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5.37 KB
- 文档页数:1
嫦娥探月工程作文作为中国自主发展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是一项极具意义和挑战的科技任务。
通过嫦娥探月工程,中国成功实现了无人调查探测器在月球软着陆、月球车巡视、月球车与着陆器软着陆等技术目标,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嫦娥工程的成功,引领了中国航天事业向前发展的方向,也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得益于中国航天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自2007年嫦娥一号首次发射成功以来,中国各项航天技术逐渐成熟,为嫦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嫦娥二号、三号、四号等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成功完成了探月器着陆、巡视、软着陆等任务,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嫦娥工程的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坚韧不拔和无畏奋斗的精神,为中国航天事业树立了光辉榜样。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也为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嫦娥工程的成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潜力,也让中国加速跻身世界航天强国的行列。
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不仅让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也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加深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嫦娥探月工程不仅是一项技术任务,更是一项文化使命。
嫦娥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之一,是她驾着玉兔奔月,成为月宫仙子的故事被无数人传颂和传唱。
嫦娥探月工程以此命名,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体现了中国对太空探索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嫦娥号的成功,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次飞跃,更是中国文化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一次璀璨绽放。
嫦娥探月工程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默默的付出和坚守。
中国航天人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兢兢业业、勇往直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贡献了力量。
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困难,以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篇章,也树立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丰碑。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探月计划论文篇一:论文:中国探月计划论中国探月工程程亮20XX1004030122091班自古以来,“嫦娥奔月”的传说就传承了中国人奔向月球的梦想,如今中国“嫦娥工程”的实施将为实现这一梦想拉开序幕。
20XX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长三甲火箭的护送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傲然腾空,踏上38万公里之遥的奔月征程,为“嫦娥”送去来自故乡人民的真诚问候。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40多亿年以来,月球忠实地伴随着地球共同经历荒古的演化过程,抵御一部分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掀起汹涌澎湃的海洋潮汐,增添了地球的活力,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月亮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思恋寄托于明月之中。
21世纪前后,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轮探月高潮,世界各国纷纷提出规模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其中载人登月和建设月球基地都是各国月球探测活动的最终目标。
提出重返月球计划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乌克兰、奥地利、巴西、印度、韩国等。
20XX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0XX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一年任务,所有载荷均开展了有效的科学探测,获得了超过1.37Tb的科学探测数据。
20XX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圆满完成使命。
20XX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我国探月工程首先有四大任务: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介绍我国探月工程的短文200字《介绍我国探月工程》篇一《介绍我国探月工程》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我国的探月工程,那可真是超酷的一件事儿。
你们知道吗?探月工程就像是一场超级神秘又刺激的宇宙大冒险。
我第一次听说探月工程的时候,就感觉像听到了一个来自遥远星系的传说。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梦想拼图,一块一块地被我们的科学家们拼凑起来。
最初啊,我觉得这事儿有点像在黑暗中摸瞎,可能科学家们自己心里都有点没底儿。
但是他们就这么勇敢地出发了,就像探险家踏上未知的大陆一样。
嫦娥一号就像是先遣部队,“嗖”的一声冲向了月球。
我想象着它在宇宙中飞行的时候,就像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周围是浩瀚无垠的黑暗,只有点点星光作伴。
它的任务可艰巨了,要去给月球拍照片,搞清楚月球的地形地貌啥的。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新地方旅游,得先看看地图,知道哪儿有山,哪儿有水。
嫦娥一号就这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带回来一堆月球的信息,这时候我就想,哇塞,咱们中国人真牛!然后呢,嫦娥二号又出发了。
它就像是嫦娥一号的升级版,更厉害更聪明。
它飞得离月球更近了,看得也更清楚。
这时候我就感觉,我们的探月工程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越来越有本事。
嫦娥二号给我们带来了更详细的月球资料,就像一个细心的侦察兵,把月球的每一个角落都侦查了一遍。
嫦娥三号就更不得了啦。
它带着玉兔号月球车登陆月球,这可真是一个超级大的壮举。
我想象着玉兔号在月球上跑来跑去的样子,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宠物在一个巨大的银色沙坑里面玩耍。
