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医治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适应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要挟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危险性最大,夺取人一辈子命最多的一种。
最近几年来,介入医治走进急性心肌梗死的医治领域,介入医治具有创伤小、诊断迅速、疗效显著等特点,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医治我科自2005年3月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绿色通道”,到2020年6月已对138名患者采取了急诊介入医治,医治成效显著。
针对急诊的特点,现将咱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本组共138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岁;发病时刻均在发病1-6小时刻内;其中普遍前壁心肌梗死4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5例,下壁、后壁心肌梗死38例,有归并右室心肌梗死29例。
方式: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医治要紧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医治的护理要紧包括术前、术中对患者不良心理翻领、心电图和冠脉内压力的观看,与医生操作及抢救患者的配合,术后病情的观看、护理及并发症的紧急处置。
结果:术前患者及家眷均同意同意冠脉介入医治手术。
术后有135例患者的临床病症明显改善。
术中、术后发生室颤者4例,急性低血压2例,拔管时显现迷走神经反射的6例,皮肤显现瘀斑2例,48小时内急性冠脉内闭塞3例。
上述并发症均经及时发觉并及时处置,但有1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2护理体会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在得知自己患急性心肌梗身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心理转变,咱们能够依照患者的年龄、性别、内心特点等不同,有针对性的向患者宣教介入医治的迫切性、必要性,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进程和术前、术中。
术后的注意事项。
以排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的心理,踊跃、从容地配合医生的医治。
术前预备:术前口服波立维300mg,拜阿司匹林300mg。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CI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PCI)介入治疗术相关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对73例AMI患者行急诊PCI介入治疗术进行加强护理。
结果7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开通病变血管并预后良好。
结论护士做好AMI患者急诊PCI介入治疗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协助医生以最短时间使闭塞相关冠状动脉获得再通,挽救濒死的心肌。
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PCI介入治疗术护理Emergenc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went PCI Nursing interven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patients percutaneous coronary (PCI) involved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rapy-related care. Method In 73 patients with AMI underwent primary PCI intervention therapy for intensive care. Results 73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launched lesion surgery and the prognosis is good.Conclusion Emergency PCI in AMI patients do nurses intervention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 to help doctors to make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related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recanalization obtained, to save the dying heart.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reduce mortality.【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CI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are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某些诱因导致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剧闭塞或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进行性狭窄和血栓形成,使相应部位的心肌发生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最终使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冠脉血流量减少,缺血缺氧,从而易于诱发心肌梗死[1]。
急性心肌梗死高龄患者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高龄患者中更为常见。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桡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从而减轻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高龄患者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这一特殊情况下的护理工作进行介绍。
一、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病史及用药情况,包括高龄患者的特殊生理情况和合并症。
2.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心电图,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3.保持患者心理护理,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二、术中护理1.对于高龄患者而言,术中的监护和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应随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干预。
2.必要时协助医生进行血管造影,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血管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破裂等。
3.在术中保持清晰的沟通,协助医生完成操作,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三、术后护理1.术后抢救:高龄患者手术后应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2.术后心脏监测:高龄患者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生命体征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可能发生的心率失常、心衰等并发症。
3.合理药物管理:术后及时给予抗凝、抗栓和抗血小板等药物,减少术后心肌再梗死的风险。
4.术后康复护理:术后对高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和身体功能。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心源性休克、再灌注心律失常等。
对于高龄患者,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预防心力衰竭:对于高龄患者,心力衰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并发症。
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衰的迹象。
3.预防感染:高龄患者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护士需要做好术后伤口护理和感染预防工作。
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高龄患者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探讨作者:贺永超任虹旭乔家凯刘姿君王颂沈树慧孙新磊刘静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07期【摘要】目的便利选取烟台市某三甲医院心内导管室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简称:PCI)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手术的术中护理进行探讨,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PCI手术术中护理的最新进展。
方法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做好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 PCI 手术并康复出院。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序的手术护理流程,妥善处理术中并发症,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探讨【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2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损伤和坏死[1],最常见的类型为:自发型心肌梗死: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溃疡、裂纹、糜烂或夹层,引起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血流减少或远端血小板栓塞伴心肌坏死[2]。
患者大多有嚴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少数患者冠状动脉仅有轻度狭窄甚至正常[3]。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针对自发型心肌梗死,现在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治疗方案即为PCI,结合本院2018年~2019年10例急诊PCI患者的术中护理做了相关调查,其中男性患者7 例,女性患者3 例,包括前壁心梗6例,下壁1例,广泛前壁3例。
1.2 急诊PCI治疗方法病人入导管室,取平卧位,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右侧桡动脉或右侧股动脉穿刺,植入6F动脉血管鞘,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植入合适的支架,再行造影显示前向血流TIMI三级,病人病情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成功,安返病房。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绕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院前急救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绕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救护车出诊接回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绕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5例,严格按照胸痛中心绕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实施院前急救护理。
结果:患者均安全绕行急诊送达导管室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灌注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标准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缩短再灌注时间起着重要作用,可为患者急救赢得时机,改善患者预后,缩短其住院时间和费用,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胸痛中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绕行急诊;院前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96-02胸痛中心是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的通道,其中急危重症患者主要可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其中获益最大的患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1]。
在胸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明确要求能够对STEMI患者进行诊断,同时需绕行急诊科和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从而促使院前和院内达到无缝连接的效果,进而达到降低首次医疗接触球囊的扩张时间,最终实现有效治疗STEMI患者的目的[2]。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属于一种目前抢救STEMI患者最为有效的方法[3]。
目前,在我国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开始应用胸痛中心,不仅整合了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而且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救治STEMI患者[4]。
急性心梗病人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其术后护理探讨急性心梗是一种心脏疾病,迅速发作并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
急性心梗病人若及时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本文将探讨急性心梗病人实施急诊PCI的过程以及术后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可以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该治疗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球囊扩张术。
治疗过程中,病人需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导管插入到冠状动脉内,以观察冠状动脉有无狭窄或阻塞。
如果发现狭窄或阻塞,医生会通过导管将气囊置于狭窄或阻塞部位,并进行球囊扩张术来恢复血流。
在实施急诊PCI之前,病人需要进行血液凝块溶解治疗,以减少再梗塞的风险。
术后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情况。
病人常常经历心肌再灌注损伤和冠脉再梗塞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人员还应监测病人的心电图,以评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况。
在术后的早期,病人可能出现心肌损伤释放物增加,导致心肌损伤反应和炎症反应,因此需要进行心肌保护和抗炎治疗。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病人进行观察,以及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例如,病人可能出现出血、血肿、血栓形成和休克等状况。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切口,以及持续评估局部肢体的血液供应和感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总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梗的有效方法,但是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护理人员可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并预防再次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