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28.88 KB
- 文档页数:7
湘江水污染问题发源于广西海洋山的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
湘江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为8.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
在历史上,湘江的水质优良一直是比较有名的,直至上世纪70年代,湘江整体水质仍为二至三类,有“绿色湘江”之称。
然而,短短二三十年来,湘江水质污染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据了解,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即使在枯水期,湘江也从未出现过四级以上的污水。
而现在,即使是在丰水期的七八月份四类水也常有出现。
1998年特大水灾之后,湘江流域出现长达100天的干旱,长沙市湘江河西不少高校学生在饮用了自来水后出现了拉肚子现象,湘江长沙港也出现了了水质发脏发臭的现象。
环保部门的检测表明,目前湘江受污染河段的超标项目主要为大肠菌群、非离子氮、石油类、溶解氧、PH值、总砷、总汞等,其中以矿物污染和化学污染最为严重。
湖南省水质监测中心不久前的一份报告更引人注目:在对湘江43个河段进行监测中,只有11个河段水质在三类标准以内,达标率仅为25.6%。
32个河段水质为4类,属已污染水体。
其中湘江干流有两个河段水质为5类,已根本无法饮用。
究竟是谁在污染湘江?据专家分析,目前对湘江的污染主要来自两类,即“点污染”与“面污染”。
“点污染”主要来自于企业和城市。
湖南号称“有色金属之乡”,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湘江流域开矿冶金企业不断增加,使湘江一些河段水质出现重金属超标。
有关调查表明,凡湘江河段靠近重要厂矿的区域,污染都很严重。
如株洲渌河口河段、株洲霞湾段、长沙暮云市河段等等。
其中株洲霞湾段附近地区集中了株洲70%以上的工业企业,每天大约有5万吨工业污水排入湘江,这些污水中有害物质超过国家规定3倍以上。
城市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也是造成湘江污染重要原因。
近年来,衡阳、株洲、湘潭、长沙4大城市的生活污水排放量成倍增加,2000年每年城市污水排放均超过一亿吨以上。
资料显示,当枯季湘潭流量为150-500立方米每秒的状况下,污水排放量达4-5立方米每秒,占总流量的1%至4%。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水质调查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湘江水质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湘江水质状况、水质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湘江水质的现状和问题,为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质提供技术支撑。
2、调查目的本次湘江水质调查的主要目的包括:- 了解湘江水质的基本情况,包括水质参数、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分析湘江水质的变化趋势,评估水质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研究湘江水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相关风险和潜在问题;- 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治理建议,促进湘江水质的改善和保护。
3、调查方法3.1 数据收集本次调查利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水质监测站点的实地采样、水质监测数据的获取、回顾性资料的分析等。
通过多种数据来源的综合分析,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水样采集在湘江沿线设置若干水质监测站点,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采样点选择上,考虑途径的主要污染源、地理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水域类型的代表性等因素。
根据相关标准,采集各指标的水样,并记录相关环境参数。
3.3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的水样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包括水质参数的汇总统计、相关性分析、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等。
借助专业的水质分析软件和模型,对湘江水质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4、湘江水质状况4.1 水质参数通过对水样的分析,得出湘江水质的各项参数指标,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分析结果显示,湘江水质在部分区域存在严重污染现象,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较多的下游地区。
4.2 污染物排放调查显示,湘江水质受到排污口的污染较为严重。
其中,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是主要污染源。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对湘江水质造成了显著影响。
5、湘江水质变化趋势5.1 时序分析通过对历史水质数据的研究,揭示了湘江水质的长期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湘江水质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尤其是对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的恶化。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水质调查报告1. 引言湘江是中国重要的江河之一,流经湖南省多个城市。
然而,近年来,湘江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给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对湘江的水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1. 采样分析法:在湘江流经的不同地区选取了若干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并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等指标的测试。
2. 现场观察法:对湘江流域的一些个别区域进行了现场观察,包括河水颜色、水流状况以及附近的生态环境等。
3. 数据收集法:收集了相关的历史数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3. 湘江水质状况分析经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水质下降:湘江的水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水体浑浊、颜色深、气味难闻等问题。
2. 污染源众多:湘江流域的污染源较多,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3. 生态环境恶化:水质下降直接导致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包括鱼类死亡、湖泊富营养化等现象的增加。
4. 湘江水质问题的原因分析湘江水质问题存在以下原因:1. 工业排污:湘江流域内的工业企业排放大量废水和废气,其中一些企业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江河中。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进入湘江河流,导致水中残留物超标,严重影响水质。
3. 生活污水排放:部分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湘江中,加重了水体的污染程度。
