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76.95 KB
- 文档页数:6
川西凹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砂岩岩体破裂特征王峥嵘;邓辉;黄润秋【摘要】通过地表露头调查、测井曲线、成像测井、钻孔岩心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的裂缝发育特征。
须二段储层裂缝以低角度裂缝为主,同时发育斜交缝、高角度缝、网状缝等;裂缝走向主要有NEE,NE和SEE 3个方向,可分成构造剪切裂缝、构造张性裂缝和层理缝3种基本成因类型。
在此基础上,根据基础地质资料和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结合构造地质学关于裂缝与构造应力关系的理论,同时参考研究区现有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室内试验结果等资料,确定出研究区裂缝发育分布的预测标准。
通过计算结果可知:须家河组二段第七、第四、第二砂组岩层顶板中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带附近、翼部较陡的转折端及构造高点区域,以低角度剪切缝为主;在构造高点地区,也发育有较多张性裂缝,其研究结果与实际勘探揭示情况基本一致,说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和参考价值。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in the 2 n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m in Xinchang gas field were analyzed through outcrop observation,logging curve,image logging and analysis of borehole cores.The frac-tures in the studied interval are dominated by low angle fractures,followed by oblique fractures,high angle fractures and map cracking.And the strikes are mainly NEE,NE and SEE.The frac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ectonic shear cracks, structural tensile fractures and bedding cleavages according to their genesis .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of tectonic evolution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geological data and tectonic evolution features.Criteria for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we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ories of structural geology and taking the core observation and well logging analysis,laboratory test results into account.The calc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T2(2) x, T2(4) x and T2(7) x sandstone roof fractures mainly developed near the fault zone.In the wing steep turn and structure peak area are main low angle shear fractures.And many tensile fractures are developed in the structure highs.Research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exploration results, so the conclusion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reference value.【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7页(P80-86)【关键词】裂缝预测;岩体破裂特征;须家河组二段;新场气田;川西凹陷【作者】王峥嵘;邓辉;黄润秋【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5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新场气田是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的大型气田,已有研究资料表明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巨大的勘探潜力,在须(须家河组)二段和须四段均获得了较多油气勘探成果。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二段储集体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成因徐安娜;汪泽成;赵文智;卞从胜;徐兆辉;崔瑛;武松涛【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1(031)011【摘要】徐安娜等.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二段储集体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成因.天然气工业,2011,31(11):53-58.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岩非均质性较强,为分析其特征和成因,基于前人在构造演化、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须二段野外露头120个砂砾岩样品、井下160个岩屑样品和150个岩心样品,开展了岩石粒度、成分和重矿物分析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储层实验室综合分析.结论认为:该砂岩储集体非均质性较强,表现为岩石组构的非均质性明显,层内和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高,中高孔渗砂体侧向连通程度低以及渗透率分布在河道部位的方向性等;特定构造和沉积背景以及水道多期迁移为须二段储层非均质性的形成奠定了地质条件,河道粗粒砂岩、绿泥石衬边和碱性长石等经历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是储集体非均质性形成的关键要素.【总页数】6页(P53-58)【作者】徐安娜;汪泽成;赵文智;卞从胜;徐兆辉;崔瑛;武松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合川区块须家河组二段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成因分析 [J], 俞巨锋;王洪辉;段新国;罗梓迪2.四川盆地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地层水化学动态特征及其成因 [J], 楼章华;苏一哲;朱蓉;刘一锋;徐士林;李王鹏3.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甜点模式及形成机理 [J], 刘君龙;胡宗全;刘忠群;金武军;肖开华;毕有益;李吉通4.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J], 李王鹏;刘忠群;胡宗全;金武军;李朋威;刘君龙;徐士林;马安来5."断缝体"概念、地质模式及其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J], 刘振峰;刘忠群;郭元岭;季玉新;李王鹏;林恬;陈天胜;金武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场气田须二段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吴浩;郑丽;慈建发【摘要】阐述新场地区地质构造背景的同时,在油气水文地质和大量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基础上,研究了川西新场气田须二段地层水化学参数的基本特征,勾划了地层水化学参数化学场图,揭示了地层水化学分布规律性,并结合油气研究成果对新场地区含油气性和气田保存条件进行了水文地质评价和预测.对于相关的气田地层水渗流场、地下水成因、单井水产量预测以及储层改造工艺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2(035)004【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川西;新场气田;地层水;油气水文地质;水化学参数;水化学场【作者】吴浩;郑丽;慈建发【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沉积盆地地质流体(油、气、水、成矿溶液)研究是当代地质学研究的前沿命题。
从水文地质观点看,地层水总是与烃源岩和油气伴生的,它们在地史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伴演化。
地层水也是油气现代分布和保存条件评价预测的重要内容。
笔者以新场气田须二段地层水为研究对象,在统计了新场—孝泉构造2001年~2012年须二段20口井、185个水化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地层水成分基本特征、地层水化学参数特征及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地层水展布规律所反映的石油地质含义。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以北约20km,南距成都市80km,北距绵阳市约35km,处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孝泉—丰谷北东东向大型隆起带上。
该隆起带位于彭州—德阳向斜和梓潼向斜之间,是从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古今复合大型隆起带。
其整体表现为NEE向的构造,东部以低鞍的形式与合兴场构造相隔,向西与鸭子河构造以低鞍相接,构造南北两翼表现为南陡北缓,西端的七郎庙高点与孝泉高点经鞍部相接,新场构造东端的L150高点以一条走向近南北的F4断层与罗江高点相接。
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成藏过程张世华 田 军 叶素娟 伍 玲 何秀彬 卓俊驰 付 菊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成藏过程,在对气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储层致密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新场构造带须二段关键时期的埋深图,明确了其成藏过程。
