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流答案(终极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7
第4章多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4-1 什么是水封?它有什么作用?举出实际管网中应用水封的例子。
答:水封是利用一定高度的静水压力来抵抗排水管内气压的变化,防止管内气体进入室内的措施。
因此水封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排水管内臭气窜入室内,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另外,由于水封中静水高度的水压能够抵抗一定的压力,在低压蒸汽管网中有时也可以用水封来代替疏水器,限制低压蒸汽逸出管网,但允许凝结水从水封处排向凝结水回收管。
实际管网中应用水封的例子很多,主要集中建筑排水管网,如:洗练盆、大/小便器等各类卫生器具排水接管上安装的存水弯(水封)。
此外,空调末端设备(风机盘管、吊顶或组合式空调器等)凝结水排水管处于空气负压侧时,安装的存水弯可防止送风吸入排水管网内的空气。
4-2 讲述建筑排水管网中液气两相流的水力特征?答:(1)可简化为水气两相流动,属非满管流;(2)系统内水流具有断续非均匀的特点,水量变化大,排水历时短,高峰流量时水量可能充满水管断面,有的时间管内又可能全是空气,此外流速变化也较剧烈,立管和横管水流速相差较大。
(3)水流运动时夹带空气一起运动,管内气压波动大;(4)立管和横支管相互影响,立管内水流的运动可能引起横支管内压力波动,反之亦然;(5)水流流态与排水量、管径、管材等因素有关;(6)通水能力与管径、过不断面与管道断面之比、粗糙度等因素相关。
4-3 提高排水管排水能力的关键在哪里?有哪些技术措施?答:提高排水管排水能力的关键是分析立管内压力变化规律,找出影响立管压力变化的因素。
进而想办法稳定管内压力,保证排水畅通。
技术措施可以①调整管径;②在管径一定时,调整、改变终限流速和水舌阻力系数。
减小终限流速可以通过(1)增加管内壁粗糙度;(2)立管上隔一定距离设乙字弯;(3)利用横支管与立管连接的特殊构造,发生溅水现象;(4)由横支管排出的水流沿切线方向进入立管;(5)对立管内壁作特殊处理,增加水与管内壁的附着力。
水—水蒸汽两相相变界面的数值模拟——两相流动与热物理大作业姓名张蛟龙_______学号201328013524021__班级物理308_____指导教师刘捷__完成时间_2014.5.8_水—水蒸汽两相相变界面的数值模拟报告一.文献综述作为化石资源的替代产品,核能的高效,清洁一直备受青睐,然而光环之下,核废料的处理不禁让人黯然神伤。
强致命性辐射,动辄千年的半衰期,惯用的办法只能是深埋,等待下一代的聪明才智。
与此同时,核废料的利用和加速衰减一直是核能大国们的研究重点。
欧洲的ADS系统第六代散裂靶模型计划的目标就是要验证高水平的核废料转换的可行性。
散裂靶作为连接加速器和核废料的装置需要工作在高辐射和高热流密度的条件下,因此散裂靶的设计是ADS系统研制最有挑战的部分。
由加速器产生的高能质子流轰击靶核产生中子作为外源中子驱动和维持次临界堆的运行。
散裂靶在极小的空间内需承受极大的热负荷,质子束通道与靶核的自由面相邻更加剧了设计难度。
受材料限制,流体的温度不能超过550度,因此必须保证流体维持在一定的流量。
但同时又要考虑高流速带来的飞溅和回流造成的局部温度过高。
这一装置在水作为散裂靶的实验中获得了成功。
二.问题描述2.1.模型及尺寸图1、欧洲液态金属散裂靶V0.10示意图[1]如图1所示的欧洲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ADS )之无窗散裂靶示意图,液态铅铋合金从上方管间流下并汇合,形成两相界面,质子束由中间的真空管进入打在自由面上。
此次模拟用的是水,详细物理背景见文献[1]。
2.2. 控制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 能量方程三. Openfoam 求解有关Openfoam 的下载和安装在老师给的安装指导的推荐网站上有详细的操作,在此就不赘述。
网址为:/download/ubuntu.php 。
3.1. OpenFoam 求解简述Openfoam 是一款基于linex 的开源可编程软件,其求解过程的关键是三个文件夹的设置,即0,constant 和system 。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答案【篇一:化学反应工程试卷3答案】xt>的_温度_梯度和_浓度_梯度。
11、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粗颗粒系统,气速超过起始流化速度后,就出现气泡,气速愈高,气泡的聚并及造成的扰动亦愈剧烈,使床层波动频繁,这种流化床201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称为_聚式流化床_。