5. 湘江水质问题的影响湘江水质问题带来了以下影响:1. 生态环境受损: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部分鱼类死亡、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湘江作为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来源,其水质问题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3. 经济发展受阻:湘江作为当地的重要水资源,水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和渔业的发展,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湘江治理情况汇报湘江是湖南省的母亲河,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对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湘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就湘江治理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湘江水质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湘江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监测数据显示,湘江水质等级整体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部分断面水质已经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对于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湘江治理的重点之一,通过加大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力度,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湘江两岸的湿地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再次,湘江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湘江是我省重要的防洪河流,防洪工程建设一直是湘江治理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湘江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提高了湘江的防洪能力,有效保障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湘江治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湘江流域的非法排污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一些企业和居民为了谋取利益,私自排放污水,严重影响了湘江的水质。
其次,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一些湿地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还不够到位。
最后,湘江防洪工程建设还存在一定薄弱环节,一些地方的防洪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进一步推进湘江治理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强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湘江防洪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湘江治理的综合效益,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湘江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市民朋友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湘江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湖南省的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了解湘江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水质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过程、结果及建议,希望为相关部门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1、目的:通过对湘江的水质进行调查,了解其污染状况,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方法:在湘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设立监测点,定期采集水样,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水质指标总体情况:经过对各监测点的水质进行检测,发现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上游水质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
2、污染源分析:湘江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对中游和下游的水质影响较大;农业污水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对上游水质影响较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较大,对中游和下游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3、水质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湘江的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四、结论与建议1、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近年来,水质呈下降趋势,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建议:a)加强废水排放监管,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b)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d)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e)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五、结论湘江作为湖南省的重要水源之一,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农业、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宣传教育和完善水质监测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湘江的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引言湘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在湖南省境内流经长沙市、岳阳市等地。
作为湖南省的重要水源之一,湘江的水质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湘江水质的现状并提出改善措施,本次调查报告将对湘江水质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目的⒈了解湘江水质的主要问题和污染源。
⒉评估湘江水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⒊提出改善湘江水质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查范围和方法⒈调查范围:湘江长沙市段至岳阳市段。
⒉调查方法:a)实地采集水样:采集湘江各个位置的水样,并进行水质参数测试。
b)调查问卷:对沿岸居民、农业生产者、工业企业等进行问卷调查。
c)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水质指标、污染源排放情况等。
四、湘江水质现状分析⒈水质指标分析:a)总悬浮物:分析总悬浮物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b)化学需氧量:评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c)氨氮:分析水体中氨氮含量及其来源。
d)溶解氧:评估水体中溶解氧值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⒉污染源分析:a)农业污染:分析农业活动对湘江水质的影响,包括化肥使用、农药使用等。
b)工业污染:评估工业排污对湘江水质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和废水排放情况等。
c)城市污染:分析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对湘江的影响。
五、水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⒈对水生生物的影响:a)水生植物生长。
b)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繁殖和饵料资源。
c)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a)水源问题和供水安全。
b)水体中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六、改善湘江水质的建议和措施⒈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a)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b)建立水资源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⒉完善农业污染防治:a)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⒊加强工业废水治理:a)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管,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
