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文献综述成稿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0
企业危机管理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
危机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首先,我想总结一下我们在危机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公司面临了各种挑战和危机,但通过有效的危机管理,我们成功地渡过了这些困难,并保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首先,我们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危机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各种危机事件。
我们定期进行危机管理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其次,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这些流程和预案涵盖了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并明确了责任分工和行动步骤。
我们定期进行演练和模拟演习,以确保团队成员熟悉流程和预案,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行动。
此外,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沟通。
我们与政府部门、媒体、供应商和客户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能够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并减少损失。
最后,我们注重危机事件的事后总结和反思。
每次危机事件发生后,我们都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后总结,分析危机的原因和处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
然而,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教训。
首先,我们发现有些员工对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急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我们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有时会出现决策不够果断和及时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危机的认识不够深入,或者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手段。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危机的预判和分析能力,并建立更加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
最后,我们也意识到危机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危机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文献综述目录企业危机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1)(一)关于企业危机及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研究 (1)(二)关于引发企业危机的原因研究 (1)(三)关于企业危机管理划分阶段方式研究 (1)(四)关于企业危机处理的措施研究 (2)(五)研究述评 (2)(一)关于企业危机及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研究在研究企业危机管理的时候,首要的就是要对企业危机和企业危机管理等概念进行定义。
朱延智(中国台湾学者)认为,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危机变量的结合才有可能导致危机在现实中产生,而它们又将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长久发展。
美国公关专家罗伯特·希斯(Robert Herth)认为危机管理包括对危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必须通过寻找危机根源、危机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等手段,才有可能有效地减轻企业危机所引发的破坏。
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则倾向于将危机管理的含义定为组织对发生危机的所有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这其中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另外不可预料的、不确定的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季怿昊(2012)认为于危机是对组织基本价值和行为构架产生严重威胁,要求企业在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去做出正确决策的状态。
(二)关于引发企业危机的原因研究导致企业产生危机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且不确定。
朱延智强调经营不能只单单看重企业的内部管理,外界环境的不定变化特性才是企业危机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针对以上情况,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企业危机与管理。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中,笔者发现学者们会自己赋予危机以特点,诸如不可预料、引起后果剧烈、情况紧急和富有戏剧性等,而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强调如何帮助企业渡过紧急关头。
虽然这种做法可行性较强,但在实际运用时会遇到一些很难解决的麻烦。
因此,这些都促使学者们被迫来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视角进行重新审视,也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缓慢的开始注意到,企业危机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发展过程的。
企业危机管理论文企业危机管理论文2500字危机管理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
以下是有关企业危机管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危机管理论文2500字【1】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对于企业来说,危机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日渐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危机管理呢?法国管理学家费尧曾说过,管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是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
危机管理也是这样,它的过程是消除企业危机因素的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危机预防,危机化解,危机总结。
1.危机预防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危机,而不在于处理危机。
出色的危机预防管理不仅能够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积极采取预控措施,而且能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拟好计划,从而自如应付危机。
危机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危机管理的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在企业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容易看到企业存在的危机,但在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居安思危则并非易事,然而危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
