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水彩画的诗意美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古诗词水彩画哇塞,古诗词和水彩画,这俩搭在一起简直绝了呀!你想想看,那些优美的古诗词,就像一个个充满魔力的小世界,能把你瞬间带入到不同的情境中去。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哇,那辽阔的大漠,笔直的孤烟,还有那缓缓落下的红日,多壮观啊!这时候,要是有一幅水彩画来展现,那该多棒!就像用色彩给这个诗词世界开了一扇窗,让你能更直观地看到诗人笔下的景象。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幅画,画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那画面上,翠绿的柳枝随风飘动,两只可爱的黄鹂鸟在枝头欢唱,而远处,一行白鹭排成整齐的队伍向着蓝天飞去。
哇,那感觉,真的就像是诗词活了过来一样!这不就像是打开了一个通往古代的通道嘛,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
再说说水彩画,那柔和的色彩,就像是诗人细腻的情感。
用水彩去描绘古诗词里的意境,那简直是天作之合呀!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用水彩可以画出那粉嫩的桃花,翠绿的竹子,还有那波光粼粼的江水,以及在水中嬉戏的鸭子。
哎呀,想想都觉得好美!还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水彩怎么表现呢?可以用深深浅浅的红色来画出那如火焰般的枫叶,再加上一点黄色、橙色来增加层次感,背景可以是淡淡的蓝色,表现出傍晚的宁静。
这样一幅画,不就是对古诗词最好的诠释嘛!你说,古诗词和水彩画的结合,是不是超级有魅力?它们相互辉映,让我们能更好地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所以呀,我们要多多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让它们带给我们更多的美好和感动!我觉得古诗词水彩画就是艺术界的一对完美搭档,它们能创造出无数让人惊叹的美妙作品!。
艺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传递给人力量。
艺术之间的异同不在表面,而是在于载体背后作者反映出的环境、思想、感情。
一、水彩画与中国画的主要异同中国画展现给观者的主要是“神韵”,其背后的主要价值重在反映“质”,体现出的是虚实关系,以实带虚,以虚求实。
有人说中国画艺术整体上是“形、神、质”的结合,水彩画讲究光线、比例、位置、体积。
1.虚实关系中国画大多不重视形似,而是更注重神似。
和水彩画相对比,中国画作者的作品往往以点带面,点细致到树枝、树叉甚至树叶的纹理,以点表现“意”。
水彩画作者画的是景色,注重环境的真实性,需要自己取景。
也就是说,水彩画的价值在于“实”,越真越好。
2.表达方式不同中国画的创作追求情景交融,画作的内容大多是特殊的景物。
以植物为例,如梅、竹、牡丹、菊花等;以人物为例,一般都是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士;以风景为例,一般是山川、草木景色。
中国画要么含蓄、要么奔放地表达对人的认同、对思想的追慕、对自然的赞美。
相对水彩画,中国画的表意方式比较夸张,一般会掺杂个人的想象力,不像水彩画那样如实、客观地反映自然环境。
3.表意不同中国画作者要表达的意境与水彩画不同,这跟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关。
中国历史文化讲究儒、道、释合一,禅意的表达就是其一。
中国画一般是表达作者积极的赞美之情,含有对人生、世界、时代的态度。
而水彩画则不同,作品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具体的情绪,如兴奋、哀伤、愤怒等,带给人的是一种纯粹感、透明感。
二者想要渲染的气氛也不同,中国画一般渲染的气氛是比较素雅的,讲究首尾呼应;而水彩画渲染的气氛通常是比较浓郁的。
4.动静不同中国画突显动态的想象,因为中国古人讲究琴棋书画,画和诗是相应的,古人常常在画上作诗,大到反映时代的变迁,小到一朵花的凋谢。
而水彩画主要反映的是某个时间点的感悟。
中国画讲究墨色、笔技和留白,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颜色又分干、湿、浓、淡的变化,留白作为背底,颜色过渡一般比较柔和。
浅析水彩画在中国的风格演变水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现代表现形式,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20世纪初引进中国后,中国的水彩画风格经历了多次演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水彩画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和演变过程三个方面,浅析水彩画在中国的风格演变。
一、中国水彩画的历史渊源水彩画最早起源于古代西方国家,但是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短。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水彩画被引入中国,迅速受到了艺术家们的关注和探索。
中国的水彩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与西方水彩画的表现形式,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彩画风格。
二、中国水彩画的风格特点中国水彩画的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溶入水墨、传统与现代并重、写意与真实共存”。
在中国水彩画中,艺术家们常常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审美观念和技法为基础,同时又加入了西方水彩画的色彩表现和写实技巧。
这种融合使得中国水彩画在风格上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又有现代水彩画的新潮与活力。
在中国水彩画的传统中,写意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强调意境和意象的表达,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