玉兔号一边跑还一边探测月球的土壤啊、岩石啊之类的东西。
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地质学家,在月球上搞研究呢。
可是啊,玉兔号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像我们人在生活中也会生病一样。
有段时间玉兔号出了点故障,我当时可担心了,心想着:“小宝贝啊,你可一定要好起来呀。
”不过科学家们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修复它,这就像医生在抢救病人一样。
嫦娥四号呢,它可是去了月球的背面,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哦。
月球背面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禁区,以前从来没有人真正地去探索过。
中国探月计划中国探月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国家科技工程,旨在实现中国人探测器登月、巡视月球、采集样品并返回地球的目标。
中国探月计划分为三步走战略,即绕、落、回。
其中,绕指绕月飞行,落指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回指从月球表面返回地球。
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关。
首先,要实现绕月飞行,需要克服太空飞行器对月球引力场的精确控制技术,确保飞行器能够稳定地绕月飞行。
其次,要实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需要克服月球着陆器的减速、着陆和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确保着陆器能够安全着陆并稳定运行。
最后,要实现从月球表面返回地球,需要克服月球样品返回舱的采样、封存和返回等关键技术,确保样品能够安全返回地球并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国探月计划,中国航天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中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也将为人类探索月球和深空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国探月计划,中国航天事业将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也将为国际航天合作提供更多机会,推动人类共同探索宇宙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探月计划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航天局将继续秉承“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不断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ad_dst+1;●1978年,一块1克重的月岩样品作为美方礼物赠送给国家主席华国锋。
当时的研究者欧阳自远现在成为中国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上世纪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国际天文学者命名为“万户”。
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600多年前,一位名叫万户的明朝官员将自己绑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椅背上,47枚捆扎在一起的火箭被点燃———这位粉身碎骨者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
21世纪初叶,继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举成功,中国航天事业迈向又一个里程碑———探月计划。
2004年2月13日,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向世人公布,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三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0.5克样品和100名专家“25年前,我的研究就从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
”2月25日,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对记者回顾了中国探月事业的数十年艰辛历程。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时,向当时的国家主席华国锋赠送了一件特殊礼品———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
样品铸在一个类似于凸透镜的有机玻璃盒内,看着很大,但其实只有1克的重量。
华国锋将样品转交给科研部门要求研究。
由于当时全国搞天体岩石的研究人员很少,有关部门很快就找到了远在贵阳的欧阳自远。
“样品很快从北京安全地送到了贵阳。
拿到样品,我当时就请来了全国大约近百名各方面研究专家,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
”欧阳自远说。
“1克的样品虽然很少,但对于做研究已经足够。
我当时把样品小心切成了两块。
一块用于做研究,另一块保存了起来。
”欧阳自远介绍,因样品大小有限,当时先做了非破坏性测试与研究,最后才做破坏性的测试与研究,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质、产出环境,“只要当时能做的测试,我们都做了。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自主开展的一项月球探测计划,也称为“嫦娥工程”。
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
第一阶段是“无人月球探测”阶段,于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了对月球表面、地貌、矿物组成等方面的探测。
第二阶段是“载人登月”阶段,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的目标。
第三阶段是“建立月球基地”阶段,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建立月球基地,开展长期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
该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促进国际航天合作和交流。
介绍我国探月工程的短文300字示例文章篇一:《探索月球:我国的探月工程》嗨,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中国,有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工程,那就是探月工程。
这可不像咱们平时玩搭积木那么简单,这是一项超级宏伟、充满挑战又特别神奇的事儿呢!咱们的探月工程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
想象一下,月亮就像一个挂在天上的神秘大宝藏,我们中国人呢,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想要去揭开这个宝藏的秘密。
这个工程有好多复杂的部分。
比如说火箭,火箭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它要带着飞船飞到天上去。
这个火箭可大了,它站在发射台上的时候,就像一个巨人一样,浑身充满了力量。
当火箭点火发射的时候,那场面,哇塞,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壮观,火焰呼呼地往外冒,然后火箭就“嗖”的一声冲向天空啦。
飞船也是很了不起的。
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太空之家,里面有好多仪器设备。