《化学反应工程》试卷312、当前用于描述气-液两相流相间传质的模型有两大类:一是按稳态扩散来处理的_双膜模型_;一是按非稳态扩散处理模型,如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
13、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反应速率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14、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_主反应__,其它的均为副反应。
15、固定床中颗粒的体积相当直径定义为具有相同体积vp的球粒子直径,表达式dv=__(6vp/1、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1/3_。
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数学模型_。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中每题??nk0?nk2分,共30分)k1、对于气-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用___c____2、着眼反应组分k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nk0_。
装置。
3、理想反应器是指全混流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
a. 填料塔b. 喷洒塔c. 鼓泡塔d. 搅拌釜4、具有良好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按全混流反应器处理,而管径小,管子较长和流速?d??kmdtdci?d较大的管式反应器按平推流反应器处理。
2、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当平行失活对dq反应物有强内扩散阻力时,d为__c__。
rdq5、全混流反应器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qg?q?gra. ≈0 b. =1 c. →3 d. ≈1、 ,dtdt 3、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a__。
6、平推流反应器的返混为____0___。
a. 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b. 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7、一个可逆的均相化学反应,如果正、逆两向反应级数为未知时,采用_初始速率法_c. 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d. 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 4、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_a____。
流体输配管⽹试题及答案⼀、什么是枝状管⽹?什么是环状管⽹?分别画⼀个枝状管⽹和⼀个环状管⽹的⽰意图,说明其主要区别。
(10分)⼆、⾼层建筑竖向液体输配管⽹为什么要竖向分区?画出1个竖向分区的⽰意图,说明其作⽤。
(5分)三、说明公式l R P m ml ?=的使⽤条件。
为什么不同的管⽹,λ的计算公式可能会不相同?(5分)四、简述均匀送风管道设计的原理和主要步骤。
(10分)五、影响建筑排⽔管⽹的排⽔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提⾼排⽔能⼒?六、以⽓⼒输配管⽹为例,描述⽓—固两相流管⽹的⽔⼒特征。
⽓—固两相流管⽹⽔⼒计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七、写出⽐转数s n 的数学表达式。
⽐转数s n 有什么应⽤价值?⾼⽐转数泵与风机和低⽐转数泵与风机有什么主要区别?(10分)⼋、某空调冷冻⽔管⽹的循环⽔泵转速2900m in r ,所配电机功率2.2KW 。
流管⽹在设计⼯况下运⾏时,流量为15m 3,扬程为18.5m 。
(1)画出设计⼯况下⽔泵的性能曲线和管⽹特性曲线,并标出⼯况点。
(2)在部分负荷时,只需流量7.5m 3。
有哪些⽅法可将管⽹流量调节到7.5h m 3?(3)哪种⽅法最节能?为什么?九、如图所⽰通风系统,各管段的设计流速和计算阻⼒如下表。
(1)系统风机的全压和风量应为多少?(2)各设计风量能否实现?若运⾏时,测得1#排风⼝的风量为4000m 3,2#、3#排风⼝的风量是多少?(3)若运⾏中需要增加1#排风⼝的风量,应怎样调节?⼀、枝状管⽹:管⽹有起点和终点、主管和⽀管,如图1;环状管⽹:管⽹起点和终点重合,构成闭合回路,如图2;图1 图2 区别:枝状管⽹:系统简单,运⾏管理⽅便,但管⽹后备性差,管⽹某处发⽣故障时,该点后⾯管⽹部分将受影响⽽不能正常⼯作;环状管⽹:管⽹系统⽐较复杂,管⽹后备性好;某处发⽣故障时,流体可以通过环状管⽹从另⼀个⽅向流动,因此故障影响范围⼩。