这种写意的理念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使得中国的水彩画在表现主题和气氛上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更加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新。
中国水彩画的风格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初步引进期、探索与融合期、走向成熟期。
初步引进期(20世纪初~1949年)探索与融合期(1949年~1978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艺术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水彩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与融合的阶段。
水彩画家们开始尝试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审美观念和技法为基础,同时吸收西方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使得中国水彩画在风格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这一时期,水彩画家们在探索中不断突破传统,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理念。
艺术家们的作品逐渐呈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和意境、西方水彩画的色彩和光影,创作出了许多兼具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水彩画精品。
气韵、格调、境界、诗意、清新作者:蒋跃来源:《书画世界》2019年第12期蒋跃Jiang Yue1958年生,浙江人。
198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报》原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评论专家库成员,中国美术学院水彩画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
其主修水彩画和中国画研究,曾赴法国、俄罗斯等国举办个人画展。
其作品曾参加全国第7、8、9、10届和国际重大美术作品展,荣获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水彩画艺术展金奖、第7届中国水彩画金奖和其他国家级以上奖项10余次。
曾独立主持并完成两个部级课题,出版《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绘画形式语言研究》《绘画构图与创作》等50种著作,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中央电视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及《人民画报》《人民日报》《美术》等媒体曾进行专题报道和介绍。
13岁那年,我第一次在生宣紙上画画,立即被神奇的笔墨趣味吸引,立志当一个主攻人物方向的国画家。
无奈命运多舛,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美术教育专业,系主任看好我的西画基础,让我当了水彩画教员。
我曾获过两次中国水彩画大展的金奖,至此,我以水彩画而成名,但在水彩画创作之余我并未放弃中国画,只不过兴趣点从人物画转到了花鸟画,没有了形的束缚,感到很轻松。
开始只是当作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但当我尝到了甜头,却一发不可收了。
中国写意花乌画特有的艺术魅力,驱使我笔耕不辍,创作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我的水彩画。
宣纸的渗化、笔墨的潇西、构图的多变、造型的自由……让我迷恋,并从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品尝到作画时的快乐——是陶冶,是放松,是享受。
写意花鸟画创作非常方便,创作时完全处于放松的心理状态,可以作为水彩创作之后的一种调剂,也可以锻炼构图、笔墨等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趣、好玩。
我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有着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追求:从形而上言,包括了格调、意境、诗意、气韵等;从形而下而言,包括了笔墨、构图、色彩、造型等。
水彩绘画的中国传统与文化元素水彩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都有独特的发展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介绍水彩绘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并探讨其对现代水彩绘画的影响。
中国古代绘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因此水彩绘画作为一种以水为基础的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密切。
在中国传统水彩绘画中,常见的主题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
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也展现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以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追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水彩绘画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山水的灵动和变幻之美。
中国山水画注重“以形写神”,通过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来表现物象的形态和神韵。
