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518.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1、优先控制污染物:在对污染物进行分析监测时,将那些潜在危险大、在环境中出现的频率高、残留高、有成熟分析方法、样品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确定为优先分析监测目标,实施优先监测,这些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优先污染物.2、环境分析化学:是研究和应用现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鉴别和测定环境污染物的学科分支。
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监测的核心3、现代环境分析化学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广泛性:①污染物质化学物种的多样化。
1976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公布了水体中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其中包括114种有机化合物(烷烃、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15种无机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有铜、铅等重金属,氰化物、氮氧化物等无机污染物)。
②样品来源广泛。
有空气、水、沉淀物、土壤、固体废渣、生物体及其代谢物2.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已由元素的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发展到对复杂对象的组分进行价态分析、状态分析、结构分析、系统分析、同系物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甚至发展到三维空间扫描分析和时间分辨数据。
3.研究组分的低含量:①大气、水、土壤及生物体中化学物质的本底水平(背景值)含量极微,一般都属于痕量(10-6~10-9g)和超痕量(10-9~10-12g)分析;②某些污染元素或化合物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如汞、镉、地面水中砷、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分别在0.001、0.01、0.04、0.01 mg·L-1;③化学物质形态的含量比其总量更低。
4.研究组分的多变性:污染物的排放种类和浓度往往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
污染物质进入环境后可能因相互作用或外界影响而经历溶解、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光解、水解、生物降解等变化,因此,环境样品变化大,随气温、风向、气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分析方法标准化2.分析技术连续自动化(特别是流动注射分析法)3.电子计算机的应用4.多种方法和仪器的联合使用5.强分析光源技术的应用6.痕量和超痕量分析的研究7.污染物的形态分析8. 现场流程分析系统9.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第二章1、痕量分析指被测组分在样品中浓度为百万分之一(即10-4%或m g×g-1 级,或浓度为m g×mL-1级)的分析工作,也就是分析时取样品以克计,被测定组分的绝对量在微克级的分析。
环境分析化学范文
首先,环境分析化学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
环境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准确的监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分析化学可以通过采集样品,分离和测定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从而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例如,利用环境分析化学的方法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等。
此外,环境分析化学也可用于环境样品的治理和修复。
环境样品的治理和修复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分析化学可以通过对环境样品进行污染物的测定和分析,为环境样品的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土壤修复中,环境分析化学可以利用各种分析技术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调整土壤中的理化性质和添加适当的修复材料,实现土壤的治理和修复。
环境分析化学就业前景1. 简介环境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检测、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学科。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环境污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环境分析化学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环境分析化学就业前景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的机会。
2. 环境问题的紧迫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这些环境问题给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3. 环境分析化学的就业前景环境分析化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机构确定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源头,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在这些机构中,环境分析化学的人才需求很大。
环境化学工程师可以参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工作。
3.2 环境科研机构环境科研机构致力于环境污染物的研究,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和治理技术研发。
在这些机构中,环境分析化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
环境分析化学家可以参与各种环境项目的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3.3 环境工程公司环境工程公司主要从事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处理项目。
环境分析化学是这些项目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确定治理方案和效果评估。
环境分析化学家在环境工程中担任重要角色,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3.4 环境法规与政策部门环境法规与政策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环境法规和政策,保障环境保护的顺利进行。
环境分析化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制定环境标准、监督检查和环境风险评估非常重要。
因此,环境分析化学专业人员在这些部门中非常受欢迎。
4. 环境分析化学就业市场目前,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因此,环境分析化学的就业市场非常广阔。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科研机构,而这些机构都急需环境分析化学的专业人才。
环境化学分析环境化学分析是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
它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可用于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了解环境变化、评估环境质量以及确定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环境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环境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环境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环境中样品中的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获取有关环境的信息。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化学、物理、统计学等。
在环境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进行分析。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它们常用于环境中有机物、无机物和污染物的分析。
2.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物质进行分子结构的分析和质量的定量测定。
质谱分析技术在环境化学分析中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常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析。
3.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下沿色谱柱分离的原理进行分析。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它们广泛应用于环境中溶剂、有机物和气体的分析。
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
电化学分析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电位滴定、电化学传感器等。
电化学分析技术在环境化学分析中常用于重金属、有机物和污染物的测定。
二、环境化学分析的方法环境化学分析方法根据所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分析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对于环境样品中某种物质的存在与否进行判断。
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质谱分析等。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指对环境样品中某种物质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
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标准曲线法、内标法、滴定法等。
3. 全面分析全面分析是指对环境中多种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全面了解环境中的污染情况。
环境分析化学总结在环境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分析方法。
物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测定、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等,它们通过测定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来分析其成分和含量。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分析、电化学分析和光化学分析等,它们通过化学反应来分析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生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标记等,它们利用生物学原理来分析和检测污染物。