所以,企业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危机,产品有危机。
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2)引入危机管理框架结构。
以前,人们总是在危机发生时建立一个危机管理小组来协调和控制危机及其产生的影响,但这种小组是临时组建的,不具备行使一些特定任务所必备的各种技能,同时用来挑选小组成员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框架,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第二部分是决策系统,第三部分是运作系统。
信息系统主要负责对外工作,由信息整合部、信息对外交流部和咨询管理部组成。
论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124-01摘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危机,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危害,甚至为企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都需要妥善的处理所面临的危机。
文章在分析了危机的特性和种类后,提出了企业的危机管理要经过预防、化解及解决三个步骤才算完整。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危机处理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任何时刻都蕴藏着爆发危机的可能性,这就使得危机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谓的危机管理,就是指企业为了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分析、措施制订、问题处理、自我总结的全过程。
一、危机管理的特性1.阶段性。
企业面临的危机包含了灾难、意外的发生,或是与产品有关的失败等。
许多企业危机在浮上台面之前,几乎都有些许的征兆出现,危机的爆发一般都是会呈现阶段性的发展。
2.不确定性。
危机出现与否与出现的时机是无法完全掌控的。
平日进行的危机处理计划与演练,可以降低危机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帮助企业内其他人员积极面对危机的出现。
3.时间的急迫性。
危机往往突然降临,决策者必须做出快速处置措施与响应,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获取所有相关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遏止危机的扩大,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注意的要项。
4.双面效果性。
危机发生后,处理不当会使企业蒙受不利影响或因而被淘汰,但处理得宜将会为企业带来一个新的契机及转机,甚至能够做更进一步的大幅提升企业内员工的士气。
二、企业危机的种类1.产品危机:产品或服务有质量或性能方面的问题及缺陷,导致危机发生。
2.市场危机: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竞争对手营销能力加强或者企业自身的营销能力下降导致危机发生。
3.管理危机:由于投资、购并、体制、债务、供应或人事行政等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危机发生。
4.媒体危机:因媒体曝光或媒体报道失实使企业美誉度遭受严重考验,从而发生的危机。
5.法律或政策危机:遭遇政策调整或法律上的障碍,从而导致危机发生。
企业危机管理总结汇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潜在危机和风险。
因此,有效的危机管理对于企业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也经历了一些挑战和危机,但通过我们的危机管理团队的努力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成功地度过了这些困难时期。
在这篇总结汇报中,我将回顾我们所面临的危机,以及我们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首先,我们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是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售额下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团队进行了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营销策略,包括推出新产品、开展促销活动和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这些举措帮助我们重新夺回了市场份额,并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
其次,我们还面临了供应链中断的危机,这给我们的生产和交付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与供应商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制定了备用供应计划,并加强了库存管理。
这些举措帮助我们及时应对了供应链中断,并保证了产品的交付和客户的满意度。
此外,我们还面临了品牌声誉危机,因为一些负面新闻和舆论对我们的企业形象造成了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采取了积极的公关和品牌管理措施,包括与媒体进行沟通、加强社交媒体宣传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这些举措帮助我们重建了品牌声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总的来说,我们的危机管理团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表现出了高效的危机管理能力,通过及时的应对措施和团队协作,成功地度过了危机,保护了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危机管理工作永远不会停止,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危机管理体系,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和挑战。
希望我们的总结汇报能够为企业的危机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谢谢!。
企业危机管理范例论文企业危机管理范例摘要:企业危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重要问题,因此,企业危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某企业危机管理实例的分析,总结了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原则和策略。
这些原则和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保持稳定和良好的声誉。
第一部分:引言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
危机事件不仅对企业造成财务损失,还会对企业声誉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企业危机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某企业曾面临的危机事件及应对策略,总结了危机管理的重要原则和策略,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部分:危机事件分析某企业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危机事件,该事件主要涉及产品质量问题。
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多名消费者出现健康问题,并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这一事件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导致企业销售额锐减,客户流失严重。
在面临这一危机事件时,企业深刻认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此次危机。
第三部分:危机管理原则1. 及时公开信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公开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通过及时公开信息,企业能够有效控制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扩散,避免公众对企业产生误解和怀疑。