而水彩绘画则可以通过水的流动和颜料的渗透来表现山水之美,使画面更加生动、细腻。
花鸟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花鸟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万物的生命力和美丽。
水彩绘画能够通过其透明、清亮的特性,更好地表现花鸟的鲜活和细腻。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画家注重表现鸟兽的神态和羽毛的质感,以及花朵的颜色和形态。
水彩绘画可以通过颜料的渐变和柔和,更好地表现出花鸟的色彩和质感,从而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观赏性。
人物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人物形象和表情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和情感世界。
水彩绘画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可以借助透明度和水色的变化来表现肤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物更加立体和生动。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画家注重表达人物的神态和情感,以及服饰的细节和纹饰。
水彩绘画则可以通过线条的勾勒和水色的渲染来表现人物的神韵和情感,从而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水彩绘画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并发展出了独特的表现方式。
它以其透明、清亮的色彩和流动、渗透的特性,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自然、灵动和细腻之美。
中国水彩画之写音JI、牛/C小I上探索与研究艺术{e缓l Fl r t s ci r cl e■T E×T/陈思颖《辞海》中将水彩阃泛指为“用水调和颜色绘制的图俩”。
有史证u丁考的第一张被赋予强烈艺术感染/J的水彩画出自德国艺术巨匠丢勒之手。
明清时期,西方水彩艺术传入中国。
百余年间,这一舶来品已成为深受人众捧崇的艺术形式。
其主要原因在于水彩画与中困传统绘画形近意合的绘制办式、市美趣味及抒情意象等具异曲同工之妙。
艺术要具备生命与力量,取决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中困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诸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众多西方艺术大师尚能从中汲取养分,化为己用。
中国水彩I田J家们承袋传统,凸显审美观念和笔墨情趣;外师造化,融合两画造型与色彩理沦,/j‘能建上.极具民族风貌的艺术形式,更好地促进中困水彩艺术的发展。
就水彩画而言,运用水色交融所产生的透明、轻快、流畅等艺术情趣,既是水彩』田j独特魅力之所在,也是其本体语言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两方水彩画未脱离油脚的影响,它以写实再现为其主要特征。
在技法卜.以透明薄罩法为童,层层叠加,水分用量少,仪作为中问媒介用以调节色彩的浓淡。
如丢勒的水彩作品《阿尔卑斯山风景》一画【}1,山脉的形态和结构极具透视感和真实性。
自水彩传人中同后.许多作品中揉入了中国传统绘I画的意境、水韵、笔法等因素,使观画者能感受到诗化的审美理念。
如t fl国水彩l田J大家阳太阳先牛的作品《人高任鸟飞》,用线勾勒,淡彩渲染,洗练之极。
他充分借鉴j-t f I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和线条,画外有画.空灵悠远,体现r浓郁的中同情趣和诗境,写意性在中国水彩画中的表现方式的写意性体现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的根探讨源分析广义上的写意可视为一种描绘主体精神的艺术观念,借助书画载体,抒胸臆、吟性情。
“写”为“意”的形式,“意”为“写”的目的。
中西方绘画都有写意性表现架构,fB 对写意性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却小尽相同.这是各民族文化及哲学理念的不同所导致的。
水韵 彩味 诗境——水彩画艺术特征概述蒋 跃 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
——丹纳《艺术哲学》 绘画,是人们为满足某种精神需求而创造的一种视觉艺术。
无论什么画种,在本质上都要求画家借助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念、理想和追求。
但由于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及物质媒介的不同,产生了各自的绘画语言体系。
画种间的界定也以此为依据,特定的绘画材料带来了特定的视觉效果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法手段。
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透明的水性颜料作画,产生了透明、水韵、彩味、笔意、诗境等独特的艺术内涵和形式魅力,并区别于国画、油画、版画等画种。
中国水彩画又以极具中国民族风貌而有别于西方和海外的水彩画,并在世界画坛占据了应有的一席之地。
自本世纪初西洋水彩画传入中国至今,中国水彩画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无论在题材、手段,还是在制作、表现力等方面都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充分认识和发挥水彩画艺术的独特性,仍然是该画种值得重视的问题。
从广义上理解,“美术”一词本身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美,是思想内涵、精神品位、审美意识、格调追求,属于“立意”范畴的东西,是各画种的共同要求;术,是技术手段、工具材料、驾驭能力、表现载体,属于“操作”范畴的东西,各画种各有特点。
水彩画中水的流动性和色彩的透明性所拟就的水色交融以及透明重叠后产生的微妙效果是其他画种难以实现的。
这,正是水彩画的语言特质和优势所在。
