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
- 格式:docx
- 大小:24.07 KB
- 文档页数:4
盐城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
1、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东台市董永传说;
(2)淮剧;
(3)建湖“十八团”杂技。
2、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盐城老虎鞋;
(2)东台发绣;
(3)盐都区沈拱山传说;
(4)大丰麦秆剪贴;
(5)江苏省银宝盐业公司海盐晒制技艺;
(6)盐都区八桅立式大风车制作技艺;
(7)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
(8)施耐庵与《水浒》传说;
(9)东台市弶港渔民号子;
(10)义丰龙舞;
(11)阜宁县面塑;
(12)盐都区柳编;
(13)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
(14)阜宁大糕制作技艺;
(15)盐都区藕粉圆制作技艺;
(16)亭湖区枯枝牡丹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背景下的盐城淮剧文化发展研究陈传亚【摘要】Huai Opera, characterized by its unique singing form and rich contents, is constantly active on the stage of Chinese opera. Meanwhile, as a part of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uai Opera has profound cultural charm, which keeps attracting many people. So far, the development of Huai Opera is at a standstill and most of the problems are unable to overcome. Therefore, the primary task at present is to analyzethe causes and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 The Culture of Huai Opera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hus, it’s a long way to achieve the inheritance and revival of Huai Opera culture, which also requires the concern and efforts of the whole society.%淮剧凭借其独有的唱功模式、丰富的戏曲内容,不断的活跃于中国戏曲的舞台之上。
同时淮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有着其深厚的文化魅力,不断地吸引着人们,让人们为它的魅力所着迷。
目前,淮剧的发展停滞不前,大多数的困难都无法克服,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析淮剧发展的病根所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根本方法。
盐城的特色
盐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盐城海盐文化:盐城因盐而兴,有着悠久的海盐文化和丰富的盐业遗迹。
盐城的海盐博物馆、盐城工农路老盐仓等都是海盐文化的代表。
2.湿地生态:盐城拥有大片的滩涂和湿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
这里有着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自然遗产地。
3.淮剧与杂技:淮剧和杂技是盐城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盐城淮剧博物馆和杂技博物馆等场馆展示了淮剧与杂技的历史和技艺。
4.东沙美食:东沙是盐城沿海的一个小镇,这里的美食以海鲜为主,以新鲜、原味为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5.民俗文化:盐城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盐城十番、跑马灯、踩高跷等传统表演和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6.革命老区: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等地是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场所。
7.人文历史:盐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盐城的名人、名胜、名居等资源丰富,如北宋著名水利专家刘彝、明未清初著名书画家胡启用、晚清著名小说家李伯元等历史名人和古云梯关、古海春轩等历史遗迹。
总的来说,盐城的特色涵盖了自然景观、文化艺术、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盐城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江苏盐城民间曲艺[摘要]盐城的曲艺文化,过去主要以民间说唱为主,流行较广的有童子腔、门叹词、“五大宫曲、套曲、拜香亭、道琴、评话等。
建国后,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上述民间曲艺形式已日渐淡出。
盐城花鼓、对口词、方言快板、相声、方言小品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童子腔;门叹词;五大宫曲;套曲;拜香亭;道琴;评话;盐城花;对口词;方言快板;相声;方言小品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流传的曲艺也较为丰富。
由于盐城地处江淮之间,南北遭遇必经之地,所以,又是“南腔北调”的集散地,“中转站”。
源于我地的曲艺受其他曲种的影响很大。
都能从中吸收精华,融入到盐阜曲调,自成一体。
因而,我地的曲艺曲种杂、曲目多、曲牌丰富,民间艺人分布面广,常常是自成一家,自成流派。
民间说唱在盐城境内早期较为流行的主要为:一、童子腔又名“香火调”,它是童子做会的演唱形式,是淮剧艺术的主要源头。
演出以坐唱为主,演唱者自击锣鼓伴奏。
其唱本有《七仙女下凡》、《秦雪梅吊孝》、《卖油郎》等,其代表曲目有建湖石樨演唱的《郭巨埋儿》、吕其谦演唱的《千里送京娘》和《采茶腔》等。
建国后,童子腔已很少见。
二、门叹词也称“门弹词”,明嘉靖年间即在盐城境内流行。
它是一种民间小唱,节拍缓慢,声调凝重。
旧时.每偶灾年,有些逃荒者效法散班乱弹艺人,以云板击拍,沿门说唱行乞,因之称为“门弹词”。
节目多为段口小唱并渐具简单故事情节,如《赵五娘上京邦》、《孟姜女送寒衣》等,演出初为一人击板说唱,继则二人对唱和三五人轮唱等。
