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构成及使用方法。
2. 学习并掌握“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成语的定义、构成及使用方法。
(2)“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辅导学生运用该成语写出合适的句子。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呈现一幅图画,让学生分组猜测这幅画的主题。
(2)让学生看到画面中一个人苦思冥想、心事重重的样子,引导学生了解“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的含义。
2. 学习(1)教师依次讲解“成语”的定义、构成及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
(2)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并尝试。
(3)举出多组例句,让学生掌握该成语的使用方法。
3. 练习(1)让学生先独立思考3个含有“最后的时刻”成语的例句。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思考出的例句,并评选出最佳组合。
(3)每组代表上展示所得到的成果,并让其他学生评选出最好的一组。
4.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课后留书面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提醒学生恰当地使用成语,强调学习成语对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任务目标,以任务为主导,全面而系统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2. 课堂讨论法:通过让学生展开自由的、有趣的、实用的交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知到所学内容的意义和营养。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相互合作、交流、探讨,达到个体和集体的双重发展。
四、教学评估1. 课中评估(1)示范学生如何使用“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发展各项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
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周,许多老师都会遇到如何设计教学内容的问题。
这个时候,教师们通常会希望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且帮助他们做好复习和总结。
本篇文档将为您提供一些在最后的时刻进行教学设计的建议。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最后的时刻,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
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之处,有助于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小测验、问题解答等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听取他们对学习的感受和需求的反馈。
通过这些渠道,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之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二、巩固知识并进行复习在最后的时刻,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将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复习。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如问答、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通过多种方式的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为之后的考试做好准备。
三、开展实践活动和案例研究在最后的时刻,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研究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实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真实的问题和挑战,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实践活动和案例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和讨论在最后的时刻,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增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共含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机敏老练、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从容镇定、机敏老练、生活严谨、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你能告诉老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1、处理文件。
2、整理着装。
3、深情告别。
三、学习第一件事——处理文件过渡:江姐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巧妙地处理了党的文件。
1、朗读课文1、2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江姐处理文件时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2、生交流。
3、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
4、生交流说出江姐的从容镇定、机敏老练。
5、带着体会朗读,读中指导。
6、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四、学习第二件事——整理着装过渡: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认真地整理着自己的着装。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整理着装的句子。
2、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第5自然段)3、想一想这段话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4、生回答,并读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5、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江姐整理着装的动词来。
6、把动词放入课文中,认真读一读,从中看到一位什么样的江姐?7、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说出江姐的'生活严谨、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同时带着感悟去读这段话。
37关注[2012.6]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的时刻》。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小说《红岩》的节选,塑造了一个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情分析:故事发生的年代离同学们较远,老一辈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的品质学生不一定理解。
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一下解放战争,树立共产党人的丰碑,是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心理、表情的句子,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红岩片段。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曾热播过一部电视剧《江姐》,你们看过吗?(大屏幕出示江姐视死如归的镜头)剧中的哪一个镜头打动了你的心?(学生各抒己见)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进《江姐》,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最后的时刻》。
2.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概括出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
(2)学生汇报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
结合学生汇报大屏幕出示:处理文件,整理着装,深情告别。
过渡:对于每一个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因为生命对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远不可能重来。
所以提起死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总会充满了恐惧、悲伤,也会有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
那么江姐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害怕了吗?是呀,甚至没有让我们感到她有一点的悲伤。
这与我们面对死亡是完全不一样的。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之中,看看江姐的哪些表现与我们是不一样的?3.深入理解(1)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把江姐处理文件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从容镇定的表现,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热爱生活、对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光辉形象。
设计理念:“学者先要会疑。
”这个“疑-思-学”的读书顺序,揭示了学生的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有疑而学的重要性,将疑运用到阅读教学当中。
本设计通过渲染气氛,妙设疑问,着重让学生在疑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段学科:小学语文教材版本:教科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从容镇定、机敏老练、生活严谨、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当代的孩子对革命时期的故事了解很少,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的品质他们不一定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用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革命烈士陈然的一首诗《我的自白书》齐读。
过渡: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曾激励着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
(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探究【问】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初读课文后江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想想江姐在英勇就义前都做了哪些事。
【研】(1)读课文寻找江姐整理文件的自然段。
(2)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说出江姐的生活严谨、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同时带着感悟去读这段话。