宇航员叔叔阿姨们要是坐在里面,就可以在这个小家里生活一段时间呢。
飞船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浩瀚的宇宙中穿梭。
嫦娥五号就是探月工程里的明星呢!嫦娥五号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快递员。
它飞到月球上,采集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然后又带着这些珍贵的“包裹”,从月球起飞,再回到地球。
这一过程就像在玩一场高难度的接力赛。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采集样本的时候,就像是一个细心的小工匠,小心翼翼地把月球的宝贝收集起来。
科学家们也是这个探月工程里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们就像一群智慧的魔法师,在地球上的实验室里,通过各种仪器,分析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球样本。
他们想从这些样本里找到关于月球的各种秘密,比如月球是怎么形成的呀,月球上有没有水呀之类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探月工程,不仅仅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骄傲,也是全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
它让我们对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月球世界的大门。
这就好比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突然点亮了一盏灯,让我们能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我们小朋友们也要努力学习呀,说不定以后也能成为这个伟大工程里的一员呢!哇,那可太酷啦!在这个探月工程里,有这么多了不起的人和设备,大家齐心协力,才让我们离月球的秘密越来越近。
中国探月工程纲要一、无人月球探测任务1. 目标:开展无人月球探测,获取月球表面地质、矿物、磁场等数据,为后续载人登月任务提供科学依据。
2. 任务内容:(1)研制并发射月球探测器,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等;(2)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3)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探测数据传送至地面指挥中心。
3. 时间表:预计在未来X年内完成无人月球探测任务。
二、载人登月任务1. 目标: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登月,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和样品采集,为后续月球基地及长期驻留任务奠定基础。
2. 任务内容:(1)研制并发射载人登月飞船,包括指挥舱、服务舱和返回舱等;(2)实现航天员在月球表面的安全着陆和停留;(3)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和样品采集,并将样品带回地球。
3. 时间表:预计在未来Y年内完成载人登月任务。
三、月球基地及长期驻留任务1. 目标:建立月球基地,实现中国航天员在月球的长期驻留,开展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和资源开发等。
2. 任务内容:(1)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包括生活舱、实验室、发电站等设施;(2)实现航天员在月球基地的长期驻留;(3)开展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和资源开发等活动。
3. 时间表:预计在未来Z年内完成月球基地及长期驻留任务。
四、月球探测器及载具研发1. 目标:加强月球探测器及载具的研发,提高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2. 任务内容:(1)研发新型月球探测器,提高探测精度和效率;(2)开发新型载具,包括月球车、飞行器等,提高航天员在月球的移动性和安全性。
3. 时间表:预计在未来W年内完成月球探测器及载具的研发。
五、月球探测数据利用与科学成果共享1. 目标:加强月球探测数据的利用和科学成果共享,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合作。
2. 任务内容:(1)建立完善的月球探测数据管理和利用体系;(2)加强与国际航天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享科学成果;(3)推动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时间表:预计在未来V年内完成月球探测数据利用与科学成果共享的任务。
中国探月工程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项目。
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国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成就,吸引了全球的瞩目。
该工程的概述部分将介绍该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重要意义。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发射并成功着陆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对月球的更深入地探索。
这一工程的推出背后有着多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支持。
中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国家航天计划的扩大,为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月球表面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其次是通过对月球表面的采样和分析,探寻月球上的水资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最后是为未来中国载人登月任务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先期准备。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里程碑事件令人瞩目。
2013年,中国成功实现了无人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成功展开科学探测任务。
随后的201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并在同年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开展科学探测活动,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以及全球的探索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声誉,也为人类对宇宙深度探索的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也为未来的探索任务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综上所述,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其背景、目标以及取得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使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声誉,也为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中国探月工程的成果,为人类对月球及宇宙的认知做出新的突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说明。
