讨论与小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能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4、通过阅读,了解树木的年轮所反映出的信息(生长的环境、气候等)5、具有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愿意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树木年轮所反映的信息,知道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年轮为什么颜色不同?为什么同一圈宽窄也不同?不同的年轮宽窄也不同。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汇报展示教具:一个大树桩、课件学具:不同树木的横截面、纵截面、放大镜、镊子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问题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请你们认真听,听完后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听了这首儿歌,从哪里知道树桩有几岁啊?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树桩,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树桩上的纹路)从纹路就可以看出树的年龄,多长神奇啊!树木的纹路中藏着哪些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树木中的纹路》(板书课题)[设计理念:由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究年轮的秘密。
]二、小组活动搜集事实1、小组活动实验观察师:刚才大家看了树木中的纹路,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树桩,请大家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学具,教师课件出示树桩)大家看看手中的小树桩,再看看的屏幕上的树桩。
实验目标1 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进一步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1 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尝试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标本。
3 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标本。
4 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难点1 制作精良的玻片标本。
2 培养学生实验的必备素质及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碘液、胶头滴管、滴瓶、镊子、清水、洋葱、纱布、吸水纸、解剖针教学过程上课师生相互致礼。
一、导入实验前边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但是,同学们会不会用呢?(学生回答)。
另外,显微镜下放的观察材料应该是什么样的?咱们把一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边观察行不行?(学生回答)。
那么咱们这节课就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并且用显微镜观察你们制作的标本。
通过这节课,你们可以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通过在显微镜下的观察,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下边咱们首先清点实验台上的器材。
然后,我先为同学们简单演示实验过程,讲解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同学们注意观看。
我演示完毕后,同学们自己做。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要想观察肉眼看不到的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首先,要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下边演示实验的过程:详见下边表格:演示完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在实验室转动指导。
三、课堂小结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共同绘制细胞简图。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评价升华通过实验学生应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总结,仔细观察。
五、讨论与交流1 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结构是否完全相同?这与什么有关?2 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与气泡?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正确使用显微镜。
但是本节内容容量大,在授课过程中应把握时间的安排。
1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树木中的纹路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知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
面的信息。
3. 能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
5. 具有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愿意与人合作。
二、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纹路的木版,每组三种不同的树的横截面,观察记录表,有关年轮的图文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带纹路的木版,提问:你们从木板上看到了什么?这些纹路从哪儿来?你还在哪儿看到过树木
中的纹路?我们把树木中的这种纹路叫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交流学生已知经验的过程,通过
交流导入新的探究过程。)
2.观察树干横截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块用树干锯成的横截面,学生分组观察。要求小组在观察中记录自己的
观察发现和疑问。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记录表发给小组,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上。
(2)交流发现,提出问题。
3.观察其他树的横截面。
(1)给每个小组再提供两块树的横截面,小组观察:有什么新发现?你还有什么疑问?
(2)交流与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随堂板书,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看一看,这些问题中,哪
些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观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学们互相解答?把已经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然
后给剩下的问题进行分类。
4.了解年轮的形成。
(1)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思考: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年轮跟树木的生长情况有什么关系?你从这
段资料中又解决了哪些疑问?
2
(2)交流。
(3)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5. 了解更多的来自年轮的信息。
(1)观察年轮图,估算树的年龄。(五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知道通过数年轮的圈数可以知道树的年龄,
如果只是简单地去数数意义就不大了,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怎么数、为什么数出圈数就是树
的年龄。)
(2)观察:同一个年轮的宽窄都是一致的吗?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一样吗?
(3)讨论:同一个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一致可能与什么有关?
(4)记录讨论结果并交流。
(5)你还知道年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6. 课外拓展。
(1)继续观察伐木留下的树桩或者锯下的树干截面上的年轮。
(2)收集有关树木年轮的资料,读一读,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