【导】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整理着装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江姐整理着装的动词来。
把动词放入课文中,认真读一读,从中看到一位什么样的江姐?此时的江姐面临的是刑场,而这里为什么说“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2、牢门外等待江姐的死亡,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江姐和其他难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悲壮情怀。
《最后的时刻》第一课时教案备课时间:课题最后的时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和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够总结人物的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言: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那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呢?2、板书课题,并齐读:5、最后的时刻3、介绍人物: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4、了解作品:《红岩》是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
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
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孙吴一小:潘亚坤一、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这篇文章节选自小说《红岩》,主要讲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
本文通过描写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做的事儿,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在阅读中体会对革命者的敬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红岩片段五、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出示幻灯1)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江姐”,不知激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江姐就义前的文章《最后的时刻》(板书题目、读题)(出示幻灯2)2、谁来简介一下江姐?(出示幻灯3——4)江姐,原名江竹筠,也叫江雪琴,曾负责《挺进报》的校对、整理和发行等工作,解放战争前期,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而被捕,被送到重庆的渣滓洞关押,其间惨遭手钉竹签等酷刑的折磨,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保护了党组织的秘密保护了我无数革命者的生命,江姐在狱中也始终领导难友同敌人展开精神上的战斗。
江姐牺牲时年仅29岁。
3、介绍背景,播放课件,渣滓洞图片(出示幻灯5——7)这就是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的渣滓洞。
它位于重庆市效歌乐山下,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
刑讯室的图片:(出示幻灯8)这是敌人拷打犯人的刑讯室,从1938年起渣滓洞改为监狱以来关押过无数的革命者,他们当中有江姐、陈然、小萝卜头等。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是一篇记叙文。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革命烈士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梳妆打扮,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像赴隆重的典礼似的迎接最后战斗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感受江姐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3、指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了解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面对牺牲的大义凛然和从容不迫。
2、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英雄故事导入板书课题:《最后的时刻》。
二、初步了解江姐师:你对江姐有哪些了解?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走进文本去了解江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师:这回再读能把文章读流利吗?学生练习读熟文章。
师:你能把文章读流利吗?能接受老师的检查吗?指名读文章确保每个人都能把文章读得通顺、流利。
师:同学们读得很流利。
下面请大家默读,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我找到了: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师: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没有惧怕死亡,她把死亡当做最后的考验,用自己的意志与敌人进行又一次的战斗,她会坚定对自己说,读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师:面对着亲爱的战友,一个个年轻的同志,未完的工作要由他们继续,江姐希望他们也有坚定的信念,此时她会深情的对同志们说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师: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黎明,这不仅是江姐,也是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的革命者共同的宣言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师:到这里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江姐牺牲前会这样的从容镇定,就是因为她是生:革命者师:她有坚定的_______生:信念,顽强的意志,当面临最后考验的时候,才会从容镇定,毫不畏惧。
最后的时刻教学目标:一、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情态描写的词语,深入领会文章表达的中心。
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江姐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三、学习文中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一、二、三教学难点:目标一、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破题:时刻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最后的时刻?最后的一刻是谁的最后时刻?2、过渡:在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时期。
有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江姐就是这众多烈士中的一员。
当她们面临死亡的最后时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最后的时刻”。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江姐几件事?整理衣装——留下布包——讲话告别2、用段意相加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江姐在奔赴刑场时整理衣装,给战友留下布包,最后讲话告别。
三、精读课文。
(一)问: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让你佩服?自读课文,从文中勾一勾,画一画。
抽学生答,对学生找到的地方进行随机指导。
(二)学习课文2—5节。
过渡:在她奔赴刑场时,她还精心打扮,文中用了“像要去赴什么隆重典礼似的”一句,来描写她当时的做法心情。
1、齐读这句话,思考: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她“像要去赴什么隆重典礼似的”?学生从文中自读勾画词句。
2、学习第2节:问:“像平常一样”说明什么?(沉着、镇定)问:还有哪些词可以看出这一点?(不慌不忙)问:文中用了“塞、跳、拿”等几个动词表示江姐的动作,“塞”了之后,江姐又做了什么?从“随即”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动作干净利落)3、学习第4节。
重点指导学生勾画,表示动作的词,齐读“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问:江姐这是去赴宴会吗?那她为什么还这样精心地打扮自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指导朗读。
(三)学习6—15自然段。
1、学习6—11节。
过渡:在特务的一再催促下,江姐准备告别我们。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滓”等5个会认的字,结合图片介绍并联系上下文了解“渣滓洞”等词语的意思。
2、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找到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做的事情,体会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3、抓住文中描写江姐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去了解人物内心,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江姐语言的句子,体会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
4、把对江姐的崇敬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用朗读表现江姐面对牺牲的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孟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完成。
知道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是谁吗?(江姐)
2、关于江姐,你了解多少?(生自由)
3、(出示图,简介)这就是江姐,在被捕之后,国民党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然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在狱中依然与敌人斗志斗勇。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姐——最后的时刻(板书)(齐读)
4、“最后的时刻”指什么?谁?结合课题你一定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二、初读
1、看了大家预习的很充分,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出示)
草拟提纲玫瑰手铐渣滓洞
2、出示关于渣滓洞的图片,相关介绍:渣滓洞集中营,就是关押江姐的地方,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是沟,地理位置非常隐蔽,这里有着令人闻风丧胆的刑讯室,充满了各种各样残忍的刑具,渣滓洞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就是江姐在渣滓洞中度过的——最后的时刻(指板书)
3、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都做了些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然后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江姐是个怎样的人?
