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公司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性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85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北厂精益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0.07.31•【字号】辽环函〔2020〕121号•【施行日期】2020.07.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北厂精益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北厂精益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经我厅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2020年第6次会议审查,现就该报告书批复如下:一、本项目(项目代码:2020-210000-36-03-086359)拟建厂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沈阳汽车城产业园区轩盛路16号北盛汽车北厂区。
本项目为技改工程,技改后公司整车产品由下一代别克、雪佛兰小型运动多功能汽车24万辆/年,D2SB、D2JB 多用途车及其变型车6万辆/年变更为下一代别克、雪佛兰小型运动多功能汽车18万辆/年,D2SB、D2JB多用途车及其变型车6万辆/年,U258L商务车6万辆/年,总产能30万辆/年不发生变化,不新增土地,不新增建筑面积,主体建设内容不发生变化,仅新增新车型模具、新增或改造部分车间设备等;准备车间新增前围总成线、前底板总成线、后底板总成线、白车身底板线、侧围总成线、白车身总拼线、车顶总成线、前门总成线、滑门总成线、前盖总成线、举门总成线、表调线等设备满足新车型的需求;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均依托原有工程,仅做适应性改造调整,不发生变化。
油漆车间改造现有前处理线、电泳线、密封线、面漆线、报交线、输送链和机运吊具及滑橇,其余生产设施均不发生变化,新增2台KPR;总装车间改造底盘输送线、门输送吊架、发动机输送吊架、拆门夹具、车身VIN码打印机、密封条滚枪、天窗助力臂、仪表板夹具;冲压车间改造现有冲压线末、新增线末机械手等,车身车间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通过性改造,改造现有雪橇等。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 前言 (1)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2)2 锦纶6工业概况: (2)2.1 锦纶6切片发展概况 (2)2.2 锦纶6纤维发展概况 (2)2.3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 (5)2.4 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 (8)3 适用范围 (9)4 编制指导思想 (9)5 编制原则 (10)5.1 要求 (10)5.2 原则 (10)6 编制过程 (10)6.1 资料收集 (10)6.2 编制过程 (11)6.3 编制技术路线 (11)7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3)7.1 基本要求 (13)7.2 指标选取的说明 (13)8 指标内容的确定 (13)8.1 权重值与分权重值的确定 (13)8.1.1 权重值的确定 (13)8.1.2 分权重值的确定 (14)8.1.3 定量、定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4)8.1.4 指标选取原则 (14)8.2 指标选取 (14)8.3 综合评价指数 (16)8.4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6)8.5 考核项目及指标值的确定 (17)8.5.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确定 (17)8.5.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4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的确定 (18)8.5.5 产品特性指标的确定 (19)8.5.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的确定 (19)8.5.7 指标值的确定依据 (19)8.6 主要参考资料 (20)9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20)9.1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分析 (20)9.2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20)9.3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20)9.4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20)附表(三)指标体系意见汇总表 (28)1 前言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
华峰集团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尼龙66树脂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国环评证:乙字第2019号二○一〇年二月目录1 项目概况 ----------------------------------------------------------------------- 11.1 项目由来------------------------------------------------------------------------------------------------- 11.2 项目名称和性质 --------------------------------------------------------------------------------------- 11.3 项目总投资 --------------------------------------------------------------------------------------------- 21.4 项目建设地点 ------------------------------------------------------------------------------------------ 21.5 建设规模------------------------------------------------------------------------------------------------- 21.6 生产班制和劳动定员--------------------------------------------------------------------------------- 21.7 环境保护目标 ------------------------------------------------------------------------------------------ 2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23 建设项目污染源强分析---------------------------------------------------- 34 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 45 污染防治对策---------------------------------------------------------------- 56 总量控制---------------------------------------------------------------------- 67 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67.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67.2 规划符合性分析 --------------------------------------------------------------------------------------- 67.3 清洁生产符合性分析--------------------------------------------------------------------------------- 77.4 污染物排放达标性分析------------------------------------------------------------------------------ 77.5 环保设施运行 ------------------------------------------------------------------------------------------ 87.6 总量控制符合性分析--------------------------------------------------------------------------------- 87.7 维持环境质量原则符合性分析 -------------------------------------------------------------------- 87.8 风险防范措施 ------------------------------------------------------------------------------------------ 97.9 公众参与------------------------------------------------------------------------------------------------- 97.10 综合效益分析---------------------------------------------------------------------------------------- 108 综合结论 --------------------------------------------------------------------- 101 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华峰集团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瑞安市塑料十一厂,1996年5月成立温州华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并组建温州华峰工业集团,2002年1月,更名为华峰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聚氨酯(PU)产品生产企业,主要研发生产聚氨酯(PU)树脂(鞋底原液、革用树脂)、聚酯多元醇、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合成革和超纤合成革等系列产品。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化学纤维生产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对策(标准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化学纤维生产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对策(标准版)我国人多地少,现在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世界22%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称得上是世界一大奇迹。