b)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七、附件⒈水质调查数据表。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引言湖南省是我国湘江流域的重要区域之一,湘江是湖南省的母亲河,对该省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湘江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当地经济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湘江水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以保护湘江水质,提升当地环境质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样品采集、现场测试、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等。
我们选择了湖南省湘潭市作为调查样本点,对该地区的湘江河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
三、水质调查结果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湘江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在我们的调查样本点,湘江水质呈现明显的污染状态,主要表现为水体颜色混浊、气味异味、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2.重金属超标:调查样本中发现,湘江水体的部分重金属元素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其中镉、铅等重金属的超标情况较为突出。
3.水生态系统破坏:湘江的水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水中生物种类明显减少,鱼类数量和品种减少,对湘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原因分析湘江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水排放不达标:湘江流域工业发达,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而一部分工业企业对废水处理不力,排放不达标。
2.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湘江流域农业发展较快,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大量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使得水体受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的污染。
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但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对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五、改善措施为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1.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检查力度,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采取先进的净化技术来减少废水排放和净化处理。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湘江作为湖南省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当地的农田灌溉、居民生活以及工业生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湘江水质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湘江水质进行了调查,并就其污染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在调查中,我们选择了湖南省长沙市附近的几个重点监测点进行水质采样和分析。
通过采样和实验,我们发现湘江的水质普遍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首先,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其中铅、汞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极高水平,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其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显著超过了安全标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难以降解,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在分析湘江水质污染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
首先,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湘江,其中部分企业违反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其次,农业活动的过度施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田径流中的大量养分和有机物进入湘江,从而加剧了水质问题。
此外,城市生活垃圾的乱排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湘江水质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应对湘江水质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其恶劣行为得到严厉惩罚。
其次,农业部门应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实行农田排水系统和农田生态景观建设,减少养分和农药进入湘江。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投入和力度,确保城市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湘江水质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公众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同保护好湘江的水质,为当地的生态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二)作为湖南省重要的水资源,湘江水质的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当地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湘江水质受到工业排污、农业活动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作为中国的七大江河之一,其水质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湘江沿岸的工业和人口密集区的数量不断增加,对湘江水质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解湘江的水质状况,有必要进行一次调查。
首先是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这次湘江水质调查是通过数十个采样点采集水样,然后对水样进行多项检测来评估水质。
采样点涵盖了湘江上中下游以及湘潭、株洲、长沙等城市沿岸区域。
检测内容包括总氮、总磷、COD、PH、铜、锌等多项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湘江总体水质较差。
首先是生化需氧量(COD)和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指标较高,超出了国家二级水质标准。
其次是PH、铜、锌等指标也超标。
这些指标的超标程度和频率在一些采样点还显得比较严重。
另外,虽然湘江中下游有几个新建的污水处理厂,但是建设规模、管理水平以及排放标准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致使湘江的综合排污指数仍比较高。
造成湘江水质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湘江沿岸地区生活污水日益增多,加之一些污水处理厂滞后的设施和管理,导致湘江出现了较严重的有机废水污染。
其次是湘江沿岸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品、重金属等污染物,致使湘江水中存在较多的铜、锌等微量危害物质。
最后是一些非法工厂、非法采矿等不规范的生产活动,对湘江环境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
针对湘江水质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
一方面,应加强城市污水污染治理,逐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标准,提升管理水平,建设“零排放”的污水处理厂得到落实。
另一方面,要加强河道管理,加大水环境执法力度,加强非法污水、非法工厂和采矿等非规范生产活动的整治。
同时,还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湘江环保事业的推手。
总之,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显示,湘江水质较差,严重程度有待于加强整治。