2. 关注公众舆论企业应高度关注公众舆论,及时了解公众对危机事件的看法和反应。
通过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企业能够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减少危机事件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
3. 主动合作媒体企业应积极与媒体合作,快速准确地向媒体提供信息。
通过与媒体的合作,企业能够有效控制媒体报道的角度和内容,避免危机事件被过度渲染和扩大。
4. 保护消费者权益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受影响消费者的权益,并及时赔偿受害者。
通过积极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索赔,企业能够维护和修复与消费者的关系,减少危机事件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
第四部分:具体策略1. 成立危机管理团队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负责危机管理工作。
民办教育企业危机管理探究【摘要】针对目前民办教育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中面临的危机,提出使用需求层次分析、经济分析、公共关系原理分析,对目前民办教育企业面对危机欠缺应对策略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改进,使高层管理者在策略方面,中层管理者在具体方法上得以提高。
以广东民办高职教育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促使民办教育企业管理者认识和应对危机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关键词】民办教育企业;危机管理一、引言1.研究对象描述。
民办教育机构被定格为“民办非企业”,但在实际中的运作中,大多民办教育机构都已采用企业化的方式运作。
通过营利来滚动发展,有一些通过多元化投资包括进入餐饮、旅游、房地产等领域,于是目前的民办教育机构实质上是一种教育企业,本文将民办教育机构称之为民办教育企业,将民办教育企业的校长称之为教育ceo,将教育工作者称之为知识性员工加以研究。
目前的民办教育企业面临着政策、生源、资金等外部危机,也面临着突发事件、沟通、管理等方面的内部危机。
若不对这些危机妥善处理,将影响到民办教育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目前现状与评价。
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年,截至2006年底,全国民办高校278所,比上一年增长了10.3%;在校生133.8万人,比上一年增长27.2%。
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280万,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省通过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解决了政府对职教投入不足的难题。
全省民办中职学校占全省职校总数的26.8%,在校生占全省职校在校生总数的17.51%。
据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介绍,截至2008年,广东省民办中职学校占全省职校总数的26.8%,在校生占全省职校在校生总数的17.51%。
在肇庆市,教育局副局长罗永通介绍,2006年以来,肇庆市累计吸引社会资金15亿元,创办了15所民办职业院校。
目前,全市仅民办中职学校在校生就有3.26万人,占中职学生总数的30%以上。
浅谈企业危机的管理文献综述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定义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斯蒂芬·P·罗宾斯在《管理学》中写道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
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持续改进。
理查德·L.达夫特在《危机有效管理》中提到组织结构包含了3方面的关键阶段:a、对危机的合理预防。
b、对危机的妥善处理。
c、对危机的客观评价。
这3个要素主要涉及了危机的纵、横方向。
具体的说,第一个说明企业需对危机进行了解,也即纵向的层级,第2个阶段说明企业要快速处理,研究处理危机的各种方式。
第3个阶段说明企业要学会总结。
一个用时间为轴应该鼓励企业用认真处理企业危机,通过纵向联系处理危机过程。
二、企业危机管理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王玲在《危机管理》中提到企业危机管理的演变本身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
常规性的危机处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目前企业危机已经呈现出突发性、隐藏性和急迫性等特点,现代企业十分推崇以降低损失为目标,对企业危机进行多方思考,利用先进的理念、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损失最小化,以打破传统的企业危机管理的不足,建立全危机管理理念,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的巨大改善,以更好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三、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袁宗平在《企业危机管理的信息机制研究》中提到组织结构大概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事先预测原则。
危机管理的文献综述2.1国内外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含义2.1.1国内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含义“危机”在中国的语言中大有讲究,从字面看,是“危”与“机”的组合,它一方面代表着危险,另一方面也蕴含着机会。
危机一般是指组织与消费者、新闻媒体、政府、社区等公众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组织的声誉、形象或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非正常状态。
这种不良影响的不正常状态,会导致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迅速恶化,正常业务将会受到影响,发展和生存会受到威胁,组织形象也会遭受损害(李响,2013)。
雷转运和雷小乔(2003)则认为企业危机是指在企业内部矛盾、企业与社会环境的矛盾激化后,企业已不能按照原来的轨道继续运行下去的紧急状态,表现为失控、失范和无序,旧的机制陷入困境。
针对危机管理的含义。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了预防、转化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使企业摆脱逆境、避免或减少企业财产损失,将危机化解为转机的一种企业管理的积极主动行为(周永生,2005)。
邱毅(1999)提出危机管理是“组织体为降低危机情境所带来的威胁,所进行的长期规划与不断学习、反馈之动态调整过程。
陈艳芳(2009)认为企业危机管理是指由企业管理层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识别和预测企业内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不确定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和行动防止企业危机的发生,而一旦企业危机发生后,企业管理层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处理企业危机,使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降到最小,并且总结企业危机管理的经验教训。
2.1.2国外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含义危机的含义在学术领域引起了不少争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集体接受关于这个词的确切含义(Smith, 2005)。
Coombs(2007)指出危机是某种突然和意外的事件,它威胁中断组织运作,并给组织带来金融和信誉风险。
