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1
- 格式:doc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62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案1:插画绘制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插画绘制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 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插画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插画绘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插画在艺术中的作用。
2. 展示一些优秀的插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教师示范如何绘制一幅简单的插画作品,例如绘制一个水果篮子。
4. 学生进行实践,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绘制自己的插画作品。
5.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和评价。
展示方式- 使用投影仪展示优秀插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 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供学生使用。
教案2:剪纸艺术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和工具使用。
- 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剪纸艺术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剪纸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中国传统剪纸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教师示范如何进行剪纸,包括基本的剪纸技巧和使用剪刀的姿势。
4. 学生进行实践,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模板,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5.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和评价。
展示方式- 使用投影仪展示中国传统剪纸作品的图片。
- 准备剪刀、彩纸和剪纸模板供学生使用。
教案3:色彩运用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 学生能够通过色彩运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色彩理论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步骤1. 引入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2. 展示一些具有色彩运用特点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色彩运用技巧。
3. 教师讲解基本的色彩理论,例如原色、辅色和冷暖色调等。
4. 学生进行实践,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5.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和评价。
展示方式- 使用投影仪展示具有色彩运用特点的艺术作品的图片。
- 准备绘画工具和画板供学生使用。
教案4:立体造型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立体造型在艺术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课题:漂来漂去的小岛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学生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材料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重难点:1、如何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2、创作。
教具学具:手工工具、泡沫板、彩纸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通过图片或口头描述岛屿的特点,以及岛屿上的动植物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
二、发展阶段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畅谈作品的构思和设想。
2、作品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3、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
也可以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完成的作品,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评比。
三、收拾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教学具准备:橡皮泥(纸薪土)教学过程:一、导入: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略)二、新授: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
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回答(略)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学生表演,教师画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6.欣赏范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篇1教学内容:18、祖国的古建筑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祖国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能运用语言或文字评说一处古建筑的造型色彩及特色。
3、通过对家乡古建筑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热爱、保护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从怎样的角度欣赏一座古建筑。
3、教具准备:祖国古建筑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二、导入:中国古建筑是文物类型中体量最大、数量最多、保存各种艺术品示物最为丰富的一种。
众多的古建筑就像颗颗明珠镶嵌在祖国各地,它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些祖国的古建筑。
(板出课题)三、欣赏1、介绍欣赏的方法:(1)历史:知道建造的年代、地点、因何而建。
(2)类型:同洞、宫殿、坛苗、寺观、陵墓、园林、民居、娱乐性建筑。
样式:亭台榭、楼阁、塔。
(3)造型: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觉?(4)色彩和装饰:色彩和造型、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些地方的装饰让你最感兴趣?这些装饰起着怎样的作用?(5)材料:运用的是怎样的材料?(6)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或与居住人的关系。
2、运用上述方法介绍承德避暑山庄。
3、向学生介绍故宫、大雁塔、十七孔桥、布达拉宫等(其问可以与学生互动,对些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说说)四、总结学生活动情况五、布置下节课所带学具:勾线笔、水彩、水粉等。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布置本课学习任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祖国的古建筑,今天大家就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你的画笔画一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评价、展示、自评、师评教学反思1、可以将学生的画举行一个展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认识中国画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特点,能够辨别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2.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历史,了解中国画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对中国画进行多角度观察,陶冶情操,丰富感性体验,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领悟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观察艺术品(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画作品,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
老师也可以从画作中选出一幅画来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画。
2. 识别特点(15分钟)与学生一起分析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将中国画和欧美画混淆,认为画家们都是用画笔和颜料描绘图像。