只有加强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整体水环境质量,才能够让湘江成为生态优美,水清鱼美的一条江河。
湘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王微李寒张静(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秦皇岛066004)【摘要】湘江流域水体由于总氮、总磷、氨氮超标而污染严重,这是由工业、农业、生活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水污染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小组从工业、农业、生活、监测、环保意识等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湘江流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水质污染现状对策分析0.引言洞庭湖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
然而,湘江作为一条重要的输入水源,水质恶化严重,在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肆无忌惮地汇入江中,湘江江面呈现出红黄分明的两种颜色。
根据湖南省环保局对湘江水质监测情况,湘江水体处在持续恶化中,尤其自2000年以后,湘江污染呈现出新的特征。
为了根治污染,株洲、长沙、衡阳等地都投入巨资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目前这些污水处理厂都处于一种停停开开的状况,能保证长期运行的几乎没有一个。
长此下去,如果不确立一种“人人有责”的治污机制,不明确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权利和责任,那么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意识就无法真正深入人心。
笔者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引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湘江水质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其目的是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对策,还湘江甚至洞庭湖一个美好面貌。
1.湘江概况湘江又称湘水,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九嶷山,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后入洞庭湖,最终汇入长江。
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余条,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分别以罗霄山脉、衡山山脉与赣江水系和资水毗邻。
湘江流域地势起伏和缓,大多为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以下与资江、沅江等河流的河口平原相连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滨湖平原。
湘江河口散布着的数十个湖泊,大多是洞庭湖的遗迹。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第二大水系之一。
这条著名的河流是湖南省的母亲江河,并且在历史上曾是湖南省一个主要的交通线路。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湘江水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湘江的水质状况,湖南省政府委托了专业团队开展了一项调查,该调查的结论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首先,调查的结果显示,湘江的水质整体上比较差。
在被调查的20个监测点中,有15个点的水质被评为劣五类,仅有三个点的水质被评为优三类,而其他两个是中水平。
这意味着,湘江的水质无法供人类直接饮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理论上,湘江已经实现了排污治理的全覆盖,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或监管不到位,仍然有部分工业企业和个人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给湘江的水质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专业团队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
例如,某一监测点的氧化还原电位过高,说明这个地方可能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不仅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清晰度,还可能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此外,调查还发现,湘江的钾离子含量偏高,这对于饮用水的消毒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湘江的总硬度也比较高,其中Ca2+和Mg2+是主要离子,这会导致水的清洁程度降低,并且对于某些融雪或降雨导致的低pH值更加敏感。
那么如何改善湘江的水质呢?专家团队提出了以下的建议:首先,要持续推进排污管治工作。
严格监管和惩处违规企业和个人排污的行为,推动企业和个人主动治污。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责任和法律成本。
此外,还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要继续加强湘江流域生态保护,保留与恢复水生生物和湿地,降低灌输点污染和固态污染的扩散;加强流域土壤和农田保护,发展良好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
总之,湘江水质调查报告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警示租哦,对于环境保护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持续解决湘江水质问题,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1. 概述本报告是对湘江水质进行调查和评估的结果。
湘江是中国重要的水域之一,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湘江水质的当前状况,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湘江的不同区域进行了多次采样,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不同位置。
采集水样后,进行了多项水质指标的分析,例如溶解氧、氨氮、总磷和 pH 值等。
3. 调查结果通过对采样水样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果:3.1 溶解氧含量湘江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整体较低。
调查发现,尤其是下游区域的溶解氧含量明显低于上游和中游区域。
这可能与城市化和人为污染有关。
3.2 氨氮含量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其含量可以作为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调查显示,湘江水体中氨氮的含量普遍较高,尤其是在城市附近的区域。
3.3 总磷含量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湘江水体中总磷的含量较高,尤其在农业和工业密集的下游区域。
4. 问题分析通过对湘江水质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问题:4.1 污染源调查结果显示,湘江水体存在较高的氨氮和总磷含量,这可能是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方面的污染源。
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确定具体的污染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4.2 水生态环境溶解氧是维持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湘江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低,可能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加强对湘江流域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5. 和建议,湘江水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
建议:1. 加强水源保护,控制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2.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降低城市生活污水对水体的影响。