Paschall(1992)则认为危机仅仅是某种突然和意外的事件,对组织产生威胁,要求组织做出快速、高水平的决策,与以上学者的观点相类似,Mitroff和Holsti(2005)危机是一种极端事件,它也许会影响你的生存,至少它也会引起实质性的伤害、死亡、经济损失和对你的名声产生严重的损害。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策略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策略的文献综述“危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开始对危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和探讨,近代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德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和1929年在美国发生严重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危机管理作为企业防卫的管理而产生。
当初它只不过是简单的危机对策、保险管理、安全技术等,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但是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却起到很大的影响。
频频发生的危机事件引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对危机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品牌危机的概念在危机管理研究理论中,有很多专家和学者的都对品牌危机做出过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波士顿大学教授认为危机是企业突然遭遇到对于公司未来的获利率、成长甚至生存发生潜在威胁的事件。
它要求管理者必须认知到威胁,而且必须认知到如果不采取,这种威胁会恶化甚至无法挽回而阻碍企业的发展。
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认为危机具有突然性,必须在时间压力下作出决定的事件。
哈佛大学国际政治学家认为危机有四种特性: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以致事件发展到不同的结果、必须作出某种决定、至少有一个方面的主要价值是受到威胁、必须在时间压力下作出决定。
波士顿大学教授认为危机是指企业遇到不可预测的事件,从而导致企业受到威胁。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认为危机是实际威胁或潜在威胁到整个组织的事件。
美国的危机管理学者认为危机是指造成企业产品和企业的信誉被不利宣传而使企业陷入危机边缘的严重意外事件。
总之,品牌危机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竞争对手、顾客或其他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突变,以及由于品牌运营或者营销管理的失常,而对品牌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到社会公众,进而大幅度降低企业品牌价值,甚至危机企业生存的窘困状态。
品牌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已经发生的危机采取的管理行为,包括为了预防品牌危机的发生,或者在危机发生后能有效减轻危机所造成的损害,是品牌能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而让危机有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等情况。
---------------------------------------------------------------范文最新推荐------------------------------------------------------ 对企业危机公关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危机公关最根本的作用在于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面对愈发挑剔的消费者,面对竞争对手犀利的审视目光,越来越多的企业给予了危机公关更大的关注。
本论文就选取了苹果公司在最近一次天线门危机事件中的公关表现来进行分析并希望最终可以帮助其他企业在危机来临时能更好的面对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塑造企业的美好形象。
6221关键词:危机公关;天线门;企业发展;Research on enterprise crisis public relations-with The Apple Corp antenna as an exampleAbstractThe most fundamental role of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lies in the public mind to establish a good corporate image and1 / 13reputation. The face of increasingly discerning consumers, competitors face look sharp eye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to give greater attention to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In this paper, selected Apple antenna gate in a recent crisis in public relations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and hope to eventually be able to help other companies in the crisis comes to better face and increase their visibility, create a better corporate image.Keywords:Public relations crisis;Antenna door;Enterprise Development目录一.危机公关的相关理论综述11.1定义11.2特性11.3处理原则1---------------------------------------------------------------范文最新推荐------------------------------------------------------ 1.4理论体系与研究现状2二.苹果公司“天线门”事件分析52.1“天线门”事件回顾52.2苹果公司对“天线门”态度及处理措施62.3外界态度72.4对苹果公司危机公关的分析10三.企业危机公关的筹划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12二.苹果公司“天线门”事件分析2.1“天线门”事件回顾3 / 13(1)天线门起因及相关数据分析.2010年6月24日,iphone4发售之后的第一天,陆续有媒体发现iphone4的信号接收问题,著名科技网站Gizmodo更积极的罗列了大量用户提供的视频证据,一天之后,有用户给史蒂夫•乔布斯写邮件说:“我很喜欢我的iphone4,但是一握到机身两侧的金属缝信号就没了。
企业危机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总结汇报我们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情况。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经历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团结一致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所面临的危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企业的销售额出现了下滑,利润也在逐渐减少。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员工流失、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供应链断裂等挑战。
这些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
然而,我相信危机也是转机。
在面对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团队齐心协力,积极应对,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作,改进了产品质量控制,重新规划了市场营销策略,并与供应商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销售额有所回升,员工士气也有所提升。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企业管理和运营机制,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我们也会继续加强内部团队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员工在危机时刻的坚定支持和努力付出。