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来观察并品味,了解中国画的独特之处。
3. 探究背景(20分钟)对于中国画,了解其起源和历史十分重要。
在这个环节,可以领学生走进中国画的历史中,学习中国画从秦汉时期的绘画到元明清时期的花鸟画。
同时,介绍中国画与文化、思想、历史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中国画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4. 练习技能(20分钟)在本环节,学生将根据老师指导,亲手画出自己的一幅中国画作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题材,如水墨画、花鸟画、山水画等等。
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国画的技巧。
5. 练习技能(20分钟)在画完作品后,学生可以进行互评。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就自己的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建立起共同提高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了解中国画观察和识别中国画的特点观察艺术品,识别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探究背景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历史分享中国画的历史资料,探究画与文化、思想、历史的联系练习技能学习如何画中国画绘画一幅中国画作品,进行互相交换并评价五、教学资源1.中国画作品图片2.中国画史料文献3.绘画工具和材料六、教后思考本节美术课以观察、体验、评价、创作和思考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涵盖到美术素养的多个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启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和领悟,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师:那么,我们也会将颜色差别大的色彩称之为“对比色”。
板书:对比色。
师:对比色之间差别大,和谐色比较接近相似。
如果分别用对比色与和谐色来装饰画面,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和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体验对比与和谐屏幕:用色彩填充同一棵树。
师:同学们看,一棵奇妙的树上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还有蝴蝶,还有大大小小的爱心。
只可惜,这棵树缺少了什么呢?生:颜色。
1.体验对比与和谐的感受。
师:对,颜色。
老师也挑选了两组颜色,看,这一组是属于什么颜色?这一组又是什么颜色呢?(师生交流)师生讨论:装饰后的大树画面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屏幕:赏析不同色彩画面的效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两组画面,是否如此呢?屏幕:小结对比色与和谐色效果。
师:由此可见,对比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生:回答。
师:由此可见,和谐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生:回答。
2.音乐过渡欣赏对比色与和谐色。
师:(“摇篮曲”)自然中那些柔美和谐的色彩,有时就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让世界似乎都变的静静的轻轻的;(“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有时候又像是一首激昂奔放的乐章,让人心潮澎湃,强烈的色彩对比,就好像鲜明的乐曲节奏,令世界也如此明快有力。
3.讨论生活中的对比色或和谐色。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世界,而且还能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在什么场合运用什么色彩,就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问题了。
我来考考大家,以下的场所,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呢?屏幕:医院、游乐场、图书馆、幼儿园。
生:自主回答。
4.(屏幕)生活中的色彩。
师:这些颜色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而且还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美术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线条与形状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简单作品。
2. 教学内容:讲解线条和形状的种类、特点及其运用方法。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线条和形状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线条和形状在作品中的应用。
(2)讲解:详细讲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3)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简单作品。
(4)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二课时:色彩与构图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色彩和构图创作作品。
2. 教学内容:讲解色彩的种类、特点及其运用方法,构图的基本原则。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色彩和构图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和构图在作品中的应用。
(2)讲解:详细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种类和特点,构图的基本原则。
(3)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色彩和构图创作作品。
(4)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三课时:绘画技巧与创作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2. 教学内容:讲解绘画技巧(如透视、光影、质感等)及其运用方法。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绘画技巧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绘画技巧在作品中的应用。
(2)讲解:详细讲解绘画技巧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3)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绘画技巧创作作品。
(4)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课时:版画制作与欣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学会制作简单的版画作品,并能够欣赏和评价版画作品。
2. 教学内容:讲解版画的种类、制作方法及其欣赏方法。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对比的概念,掌握对比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对比的概念:对比是指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感等方面的对比。
2. 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形状、大小、颜色、质感等方面的对比,使画面更具冲击力和美感。
3. 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对比的概念,掌握对比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强烈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对比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对比的概念、表现手法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创作美术作品,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对比的艺术∣苏少版2. 教学内容:对比的概念、表现手法、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对比手法,创作具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对比手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一些具有强烈对比的图片,分析其美感所在,并尝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对比的概念、表现手法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对比手法,并能运用对比手法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7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课前准备: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
