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分类

• 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 抗菌作用、耐药性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历史

近1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抗菌药物,国内普遍应用,有许多优点,也有很多不足。目前滥用严重,耐药菌株增多,尤其大肠杆菌等。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62年合成萘啶酸,不良反应多,已经淘汰。

第二阶段:1974年合成吡哌酸,对G-杆菌作用强,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第三阶段:1978年氟喹诺酮类问世。

第四阶段:楚瓦沙星、司帕沙星问世

最新分类

第一代萘啶酸、吡哌酸

对G-杆菌作用强,仅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第二代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对G-杆菌作用强,体内较稳定,毒性降低,可用于各系统感染

第三代左旋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帕沙星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对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和结核杆菌的作用,安全性高,半衰期长

第四代克林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对抗G+球菌的活性,增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

共同特点: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无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少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拮抗细菌DNA旋转酶,干扰细菌细胞的DNA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

• 主要作用的靶酶:拓扑异构酶II及IV

–传统的喹诺酮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DNA旋转酶)

–新喹诺酮既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 ,也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V

抗菌作用

1、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

以环丙沙星为最高,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次之;

对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较肠杆菌科细菌差;

流感嗜血杆菌呈高度敏感,奈瑟氏菌属多呈敏感

2、氟喹诺酮类药物对G+球菌亦具有抗菌作用,但其抗菌作用明显较对肠杆菌科细菌低,以左氧氟沙星相对最高,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略低;仅对金葡萄球菌(除甲氧西林耐药外)具抗菌活性

3、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和结核分支杆菌及其他分支杆菌具有一定作用

耐药性

近几年来,伴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呈迅速增长趋势,并且各品种间呈交叉耐药。

• 耐药性增长最高者为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株达50%以

上;

• 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耐药性增多;

• 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率略上升;

• 除大肠杆菌以外的其他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略增多;

• 奈瑟氏菌属淋球菌敏感性下降

品种:

①诺氟沙星(norfloxacin)

②氧氟沙星(ofloxacin)

③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④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⑤依诺沙星(enoxacin)

⑥培氟沙星(pefloxacin)(培诺克

⑦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⑧氟罗沙星(fleroxacin)

药理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内过程

• 多数品种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相对较高

• 血半减期较长,多在3-7h

• 蛋白结合率低,大多为14%-30 %

• 体内分布广泛,组织和体内浓度常高于或等于血药浓度,可达有效治疗水平

不良反应

•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 神经系统:头昏、头痛、失眠、情绪不安。

• 变态反应:皮肤瘙痒、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 光敏反应:光敏性皮炎。

• WBC减少,SGPT上升,Bun、Cr上升少见。

少见严重反应

• 中枢神经反应:抽搐、癫痫样发作,复视、色觉分辨力改变;

• 精神症状:幻视、幻觉;

• 骨关节损害:严重关节痛和炎症。动物实验显示幼年动物可致软骨损害;

严重光敏反应;司帕沙星、诺美沙星

严重多系统损害:替马沙星、曲伐沙星

投药法与疗程

吡哌酸成人用量为每日1 ~ 2g, 分2 ~ 4次口服。

• 单纯性尿路感染、肠道感染等5~7天

• 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呼吸系感染7 ~14天

• 腹腔、胆系感染等2~3周

• 骨关节感染等时病情2~4周或更长

• 急性单纯性淋病可单剂疗法

• 非特异性尿道炎时疗程宜长至2~3周

临床应用

1. 泌尿生殖道感染

2. 呼吸道感染: G-杆菌引起

3. 肠道感染: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

4. 腹腔、胆道感染

5. 骨骼系统感染

6. 皮肤软组织感染

7. 其他:中耳炎、鼻窦炎

注意事项:

(1)不宜用于妊娠者。

(2)小儿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不宜应用。

(3)哺乳期妇女不能用此类药。

(4)抑制茶碱类、华法灵在肝内代谢,使血浓度升高,引起毒性反应。最明显依诺沙星,其次环丙沙星。

(5)与制酸药同时服用,减少肠道内吸收,不宜与H2受体阻滞剂合用。

喹诺酮类药物总结与展望

• 历经40年发展,氟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

• 近4-5年细菌耐药性明显升高,尤其大肠杆菌。

• 必须合理应用,才能延长该类药物寿命。

• 新喹诺酮更适于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对革兰阳性菌,非典型致病菌及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前

明显增强, 包括对内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的耐药菌

–药代动力学优点突出,适于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