为了提高环境分析化学的准确性和精确度,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设备。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和电化学分析仪等。
色谱仪是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常用仪器,通过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可以有效分离复杂的混合物,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谱仪通过质量/荷电比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信息。
光谱仪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吸收、散射、发射和旋光等物理过程,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电化学分析仪通过电流和电位的变化来分析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可以用于检测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环境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许多领域。
例如,环境分析化学可以用于评估大气中的空气质量,监测水体中的水质,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等。
此外,环境分析化学还可以用于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以及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等方面。
总的来说,环境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和开发各种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环境分析化学名词解释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是环境化学的一个分支,简称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化学是把分析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和技术对环境与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检测相结合, 是环境科学与分析化学互相渗透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是从事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环境分析化学简称环境分析,是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成分以及如何对环境中化学污染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是环境化学的一个分支。
环境分析化学是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
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的公害病曾惊动世界。
为了寻找痛痛病的病因,经历了11年之久。
后来,环境分析化学工作者用光谱检查出病区的河水中含有铅、镉、砷等有害无素,继而用元素追踪的手段,分析病区的土壤和粮食,发现铅、镉等含量偏高。
以后又进一步对痛痛病患者的尸骨进行光谱定量分析,骨灰中的锌、铅、镉含量高得惊人。
为了确定致病因子,又以锌、铅、镉分别掺入饲料喂养动物,在动物身上进行元素追踪分析,证实了镉对骨质的严重危害性,揭开了痛痛病的病因。
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化学、物理、数学、电子学、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准确、可靠、灵敏、选择性强、快速、简便环境污染分析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出现,导致环境分析化学日臻成熟。
环境分析化学现在已渗透到整个环境科学的各个领域,它是获得环境质量信息的最有效手段。
环境分析化学研究的对象相当复杂,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底泥、矿物、废渣、动物、植物、食品、人体组织等。
环境分析化学所测定的污染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很低,其绝对含量往往在10-6~10-12克的水平。
环境分析化学的分析技术正在向连续自动化、计算机化、多种方法和仪器的联合使用方向发展。
目前所采用的自动分析方法有比色分析、离子选择性电极、x射线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极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流动注射分析等。
激光作为分析化学的光源技术已经得到应用,由于激光分析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长距离、短时间等特点,激光技术对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环境。
环绕人类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圈。
是为自然环境。
为了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自然界进行加工和改造。
是为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
各类污染中,化学污染量最大,面最广,种类最多,危害最大。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大气、抽样、暖、海洋、淡水、土壤、森林、生物多样性、环境公害、有毒化学品、危险废料。
环境化学:从化学角度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及消长的规律,以便了解环境状况、对环境状况做出评价,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前者针对化学污染物以一基本化学物质为单元,主要采用化学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影响环境的化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后者,针对所有因素中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测以及测定、既包括化学污染物的测定、生物监测,也包括物理因素。
环境标准:在一定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容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技术规范。
是环境质量评价、环保、环境法制定的依据。
环境基础标准:依据科学原理,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关术语、规范、规程等所做的规定。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准确度而指定的实物标准,用以实现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统一性。
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基础)、仪器分析方法。
第二章大气污染分析人为大气主要污染源:生活、工业、交通、农业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1)气态和蒸汽(2)气溶胶(烟、雾)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大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空气污染指数(API)选取API值最高的污染物作为首要污染物,公布空气质量时为最高值,而非平均值。
样品采集:直接采样法:(1)注射器(2)塑料袋(3)真空瓶;富集采样法:(1)溶液吸收法(2)滤纸和滤膜阻流法(3)固体剂吸附机组留法(4)低温凝缩法。
环境化学(带附件)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迁移、转化、归趋和影响的科学。
它是环境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旨在揭示化学物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环境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化学的定义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效应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关注化学物质在空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迁移、转化、降解和生物可利用性等方面。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和人类活动排放的化学物质。
二、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1.环境分析化学: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检测、测定和监控方法,为环境化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环境污染化学:研究污染物的来源、排放、迁移、转化和归宿,探讨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
3.环境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与化学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探讨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代谢和生物降解等过程。
4.环境催化化学:研究催化剂在环境污染物降解和资源化中的作用,为环境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5.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和循环,探讨化学物质在地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
6.环境化学污染控制:研究化学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政策和法规,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1.采样与分析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和仪器检测等技术,获取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形态和分布等数据。
2.模型模拟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预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3.实验室模拟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环境条件,研究化学物质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
4.现场监测方法:利用遥感、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5.联合研究方法:结合多种研究手段,从不同角度探讨化学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四、环境化学的发展趋势1.环境纳米化学:研究纳米材料在环境化学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探讨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