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重要分界线地图大全
- 格式:pptx
- 大小:5.40 MB
- 文档页数:70
3.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4.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5.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6.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7.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8.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9.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10.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1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12.我国综合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一、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中学地理--重要分界线汇总归纳一.地理界线单项归纳:(一).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一线.(二).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1).1月0喀等温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3).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4).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一一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 祁连山-------- 天山一线.(5).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1).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2).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一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3).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5).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一张家口一兰州一拉萨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6).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大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线.(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三).水文界线:1.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2.分水岭: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一一秦岭.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④.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怒山.⑤.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四).四大海域的分界线: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一一山东半岛蓬莱角.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一一韩国济州岛西南角.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一一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五).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东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祁连山.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2.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3200c等值线.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相当于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4500c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7500c等值线.二.地理界线综合归纳:1.秦岭一一淮河一线:(1).气温:大致与一月0c等温线重合.(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13).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2.长城: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③.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④.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⑤.农业:农业〔南〕与畜牧业〔北〕.⑥.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3.大兴安岭: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阶梯分界线.②.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③.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④.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⑤.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⑥.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⑦.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⑧.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⑨.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4.太行山: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黄土高原〔西〕与华北平原〔东〕的分界线.③.河流流域:黄河流域〔西〕与海河流域〔东〕的分界线.④.省区:山西省〔西〕与河北省〔东〕的分界线.5.巫山: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四川盆地〔西〕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的分界线.③.省区:四川省〔西〕与湖北省〔东〕的分界线.6.横断山:①.地势:地势一〔西〕、二〔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西〕与四川盆地〔东〕的分界线.③.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西〕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④.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西〕与亚热带〔东〕的分界线.7.武夷山:①.地形区:江南丘陵〔西〕与浙闽丘陵〔东〕的分界线.②.省区:江西省〔西〕与福建省〔东〕的分界线.8.天山:①.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南〕与准嚼尔盆地〔北〕的分界线.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的分界线.③.区域划分:南疆〔南〕与北疆〔北〕的分界线.9.昆仑山: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10.阴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③.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11.南岭:①.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南〕与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线.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与长江流域〔北〕的分界线.12.祁连山: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线.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13.大娄山:①.地形:云贵高原〔南〕与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线.14.雪峰山:①.地势:地势二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云贵高原〔西〕与东南丘陵〔东〕的分界线.15.巴颜喀拉山:①.河流流域:长江水系〔南〕与黄河水系〔北〕的分界线.16.贺兰山:①.降水量: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东〕与干旱地区〔西〕的分界线.③.植被:草原〔东〕与荒漠〔西〕的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⑤.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⑥.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17.冈底斯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②.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④.分水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
中国地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地势第—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2)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山西与河北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与重庆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新疆与西藏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甘肃与西藏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13)江西与福建的分界线:武夷山(14)两广与湘赣的分界线:南岭4.气候分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800 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3、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4、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一、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中国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地理界线一.中国1.地势界线(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市-云南省腾冲市3.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大兴安岭(3)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4.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5.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3)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5)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6)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7)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200mm年等降水量线(8)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6.农业活动界线(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旱地与水田的界线:秦岭一淮河(3)农耕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7.行政区界线(1)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2)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3)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4)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中国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原产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就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至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北列:天山①-阴山②中列:昆仑山③-秦岭④南列:南岭⑤东北-西南:东列:台湾山脉12 中列:长白山⑩-武夷山11
西列:大兴安岭⑥-太行山⑦-巫山⑧-雪峰山⑨
西北-东南:阿尔泰山13、祁连山14、巴颜喀拉山15
南北走向:贺兰山16、横断山17
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18、冈底斯山19
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E、塔里木盆地F、柴达木盆地G、四川盆地H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I、华北平原J、长江中下游平原K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L、山东丘陵M、东南丘陵N
阶梯分界线:一、二:昆—阿—祁—横
二、三:大—太—巫--雪
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大—阴—贺—巴--冈
内流区、外流区分界线:大—阴—贺—祁--冈
城市名称: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地形区名称:f_____ g_____ h_____ i_____ j_____ k_____
山脉名称:l_____ m_____ n_____ o_____ p_____
q_____ r_____ s_____ t_____ u_____ v_____
w_____ x_____ y_____ z_____
掌握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所在省份和大致经纬度范围
Page 1 of 1 2014高二(18)班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