中国探月引言: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旅程中,中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2007年以来,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探月计划的背景和目标,以及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的突破,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第一部分:中国探月计划的背景中国的探月计划始于2004年,当时国家航天局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计划。
第一步是实施“嫦娥工程”,在这个计划下,中国成功地将嫦娥一号发射到了月球轨道上,并成功执行了一系列的任务。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
第二部分:中国探月计划的目标中国的探月计划有着明确的目标。
首先,中国希望通过探月计划来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形象。
中国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以提高自己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希望通过探月计划来促进空间科学的发展。
通过收集月球表面的数据和样品,科学家们可以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中国还希望通过探月计划来发展太空技术,并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中国探月计划的里程碑自2007年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以来,中国的探月计划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嫦娥二号在2010年成功实现软着陆,并开始执行月球背面的探测任务。
嫦娥三号在2013年实现了月面探测器和月球车的同时着陆,并成功获取了一系列的月表数据。
嫦娥四号在2019年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创造了历史性的突破。
此外,中国还计划在2023年执行嫦娥五号的任务,该任务旨在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第四部分:中国探月计划的突破中国在探月计划中取得的突破给太空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研究,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这个区域进行的探测任务。
其次,中国的探测器在执行任务期间发送了许多高清晰度的影像和数据,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此外,中国还开展了月球背面深空探测任务,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探月计划篇一:各国探月计划综述各国探月计划综述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
美国探月计划——从首次登月到重返月球美国是最先探索月球的国家之一,从卫星“绕月”到阿波罗飞船首次登月,再到如今开展“重返月球”计划,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美国的月球探索已进入更深层次。
月球还被美国视为太空探索的重要跳板,希望以月球为中转站,把宇航员送到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中。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同年7月24日,这艘飞船载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不过,在阿波罗17号飞船于1972年完成登月后,美国的月球探索活动一度放慢了脚步。
上世纪90年代,几届美国政府都面临财政预算紧缩问题,何时能重返月球,没有定论。
但在美国太空探索计划中,月球无疑仍是最重要的考察对象之一。
这一方面缘于月球本身的科学研究价值;另一方面,月球也是开发航天技术的绝佳实验场所。
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发布“新太空探索计划”,内容包括研制下一代航天器,重返月球乃至登上火星等。
2005年9月19日,NASA正式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计划,美国宇航员将在2018年,最迟2020年搭乘目前新型“载人探测飞船”再次登陆月球。
整个登月过程将分6步完成:首先,大型火箭将装有着陆器的载物舱发送到地球轨道,“载人探索飞船”随即通过小型火箭上天;第二,飞船在近地轨道与载物舱对接,并由载物舱的第二级火箭将它们送往环月球轨道;第三,4名宇航员乘着陆器在月球轨道上空与飞船脱离,降落到月球表面,飞船仍留在轨道上;第四,宇航员在月球进行探索后乘着陆器的飞行舱返回停留在轨道上的飞船;第五,飞船抛弃着陆器飞行舱,开始返回地球;第六,飞船通过降落伞和气囊在地球表面着陆。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中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 , 距地球的均匀距离是 38 万公里。
经过10 年的酝酿 , 最后确立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 3 个阶段。
1.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 2007 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 对月
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结构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 2007 年至 2010 年, 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
器 , 以软着陆的方式下降在月球长进行探测。
详细方案是用安全下降在
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 , 测定着陆点
的热流和四周环境 , 进行高分辨率拍照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剖析 ,
为此后成立月球基地的选址供给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 2011 至 2020 年, 目标是月面巡视勘探与采
样返回。
此中先期主假如研制和发射新式软着陆月球巡视车 , 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探。
后期即 2015 年此后 , 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
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 , 收集重点性样品返回地球, 对着陆区进行观察 , 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成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供给数
据资料。
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中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1.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
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