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19.39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一、问题引言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孩子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里,教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提问,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策略,才能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呢?二、提问策略分析1、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通常以“为什么”、“如何”等疑问句为主,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比如:“为什么小红帽会迷路?”(通过这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故事背景、小红帽的性格等多个层面去分析小红帽为什么会迷路,并从中学到一些道理和知识)2、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的答案通常是肯定或否定的,例如:“钟楼是不是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封闭性问题可以用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安排教学计划。
这类问题通常围绕“是不是”、“是什么”等词汇展开,例如:“怎么确定句子中的主语?”,“语文练习题中,评分项有哪些?”等等。
3、问题拓展问题拓展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通过细节深入的提问,使学生们更广泛地思考和探究相关知识,创造出更深入的教学效果。
举个例子:“你认为句子用错成分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没学过”,那么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拓展使学生们得到更深入的思考,例如:“你认为对于句子成分的掌握,有哪些重要的方面?”,“学生们在观察和分析句子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素?”等等。
4、情境引导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探究,激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你觉得你是哪里造就了自己的语感呢?”,“如果你有一支笔和一张纸,能否简单地画出你所想象中的春天?”5、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基于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进行分析,以读懂事物本质和特点,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他们的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难易度、问题的引导和问题的反馈等方面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我们要摆正问题设置的角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的设置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生字词拼写时,可以设置一道拼写困难度适中的词语的拼写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并尝试拼写。
在教学语文阅读时,可以设计一道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通过恰当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我们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度。
问题的难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
对于一些有迸发性思维和创造力的问题,可以提高问题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考察,问题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让学生能迅速给出答案。
在问题的设置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的难度,确保问题能够被大多数学生回答出来,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
我们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本身不仅仅是获取答案的工具,更是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手段。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提问方法,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当教学生写作文时,可以问一些问题来指导学生的思路和内容,如“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逐步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内容,提高写作的有效性。
我们要善于给予问题的反馈。
问题的反馈是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纠正错误和巩固正确的理解。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鼓励和肯定,并指出其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层次,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的评价和指导。
通过合理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和有效。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受到限制,存在一些问题,如提问模式单一、提问内容简单等。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1.提问模式单一的问题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往往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传统模式。
这种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2.提问内容简单化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内容往往偏向于基础知识点的询问,如课文中的字词解释,语法点的辨析等。
这种简单化的提问方式不能够展开学生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和探究性,无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3.提问的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通常是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或教材内容进行的,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考虑。
教师往往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接受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挑战,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回答。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1.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问题导图、故事编写、问题扩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提问,增加合作学习的成分。
2.提问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通过扩展提问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隐含含义或背后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注重提问的灵活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难易程度。
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深入思考;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引导他们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1. 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的结合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你觉得故事的结局应该怎样?"或"你有什么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师也可使用封闭性问题测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或"这个字的拼音是什么?"2. 逐步深入的提问教师可以从浅入深,逐步提问,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思考。
先问"这个字是什么?",然后问"这个字有几个字母组成?",再问"这个字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3. 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当学生遇到一个不懂的生字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这个生字是什么意思?可以从字的部首或者字形入手思考一下。
"4. 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当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课文中的主人公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或"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该怎么处理?"5. 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提问方式,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通过多种方式的提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不仅侧重内容,还要关注过程提问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释自己的答案,解释答案的来源和逻辑,以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的有效策略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提升。