清末民初,境内的李玉花、贾凤仙等门叹词艺人加入香火戏行列,对推动淮剧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后来,门叹词成了淮剧唱腔的重要部分。
三、五大宫曲又称“盐阜宫曲”,元代以后从北方传入境内,主要流行于今响水、滨海、阜宁一带。
由“软平”、“叠落”、“离调”、“南调”、“波扬”(亦称“坡羊”)5个曲牌组成。
代表曲目有《天台有路》(“软平”)、《银台报喜》(“叠落”)、《草虫》(“离调”)、淤积巡营》(“南调”)、《一轮明月》(“波扬”)等,是一种基本上只唱不说的曲艺形式。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四、传统戏剧(共计4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94 Ⅳ-93 老调河北省保定市(保定老调)695 Ⅳ-94 四股弦河北省巨鹿县、馆陶县、魏县、(冀南四股弦)肥乡县696 Ⅳ-95 赛戏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涉县山西省朔州市697 Ⅳ-96 永年西调河北省永年县698 Ⅳ-97 坠子戏河北省深泽县安徽省宿州市699 Ⅳ-98 上党落子山西省潞城市、黎城县700 Ⅳ-99 眉户山西省运城市(运城眉户、华阴迷胡、陕西省华阴市迷糊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01 Ⅳ-100 海城喇叭戏辽宁省鞍山市702 Ⅳ-101 黄龙戏吉林省农安县703 Ⅳ-102 淮剧上海淮剧团江苏省盐城市704 Ⅳ-103 锡剧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无锡市、常州市705 Ⅳ-104 淮海戏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706 Ⅳ-105 童子戏江苏省通州市707 Ⅳ-106 瓯剧浙江省温州市708 Ⅳ-107 甬剧浙江省宁波市709 Ⅳ-108 姚剧浙江省余姚市710 Ⅳ-109 绍剧浙江省绍兴市711 Ⅳ-110 婺剧浙江省金华市、江山市712 Ⅳ-111 文南词安徽省宿松县713 Ⅳ-112 花鼓戏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湖北省随州市、麻城市湖南省岳阳县、邵阳市、常德市714 Ⅳ-113 二夹弦安徽省亳州市河南省开封市、滑县山东省定陶县715 Ⅳ-114 打城戏福建省泉州市716 Ⅳ-115 屏南平讲戏福建省屏南县717 Ⅳ-116 吕剧山东省吕剧院、济南市、博兴县、东营市东营区718 Ⅳ-117 柳腔山东省即墨市719 Ⅳ-118 山东梆子山东省菏泽市、泰安市、嘉祥县 720 Ⅳ-119 莱芜梆子山东省莱芜市721 Ⅳ-120 枣梆山东省菏泽市722 Ⅳ-121 徐州梆子江苏省徐州市723 Ⅳ-122 同州梆子陕西省大荔县724 Ⅳ-123 罗卷戏河南省汝南县、范县725 Ⅳ-124 二股弦河南省武陟县726 Ⅳ-125 南剧湖北省来凤县、咸丰县727 Ⅳ-126 提琴戏湖北省崇阳县728 Ⅳ-127 湘剧湖南省湘剧院、长沙市、桂阳县 729 Ⅳ-128 祁剧湖南省祁剧院、衡阳市、祁阳县 730 Ⅳ-129 广东汉剧广东汉剧院731 Ⅳ-130 琼剧海南省琼剧院、海口市732 Ⅳ-131 黔剧贵州省黔剧团733 Ⅳ-132 滇剧云南省滇剧院、玉溪市滇剧团、昆明市734 Ⅳ-133 合阳跳戏陕西省合阳县735 Ⅳ-134 武都高山戏甘肃省陇南市736 Ⅳ-135 佤族清戏云南省腾冲县737 Ⅳ-136 彝剧云南省大姚县738 Ⅳ-137 白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739 Ⅳ-138 邕剧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3项)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JS?-1 白蛇传传说镇江市 2 JS?-2 梁祝传说宜兴市 3 JS?-3 董永传说东台市,镇江市丹徒区、丹阳市,金坛市 4 JS?-4 《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镇江市新区 5 JS?-5 韩信传说淮安市淮阴区 6 JS?-6 吴歌苏州市,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7 JS?-7 靖江讲经宝卷靖江市二、民间音乐(共计1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 JS?-1 常州吟诵常州市9 JS?-2 南乡田歌镇江市丹徒区 10 JS?-3 海门山歌海门市 11 JS?-4 高邮民歌高邮市 12 JS?-5 金湖秧歌金湖县 13 JS?-6 邵伯秧号子江都市 14 JS?-7 吕四渔民号子启东市 15 JS?-8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广陵琴派、金常熟市,扬州市,南京市秦淮陵琴派、梅庵琴派, 区,南通市崇川区,镇江市 16 JS?-9 江南丝竹太仓市17 JS?-10 海州五大宫调连云港市 18 JS?-11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苏州市 19 JS?-12 无锡道教音乐无锡市 20 JS?-13 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市 21 JS?-14 楚州十番锣鼓淮安市楚州区 22 JS?-15 留左吹打乐南京市六合区 23 JS?-16 邵伯锣鼓小牌子江都市三、民间舞蹈(共计1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4 JS?-1睢宁落子舞睢宁县 25 JS?-2 男欢女喜宜兴市 26 JS?-3 钟馗戏蝠如东县 27 JS?-4 傩舞,跳幡神、跳娘娘、跳马伕, 溧阳市,扬州市邗江区,如东县 28 JS?-5麻雀蹦南京市江宁区 29 JS?-6 东坝大马灯高淳县 30 JS?-7 邳州跑竹马邳州市 31 JS?-8 骆山大龙溧水县 32 JS?-9 二龙戏珠句容市 33 JS?-10 凤羽龙无锡市惠山区 34 JS?-11 江浦手狮南京市浦口区35 JS?-12 滚灯太仓市36 JS?-13 谈庄秧歌灯金坛市37 JS?-14 花鼓,海安花鼓、浒澪花鼓, 海安县,如东县四、传统戏剧(共计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8 JS?-1 昆曲江苏省文化厅 39 JS?-2 苏剧苏州市40 JS?-3 扬剧扬州市,镇江市,江苏省演艺集团41 JS?-4 锡剧无锡市,常州市,江苏省演艺集团42 JS?-5 淮剧盐城市43 JS?-6 江苏柳琴戏徐州市,宿迁市宿豫区、泗洪县44 JS?-7 徐州梆子戏徐州市45 JS?-8 淮海戏淮安市,连云港市,沭阳县 46 JS?-9 童子戏通州市,连云港市新浦区 47 JS?-10 阳腔目连戏高淳县48 JS?-11 杖头木偶戏扬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五、曲艺(共计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49 JS?-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苏州市50 JS?-2 扬州评话扬州市51 JS?