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综述_滕飞燕
- 格式:pdf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4
18中国处方药 第15卷 第2期·综述·3.3 外用方法独特彝医外用方法较为独特:①彝医喜用动物皮外用作垫、护具,如全身皮肉酸痛用豹皮缠于手脚或睡于之上,可以治好。
②彝医喜用活物吸毒,如用水蛭吸吮瘀血。
③鲜品捣敷,如用山蠏、小鸡捣敷骨折;治大腿生疮化脓用山麻雀一只捣烂包敷患处。
④干粉撒敷,如用豹骨粉止血。
⑤研粉水调敷,如熊胆麝香治蛇伤,研粉内服。
⑥外搽:如熊胆治水逼伤寒用涂搽肚脐。
⑦烟熏,如用麝香、灵猫香驱邪毒昏迷。
⑧彝医喜用“香针”疗疮,即将麝香装入獐子獠牙中,遇患痈毒疮疡者,用“香针”在毒疮周围涂划,有消肿排毒功效[10]。
4 结语彝族医药是中华民族医药的瑰宝之一,其中动物药极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特色,尤其在彝族医药独特理论和彝族动物药独特用法方面,这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学富有启发性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1] 玉溪民族宗教事务局.吾查们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28.[2] 杨本雷,余惠祥. 中国彝族药学.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2.[3] 贺廷超,李耕冬. 彝医动物药.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9[4] 林璨,张维维. 彝医动物药与《本草纲目》中动物药的比较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317-1318.[5] 余惠祥. 浅谈彝医对动物药的认识及应用特点.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3,9(3):16-17.[6] 余惠祥. 古代彝医动物药史略. 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171-178.[7] 陈抒云,袁航,曹树萍,等. 对彝族动物药发展的认识. 中医杂志,2014,55(16):1360-1364.[8] 杨本雷,杨勤运. 谈谈彝族方药的整理与开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1):41-42.[9] 胥筱云,杨福珍. 《哀牢山彝族医药》中所用动物药整理.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6(1):26.[10] 张娥,顾健,罗小文,等. 彝药回心草的临床研究进展. 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论文集,2010:307-309.目前,在失眠症治疗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
失眠的中医诊疗进展T he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 is and Treatment to Insomnia崔应麟Cui Ying li n,王松龄Wang So nglin,刘 伟Liu Wei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2NO.2Affiliated Hospital to Henan College of Chinese M 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450002摘要:报告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进展,分析认为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疗效显著,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指出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利用现代制药手段研制疗效确切,使用简便的新剂型。
Abstract :the article overview ed the adv anc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r eating to insomnia and pointed out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d t he not able curativ e effect in tr eating insomnia.W e should strengthen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insomnia and utilize moder n device to prepare cer tain curativ e effect and easy apply new dosage form.关键词:失眠;不寐;中医药疗法;综述Key words :insomnia;sleeplessness;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overview中图分类号CL C number:R256.23 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 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2-6839(2008)05-0102-03 失眠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2011年第24卷第1期Gansu Journal of TCM,2011Vol.24No.1!!!!!!!!"!"!!!!!!!!"!"·文献综述·失眠,在《难经》中被称为“不寐”,《内经》中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则彻夜不眠[1]。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现象,与健康息息相关,而睡眠障碍往往会导致人体免疫力、记忆力下降,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还容易诱发高血压、神经衰弱,甚至造成猝死。
据调查,我国5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17%的人相当严重,老年人占到了整个失眠人群的70%[2]。
因此失眠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西医治疗失眠症除了心理辅导外,主要使用3大类安眠药,即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和其他非巴比妥类,而且要求服用安眠药的患者不可驾驶车辆或操纵机器,以免发生事故。
西医认为儿童使用安眠药是不适当的,老年患者在用药上亦应慎重,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哺乳期妇女及孕妇忌用。
中医治疗失眠症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从临床、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因此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逐渐成为大家迫切寻觅的一种治疗途径[3]。
1失眠的病机中医认为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的睡眠有赖于卫气的正常运行,卫气“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得卧,阴气尽得痞”,自然界昼夜交替,人则痞寐轮换,倘若人体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卫气运行失常而不能交于阴,就可致痞寐失调,导致失眠。
其主要原因有:①饮食不节,胃气不和。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火上扰,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则卧不安。
②劳逸太过,伤及心脾。
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滋养心神而致不寐。
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林连华;林漪清
【期刊名称】《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2(9)1
【摘要】失眠作为身体亚健康的一种表现,会极大地降低生命质量与工作学习效率,为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治疗的方式主要有西药治疗与中药治疗。
