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点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57.74 KB
- 文档页数:3
二、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1.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流域: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2.成果: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粟、水稻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先民栽培的稻、粟和黍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影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2.河姆渡人的生活
知识点3.半坡居民的生活
(北京人的生活组织形式是群居,而半坡居民进入氏族社
【重点难点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XXX:发现地点为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他们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发现地点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木棒,采集、狩猎为生,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他们过群居生活,属于原始社会。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原始农业的发展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兴起地区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是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是因为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这启示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第3课远古的传说XXX:XXX之战中,XXX打败XXX,XXX形成。
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XXX部落。
这些事件影响了华夏族的形成,XXX、XXX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传说中XXX和XXX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XXX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XXX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先民,他的贡献包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在XXX时期,XXX创造了文字,XXX制作了音律,隶首发明了算盘,XXX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原始
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居住着干栏式房屋,开始定居。
挖掘水井,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遗址在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耕种,种植粟,蔬菜。
饲养猪、狗等,用骨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居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
制作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标签搜索:七年级期中复习。
第二部分: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前言: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我们接着往下看↓二、半坡居民:1、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2、半坡文明的特征:(1)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2)半坡文明处于母系氏族时期,是我国最完整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
(3)半坡文明手工业发达,制造了大量彩陶,并绘制了美丽的花纹。
(4)半坡文明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采用地穴式建筑。
3、半坡文化所处的时代:半坡村是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
处于氏族公社早期的母系社会,尚无贫富分化。
但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中国逐渐进入父系社会。
4、生产生活特征总结:①最早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用石铲,石刀从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
②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经营原始的畜牧业。
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生活。
④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美观实用。
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三、河姆渡居民:1、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2、河姆渡文化的特征:(1)河姆渡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够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手工业发展。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1.中国历史:主要研究中国的历史。
2.世界历史:主要研究世界共同的历史。
3.各国历史:主要研究各个国家的历史,方式和中国历史相同。
初中和高中阶段,我们只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不研究各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研究的都是中国历史,所有的时间线都是中国的历史,比如中国历史的原始社会起止时间和世界历史还有各国历史就都不一样。
4.远古时代:中国的远古时代又叫上古时代,指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之间的历史,也就是从人类出现到建立奴隶制国家开始的历史,这段时间没有相关的文字史料记载,所以又叫史前时期,这一时期没有国家,所以社会形态属于原始社会。
5.社会形态:社会形态又叫社会模式,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最终会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最高的社会意识形态。
6.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形态的依据是生产关系,也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分工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归氏族公社集体所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出现阶级和剥削,奴隶主阶级剥削奴隶阶级,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奴隶为奴隶主劳动,分配由奴隶主说了算。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消灭阶级和剥削,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其最高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7.生产力:生产力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会逐渐向更高的意识形态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8.旧石器时代: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从大约170万年前至大约1万年前结束。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
2、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
3、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
5、半坡人会纺织和制衣。
6、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距今7000年左右。
7、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
8、农业工具是骨耜。
会雕刻技术。
9、河姆渡人的木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1、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1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流域:黄河流域。
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
居住环境: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超值陶器的窑场。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制造骨器、角器等。
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用渔叉、鱼钩、渔网捕鱼。
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鱼纹、鹿纹较多。
还有装饰品和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还有纺织、制衣用的骨针、骨锥、纺轮。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生活地点:浙江余姚。
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
房屋特点: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木构水井: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主要作物:水稻,遗址中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农业工具: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骨耜。
主要家畜:猪、狗和水牛。
其他器具: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艺术品: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将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懂得使用天然漆。
河姆渡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3.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4.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猪纹陶钵。
5.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6.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7.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黍,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8.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是:河姆渡遗址。
9.已经学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的是:半坡遗址。
10.半坡人居住的房屋类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1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类型是:干栏式房屋。
12.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人教版历史初一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点原始聚落(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
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遗址北部是公共墓地,南部是居住区,东部是烧制陶器的窑厂。
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
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小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居住区周围有用于防护的壕沟。
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然后架设屋顶。
屋内,地面修整的正分平整,中间有一个灶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
我国是最早种植栗的国家之一。
半坡居民已种栗、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他们在居住区内建起圈栏,饲养猪、狗等家畜。
此外,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
已经开始有彩陶了。
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
大部分都经过了磨光处理。
因为他们的石器比北京人的石器相比,已经进步了很多,所以人们把他们的时代成为新石器时代。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半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发现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生产活动: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生产工具:普遍使用磨光石器,木制的耒和耜住房:半地穴式房屋用具: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学会纺织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小练习[2009恩施中考]第1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最早种植粟的居民吗?请选出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参考答案]C[2009德城中考]第11题“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知
识点新人教版
重难点概括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1两个原始农耕文化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2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种植粟为主的旱地农业;
3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
4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渔猎经济也在发展。
难点: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社会转型
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
分析:本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
前面两个与第三个板块之间是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关系。
前两个之间是并列关系,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分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的典型。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生产状况: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造彩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生活状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3生产状况:使用磨制石器和耒;种植栗、蔬菜;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制造彩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和蔬菜的国家。
4生活状况:住半地穴式的房屋;会纺线、织布、制衣。
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2生活位置:山东大汶口
3生活状况: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1、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
2、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
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
3、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
4、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
、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中考命题分析
河姆渡原始农耕和半坡原始农耕文化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常考点,中考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使用的工具、房屋的样式、生活的地域、最早种植的农作物等,此外,半坡、河姆渡人同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也是常考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