3.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进行水质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开展水体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科学的管理,湘江水质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饮用水和生态环境。
关于湘江水质的调查报告马克思实验报告——湘江水质调查一·调查背景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的。
确实,当今的社会变化太快,令人人们不得不心生感叹。
然而,在我们取得巨大成就与进步的同时,社会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事物是矛盾的,马克思又一次说对了。
本小组课题研究的命题是“湘江水质调查”,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前往湘江边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湘江,又称湘水,为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被喻之为湖南的“母亲河”。
湘江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
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
在水质污染,工业废物大量排放的今天她也没有幸免,臭气熏天代替了以前的鸥翔鱼游。
时隔至今,若毛主席复生,恐怕也无兴致高歌“湘江北去”,真是令人心痛。
二·调查目的1.收集湘江的相关资料,并且组员实地地考察猴子石大桥到橘子洲大桥的河东段的相关情况。
了解湘江现今的水质情况,尤其是湘江的污染情况,引起人们的重视,知道如何去治理及其防治水污染等方面的知识。
旨在提高我们对于资料的收集能力和组合之间的能力,并且树立了自己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同时明白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此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后,可以提出一些切合实际并且可行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2. 3.三·小组成员成员:陈佳伟,杨斌,刘嘉佑,史量,岳玮,李昆。
实地考察:杨斌,刘嘉佑。
报告撰写:陈佳伟,史量。
PPT制作:陈佳伟,岳玮,李昆。
上台演讲:杨斌。
三·调查情况调查时间: XX年5月12日下午3点到下午6点调查地点:猴子石大桥至橘子洲大桥天气状况:烈日炎炎,气温28度左右调查对象:湘江猴子石大桥至橘子洲大桥段水质状况调查方法:观察、取样研究、质询资深钓鱼人士四·实地调查周日下午,我们组成员前往湘江猴子石大桥与橘子洲大桥之间进行了具体调查。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半年水质调查报告( 3-5月)湘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域(湖南境内)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60%。
长沙及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等省辖市均坐落在湘江沿岸。
近几十年来工农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水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湘江水质越来越差,已经直接危及了湘江流域七市一地的百姓生命健康。
最新的城市水源检测结果表明,长沙、湘潭和衡阳水源水质污染相当严重,已跻身为全国水源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因此,研究湘江水质的变化及防治对策对今后湘江流域甚至湖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湘江近年来的水质情况,探寻造成湘江水质问题的原因,总结湘江治理的经验教训,进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服务于“两型社会”的建设,3月至5月,我们小组采用访问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近期湘江的水质问题进行了调查。
我们组首先到湖南省环保厅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取得相关的监测数据。
随后又去了长沙市水利局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取得相关的监测数据。
正文一、湘江水质污染的回顾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省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是一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其中湘江总流域面积9.46万km2,湖南境内8.54万km2,湘江占湖南省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36.5%。
湘江水质优良,古人称“湘江秀木茂盛,江澄如练”。
20世纪初,毛主席《沁园春·咏长沙》诗中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至20世纪70年代湘江水质仍为Ⅱ~Ⅲ类,有绿色湘江之称。
湘江水资源丰富,促进了湘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早有始祖炎帝农耕足迹,自秦代凿灵渠以后,湘江为中国南北通道。
解放以后,湘江流域工农业生产有更大发展,是湖南经济的摇篮,湘民的母亲河。
湘江水质在8O年代基本能保持在二、三类水质,除洪水期外,河水基本清澈。
但80年代末期,湘江的酚、氰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变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汞的污染使长株潭流域出现了超标现象,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的超标排放,90年代后,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加强湘江流域的酚、氰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后,因有色金属的价格爆涨,一些个体企业开始了非法湿法冶炼,特别是从事铟的冶炼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含镉母液,这些原来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母液排入湘江后,造成了湘江水质的镉超标,并出现了的一、六镉污染事件。
关于湘江湘潭段水质情况的调查报告湘江作为中国揭示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多个省市,其中湖南省境内的湘江湘潭段是湘江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湘江湘潭段的水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湘江湘潭段的水质情况,我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撰写了下面的报告。
调查方法:1.在湘潭市区选择了10个代表性的采样点,包括沿江公园、湘潭大桥、浏阳江口等地点。
2.每个采样点对水体进行了实地采样,并记录了水质样品的温度、PH 值、溶解氧含量、浑浊度等指标。
3.将采样样本送至湘潭市环境保护局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调查结果:1.水质指标整体较为稳定,未出现极端异常的情况。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温度方面,调查发现湘江湘潭段水温平均值为20摄氏度左右,较为适宜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
3.PH值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湘江湘潭段的水质呈酸性或中性,平均值约为6.5-7.5,属于较为健康的水质。
4.溶解氧含量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湘江湘潭段的溶解氧含量较高,平均值约为8-10毫克/升,表明水体中富含氧气。
5.浑浊度方面,调查发现湘江湘潭段水质较为清澈,浑浊度较低,平均值约为20-30NTU。
问题分析:1.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虽然湘江湘潭段的水质整体较好,但在部分采样点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例如,在部分采样点附近发现了少量的垃圾和污染物,这可能是由于周边居民和游客的不良行为导致的。
2.另外,调查还发现了部分采样点附近存在一些夜间放生活动,这可能对水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建议和对策:1.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公众正确处理垃圾,避免随意丢弃垃圾,保持水域的清洁。
2.监管夜间放生活动,避免在湘江湘潭段进行有害生物的放生。
可制定相应的法规,限制活动范围和放生种类,减少对湘江湘潭段水质的影响。