-3 扬州弹词扬州市52 JS?-4 扬州清曲扬州市53 JS?-5 南京白局南京市秦淮区 54 JS?-6 徐州琴书徐州市55 JS?-7 工鼓锣涟水县,沭阳县,灌云县 56 JS?-8 苏北大鼓宿迁市宿城区六、民间美术(共计2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57 JS?-1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58 JS?-2 玻璃雕绘画镇江市59 JS?-3 邳州年画邳州市60 JS?-4 江都漆画江都市61 JS?-5 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扬州市,南京市,金坛市,宜纸、宜兴刻纸、徐州剪纸, 兴市,徐州市 62 JS?-6 无锡纸马无锡市63 JS?-7 苏绣苏州市64 JS?-8 平绣,无锡刺绣、扬州刺绣、南通仿无锡市,扬州市,南通市崇川真绣, 区65 JS?-9 乱针绣常州市钟楼区,丹阳市 66 JS?-10 上党挑花镇江市丹徒区67 JS?-11 徐州香包工艺徐州市68 JS?-12 盐城老虎鞋盐城市盐都区 69 JS?-13 南京十竹斋饾彩拱花技艺南京市70 JS?-14 扬州玉雕扬州市71 JS?-15 苏州玉雕苏州市72 JS?-16 苏州石雕,金山石雕、藏书澄泥石刻, 苏州市吴中区 73 JS?-17 光福核雕苏州市吴中区 74 JS?-18 竹刻,无锡竹刻、常州竹刻, 无锡市,常州市天宁区 75 JS?-19 常州梳篦常州市76 JS?-20 泥塑,惠山泥人、苏州泥塑、沛县泥无锡市,苏州市,沛县模,77 JS?-21 丰县糖人贡丰县78 JS?-22 灯彩,苏州灯彩、扬州灯彩、秦淮灯苏州市,扬州市,南京市秦淮彩, 区,句容市 79 JS?-23 邳州纸塑狮子头邳州市80 JS?-24 扬中竹编扬中市七、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1JS?-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宜兴市 82 JS?-2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南京市 83 JS?-3 宋锦织造技艺苏州市 84 JS?-4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市 85 JS?-5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市 86 JS?-6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市87 JS?-7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苏州市 88 JS?-8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南京市 89 JS?-9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苏州市 90 JS?-10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市 91 JS?-11 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市 92 JS?-12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市 93 JS?-13 制扇技艺苏州市 94 JS?-14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市 95 JS?-15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南通市 96 JS?-16 精细木作工艺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97 JS?-17 传统金银饰品工艺南京市,江都市 98 JS?-18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苏州市99 JS?-19 苏州碑刻技艺苏州市 100 JS?-20 绒花制作技艺南京市,扬州市 101 JS?-21 天鹅绒织造技艺南京市,丹阳市 102 JS?-22 常熟花边制作技艺常熟市103 JS?-23 兴化木船制造工艺兴化市 104 JS?-24 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市105 JS?-25 扬派盆景技艺扬州市,泰州市 106 JS?-26 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扬州市107 JS?-27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镇江市 108 JS?-28 封缸酒酿造技艺丹阳市,金坛市 109 JS?-29 汤沟酒酿造技艺灌南县 110 JS?-30 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南京市江宁区 111 JS?-31 三凤桥酱排骨烹制技艺无锡市八、传统医药(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2 JS?-1 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苏州市 113 JS?-2 唐老—正斋膏药制作技艺镇江市九、杂技与竞技(共计3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4 JS?-1 金坛抬阁金坛市 115 JS?-2 沛县武术沛县 116 JS?-3 建湖“十八团”杂技建湖县十、民俗(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7 JS?-1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苏州市 118 JS?-2 秦淮灯会南京市 119 JS?-3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市 120 JS?-4 妈祖庙会南京市下关区 121 JS?-5 金山寺水陆法会镇江市 122 JS?-6 溱潼会船姜堰市 123 JS?-7 扬州“三把刀” 扬州市。
江苏盐城民间曲艺江苏盐城民间曲艺[摘要]盐城的曲艺文化,过去主要以民间说唱为主,流行较广的有童子腔、门叹词、“五大宫曲、套曲、拜香亭、道琴、评话等。
建国后,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上述民间曲艺形式已日渐淡出。
盐城花鼓、对口词、方言快板、相声、方言小品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童子腔;门叹词;五大宫曲;套曲;拜香亭;道琴;评话;盐城花;对口词;方言快板;相声;方言小品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流传的曲艺也较为丰富。
由于盐城地处江淮之间,南北遭遇必经之地,所以,又是“南腔北调”的集散地,“中转站”。
源于我地的曲艺受其他曲种的影响很大。
都能从中吸收精华,融入到盐阜曲调,自成一体。
因而,我地的曲艺曲种杂、曲目多、曲牌丰富,民间艺人分布面广,常常是自成一家,自成流派。