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不足的严峻形势也愈来愈显现出来。
主要依靠种植棉花等天然纤维资源将愈来愈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不含台湾地区)年人均纤维消耗量约5公升,距世界年人均纤维消耗量7.5—8公升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由于天然纤维(棉、毛、麻、丝)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制约,产量难以有大幅增加。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化学纤维(以下简称化纤)生产才是解决我国纺织纤维总量供应不足的唯一有效途径。
据测算每生产一吨化纤可以替代约20亩棉田。
解放后我国化纤生产从无到有,七十年代后化纤生产,尤其是石油化纤生产得到迅猛的发展。
我国先后在辽宁阳、上海金山、江苏仪征、河南路阳及天津等地建设了一批大型石油化工、化纤生产基地,化纤产量逐年增加。
1997年产量达42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3%,已跃居世界化纤生产第一大国,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
尽管大大缓解了市场需求压力,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和纺织出口创汇的需要,每年仍从国外大量进口化纤和化纤生产原料。
据统计,1997年化纤进口量达180万吨,1998年进口量171万吨。
化学纤维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人造纤维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铜氨纤维等;合成纤维有涤纶(聚酯纤维)、锦纶(聚酰胺纤维)、腈纶(聚丙烯腈纤维)、氨纶(聚氨酯纤维)、维纶(聚乙烯醇纤维)和丙纶(聚丙烯纤维)等。
2:
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人员基本情况
1、XX执业人员
2、主导专业非XX人员
3、非主导专业非XX人员
三、企业业绩概况
四、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
1、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基本情况
2、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业绩
五、专业技术人员业绩
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人员基本情况
1、XX执业人员
2、主导专业非XX人员
3、非主导专业非XX人员
三、企业业绩概况
四、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
1、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基本情况
2、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业绩
五、专业技术人员业绩
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人员基本情况
1、XX执业人员
2、主导专业非XX人员
3、非主导专业非XX人员
三、企业业绩概况
四、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
1、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基本情况
2、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业绩
五、专业技术人员业绩
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人员基本情况
1、XX执业人员
2、主导专业非XX人员
3、非主导专业非XX人员
三、企业业绩概况
四、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
1、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基本情况
2、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业绩
五、专业技术人员业绩。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1.2项目目标
【第二章】项目技术流程
2.2生产工艺
2.3生产设备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
3.1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3.2水资源影响评价
3.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3.4噪音环境影响评价
3.5废物处理影响评价
3.6废水处理影响评价
【第四章】环境保护及监测措施4.1空气环境保护与监测措施4.2水资源保护与监测措施
4.3土壤环境保护与监测措施4.4噪音环境保护与监测措施4.5废物处理措施
4.6废水处理措施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5.1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5.2水资源影响评价结果
5.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5.4噪音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5.5废物处理影响评价结果
5.6废水处理影响评价结果
【第六章】减轻、修正与补偿措施
6.1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
6.2修正环境影响的措施
6.3补偿环境影响的措施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附录】
(可根据需要添加相关的数据、图表和表格等)
本报告书对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详细地评估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及监测措施。
通过该报告书的编制和实施,能够全面了解该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项目概述:本报告所涉及的项目为扩建年产5000吨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
差别化氨纶纤维是一种具有良好弹性、柔软性和抗拉强度的合成纤维,广泛应用于服装、医疗、家纺以及汽车等领域。
本项目旨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公司的产能和竞争力。
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该项目将引入新的生产线和设备,预计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气排放。
项目组将采取先进的治理措施,如安装废气处理设备,以减少废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并确保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2.水环境影响:项目涉及水的使用和废水排放。
项目组将建设适当的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同时,项目组将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使用水源,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3.噪声和振动影响:项目的扩建可能会增加噪声和振动。
项目组将进行噪声和振动监测,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建设防噪声墙、使用减震材料等,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固体废物处理:项目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固体废物,如生产废料、包装材料等。
项目组将建设合适的固废处理设施,采取分类收集和安全处理的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所在地为已开发的工业区域,周围存在一定生态环境。
项目组将采取保护措施,如植被绿化、建设生态园区等,以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