其中,西药治疗可以迅速发挥效果,但常常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极易形成药物依赖性,影响到人的身体功能。
而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有关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为临床上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总页数】2页(P187-188)
【作者】林连华;林漪清
【作者单位】厦门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R256.23
【相关文献】
1.中药方剂治疗焦虑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2.中药治疗对氯苯丙氨酸失眠模型大鼠影响的基础研究进展
3.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4.中药琥珀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5.中医治疗失眠病症常用中药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402017.11中医中药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沈爱花延边大学中医学院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 133002【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会引起身体疾病的发生。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是借助药物作用缓解患者的失眠,但是对患者失眠的本质因素没有相应的改善,容易出现反复性发生的特点。
中医治疗失眠是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式从失眠的根本上对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进行调节,从而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本文中主要介绍失眠的病因病机,根据辨证论治进行病情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以及针灸等治疗,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失眠;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失眠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患者心神不安或失养引起的难以正常睡眠的特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入睡困难、易醒、多梦、醒后入睡困难[1]。
西医上将失眠认为是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较差对日常生活功能造成影响的一种主观感受。
通常患者入睡时间在30min 以上,睡眠维持障碍(夜间醒来次数在2次及以上),睡眠总时间在6h 以下,早醒,同时存在日间功能障碍的现象[2]。
失眠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出现意外事件。
西医对于失眠常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长期服用会出现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为了提高对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中主要对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1 失眠的病因病机中医学上将失眠称为“目不瞑”、“不寐”、“不得眠”等,其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阳不入阴。
《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3]《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又见《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寐》中曰:“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
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故神安而寐也。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陈懿
【期刊名称】《健康必读(中旬刊)》
【年(卷),期】2017(9)7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活、家庭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们的睡眠质量。
失眠往往是亚健康状态的开始,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精力不充沛,情绪沮丧、焦躁,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治疗失眠正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因为其相对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小,故成为大多数失眠患者的首要选择。
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4页(P138-141)
【作者】陈懿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失眠症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2.近10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3.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4.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5.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源性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引起相应的复杂临床症状。
现己证明,颈椎病易导致睡眠差,甚至失眠,由颈椎病引起的失眠称“颈性失眠”伴随颈椎病发病人群的年轻化趋势,由其引起的失眠也在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镇静安眠药为主,但有--定的副作用,中医药对其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关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概述如下。
1.推拿治疗推拿作为目前中医治疗颈性失眠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经实践证明,该项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疲劳,帮助脊柱恢复正常的结构,优化脑部供血,进一步降低临床阳性体征,基本治疗目标就是理筋整复、以此恢复脊柱正常生理结构。
而推拿的方式主要区分为两种类别椎体错位调整手法和理筋手法。
椎体错位调整手法具体可采用冯氏颈椎定旋转复位法、摇正法、短杠杆微调法、龙氏正骨法进行治疗。
2.中药治疗2.1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可调节脏腑阴阳气血,通经蠲痹止痛,宁心安神。
颈源性失眠的治疗常采用安神与舒筋通络共调,可有效调节颈部交感神经张力,放松颈部肌肉,恢复颈椎的平衡稳定,同时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流量,使络通神安而眠。
运用汤药安神舒筋方治疗颈椎病伴失眠患者,以酸枣仁30g、茯神15g为主药,合欢皮、夜交藤、葛根、天麻各30g为配药,以桂枝10g、木瓜20g、白芍15g、甘草6g为辅药,气血不足加熟地、当归、黄芪,肝肾两亏加山茱萸、枸杞子、旱莲草,瘀血加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疼痛严重者应适当加入白芷、细辛采用葛根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颈源性失眠。
2.2中药外用中药足浴作为古代养生方式最为普遍的一种,经相关研究证明,中药足浴的温热及中药作用可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加快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而足底反射区对应五脏六腑,温热刺激加上中药吸收,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