提问要如何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提问要具有导向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应该具有导向性,即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在提问时,老师可以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认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你觉得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等,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系统性地思考问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二、区分提问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种是用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针对不同的提问目的,老师在提问时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对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老师可以使用直接性的问题,如“你能说出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几个意蕴的成语?”等;而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则需要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觉得这个故事还能有哪些不同的结局?”等。
三、注重提问的情境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情境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提问情境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在提问时,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感到舒适,愿意积极参与到提问中来。
老师在提问时应该尊重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提问的情境氛围。
四、多样化提问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多样化提问方式,避免使用单一的提问方式。
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探讨10篇第一篇一、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1.以学生兴趣为设计原则。
产生兴趣—获得感知—充分理解—有效运用,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最原始的驱动,在兴趣的催使下,逐步走向感知和理解,从而完全掌握乃至可以活用;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因材施“问”,让孩子在兴趣的驱使下关注课堂提问,那么课堂题目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司马光砸缸》中,教师可以问:你们觉得司马光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小学阶段的儿童正是是非观念逐渐明确的时期,因此对于“好孩子”“、坏孩子”这个父母经常提及的词,充满了亲切和兴趣,势必引发大讨论,从而加深了课堂印象,提升了教学效果。
2.以启发式为设计原则。
启发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加深课堂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和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探索精神。
同时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育。
比如在《鹅鹅鹅》中,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提问:谁见过大白鹅呀?大白鹅会游泳吗?那么大白鹅是怎么叫的呢?还可以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大白鹅的样子。
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主动想象鹅在睡眠引吭高歌的情境,这样整首诗的意境自然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教学很目的轻易得到实现,效果也比古板的讲授要好得多。
3.以层次适应性为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知识水平,提问应时适当拔高,以实现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升;问题的设置既要合理,又要带有一定的阶梯,由浅入深,进行阶梯引导,《学记》中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只有对学生实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获得步步为营的进步。
二、课堂提问设计的思路1.基础型提问。
基础提问是指一些比较简单的提问,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和理解障碍,有时也是为了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一般包括字词记忆、解释、简单的造句等,基础提问通常与课后复习在一起,这类提问教师要适当控制比例,数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这一时期培养起来的,教师应该善于提问,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相关技巧和运用,希望可以提供一定参考。
有效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把握时机进行有效提问成为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提问要把握适当的时机。
所谓适当的时机就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进行提问时要根据所提问题的内容和难易程度找准最佳时机进行发问,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在尚未达到学生想要理解知识而没有得到时不要开导,尚未到学生想要表达自己而又表达不清的时候不要启发,这里说的就是时机的选取。
抓住提问的时机是塑造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问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应该抓住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一些很难的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深入思考和互相交流讨论的'时间,不然课堂就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
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同时也会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
同时,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的时机最好选择在学生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明和想要获取知识而尚未获得之时,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从而更快接受新的知识,选择这样的时机往往比随意选择的提问时机要更为高效。
2.适度提问尊重学生差异。
小学生受智力水平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理解和接受能力并不相同,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适度提问,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顾及到每一位同学。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困难、一般、简单”三个级别的问题,让班里学习好的同学回答困难的问题,中等的同学回答一般的问题,而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回答简单的问题,这样全班的同学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课堂氛围也会比较活跃。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提问策略,帮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一、问题的开放性在提问时,教师应尽量问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比如,对于一个文学作品,可以问学生:“你认为主人公的选择是正确的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如果问闭合性的问题,比如:“主人公的选择是正确的吗?是或者不是?”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无法进行深入思考。
二、问题的追问在提问过程中,适当的追问是非常重要的。
当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或者:“你有没有其他的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通过追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出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论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问题的引导性有时,学生对某个问题可能没有思考过,或者思考得很浅,这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度的引导。
比如,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背景和文化背景,进一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四、问题的多样性在提问时,教师应尽量设计多样性的问题。
除了传统的分析性问题外,还可以设计综合性问题、实践性问题、批判性问题等。
多样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问题的循序渐进在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进行循序渐进的提问。
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知识。
六、问题的分组在提问时,教师可以将问题分为不同的组别。
一组问题针对基础知识,一组问题针对分析和应用能力,一组问题针对综合能力等。
通过合理分组,可以全方位地检测学生的不同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七、问题的激发兴趣在提问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教师提问不够精准,问题类型单一,难度不适当,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设计和提出有效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分析当前存在的提问方式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提问策略和方法,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提问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提问作为教学中的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合理的提问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对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通过探讨有效的提问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并寻找提高提问效果的策略。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有效的提问策略和提高提问效果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给出实施策略的建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提问的基本原则、形式多样性、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回答提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遵循提问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提问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知识。