同时,我也要感谢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会继续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让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
企业危机管理文献综述成稿摘要中国无论大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特殊发展时期,总是会面临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因此,对企业的危机管理是势在必行。
本文简要的概述了企业危机管理的起源及其发展,并且描述了中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
最后对中国企业危机管理进行了总结和对策的探究。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企业危机一、危机管理的起源及其发展简述虽然危机状态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作为一门减少危机和处理危机的实证理论研究,危机管理却并不久远。
直至1962年在加勒比海地区发生的美苏“古巴导弹危机”才真正开启了对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
之后,有关危机的理论和危机管理的研究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管理理论主要起始于研究核战争阴影下复杂的讨价还价和妥协过程,它与威慑论的研究密切相关。
20世纪70-80年代,危机管理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危机管理被引入和研究的范围迅速放大,逐渐扩展到自然灾害、企业管理、技术事故、金融、社会等多个领域,并且取得实效。
1982年,“泰诺”中毒事件案例的成功解决,是现代危机管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986年,史蒂文·芬克在《危机管理》一书中首次对危机管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8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研究危机管理问题,但当时主要侧重于自然灾害以及企业的危机管理。
20世纪90年代,危机管理的研究进入繁荣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如美国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劳伦斯·巴顿的《组织危机管理》,英国迈克尔-里杰斯特的《危机公关》。
他们对危机的理论框架体系和具体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危机中的危机沟通、危机公关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使得危机管理的理论更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新世纪伊始,在美国领土上爆发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危机管理研究的重点由原先的军事领域(高级政治)开始转向非传统安全(低度政治),危机管理的研究进入一个复杂的转型期。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文献综述引言:在企业危机管理领域,品牌危机是作为企业危机的一个部分和最终体现,它是指由于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的不正常运行,造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不良影响,使企业的品牌价值受损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
这一切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很难加以控制。
品牌危机是企业发展周期中需要面对以及关注的内容。
品牌危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分析引发企业品牌危机的诱因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诱因分析,提出了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预防对策,处理对策和恢复对策.最后提出品牌危机的发生既是出乎意料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品牌危机,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树立危机意识,进行科学的品牌管理,并争取寻求危机中的机遇,让企业品牌转危为安,保持品牌资产,维护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关键词:品牌危机管理诱因分析处理对策一、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含义在企业危机管理领域,品牌危机是作为企业危机的一个部分和最终体现,它是指由于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的不正常运行,造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不良影响,使企业的品牌价值受损甚至影响到企及业的正常运行。
这一切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很难加以控制。
品牌危机管理就是对品牌危机进行管理,即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指挥协调调动各种资源预防品牌危机的发生和对已经发生的品牌危机进行处理,使危机带来的损失最小。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品牌危机的高发期。
品牌危机的概念是中国学者在融合品牌与危机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2002 年以后,许多学者开始对品牌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吴狄亚、卢冰认为,品牌危机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突变和品牌运营或营销管理的失常,对品牌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到社会公众,使企业品牌乃至企业本身信誉大受损伤,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的窘困状态。
该观点指出了品牌危机的诱因与结果,强调品牌危机会导致“信誉”这种无形资产的损失。
总的来看,在对品牌危机管理的基本处理阶段认识方面,学者们已经达成基本共识,都认同“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危机恢复”的三阶段管理模式,但是在品牌危机的诱因探讨、策略制订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
毕业论文题目: 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学院(直属系): 管理学院年级、专业: 2008级工商管理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2年5月16日目录摘要 (1)引言 (2)一、危机的可怕性 (2)(一)危机的含义 (2)(二)企业危机征兆 (3)(三)危机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 (3)(四)影响企业危机的因素 (3)(五)企业危机的特点 (4)二、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和重要性 (5)(一)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 (5)(二)企业危机管理的含义 (6)(三)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7)三、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8)(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 (8)(二)企业危机管理的策略 (10)结论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根据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的调查显示:有80%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发生危机是不可避免;危机对于企业而言,并非偶然的不幸现象,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虽然危机没有人喜欢,但是危机却无处不在。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许多企业曾经叱咤风云,却也在各种危机和风险面前一蹶不振,留下的只是一瞬间的光环!从我国的宏观条件来看——政治、经济、文化、媒体、政策环境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优秀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