3.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全面了解湘江湘潭段水质的动态变化。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简版修正一、引言湘江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河流之一,在湖南省境内流经多个城市,对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质是评价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保护湘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湘江水质状况,本次调查对湘江的水质指标进行了专业测试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共对湘江的水质进行了多个指标的测试,包括溶解氧、浊度、总磷、总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通过测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了湘江水质的综合评价。
三、水质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湘江的水质整体上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溶解氧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明显超过了国家标准,浊度和总磷的指标略高于标准限值,而总氮的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四、问题分析1.溶解氧超标:湘江水质中溶解氧超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污水排放和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
污水排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水体富营养化则是指水中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一步消耗氧气。
2.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五日生化需氧量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超标表明湘江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
导致有机物超标的原因与溶解氧超标相似,主要是污水排放造成的。
3.浊度和总磷略高:浊度和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水中悬浮物质过多。
悬浮物质在水中不易分解,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五、改进建议1.加强污水处理:针对污水排放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减少有机物的排放,以降低湘江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活动是湘江水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
建议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监管,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控制河道开发:湘江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水质问题,包括河岸开发和河道填埋。
建议控制河道的开发行为,保护湘江的自然生态环境。
4.提高公众意识:水质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等。
建议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质问题的认识。
近2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分析
作者:陈咏淑, 吴甫成, 吕焕哲, 姚成胜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刊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年,卷(期):2004,13(5)
被引用次数:22次
1.彭积龙湖南经济结构演变及趋势 2002(07)
2.舒义田湖南工业化的现状[期刊论文]-湖南经济 2002(05)
3.刘培桐环境学概论 1997
4.李青管道直饮水何日到你家 2002
5.湖南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年鉴(2001) 2001
6.陈福义;范保宁湖南经济现状和发展思路 1997(01)
1.陈启斌.樊贵盛漳泽水库水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期刊论文]-水生态学杂志 2011(1)
2.朱翔.朱云.翟云波.何江长株潭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期刊论文]-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
3.GUO Zhao-hui.SONG Jie.XIAO Xi-yuan.MING Hui.MIAO Xu-feng.WANG Feng-yo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sediment-associated metals from middle-downstream of Xiangjiang River, southern China[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2010(1)
4.刘向阳.万荣荣.周秉根瓜径港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期刊论文]-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2)
5.刘昭兵.纪雄辉.彭华.石丽红.李洪顺.田发祥长沙"百里水产走廊"水质调查评价及其污染防治对策[期刊论文]-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1)
6.尹春艳.于一尊.唐晓燕.杨广.余昌训.刘茜.杨克苏湘江三角洲沉积物元素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特征[期刊论文]-江西科学 2010(2)
7.刘耀驰.高栗.李志光.刘素琴.黄可龙.李倦生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期刊论文]-环境保护科学 2010(4)
8.王云波.郑思鑫臭氧-生物沸石处理微污染湘江水源水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 2010(6)
9.余光辉.陶建军.李博超湖南省湘江流域环境污染的安全性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5)
10.王云波.郑思鑫.胡国华.稂友明臭氧-生物沸石处理湘江微污染原水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净水技术 2009(6)
11.东江中上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变化特征[期刊论文]-湖泊科学 2009(6)
12.王丽慧.王翠红.叶丽丽.刘新亮城郊蔬菜地土壤铅和镉污染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湖南农业科学 2009(5)
13.易诚.陈津端.湛含辉.程胜高.刘衡林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变化[期刊论文]-水资源保护 2009(2)
14.尹海龙.徐祖信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5)
15.王莉霞.郭朝晖.肖细元.陈同斌.廖晓勇.宋杰.武斌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的重金属污染[期刊论文]-地理学报(英文版) 2008(3)
16.郭朝晖.肖细元.陈同斌.廖晓勇.宋杰.武斌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的重金属污染[期刊论文]-地理学报2008(1)
17.李彩霞.李彩亭.翟云波.彭亮湘江衡阳段水质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环境保护科学 2007(6)
18.刘瑞民.杨志峰.沈珍瑶.伍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及其信息系统建设[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3)
19.孙树青.胡国华.王勇泽.李诚湘江干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期刊论文]-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2)
20.任安平蒙脱石及改性蒙脱石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1.姚庆祯痕量元素砷、硒在长江流域及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探讨[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2.周晓芳长沙湘江滨水区可持续开发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jlyzyyhj2004050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