合理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入和提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提问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提问技巧和策略,创造出更加高效的教学环境。
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语文学习的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原则,形式多样性,学生特点,激发思考,教师引导,回答,重要环节,促进学习,深入,提高。
1. 引言1.1 概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提问是引领学生认知和理解的桥梁,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问答形式,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问的设计和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导读:本文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希望能帮
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作者/ 姚 芳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营造一种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人文化的课堂氛围。
一、细读文本内涵,奠定有效提问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但为什么偏偏
选那一篇篇课文作为例子?我们如何用好这些例子?到底要教给
学生些什么?哪些地方可以设计怎样的语言训练?这些问题都要
通过研读教材、细读文本来解决。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第10册中的一篇课文,第2节作者用
翔实的数字突出了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我精心设计,分3个
层次,抓住语言的关键处进行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这段话让你
感受到了什么”,初读文本,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秦陵兵马俑规模宏
大;“这段话有什么特点,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秦陵兵马俑的宏大”,
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品味作者列数字的作用,通过追问,引导学
生把这些数字进行分类,让学生感悟到作者是从俑坑的面积广和
兵马俑的数量多两个方面来展现其规模宏大的,也了解到作者把
俑坑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如五十多个篮球场),更形象
地写出了俑坑的面积广;最后,引导学生体会“达”“足”“多”“近”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的作用,进一步感悟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到和准确。
二、学会倾听分享,创设积极氛围
智慧的课堂必须基于一种思考、对话与民主的课堂文化之上,
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课堂师生的互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倾听和
分享应该成为其主旋律。
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我注意创设和谐的课堂
氛围,激励学生去说,为学,£搭好说的“台阶”,引导学生逐步
学会说。本节课上,在学习见面这部分时,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目标,我共铺设了4层“台阶”:(l)找出描写洪教头的词句,体
会其人物特点;(2)找出描写林冲的词句,体会其人物特点;(3)
通过对比进一步感知林冲人物形象;(4)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教
师的指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明确了交流的内容,说
也就不难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提问形成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与提问技巧息息相关。在课堂里,老师要
善于将问题转变为陈述性的语言,将提问转化为创设情境性的语
言,这样学生就不是在单纯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主动、积极
地投入到情境中去学习。
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我从“镇定”人手,引导学生
自由读文,思考文中的伯诺德一家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适时
地补充关于二战的资料,让学生对当时严峻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再引导他们想象自己遇到同样情况时的反应。通过创设情境,拉
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伯诺德一家的“镇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定”作好铺垫。然后,我紧紧抓住了“蜡烛”这条线索,请学生
默读课文,讨论伯诺德家的每个成员是如何具体地应对紧急状况
的,借助这样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仔细读文本。
四、把握提问时机,有效提问深入文本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创设问题的情境,还要考虑学生的年
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
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
1.捕捉时机,实时追问。一个好的追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兴
趣,承上启下,激发智慧火花。适当的追问要善于处理学生回答
“卡壳”。学生答问“卡壳”时,可能是由于问题过大、过难或思
维定式等原因。有时即便问题难易适度,学生的思路仍会出现“卡
壳”。教师此时应顺着所提问题在思考方向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点,
接通学生的思路,或者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提法进行疏通和引导。
2.深度探问,不断升华。所谓探问,就是课堂上当学生由于
知识欠缺、问题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时,教师
变换角度,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或化虚为实,让学生换一
个路径接近问题的答案,也就是一种问题分解的策略。通过层层
探问,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更深
层次的对话,不断升华学生的理解。探问追求多样化,恰如其分,
不断“推陈出新”,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新奇,乐于接受。
3.适时转问,丰富对话。转问一般是在追问无效时,或为了
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讨论而采用的。课堂上我们老师一般会用“谁
还有补充”“谁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等将问题转向另一个学生,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课堂发展性的提问要求教师能合理巧妙
地运用三问,不断引导学生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不断推
进学习。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
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巧妙的“留白”“候答”。这时学生的回答内
容将会有显著的改善,不仅是“对或错,是或不是”等简单的回
答,同时,回答的正确率会提高,回答的复杂性和认知水平也会
提高。 五、善于运用评价,积极促进生成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
及时评价,通过评价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对学生
的发展进行引领提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1.激励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得到肯定性评价,会
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产生奋
发向上的积极性,得到自我发展。如教学《埃及金字塔》时,在
学生介绍得精彩的时候,我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听了你的介
绍,我仿佛看到了那宏伟精巧的金字塔。”“真是个优秀的小导游,
我想你的介绍一定能吸引每一个游客。”
2.提炼式。受年龄的制约,有时学生的回答要么是比较零散
的,要么没有一定的深度。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梳理,并通过评
价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对所提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在
教学《烟台的海》时,在学习了全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去思考:
读了课文,课题是“烟台的海”,为什么却还要写人呢?在充分交
流的基础上,我对学生的理解进行了概括提升——“人离不开海,
海孕育了人,海给人带来了丰收,带来了浪漫,带来了快乐。一
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海孕育了这样的人,也正是这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样的人赋予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气息。人与海,海与人,紧紧相依。”
3.修正式。当学生回答的语言有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修正
式评价语把学生的语言纳入更准确的轨道。如:“如果你能把××
×说得更具体些那就更精彩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
××讲清楚,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富有智慧的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积极的提问去演绎精彩的课
堂,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
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
豁然开朗。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