民间说唱在盐城境内早期较为流行的主要为:一、童子腔又名“香火调”,它是童子做会的演唱形式,是淮剧艺术的主要源头。
演出以坐唱为主,演唱者自击锣鼓伴奏。
其唱本有《七仙女下凡》、《秦雪梅吊孝》、《卖油郎》等,其代表曲目有建湖石樨演唱的《郭巨埋儿》、吕其谦演唱的《千里送京娘》和《采茶腔》等。
建国后,童子腔已很少见。
二、门叹词也称“门弹词”,明嘉靖年间即在盐城境内流行。
它是一种民间小唱,节拍缓慢,声调凝重。
旧时.每偶灾年,有些逃荒者效法散班乱弹艺人,以云板击拍,沿门说唱行乞,因之称为“门弹词”。
节目多为段口小唱并渐具简单故事情节,如《赵五娘上京邦》、《孟姜女送寒衣》等,演出初为一人击板说唱,继则二人对唱和三五人轮唱等。
清末民初,境内的李玉花、贾凤仙等门叹词艺人加入香火戏行列,对推动淮剧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后来,门叹词成了淮剧唱腔的重要部分。
三、五大宫曲又称“盐阜宫曲”,元代以后从北方传入境内,主要流行于今响水、滨海、阜宁一带。
由“软平”、“叠落”、“离调”、“南调”、“波扬”(亦称“坡羊”)5个曲牌组成。
代表曲目有《天台有路》(“软平”)、《银台报喜》(“叠落”)、《草虫》(“离调”)、淤积巡营》(“南调”)、《一轮明月》(“波扬”)等,是一种基本上只唱不说的曲艺形式。
淮剧诞生于苏北平原、盐淮水乡,有着二百多年成长发展的历史。
盐淮人民亲切地称之为“家乡戏”。
淮剧艺术源于民间、源于生活,有着自然朴实、南北兼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是江淮文化中一个极富特色的构件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革命战争年代,淮剧艺术成为唤起民众、宣传抗战的有力武器,并开创了编演现代戏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淮剧艺术界同仁们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在精品创作、开拓市场、人才建设和机制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果,多次在全省、全国重大艺术赛事中拔得头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和热情鼓励,成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株绚丽的奇葩。
淮剧艺术为苏北老区赢得了荣誉,为江淮文化增添了别样的光彩。
新的时代,人们的文化选择多元多样,淮剧艺术仍以其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地域文化特色,当之无愧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盐城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新区内港湖畔筹建淮剧博物馆,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弘扬淮剧优秀传统,激励后人,启迪来者。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博物馆将为振兴淮剧艺术发挥独特的功能,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东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台市是中国江苏省盐城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东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指在东台市传承并展示的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代表了东台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对于保护和传承东台市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手工艺东台市的传统手工艺项目丰富多样,其中包括陶瓷制作、木雕、剪纸等。
这些手工艺项目代表了东台市的工艺技术和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通过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手工艺项目,可以保护和弘扬东台市的文化遗产。
2. 传统音乐和舞蹈东台市的传统音乐和舞蹈项目丰富多样,如东台鼓、东台腰鼓等。
这些音乐和舞蹈项目是东台市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演绎,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东台市的传统文化。
3. 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东台市有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传统意义的节日和民俗活动,如东台龙船节、东台国际蟹文化节等。
这些节日和活动代表了东台市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举办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可以促进东台市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4. 传统医药和养生技术东台市的传统医药和养生技术源远流长,如东台艾灸、东台传统按摩等。
这些传统医药和养生技术代表了东台市人民的健康理念和养生方式,通过传承和推广这些传统医药和养生技术,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护和传承东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台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项目的传承和延续。
其次,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这些项目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此外,鼓励和支持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工作,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统技艺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总之,东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该地区的宝贵财富,对于保护和传承东台市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东台市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为东台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盐城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