结果表明:①三叠纪晚期,下伏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开始生烃,此时储层尚未致密化,生成的油气通过广覆式的面状供烃,围绕构造形成了大面积低丰度油藏,在构造位置相对较高的地区形成了相对高丰度的常规油藏;②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此时储层致密化,天然气主要聚集在断层附近,首先通过断裂向上运移至须二段砂体中,然后通过砂体和层间小断层进行横向、纵向的再运移;③喜马拉雅期,新形成的断层及大量未充填的有效缝使油气聚集发生了调整和改造,油气主要聚集在构造高部位及断裂带附近。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新场构造带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气藏 储层致密化 油气多期充注 成藏过程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0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盆地碎屑岩层系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评价”(编号:2016ZX05002-004)。
作者简介:张世华,女,1971年生,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四川盆地致密碎屑岩领域的油气勘探综合研究工作。
地址:(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688号。
E-mail:****************0 引言新场构造带位于龙门山前缘的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其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自下而上分为须一至须五段,其中,须一段又常被细分为马鞍塘组和小塘子组[1]。
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具有超深、超低孔渗、超高压、超致密等特征[2],是川西地区陆相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并已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3],其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4]。
川西新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类型及成因机制赵俊威;陈恭洋;张玲;杨映涛;宋新新;王恒【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24(70)1【摘要】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砂体大面积发育,储层孔渗较低,甜点成因复杂。
为了阐明新场须二段甜点类型及成因,以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微米CT、阴极发光等多技术手段,在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特征、有效裂缝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甜点进行分类。
新场须二段主要发育基质孔隙型、断缝型、层理缝型等3种甜点类型,不同类型甜点形成原因存在差异。
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高能分流河道、富石英砂岩是基质型甜点形成基础,在相对较弱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较强的溶蚀作用下易形成基质型甜点;在靠近大型断层的基质孔渗较好部位易发育断缝型甜点;层理缝型甜点分布规模较小,不同类型层理界面处颗粒粒度、组分存在差异,发生差异成岩作用,形成力学薄弱面。
新场须二段甜点发育受沉积、成岩及构造非均质性控制,对甜点类型的成因分析,有利于对甜点进行分类评价。
【总页数】14页(P123-136)【作者】赵俊威;陈恭洋;张玲;杨映涛;宋新新;王恒【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录井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川西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2.川西新场气田沙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力学性质3.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4.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与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机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新场构造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特征
邓少云;叶泰然;吕正祥;张虹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8(028)002
【摘要】新场构造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境内,位于该构造范围内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目前已有5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其中有3口井还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结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及测试等资料,研究了该构造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构造、储层、成藏特征.结果认为: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具备规模成藏的圈闭条件,储层砂体发育,裂缝对于改善储层的储渗条件以及获得高产气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相位中段,杂乱弱反射特征"为有利储渗体("甜点")的宏观地震响应;今构造对油气调整、富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邓少云;叶泰然;吕正祥;张虹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川西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 [J], 赵艳;吴胜和;徐樟有;温立峰
2.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天然裂缝形成期次的确定 [J], 马旭杰;周文;唐瑜;邓虎成;雷涛;王建俊
3.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第二段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J], 王志康;林良彪;余瑜;吴冬;刘磊
4.四川盆地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地层水化学动态特征及其成因 [J], 楼章华;苏一哲;朱蓉;刘一锋;徐士林;李王鹏
5.川西合兴场-石泉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裂缝发育规律探讨 [J], 罗啸泉;周文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月18日,川西新场气田须二气藏第一口水平井——新10-1H井喜获高产气流,日产天然气8.5万立方米。
至此,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已有12口井投产,由于气质佳,不含硫化氢,具备较完善的输气管网,已向绵竹、德阳、什邡、都江堰等地区供气。
今年4月,西南油气分公司提交的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新增探明储量121 1.20亿立方米通过国家审定,这一成果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找矿成果。
新场气田须二气藏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圈闭面积900平方千米,埋深4500米至5 300米,属超深、超高压、超致密复杂气藏。
“新场气田须二大型整装气藏的探明,是多学科、多工种联合攻关的结果,尤其得益于运用国际领先的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和大型加砂压裂工艺。
”西南油气分公司总经理徐向荣告诉记者。
2005年以来,他们在新场气田引进消化、创新应用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实施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多波多分量勘探项目;大型加砂压裂工艺使一批井喜获高产,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创多项中国石化或国内纪录。
大气田的发现并非一帆风顺。
2000年11月,新场气田须二气藏的新851井获日无阻流量326万立方米。
可在随后几年的深层勘探中,因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突破受阻,新851井在2002年2月也因安全原因停产封井。
2006年,西南油气分公司建立开放式的科研创新体系,运用多项先进技术发起冲刺,陆续建成一批高产井,为新场气田须二大型整装气藏的发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川西气田正迎来立体、可持续的勘探开发新局面。
在川西陆相,川西深层须家河二段已发现新场气田须二大型整装气藏,须家河四段的新21-1H井去年10月获日产天然气41万立方米,展示了良好资源潜力;川西中浅层包含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等气藏,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2亿立方米;在川西海相,钻至7566米的川科1井使用我国首台国产12000米钻机,已获日无阻流量86万立方米,实现川西海相新突破。
新场气田须二大型整装气藏的发现、川西海相的突破以及川东北元坝区块的基本控制,为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