本文主要研究危机的可怕性,同时危机也是可以预防的,通过研究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其含义、重要性,总结出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危机管理企业危机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crisis management experts poll showed 80%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think enterprise crisis is inevitable; Crisis on enterprise is concerned, not accidental unfortunate phenomenon, but a common phenomenon. Although the crisis has not people like, but the crisis is ubiquitous. Reform and opening up more than 30 years, many enterprises once all-powerful, but also in all kinds of crisis and risk prostrate before, and leave the aura is just a moment! From the macroscopic conditions in China to see-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media, policy environment, the enterprise to be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in addition to need good management skills and leadership skills, but also to have a strong sense of crisis and certain crisis management ability.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f the crisis of terrible sex, including the meaning of the crisis, signs of enterprise crisis, to the enterprise crisis may harm caused by the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prevent crisi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and its meaning, importance, and sums up the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strategy.Keywords:Crisis management; Enterprise; Crisis引言在21世纪,不管是媒体的目光、还是公众的目光都越来越多的投向企业危机事件,不断提高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素质和能力。
. 1财经大学毕业论文题目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对丰田“召回门”事件的思考菲学号2006112136第二专业工商管理指导老师勇定稿日期2010 年4月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对丰田“召回门”事件的思考摘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危机进入高发阶段。
诸多因素导致的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力和破坏力也越来越大。
增强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逐渐被企业经营者重视, 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对企业危机管理进行初步探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序言是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的现实背景;第二部分是对企业危机管理的概述,包括企业危机和危机管理两方面容;第三部分是探讨企业进行危机管理的原因;第四部分是阐述了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和容;第五部分是对丰田公司处理企业危机的实例进行分析;最后第六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
关键词:危机;企业危机;危机管理Researchon Enterprise CrisisManagementAbstractAs business is hotter thanbefore, the enterprise crisis happens frequently and threatens thebusiness’ operation. Many factors leading to crises always threate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of enterprises. Influence is getting bigger than b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ability for panies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crisis and do well crisis management. Many business operators pay attention to crisis management.The study is focused on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includes six chapters. 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enterprise crisis and crisis management. Chapter 2 is an overview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clude enterprise crisis and crisis management. Chapter 3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corporate crisis management. Chapter 4 tells principles and content ofcrisis management .Chapter 5 particularly picks up the typical case of TOYOTA’s crisis management, and gives some analyses. In the end, chapter 6 is summary of this article.Keywords: Crisis; Enterprise Crisis; CrisisManagement目录一、序言5(一)研究背景5(二)研究意义6(三)研究容和方法6二、企业危机管理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6(一)企业危机的涵61.企业危机的含义62.企业危机的特征73.企业危机的分类7(二)危机管理文献综述71.危机管理的含义82.危机管理的特征83.危机管理理论起源与发展8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危机管理9(一)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9(二)企业危机管理的必要性9四、怎样进行企业危机管理9(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91.快速反应原则102.大众利益原则103.重视权威原则104.真诚坦率原则105.充分沟通原则106.系统运行原则11(二)企业危机管理的容11五、丰田“召回门”危机事件案例研究12(一)案件回顾121.丰田召回大事件122.“召回门”对丰田的影响12(二)案例分析121.没有做到快速反应和及时自查反思122.漠视大众利益,一味追求销量133.重视与外界沟通和与权威机构的联系134. 尽力表现诚意,积极挽回形象13(三)对其他企业的启示13六、结语13参考文献14一、序言(一)研究背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如是说。