污染防治措施:为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项目组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1.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处理,确保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建设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3.建设噪声和振动控制设施:采取防噪声墙、减震材料等方式,减少噪声和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实行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与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与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建设生态园区:通过植被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结论:本报告全面评估了扩建年产5000吨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酰胺6(PA6)扩建变更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2.02.17•【字号】闽工信行政服务〔2022〕66号•【施行日期】2022.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聚酰胺6(PA6)扩建变更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闽工信行政服务〔2022〕66号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申请聚酰胺6(PA6)扩建项目变更节能审查的请示》及有关材料收悉,项目代码2019-350305-28-03-004063。
项目为聚酰胺6(PA6)扩建项目二期工程,建设聚酰胺6(PA6)切片生产线及辅助配套设施,建成后新增年产10万吨聚酰胺6(PA6)切片生产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五条和《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闽节能办〔2018〕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审查,具体意见如下:一、根据你公司提供的节能报告,该项目为扩建项目,内容深度符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6〕第44号)第七条等相关要求。
项目采用连续聚酰胺6聚合技术生产聚酰胺6(PA6)切片,根据工艺流程配备高效节能设备,主要用能设备为己内酰胺加热器、联苯蒸发器、联苯液体循环泵、导热油炉、MVR蒸发器、氮气脱氧器、氮气加热器、氮气循环风机等,未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淘汰的落后机电产品设备。
项目拟于2023年5月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年新增综合能源消费量8856.95tce(当量值)、12386.22tce(等价值);其中,年消耗电力2035.1万kWh、0.7MPa/160℃蒸汽1.46万t、0.05MPa/108℃蒸汽0.19万t、0.3MPa/145℃蒸汽1.53万t、1MPa/180℃蒸汽0.86万t、氢气0.02万m3、柴油4.6t、天然气210.42万m3。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2)5 评价方法 (8)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 (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海安化纤业总商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细则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598-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导则GB/T 16157-1996 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603 锦纶牵伸丝GB/T 21534-2008 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HJ 536-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电位电解法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93-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FZ/T 51004 纤维级聚己内酰胺切片FZ/T 54007 锦纶6弹力丝FZ/T 54044 锦纶6工业长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号公告)3 术语和定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XX新化纤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性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XX新化纤有限公司目录1总论 (3)1.1项目由来 (3)1.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3)1.3评价因子、预测因子和总量控制因子 (4)1.4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4)1.5 评价标准 (5)2 建设项目概况 (9)2.2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9)2.4 主要设备与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11)2.5 公用工程 (14)2.6 环境保护工程 (16)3工程和工程污染源分析 (17)3.1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点位 (17)3.2 新建项目污染源强分析 (19)3.3 物料平衡分析 (26)3.4 非正常和事故排放分析 (27)4 清洁生产分析 (30)4.1 主要原、辅材料的清洁分析 (30)4.2 产品的清洁性分析 (34)4.3 项目生产技术清洁性分析 (34)4.4 原料单耗和能源消耗 (35)4.4环境管理要求的有效性 (37)4.5 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37)5城市区域发展规划概况 (38)5.1地理位置 (38)5.2XX市工业园区南区规划概况 (38)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6.2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3)6.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4)7 环境影响预测 (46)7.2 废水纳管排放可行性分析 (51)7.3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1)7.4 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52)8企业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53)8.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评述 (53)8.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果评述 (56)9事故环境风险评价 (60)9.1事故风险识别分析 (60)9.2评价范围 (61)9.3 项目最大可信事故确定 (61)9.4 事故源强 (62)9.5 后果计算及评价 (63)9.6 风险管理与减缓风险措施 (67)10总量控制方案 (69)11 项目建设规划相容性分析 (72)11.1 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容性分析 (72)11.2 与长三角经济产业发展相容性分析 (72)11.3与浙江省产业发展相容性分析 (72)11.4 与XX城市发展规划相容性分析 (73)11.5与XX工业园区(南区)规划相容性分析 (73)12 公众调查和参与 (75)12.1公众参与方法和形式 (75)12.2调查对象 (76)12.3调查结果和公众意见分析 (76)12.5公众意见调查结论 (80)13 评价结论与建议 (80)13.1 评价结论 (80)13.2 建议 (84)1总论1.1项目由来XX新化纤有限公司由XX经济开发区精密锁具有限公司、金灿公司、飞鹰公司和三联公司整合重组而成。
其中的XX经济开发区精密锁具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由国家安全部512所和XX经济开发区共同组建,并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项目的开发研制,经营范围包括电子锁、防盗门以及各类化纤原料和纤维产品。
XX新化纤有限公司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决定在浙江省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的工程项目。
根据本项目的生产规模和中国“化纤行业预警系统”要求,年产10万t以上聚酰胺切片和3万t以上锦纶民用丝差别化纤维属国家鼓励发展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三废”污染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的有关规定,本建设项目属于C18“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作出必要的结论。