①董永传说:董永,东汉人,因为卖身葬父被怀县县令举荐为孝廉,司徒蔡茂复议后禀报光武帝,董永遂成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
董永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奇,第五大民间传说。
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
②淮剧:淮剧又称“江淮戏”、“盐城戏”、“江北小戏”等,它起源于苏北的香火戏,在江淮之间的淮阴、盐城、扬州地区和沪宁线上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及安徽滁州、浙江长兴等地广泛流传。
清末民初,江淮小戏闯进上海滩,经历了搭墩子、摆地摊、拉帏子等早期发展阶段,渐渐从茶楼戏园走上专业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戏曲剧种统一定名为“淮剧”。
③建湖杂技:建湖杂技“十八团”分布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中部的庆丰镇,历史上以庆丰为轴心的18个自然村庄错落有致,形成18个马戏团体。
明末清初,建湖18家马戏班足迹踏遍中国及东南亚地区。
据史料记载,十八团杂技已有十二代传人,清初建湖“百戏”艺人达二百多户,其中高、万、吴等十大家族技艺超群,名声远播。
盐城杂技的传承与发展◎ 文︱吴迪(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金重庆(江苏省杂技团)江苏盐城建湖是中国杂技三大发源地之一,2008年“建湖杂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7年,建湖县被中国杂技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
多年来,盐城杂技不断传承发展,取得优异成果,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问题。
对盐城杂技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盐城杂技的昨天与今天 汉代,包括“十八团”在内的苏北沿海一带,煮盐业十分发达,朝廷在各盐场设置了行政官吏,运输业与商贸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商贾到盐区来,从事运销活动。
他们住在盐场,需要寻求精神享受,就把观看杂技表演当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每年春秋大祭时才举行的杂技表演,远远不够满足这些人的需求,于是当地有些穷苦盐民便干脆习艺,一而十、十而百,专业杂技队伍越来越壮大,技艺也越来越精湛。
盐官与富商们淡季回到京城或其它都市时,会将“十八团”杂技的声名带回去,甚至把“十八团”艺人带回去,在大都市的乐棚里表演。
后来,宫廷里也把他们召去,封为“象人”专为皇家演出,或者用以接待域外使节。
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他的《西京赋》中生动记述了当时杂技演出的盛况。
描述角抵、扛鼎、寻橦、冲狭、硬气功、跳丸、舞剑、走索、吞刀、吐火以及诸多幻术表演的精彩场面,以及观众一直看到“众变尽、尽醒醉”(演出结束了,心情还陶醉在艺术享受之中)才尽兴而返的情状。
在“十八团”杂技艺人进京表演的节目中,相传就有寻木童 (爬杆、顶杆、夯杆)、走索(走大绳、走钢丝)、跳丸(手技)、冲狭(钻圈)、弄碗(顶碗)、舞狮等,至今它们仍是建湖杂技的保留节目。
入宋以后,宫廷对杂技艺术开始产生偏见,认为它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橦,末小技”,杂技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地位一落千丈。
为了图谋生路,“十八团”艺人复又回归民间,转徙于勾栏瓦舍、村头巷尾,卖艺度日。
杂技的根柢原本就在民间,回到民间的杂技同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盐城市旅游景观鉴赏摘要:盐城多湿地、河流,景观因此多与水相关,富有灵性。
这里有许多神话传说,寺庙和文人纪念馆众多,人文气息浓厚。
关键词:湿地、宗教、神话正文:一、盐城市各旅游景观(一)大纵湖大纵湖度假区水上观音圣像大纵湖面积达30余平方公里,是苏中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享有苏北第一湖美誉。
大纵湖镇地处里下河网圩区,湖荡、河流纵横交错,拥有一望无垠的湖荡水面、清澈透明的二级水质、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等良好的湖荡湿地生态资源,湖区内各种植物多达120余种,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51种鸟类,其中长尾伯劳、虎纹伯劳、天鹅等为稀有鸟类。
大纵湖芦荡迷宫为全国之最,已经入选中国吉尼斯记录。
大纵湖的芦苇八卦阵有14万多平方米,33个岔口,66条水道,成了名符其实的芦苇大迷宫,其水道长而迷,芦苇密而盛,从空中腑视,湖汊与河岸相交相融,坎坎道道,道道坎坎,美不胜收。
这里有苏北最长的千米樱花大道、最大的水上乐园和设施最全的拓展培训基地。
景区内有高达二十五米的苏北水乡第一佛——水上观音圣像,彰显出佛教文化的无限魅力。
大纵湖水乡佛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纵湖民风、神奇的民间传说,独特的水乡风情、诱人的湖鲜美味,应有尽有。
大纵湖为盐城百万市民生活饮水的源头。
湖水清冽甘甜、水草丰茂、野鸟翔集、水产品极为丰富,尤以“大纵湖牌”清水大闸蟹闻名四海,八方食客慕名而来者甚众。
(二)泰山寺天王殿大雄宝殿千年古刹泰山寺,又称护国禅寺。
位于东台市西溪风景区内,与海春轩塔毗邻。
该寺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迄今已近800年历史。
内有金刚殿、玉佛阁、大雄宝殿、东岳殿、碧霞宫、四大名山堂、梵韵堂、钟鼓楼、观音殿等建筑。
清乾帝赐名“悟鱼堂”,慈禧太后御笔“岁岁平安”,宋名相范仲演等历史名人留有《游碧霞宫》墨迹诗集,铁嘴铜牙相座刘庸亲笔条幅等,为寺藏珍品,还藏有汉代古刀、唐代方天画戟、古石狮、古山门石刻街等众多文物古迹。