三、汇报
(一)处理文件
1、找生汇报语句“一听见喊她的名字……梳着她的黑发”
2、你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镇定)(板书)
从哪看出来的?(神态)(不慌不忙)
3、真的是如特务所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吗?(不是)到底是要干什么呢?(赴刑场)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依然——不慌不忙
4、这是对江姐什么的描写?(神态)这样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姐的——镇定
5、还有哪个词看出了什么?(动作,反衬)(塞、跳、拿起、梳)
为什么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是第一次与特务斗智斗勇吗?无数次的交锋让江姐很快做出了判断,表现出了江姐遇事时的——)(机敏)(板书)
6、可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最先想到的是做什么?(处理文件)(板书)
7、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依然想着要保守好党的机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指板书:镇定机敏)——的江姐。
这样的江姐难道不值得你敬佩吗?谁来读一读。
(听出了江姐的机敏和镇定吗?谁再试试?)
8、江姐还做了什么?
(二)整理着装
1、找生汇报语句“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
2、他读得怎么样?(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江姐?)(强调江姐的平静)(板书:从容不迫)
3、通过什么感受到江姐的从容不迫?(动作)(反衬)(同样是动作,如果把“拍拍”改成“拍”,把“理理”改成“理”你再读一读,哪个更好?为什么?)谁来读一读?
4、这又是对江姐什么的描写?(动作)这样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姐的——从容不迫。
5、怎么读出从容不迫?(语速要慢,语调要低)谁再来试试?
6、读的怎么样,听出了什么?哪个词能感受到像平常一样的从容?(习惯地)
7、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习惯地——,再——,然后——,她又——,在室内试着——,像要去——
8、真的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吗?(不是)是什么?(死亡)可是她表现得却像是——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江姐?(指板书)9、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这是在做了什么?(板书:整理着装)
江姐一边整理着自己的着装,一边想着……此时她会想些什么?
10、这就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这样的江姐难道不值得你敬佩吗?(找生读)(你听出江姐的从容不迫了吗?再找生读)
9、江姐还做了些什么?
(三)深情话别
1、找生汇报语句“留给大家用吧……”
2、你听出了什么?(不舍、难过)从哪感受到的?(江姐的话)谁能读出这种感情?
3、此时江姐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死亡)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依然像平常一样从容,一样镇定地说——
这是对江姐什么的描写?
4、她这是在和同志们——告别呢(板书)
5、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还说了什么?(出示“要勇敢一些……”)
6、你听出了什么?(激动)你抓住了什么读出了这种语气?(两个叹号)谁来试试?
7、这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为什么对自己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没有惧怕,她坚定地对自己说——
还是对谁说的?(对大家说)为什么对大家说?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希望同志们依然坚定信念,去完成未完的工作,此时,她深情地对大家说——还有可能对谁说?(想象,引读)
8、这就是江姐,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她不畏死亡,依然鼓励着自己,鼓励着同志们,说完以后,江姐大步朝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此时她会想到什么?(生命的最后时刻了,她会想到谁?)
9、对亲人的牵挂,对战友的不舍,前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同志们,永别了!”
10、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江姐?(视死如归)
11、这一天是1949.11.14,半个月后,重庆解放了,此时狱中的同志们已经做好了越狱计划,线路和时间也已经定好,胜利就在眼前,然而,就在这时,江姐却要永远离开我们了。
此时此刻,你的内心还会平静吗?让我们一起回到江姐生命最后的时刻(引读)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坚定地对自己,也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面对着即将告别的同志们,深情地说——同志们,永别了!
12、这样的江姐难道不值得你敬佩吗?
(四)小结
1、文中通过对江姐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让我们看到:(指板书)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是那么的——沉稳机敏,她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好党的机密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是那么的——从容不迫,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尊严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是那么的——视死如归,因为黎明马上就要到来
2、是什么让她有这样的表现?
3、(出示“江姐和许多男同志……”)(因为他们知道胜利马上就要来临了)
4、面对着这样的江姐,难道你仅仅是敬佩吗?你不想对她说点什么吗?把你要对她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四、总结
1、这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江姐。
在黎明前夕,她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刑场,她的牺牲光明磊落,她的牺牲顶天立地,对得起革命者的称号,让我们永远记住英雄的——江姐。
2、江姐是众多革命者中的一员,在小说《红岩》中,除了江姐,还描写了很多英雄人物,课后请你也去认识认识他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