如果抹去这一点,那么该画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就绘画材料的肌理效果而言,油画使用浓厚、富有粘着力的油料颜料、挺劲的画笔、坚利的刮刀、缜密的帆布,以调色油为中介媒体,使画面呈现一种浑厚、滞重、丰富的物质感受,好比是乐器中的钢琴;中国画使用稀薄、透明的墨汁,柔软的毛笔、吸水性极强的宣纸做材料工具,以水为中介媒体,笔行墨至,水浸墨润,自然匀透,表现出幽冥玄化的东方韵味,好比是乐器中的古筝;版画因其工艺制作的需要,而常常把画面作概括处理,印制后作品的版面材料所带来的印刷肌理非常美妙,把心智表达和复印效益相结合,好比是乐器中的小号;水彩画使用水性颜料、软硬适中的水彩笔至纹理粗密的水彩纸做材料工具,也用水为中介媒体,在水、色相溶的轻歌曼舞之中,幻化出一种透明、流畅、灵动、清新、滋润的迷人效果,成为水彩画显著的艺术特色,恰似乐器中的长笛。
诗情画意作者:魏琛琳赵子鉴来源:《艺术研究》2014年第04期初看赵云龙教授的水彩画,第一眼居然让我想到了中国的诗,赵教授的画有着诗一般的意境和审美效应——画面明快干净,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无刻意雕琢。
虽笔笔皆表达色彩、造型及明暗,但在灵动勾勒点染的笔触中,却透出酣畅淋漓、气韵生动的写意之感。
水彩画最早主要来源于欧洲,但在赵教授的水彩画中,他直接面对对象写生,笔法爽快生动,体现出水彩画透明、轻快、滋润、高雅的特点,传达出了“水”的韵味,也从中渗透出更多中国的人文与审美,深得“气韵生动”的真谛,赵教授的画,用笔简练而意境深远,以写意洒脱的笔法表现阳光,雾霭,树木,船只,这种洗练与单纯,浸透了他多年的艺术磨练和深沉的东方文化思索。
在某访谈中,赵教授曾说:“对水彩的追求是我面对生活的思索和对于生命的态度,安闲自在,流淌着自我欣赏的气息。
”的确,在赵教授的画中,较少有宏大的场景,多半是生活中某个普通的一角,走廊的一头、树荫下的小院、停泊的船只……无论是造型、颜色还是笔触晕染,毫无矫揉造作,尽是真情流露,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这画中之景,就是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
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
”赵教授的画作,让笔者在欣赏时,不由得联想到“画中有诗”这句话。
在对自然美的描绘方面,赵老师的画中多处体现出对意境的追求和表达,不愧是黑龙江省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虽然他有多幅获奖作品,但作为一个普通观赏者,最为打动我的是《平湖秋月》。
平静的湖面,浮动的小舟,水中的倒影,舟上伫立的野鹤……画面构成明快,用笔洒脱,颇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空灵之美,“舳舻人语夕霏间”恬淡之感,也有《牡丹亭》中“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空明澄湛的意境。
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逸和恬适的情趣,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让人清晰的感受到小舟下水面安宁的脉动。
在我看来,每一个意境的塑造都需要创作主体心理因素的积极介入——意是作者的才能、学识、教养、生活和艺术的经验,境是经作者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加工后典型化了的境像。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诗意美
作者:李婧佳
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10期
中国文化历来诗画相通,古人常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这种诗与画的内在联系,正是中国水彩画在表现意境方面的突出特征。
中国水彩画具有十分迷人的艺术魅力,它清爽神俊,浓淡相宜,画质透明,不仅具备潇洒风雅的诗的格调,而且富有水乳交融的诗的风韵。
1 中国水彩画的诗意气质
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和意境,三境俱佳者乃为好诗。
东汉画家王延寿在著名的《鲁灵光殿赋》中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写载其状,托之丹青。
千变万化,事各谬形。
随色象类,曲德其情。
”这说明绘画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不仅是描绘可视的事物形象,还要描绘出事物的“形”、“神”、“情”。
尽管水彩画是西方传来的,但在中国画家的研习过程中,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情趣,传递出“百鸟悠悠下,寒波淡淡起”的中国诗境的水彩画模式,体现了中国水彩艺术的诗意气质。
中国水彩画的这种诗意气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气质是一脉相承的。
现代的水彩画艺术不但可以表现出清新、透明、湿润、流畅、欢快的效果,还可以达到浑厚、粗犷、劲拔、扣人心弦的境界。
它善于汲取其他画种的有关技法和古诗词的风格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水彩画艺术,保留并弘扬水彩画在语言形式、精神意蕴方面特有的艺术特征。
以写意手法增加画中的不确定因素,借以加强画中的“诗意”。
画家黄铁山的水彩画作品大多风格严谨,也有一部分用笔轻松、率意,具有不同程度的写意倾向。
例如,《渔舟晚秋》《草原之晨》《草原余晖》《远眺雪山》《风雨欲来》《拉萨大昭寺》《湘西山村》等作品,给人以近似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感受,其实它们属于完全不同的绘画体系,运用了完全不同的手法。
不过,这种“写意性”的处理使画面不那么须眉毕现的精确,也就多了一些诗意的成分。
就视觉效果和直观感受来说,不确定因素的加强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使艺术作品产生“诗无达诂”的艺术效果。
2 中国水彩画的诗意情感
我们评鉴艺术作品时常常运用“诗情画意”一词,说明好的诗文要含有画意,而好的画又何尝不饱蕴诗情呢!绘画和诗歌创作一样,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各异罢了。