陆公祠位于市区儒学街陆公祠巷内,建于明代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是为纪念南宋末丞相、爱国民族英雄陆秀夫而设的祠堂。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二节化学电源(1)1. 下列有关化学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B. 一次电池的活性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使用了C.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故可多次重复使用D.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燃烧所放出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装置2. 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Zn+2MnO2+2NH4+==Zn 2++ Mn2O3+2NH3+H2O在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 ZnB. 碳棒C. MnO2和NH4+D. Zn 2+和NH4+3. 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电极是负极B. 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存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4. 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s)+2MnO2(s)+H2O== Zn(OH)2(s)+ 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 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 Zn(OH)2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外电路流向负极D. 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B. 原电池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C. 铜锌原电池中,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 碱性锌锰电池是一次电池,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6. 微型钮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减小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7. 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PbO2 + Pb + 2H2SO4 ==2PbSO4+ 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PbO2是电池的负极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SO42-– 2e –== PbSO4C.PbO2得电子,被氧化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8. 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酸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
东台传统文化东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既有东台发绣、董永传说、渔民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有酥儿饼、鱼汤面、陈皮酒等传统美食,还有溱东大鼓、许河杂技、渔鼓道情等一批源于基层、源自生活,有着坚实群众基础的民俗文化艺术特色。
1、董永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说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情。
她不顾天宫戒律森严,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妻,并帮助丈夫成功赎身。
在我市目前有辞郎河、老槐树、董贤村、肝肠河等80余处地名与董永传说相关。
2、海春轩塔西溪沧桑越千年,古塔雄姿今依旧。
位于西溪景区的江苏第一古塔海春轩塔建造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像一位远古的老人屹立在泰东河畔,向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沧海桑田的变迁,传承着大美东台的文明。
渔民们又称此塔为“定海神针”、“镇海塔”。
据清嘉庆年间《东台县志》记载:“海春轩塔,在西溪南,广福寺东侧。
传为唐尉迟敬德监造,塔顶有题名。
”公元约640年海春轩塔建成,其初名为“孝母塔”。
相传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随母逃难曾住过西溪。
那时,西溪为海边渔村,常有海难发生。
尉迟敬德母亲心地善良,嘱咐他今后如有能力,要在这里建座灯塔,让渔民出海能辨别方向。
发迹后的尉迟敬德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他奏请唐太宗李世民,批准在西溪建塔。
海春轩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塔高20.8米,底层直径7.2米,每层每面,有神龛供奉神像。
塔内为空,无楼梯可上。
海春轩塔无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工匠们用青砖加糯米浆砌筑,千百年来历经岁月洗礼,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称建筑界的奇迹。
3、东台发绣。
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奇葩。
发绣,取妙龄少女秀发绣制而成,为世间唯一带有人类生命符号艺术,银针代笔,匠心成画,工艺精湛,风格典雅,誉为“天下一绝”。
发绣以少女头发为载体,倾注众多情感因素、人文背景、个性特征,是生命符号艺术。
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简称“非遗”。
盐城历史悠久,董永传说、淮剧、杂技、老虎鞋……沉淀着盐城人祖祖辈辈生活的智慧,承载着盐城深厚的地方文化。
2006年董永传说入选国家“非遗”名录项目之后,2008 年淮剧、建湖杂技两项深深烙有“盐城”印记的“非遗”项目又升入“国家队”。
目前,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共有3 个。
淮剧名家张云良、裔小平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澄、王书龙、卜树权、孙贵荣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除了国家级的还有:盐城老虎鞋、东台发绣、沈拱山传说、大丰麦秆剪贴、海盐晒制技艺、八桅立式大风车制作技艺、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施耐庵与《水浒》传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除了国家级、省级的还有:弶港渔民号子、义丰龙舞、面塑、柳编、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阜宁大糕制作技艺、藕粉圆制作技艺、枯枝牡丹传说。