企业危机管理总结汇报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挑战。
因此,有效的危机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也经历了一些危机事件,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和协作,我们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并汇报我们企业危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意识到危机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事件。
我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负责监测和评估潜在的危机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计划。
这个团队不仅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还有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他们共同合作,确保我们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其次,我们注重危机管理的预防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供应链和产品质量的监控,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并且建立了紧急应对机制,以便在发生危机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我们还加强了员工的培训,提高了员工对危机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我们总结了危机事件的教训,并不断改进我们的危机管
理体系。
我们通过对危机事件的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并采取
了相应的措施,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我们还加强了与政府
和媒体的沟通,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
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理。
总的来说,我们的企业危机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危机管理是一
项持续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和合作。
只有通过不断的预防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利益,确保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希
望我们的总结汇报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企
业在面对危机时能够做出最好的应对。
摘要中国无论大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特殊发展时期,总是会面临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因此,对企业的危机管理是势在必行。
本文简要的概述了企业危机管理的起源及其发展,并且描述了中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
最后对中国企业危机管理进行了总结和对策的探究。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企业危机一、危机管理的起源及其发展简述虽然危机状态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作为一门减少危机和处理危机的实证理论研究,危机管理却并不久远。
直至1962年在加勒比海地区发生的美苏“古巴导弹危机”才真正开启了对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
之后,有关危机的理论和危机管理的研究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管理理论主要起始于研究核战争阴影下复杂的讨价还价和妥协过程,它与威慑论的研究密切相关。
20世纪70-80年代,危机管理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危机管理被引入和研究的范围迅速放大,逐渐扩展到自然灾害、企业管理、技术事故、金融、社会等多个领域,并且取得实效。
1982年,“泰诺”中毒事件案例的成功解决,是现代危机管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986年,史蒂文·芬克在《危机管理》一书中首次对危机管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8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研究危机管理问题,但当时主要侧重于自然灾害以及企业的危机管理。
20世纪90年代,危机管理的研究进入繁荣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如美国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劳伦斯·巴顿的《组织危机管理》,英国迈克尔-里杰斯特的《危机公关》。
他们对危机的理论框架体系和具体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危机中的危机沟通、危机公关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使得危机管理的理论更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新世纪伊始,在美国领土上爆发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危机管理研究的重点由原先的军事领域(高级政治)开始转向非传统安全(低度政治),危机管理的研究进入一个复杂的转型期。
目前,在西方国家,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已经达到一种很高的水平,学者们从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视角建立了很多危机管理的模型,危机管理已经走向一种量化和制度化的水平。
我国的危机管理研究起步很晚,9·11事件触动了中国人危机管理的神经, RS危机事件是中国危机管理的里程碑性的事件,自此危机管理才真正为人们所重视。
我国的相关的研究和论文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渐出现,我国发表的第一篇有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的文章是《企业危机管理与市场经济》。
发展到21世纪初期,人们普遍意识到了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就企业危机管理的权威性的文章单只国内的就有2000多篇。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定义总结为:在企业经营过程,围绕防范和化解危机所进行的一系列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管理活动的总称,其目的不仅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带来的威胁和损失,乃至化危为机。
二、近年来国外企业危机管理研究新的趋势和特点根据对近年来国外文献的追踪和分析,企业危机管理研究所呈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 注重可操作的策略研究更为务实的研究日益普遍,研究者更加注重企业在应对危机时可操作策略的研究,即面对内、外危机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何应对。
其代表是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危机管理研究。
Henderson 等( 2004) [1]讨论了2003 年SARS 给新加坡旅游业带来的致命危机,以及当地旅店业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Alan 等( 2006) [2]分析了香港饭店业对SARS 危机的反应。
他们注意到,虽然在SARS爆发时餐饮业首受其害,几乎失去了90%的业务,但是也有一些能够在巨大的冲击下保持平衡,甚至获得了些许盈利。