作为艺术创作活动的一种形式,水彩画是艺术情感流露的语言中的一种。
画面中水的渗化作用,流动的性质,以及随机变化的笔触,让人感觉得到那种光波的流动。
这种意境是其他画种难以比拟的。
中国水彩画家熟练地驾驭着西方来的这一画种,以水意的酣畅,色彩的洗练,用笔的洒脱……种种运动和变化与自然保持和谐。
这种随机性、抒情性对创作过程的体现,以及它的单纯、透、薄、轻、秀、空、灵等特质,都赋予水彩画以独特的表现力。
尤其是它的畅快、雅致、灵动等视觉效果,最能使人在静思默想中感悟到那种幽深清远、淡泊自然的东方神韵,并以简略概括的风格引发出如诗如歌的意趣。
在抒情的作用下,理性的因素淡化,浪漫的情调浓厚。
主体和客体融会贯通,形成了一条情感流,同时也拟就了一个寥廓的作用场,引起人们的感应和共鸣。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色彩是最能把人类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一门视觉艺术。
在众多门类的绘画艺术中,水彩画的透明清新、渗透流畅的视觉效果独具特色。
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美协会员,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家唐星焕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他熟悉的乡土景物,他善于捕捉视觉的一瞬,往往通过最普通的风景,乡村小屋和山野鸟兽,创作出淋漓梦幻与造化的视觉效果和悠远的诗情意蕴。
他的作品《田园之风》以表现田园生活之美为主题,画面融合中国画与西洋水彩画的用笔特点,水色交融,富有动感,充分把握住色彩的表情,他对颜色的运用犹如作曲家手中的音符一般,美妙动人。
整幅作品富有极高雅的艺术感染力。
梧桐、杜鹃、秋叶……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赋予了诗词独特的情感。
作为另一种艺术形式,水彩画中也经常运用写意的表现形式。
象,指现实生活内容,意,指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生活形象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相结合形成意象。
即意象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以形写神抒发作者的情感。
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的国画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都注重画面意象和意境的表现。
例如,著名水彩画家、教授张小纲老师的《融》在淡蓝紫调的背景上用他独特的滴水、撞水技法,变幻出大小不一的水渍似花非花;小面积的淡蓝背景及四周偏灰的黄色衬托出视觉中心黄色大花朵,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苏醒,春色融融的诗情画意。
3 中国水彩画的诗意语言
传统水彩画有着诗歌一样的语言,很像中国传统的唐诗绝句和宋词小令。
例如,水彩画家张易生,他的水彩画融入了中国元素,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使我们走进诗情画意般的水彩世界;还有画家王肇民先生,他不但善于画水彩画,而且善作古体诗词。
我国湖南水彩画艺术大师黄铁山的湖南风景水彩画,神似沈从文笔下《边城》的意境。
水彩画重情,重意境,决定了水彩画诗性的语言。
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水彩画之雅,在于美的有度。
画家以诗人之心,感受心中意境,画出境中之情。
以诗人之眼,洞察周围事物,表达色彩之美。
随着人们对水彩画表现特色的认识和发挥,水彩画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并逐渐显示和强化了它清新、飘逸的语言特色。
水彩画传入中国后其技法技巧融入了水墨画的精神与技巧,拓展了水彩画的表现力,中国水彩画之所以具有诗意美,主要是由于水彩画表现的流动的韵律美,空灵的诗意美,清澈的明净美,洒脱的笔触美,单纯的升华美,轻捷的灵动美,以上诸特色,构成了其艺术语言的诗化内涵。
著名水彩画家、教授张小刚先生的水彩画《醉夏》就采用了多层叠色,多次冲洗的手法,使画中之花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并用黑色画背景,画中的大面积红色统一于整体色调中,增加了画面的色彩对比,又将这对比融于统一和谐之中,这幅画充分利用了水彩画色彩明快的重叠感与强烈的对比感,使这幅作品如一首节奏明快而又和谐的诗歌。
水彩画艺术就像一首首即兴的抒情诗。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永健创作的表现苗女风情的《趟过清水河》,描绘的是五个趁着银色月光趟过清水河的苗女,她们身着民族服装,缀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银饰,神情各异,动态细腻逼真。
在这幅画里,他把重点放在对苗女银饰不厌其烦地刻画上,将水彩语言特性张扬到了极致。
作品呈现出苗族姑娘特有的纤巧细腻的美妙,仿佛银色的月光映照着银色的服饰,苗女们光着脚丫踩在光滑的鹅卵石上,浸在绿得碧透的河水里,河岸的远处雾气蒙蒙,苗女们依靠一盏小马灯行路,佩饰叮叮当当地碰撞着,画面充满了袅袅升起和温馨诗意。
古人云:“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
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作“有形诗”、“无声诗”,就是因为画面展现了诗的意境。
有着非常优美、富有诗意的艺术特点。
水彩画本身的透明性,重色彩技法,干湿技法运用,使画面显得水乳交融,带着令人陶醉的古诗词的意境、风韵。
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将汉民族的传统审美精神和法则注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因为融汇了西方水彩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独具风貌,把中国水彩画的诗意气质、诗意情感、诗意语言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每一幅水彩画都充满了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