到去年8 月,我市全面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任务,共编辑出版普查资料汇编10 册,汇编项目802 个,排查非遗线索14427 条,基本查清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和传承现状。
市、县两级非遗第一批名录全部建立,建湖县、亭湖区还公布了县(区)级第二批名录。
目前,全市共有128 个项目列入县(市、区)级名录,形成比较完备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内容涵盖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传统手工技艺、礼俗、戏曲、曲艺、杂技等多项类别。
我市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广阔的空间。
东台市共有董永遗址50 多处,分别立牌予以保护。
遗址保护地的群众自发捐款修缮了董孝祠堂。
射阳县在后羿的传说、射阳的传说、息心寺的传说等重要资源上,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
盐城特有的地形地貌,还形成了众多以农业劳作为内容的独有的民间传统音乐:《栽秧号子》、《数小鸭》、《小放牛》、《踏车号子》等。
中国汉族戏曲剧种,又名江淮戏。
源于清代,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
清代中叶,江苏盐城、阜宁、淮安、清江市一带,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
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
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
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淮剧。
淮剧语言是以今江淮官话的方言为基调,并兼顾附近的淮安、盐阜等地方言而戏曲化的一种舞台语言。
建湖县地处淮剧艺术发祥地的中段,历史上的僮子、香火戏艺人大多出生于此。
该地的语言与周围地区相比,具有语调工稳、四声分明、五音齐全、富于韵味、发音纯正、悦耳动听等优点,为不同时期的淮剧艺人所采用。
1961 年,淮剧艺术考定委员会界定淮剧语言以建湖县方言语音为基调,同时适当吸收周围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字音加以丰富。
有着 200 多年历史的淮剧,是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城是淮剧的故乡,据统计,全国共有淮剧团13 个,盐城市占6 个。
该市以淮剧申遗为契机,不断加大保护和挖掘力度,先后有《太阳花》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唢呐声声》等6 部剧目获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淮剧已成为该市区域民俗文化的标志。
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主要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调”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后称老淮调)。
后受徽戏和京戏影响,移植演出了一些表现历史生活的大戏,因需扎靠、打把子,故称“靠把戏”。
在唱腔上,相应吸收了徽戏的唱腔加以变化,创造了“靠把调”(又称老徽调)。
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伴奏。
1930 年前后,戴宝雨、梁广友、谢长钰等人,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开始创作了采用二胡伴奏的一些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调”。
“拉调”唱腔在板式变化上有新的丰富和发展,加之此时出现了李玉花、董桂英等第一批女演员,使淮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流动地区也从盐城、阜宁、淮安一带,逐步扩大而流布江苏全省。
1912 年,淮剧艺人何孔德、何孔标、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演唱。
1939 名演员筱文艳在“拉调”等唱腔的基础上,新创出“自由调”,使淮剧唱腔大大地增强了表现力。
之后,名演员何叫天又创出了“连环句”唱调,进一步丰富了“自由调”。
在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2 年成立了盐阜文工团等文艺演出团、队,建立了“淮戏研究组”,不但创作演出了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现代戏,也新创了“新淮调”、“新悲调”等唱腔,并吸收扬州“小开口”(见扬剧)的一些曲
子,使淮剧唱腔更加丰富起来。
淮剧唱腔除以上主要唱调外,尚有〔南昌调〕、〔淮悲调〕、〔春调〕、〔十字调〕、〔下河调〕、〔叶子调〕等腔调,以及部分来自民歌、小曲的调子,如〔磨房调〕、〔补缸调〕、〔跳槽调〕、〔八段锦〕、〔蓝桥调〕等。
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扬琴、笛、唢呐等;打击乐器有扁鼓、苏锣、铙钹、堂锣等。
在盐阜“花鼓锣”、“僮子锣”、“麒麟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伴唱锣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淮剧语言是以今江淮官话的方言为基调,并兼顾附近的淮安、盐阜等地方言而戏曲化的一种舞台语言。
建湖县地处淮剧艺术发祥地的中段,历史上的僮子、香火戏艺人大多出生于此。
该地的语言与周围地区相比,具有语调工稳、四声分明、五音齐全、富于韵味、发音纯正、悦耳动听等优点,为不同时期的淮剧艺人所采用。
1961 年,淮剧艺术考定委员会界定淮剧语言以建湖县方言语音为基调,同时适当吸收周围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字音加以丰富。
淮剧语言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20 个韵部。
其中四声韵14 个,即爬沙、婆娑、图书、愁收、乔梢、开怀、齐西、谈山、田仙、辰生、琴心、垂灰、常商、蓬松。
实际运用中,通常将“辰生”和“琴心”混合使用。
14 个四声韵中,阴平、阳平字因在唱词中专用于下句,故称为下韵;上声、去声字专用于上句,则称之为上韵。
此外,还有 6 个入声韵,即霍托、活泼、六足、黑特、邋遢、锅铁。
入声不分上、下,习惯称之为“一字韵”。
淮剧从唱法表演还可以分为“西路淮剧和东路淮剧”,西路淮剧主要是淮安和宝应地区,该地区是早期淮剧的发源地,表演唱法以“老淮调”为主调,表演略显生硬;东路淮剧以盐阜地区为主要发源地,表演唱法以“自由调”为主调,表演灵活。
从地区来分可分为“南片和北片”,南片主要指上海和周遍地区,北片主要指盐阜两淮扬泰等地区,南片充满着都市气息,而北片保留了淮剧的乡土气息!