教学过程:一、玩迷宫: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
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二、设计迷宫: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
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执教时间:6月5日——6月7日札记:我让孩子们用鞋盒子盖来制作迷宫。
先设计好进口和出口,再设计好一条通畅的道路然后在通途的周围设计上用来混淆视觉的道路。
在道路周围还可以设计上陷阱等等,让我们的作品既有观赏性,又具有娱乐性。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超级小雪软件中的印章工具,并使用印章工具设计花布。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美术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3、使用计算机画图,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用超级小雪画图中的印章工具设计花布。
难点:图案构成有变化且和谐美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
1.师问:看了这些花布有什么感觉?2.我们怎样又快又好地画出漂亮的花布来呢?3.师示范:打开超级小雪一选定印章工具,新建印章印出花布。
4.学生学习操作工具,试画。
5.我们来看看几位同学的尝试作业,你会用印章工具了吗?6.教师设计指导。
(三)学生作画。
1.作画要求:用超级小雪画图的印章工具,设计一块有创意的花布,想想可用在哪里,记着存盘。
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解读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材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编写的,该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主要围绕形式语言和生活情境展开,突出了生活化、趣味性等特点。
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同时,该教材基本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编排,严格控制教学内容,能够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通过生活实例和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和引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表现力,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在不同的单元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法和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山水画中的透视、颜色结合和色彩韵律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3.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问答、游戏、故事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同时,在实践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自行创造。
4.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观看和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品,让学生对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艺术作品,了解艺术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实施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共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教学时间一般为1-2课时。
下面将针对每个单元提出教学建议。
单元一:初识几何图形该单元主要介绍几何图形,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幼儿园接触过的各种形状进行逐一比较,分析形状的不同之处。
单元二:几何图形与绘画该单元主要介绍几何图形在绘画中的运用,帮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用途和特点。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1课蜡和笔的乐趣岭南版一、教材内容《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蜡和笔的乐趣” 岭南版,主要讲解了蜡笔和水彩笔的用法和基本绘画技能,通过学习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蜡笔和水彩笔的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
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 蜡笔绘画基础•蜡笔的成分和特点•蜡笔的分类和用法•蜡笔绘画的基本技能2. 水彩笔绘画基础•水彩笔的成分和特点•水彩笔的分类和用法•水彩笔绘画的基本技能二、教学目标1.知道蜡笔和水彩笔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能;2.熟练掌握蜡笔和水彩笔的用法;3.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4.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蜡笔和水彩笔的基本成分和特点;2.熟练掌握蜡笔和水彩笔的用法,包括颜色搭配、混合和叠加;3.培养学生的美学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蜡笔和水彩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蜡笔和水彩笔的基本知识和演示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2.实践和练习:通过实际绘画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使用蜡笔和水彩笔的技能;3.比较和讨论:通过比较学生绘制的作品,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先向学生宣布本次课程的主题,介绍蜡笔和水彩笔的基本知识,并展示一些蜡笔和水彩笔的作品,让学生对本次课程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呈现教材内容1.蜡笔绘画基础–简单介绍蜡笔的成分和特点,例如:蜡笔是由彩色颜料和蜡组成的,颜色鲜艳、易于操作;–分类和用法:分别向学生展示普通蜡笔、油性蜡笔等不同类型的蜡笔,并讲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基本技能:教师演示蜡笔的基本绘画技能,如:涂抹、叠加等,让学生模仿练习。
2.水彩笔绘画基础–简单介绍水彩笔的成分和特点,例如:水彩笔是由水性颜料和溶剂组成的,颜色清新、容易拓展;–分类和用法:分别向学生展示珠光、银光等不同类型的水彩笔,并讲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基本技能:教师演示水彩笔的基本绘画技能,如:画法、调色等,让学生模仿练习。
1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2
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内 容 第一周 聚聚散散 第二周 小圆点的魅力 黑与白 第三周 主体与背景 第四周 冰川与晚霞 第五周 画嗅觉 第六周 卡通画 第七周 双胞胎 第八周 藏书票 第九周 我和我的小伙伴 第十周 那一刻的我 第十一周 愉快的春游 第十二周 哪些是相同的 第十三周 千变万化的帽子 第十四周 飘来飘去的小岛 第十五周 迷宫 电脑美术 第十六周 会游的玩具 第十七周 光的魅力 第十八周 珍爱国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1课 聚聚散散 16:59 第1课 聚聚散散 3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4
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执教时间:2月20日——2月22日 札记: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5
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执教时间:2月23日——2月24日 札记: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一定要提6
前嘱咐好学生避让,喷洒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卫生。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17:01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7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堂美术课,大家用掌声表示欢迎。其二、就是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8
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 (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 (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9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