为此建设单位(XX 新化纤有限公司)委托东华大学为本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1.2.1 评价目的通过对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三废”排放特征和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强;估算工程投产后排放的污染物和事故风险可能对周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通过类比调查,分析本项目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等指标,客观评价本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对新建企业的选址、排污去向及拟采取环保措施的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损益分析;在上述评价基础上,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析本项目与城市及区域规划的相容性,预测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通过风险分析,了解本项目可能的环境风险源、可能的影响程度、预防风险发生的控制措施;通过公众参与调查,了解项目周边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
最后,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做出结论,并提出项目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为企业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及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1.2.2 评价原则评价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地方相关环保法规政策,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相容”、“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质量不发生级差变化”为主要原则。
1.3评价因子、预测因子和总量控制因子1.3.1 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通过工程分析得出本项目的排污特征及其产生的污染物种类,以及根据《大纲》评审咨询意见,确定下列因子为评价因子:(1)大气环境评价因子:SO2、NO2、PM10、己内酰胺(2)声环境评价因子:连续等效A声级L Aeq(3)固体废物评价因子:工业固废、废水处理污泥、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固体废物的分类、毒性鉴别、处置途径和措施。
(4)废水排放分析因子:根据本项目的生产特点、选取SS、COD Cr、BOD5、TOC、NH3-N、己内酰胺、石油类作为废水排放分析因子。
选取pH、DO、COD cr、BOD5、氨氮、总磷、氟化物作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5)影响预测因子:A声级L Aeq、SO2、NO21.3.2 总量控制因子(1)大气环境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2)水环境总量控制因子:氨氮、COD Cr(3)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因子:工业固体废物量1.4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敏感目标1.4.1 评价范围(1)考虑到该工程将设立热媒炉烟囱,排气筒的排放高度拟定为40m,其影响范围将达到 1.6km左右。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三级评价范围要求评价区域边长为4km。
为此,根据工程废气排放情况和附近区域自然社会情况划定大气评价范围为16km2,即以锅炉烟囱为中心,东西南北各2km,合计4km×4km的正方形区域。
(2)噪声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厂界外1米处和周边半径50m内的可能敏感点。
(3)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地表水评价范围将结合项目周边地表水体使用功能、实际分布情况、项目排水经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最终排放水体—XX江(婺江)的调查监测断面来确定。
1.4.2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项目周围主要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是一些比较村庄,本项目污废水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噪声对周围的影响范围也比较小,因此主要为可能受大气污染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根据规划,很多居民点要整体搬迁。
在规划资料调研、现场踏勘、图上量算基础上,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见表1-1及附图。
表1-1 项目周围主要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的二级标准。
特征污染物联苯-联苯醚环境标准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作为依据,居住区联苯及其氧化物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01 mg/m 3。
己内酰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考前苏联(1977年)标准:居住区环境空气中最高浓度限值:0.06mg/m 3(1hr 浓度)。
己内酰胺、联苯-联苯醚的车间空气浓度标准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作为依据。
“联苯-联苯醚”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7mg/m 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1.5mg/m 3。
己内酰胺车间空气最高允许浓度:12.5mg/m 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5mg/m 3。
各因子浓度限值列于表1-2。
表1-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采用和参考的标准另外,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为比较全面评价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列出工业区环境空气特征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表1-3)。
表1-3 环境空气特征污染物浓度限值根据XX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业园区(南区)排水进入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在XX江的公路桥-排埠头段排放口集中排放,根据资料调查,该段水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根据《XX工业园区(南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环评的要求,园区东面的湖海塘水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园区内部的吕塘水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
具体标准值见表1-4。
根据资料调研,XX江的公路桥-排埠头段水质除应执行表1-4的III类标准外,还应执行表1-5的补充项目标准。
表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H无单位)表1-5 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标准单位:mg/L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的区域属于工业区,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评价(表1-6)。
表1-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单位: L dB(A)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设两台热媒炉,根据《XX市城市天然气利用规划》,2007年本项目基地接通天然气,因此本项目拟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加热热媒,热媒采用联苯-联苯醚。
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工业炉窑的定义:工业炉窑是在生产中用燃料燃烧或电能转换产生的热量,将物料或工件进行冶炼、焙烧、烧结、熔化、加热等工序的热工设备可知,本项目热媒炉属于加热工业炉窑的范畴,因此本项目热媒炉烟气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标准,详见表1-7。
表1-7 热媒锅炉(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因此本次评价参考燃油炉窑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
2)仅限于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加热沥青炉窑。
3)无组织排放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监测点设置在工业炉窑所在厂房门窗排放口处,并选浓度最大值,若工业炉窑露天设置,监测点应选在距离烟尘排放源5m,最低高度1.5m处,并选浓度最大值。
根据标准要求,本项目工业炉窑的过量空气系数规定为1.7,其排气筒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