在分析这些饭店的具体营销策略的基础上,根据Stafford 等(2002)[3]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应对类似SARS 这样的危机时的四个步骤:( 1)将危机进行分类,饭店管理者要区分清楚目前正面临的危机属于哪一种;( 2)评估危机的范围和类型;( 3)形成策略并付诸行动;( 4)利用反馈环评估策略效果,进行策略优化,直到危机得到控制。
这些研究关注在实际危机发生时企业的反应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模型,这对指导企业未来的危机管理实践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注重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随着危机管理的研究日益具体和深入,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Lisa( 2002)[4]对6 000个受访者进行了在线调查,研究公司是否对危机事件有充分的准备。
John Spillan 等( 2003) [5]对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的1 000 家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定量研究小企业危机管理计划的情况。
Ram 等( 2005) [6]对1997 至1999 年间成立的大约200 家网络投资公司采集数据,研究公司绩效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原因可能会导致这些公司的危机。
在企业危机沟通方面,学者们也更加关注实证研究。
但是关于这一点,并没有实证的检验。
Laura 等( 2005)[7]则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在危机沟通中采取主动暴露策略对组织和危机评价有正面影响。
由于危机管理理论主要来自西方,因此,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于国内学者研究中国国情下的危机管理至关重要。
比如,有台湾学者就调查了台湾500强企业的实际公关从业人员,研究中国( 台湾) 背景下的危机沟通策略模型。
但在中国大陆,这一类本土化的实证研究还相对缺乏。
3.基于消费者危机反应的视角进行研究除了企业危机反应外,消费者面对危机的反应也开始受到重视。
这是一个不同的视角,因为人们也许更习惯的是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关注消费者视角的研究。
近年来,这一方向重新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和发展。
Ang 等( 2000)[8]总结了亚洲危机期间,消费者的反应,指出了共同的策略:整体消费的减少、扩大信息搜集范围、消费更便宜的品牌和一般产品等。
Joost 等( 2002) [9]指出,营销者要进行危机处理和管理,首先必须了解消费者为何和如何对危机做出反应。
除了外部危机外,当企业自身危机,如营销危机、财务危机等发生时,消费者会如何反应,这类研究对企业危机管理和沟通策略的制定尤为重要,但是目前还比较匮乏。
4. 危机沟通实践受到关注近年来危机管理研究一个重要领域是危机沟通。
危机沟通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在负面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所进行的沟通。
危机沟通过程是一个充满了高度不确定性和意外的时期,但媒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却都要求组织做出迅速、彻底、斩钉截铁的反应。
因此,在实际危机应对的时候,企业需要更具指导意义的实践模型。
近年来,一些实践导向的著作关注从过程角度研究危机沟通[10]。
他们给出关于团队选择、物流支持以及信息流方面的实际建议;对如何对待传闻、进行压力管理等提出建议;强调危机手册的重要性,要时常与内部和外部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
这些实践著作特别关注如何对待媒体,建议专门建立一个危机媒体机构,与其他沟通和整体的危机管理分开。
这些对于指导企业的沟通实践很有帮助。
5. 网络成为危机管理和沟通研究的新内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在线沟通方式对所有组织来说,开始成为一个重要战略。
在线沟通将影响组织和媒体及公众沟通的方式。
Porter 等(2001)[11]指出,几乎三分之一的记者喜欢通过e- mail 发布新闻;组织应该准备好如何将互联网纳入危机沟通中来,而网民也成为组织在进行危机沟通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Sooyoung 等( 2006) [12]通过对韩国Netian 娱乐公司“慰安妇裸照”事件的案例研究,对这起事件持续8 天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中确认了一个独特但是却有普遍意义的新的情境变量———网民压力,这是以往的权变理论定量研究中未涉及的。
三、国内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近几年来一些国内学者如孙多勇等( 2004)[13]、赵景华等( 2005)[14]、王满仓等( 2004) [15]、周勇生等( 2003) [16]、刘茜等(2006)[17] 认识到了文献述评这一基础工作的必要性,他们对已有的危机管理理论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这对于推动国内学者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不过,企业危机管理理论具有典型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20 世纪末以来,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的爆发,直接促进了国际危机管理研究的不断发展,并呈现出某些新的特点。
了解这些动态,对于国内学者把握该领域的前沿,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市场背景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危机管理也出现了不同的状况,总的来说我国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研究“公关危机,是指企业与公众发生冲突、或环境发生意料之外的事件和变化,引起公众舆论强烈反应、使企业形象受到严重威胁或损害的一种紧急状态,此时需要动员整个企业的力量并组织各种传播媒介来处理,这是一种特殊状态下的公共关系实务。
”[18]西京学院经济系杨东指出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原则遵循一般的企业危机处理原则和方法,但是由于是和相关的利益者打交道,也有其独特的地方,最主要的是除了技术层面的危机处理,最关键的是化解危机对利益相关者价值层面的冲击。
这也就决定了在进行危机公关时,需要做到技术为辅攻心为上。
而且在化解危机的同时,借势大力开展公关活动,重塑企业形象,使企业能够在管理和制度上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19]。
美国知名公关学者、马里兰大学教授鲁尼在《公关在企业危机处理中的应用》中总结归纳出个企业的公关部门对企业管理中的危机防范应负有的四项基本责任,分别是:(1)W环境侦测。
确认组织四周的环境有什么变化或警讯。
(2)议题管理。
了解与掌握公众对环境、对组织哪些议题有什么不满。
(3)危机管理。
预期组织会遭遇哪些危机,如何做到事先预防、事后解决。
(4)关系管理。
为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的长期双向对等关系。
2.产品质量危机管理研究2011年许多企业陷入了产品质量问题的漩涡,像味千拉面的勾兑汤料、双汇的瘦肉精事件、蓝月亮洗衣液的荧光剂问题等事件,警示了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重视,因此,企业必须做好产品的质量管理,来避免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危机。
“所谓产品质量危机就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对企业运转和信誉乃至生存产生重大威胁的紧急或灾难事件。
”【20】王昊,曹魏在《企业危机信息管理现状与策略》一文中指出我国企业危机产品信息管理现状(1)产品危机意识淡薄、识别能力低下(2)危机预警信息系统不健全( 3)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4)危机信息管理人才缺【21】3.企业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的开发将危机预测到并且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是企业危机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想要预测到各种危机企业需要建立起建全完善的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