淮剧唱腔的曲体结构,系从原无伴奏高腔音乐系统演化为戏曲化、抒情性的板腔音乐体系。
香火戏时期主要唱腔《香火调》、《淮蹦子》,分别源于我市境内门弹词、“僮子腔”和清江、淮安、宝应地区的田歌、号子等。
由于历代艺人的不断吸收创造,到30 年代末,淮剧逐步形成《拉调》、《淮调》、《自由调》三大主调。
围绕三大主调而派生的曲牌有《叶子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淮悲调》、《大悲调》等数十首。
与此同时,从民间小
调中吸收并衍化成戏曲唱腔的还有《兰桥调》、《八段锦》、《打菜台》、《柳叶子调》、《拜年调》 160多首。
这些曲调除部分民间小调外,其主调的调式、调性都较相近,结构形式亦完整统一。
淮剧的打击乐是在《香火调》锣鼓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了民间《麒麟锣》、《花鼓锣》等,经过衍变,形成了淮剧特有的锣鼓谱。
此外,以扁鼓、铙钹、堂鼓组合而成的打击乐器配置,音色浑厚,色调明朗粗犷。
淮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三大主调。
[淮调]高亢激越,诉说性强,大多用于叙事。
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适用于抒情性的场景;[自由调]旋律流畅,可塑性大,具有综合性的表现性能。
围绕三大主调而派生出来的一些曲调,如一字腔、叶字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淮悲调、大悲调等,以及从民间小调演化的[蓝桥调]、 [八段锦]、[打菜苔]、[柳叶子调]、[拜年调]等,都有各自表现性能的辅助曲调。
各种曲调共一百多个,其主调的调式调性相近,基本为徵调式、商调式、羽调式三种类型,并均有完整的起、落板与丢、接板的结构形式,它们又和淮剧特有的伴唱锣鼓相连。
在声调的发展上,随表现内容的不断更新,淮剧的流派唱腔也出现了纷呈并茂的繁荣景象。
早在淮调和〔呵大咳〕形成阶段(甚至在香火戏阶段),因为语言等因素,主体曲调就有东、西路派系之分。
东路唱腔富于旋律,音调纯和;西路唱腔近似口语化,短促强硬。
建国后,流行在江南的淮剧以自由调为主体贯串发展,清新明快;而苏北的淮剧,仍然保持以淮调、拉调为主要发展线路的做法,乡土气息甚浓。
淮剧的伴奏乐器、管弦乐有二胡、三弦、扬琴、笛、唢呐等,打击乐器有扁鼓、苏锣、铙钹、堂鼓等。
打击乐在香火戏锣鼓基础上吸收麒麟锣、盐阜花鼓锣等民间锣鼓演变而成,现有[起板锣鼓]、[十字锣]、[蓝桥锣]、[磨坊锣]、[散板锣]、[掼板锣]、[慌锣]和配合身段表演的[清江谱]等。
淮剧表演上素称能时、能古、能文、能武,由于曾与徽剧、京剧同台演出,所以它较多地吸收了两个剧种的表演程式,同时又保持了民间小戏和说唱艺术的某些特色,如以唱功见长等。
武打受徽剧影响较深。
徐长山演《滚灯》,头顶一叠碗(最上面一只碗盛油点灯)钻桌上凳作劈叉、倒立、乌龙搅等动作;其它如耍盘子、耍火流星、耍手帕、踩木球等杂技,也大多从徽戏吸收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