⼆、⾼层建筑⾼度⼤,底层管道中的静⽔压⼒较⼤。
气液两相流理论作业题(续)1、从两相流基本概念出发,推导以下公式:(1). 气液的漂移通量之和为0:J G +J L =0(2). 漂移通量与滑脱速度成比例:J G =Kv SLIP(3). 含气率()11G L SG J v αλ⎛⎫=-- ⎪⎝⎭; 1G GG LJ xG x xραρρ-=-+; 若不存在滑脱,(4). 液相速度为()1G L L MG M L LH Gv v H ρρρ-=- 其中,v MG 为扩散速度,MG G M G v v ρ=-(5). 气液相速度比为11G L L L L L v H v H λλ-=- 2、油气混合物在直径为5.1cm 的水平管道中流动,油相流量为0.025m 3/min ,气相流量为0.25 m 3/min 。
液相持液率为0.35,请计算:(1). 气液相的表观速度,混合速度及无滑脱持液率;(2). 两相的实际速度为多少;(3). 气液相间的滑脱速度为多少;(4). 两相的漂移速度及漂移通量为多少。
3、气水混合物在直径为5.1cm 的垂直管道中流动,初始水相流速为W L =1.0kg/s ,气相流速W G =0.012kg/s 。
在管道的某个部位,温度为25度,且流体的物理性质为:ρL =1000kg/m 3,μL =1cp ,ρG =1.6kg/m 3,μG =0.02cp ,试计算:(1). 利用均质无滑脱模型,计算摩阻压降,重力压降,加速度压降,总的压降及持液率;(2). 对于相同的条件,如果假设为水平管,利用Lockhart 和Martinelli(1949)模型计算持液率及摩阻压降,假设v G /v L =6.25,估算加速度压降。
(3). 对于相同的条件,如果假设为水平管,利用Dukler et al(1964)模型计算持液率及摩阻压降,假设v G /v L =6.25,估算加速度压降。
4、请写出垂直和水平倾斜气液两相管流的压降计算的相关式模型方法名称各4种共8种,说明垂直气液两相管流系统中两相流动压降由哪几部分组成,详细阐述各部分影响压降数值变化的机理或因素,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1下列关于压水堆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回路压力一般在15MPa左右B、水用作冷却剂C、水用作慢化剂D、热效率一般大于40%2下列关于AP1000与EPR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P1000是革新型压水堆,采用非能动系统B、EPR是改进型压水堆C、EPR通过增加能动部件数和系列数来增加安全性D、AP1000和EPR的设计寿命都是40年3下列关于沸水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相对于压水堆慢化能力有所提高B、蒸汽温度不高热效率低C、带有放射性蒸汽与汽轮机接触,放射防护难度增大D、压力容器要求相对较低4下列关于重水堆的描述错误的是:A、采用重水做慢化剂B、可以采用低富集铀做燃料C、轻水和重水都可以用作冷却剂D、不需要蒸汽发生器1反应堆按照冷却剂类型可分为:A、轻水堆B、重水堆C、气冷堆D、快中子堆2反应堆按照慢化剂类型可分为:A、轻水堆B、重水堆C、石墨慢化堆D、快中子堆3下列不属于第四代反应堆堆型的有:A、AP1000B、EPRC、熔盐堆D、超高温气冷堆4下列属于第四代反应堆堆型的有A、钠冷快递B、超临界水堆C、熔盐堆D、超高温气冷堆5下列属于核能发电的优点有:A、空气污染少B、不产生二氧化碳C、能量密度高,运输成本低D、发电成本受国际经济影响小6核能发电的缺点有:A、产生高放射性废物B、热效率低,热污染较大C、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D、潜在危险较大7下列关于我国第三代堆型华龙一号说法正确的是:A、华龙一号是由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联合开发的B、华龙一号充分吸收了AP1000和EPR的先进核电技术C、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充分考虑了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D、山东威海采用的是华龙一号堆型8下列关于重水堆描述正确的有:A、中子利用率高B、重水作慢化剂C、废料中含235U极低,废料易处理D、天然铀作燃料9下列关于快堆的说法正确的有:A、充分利用铀资源B、堆芯无慢化材料C、需用高浓铀作燃料D、中子裂变截面大10关于第四代反应堆描述正确的是:A、在反应堆和燃料循环方面有重大创新意义B、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更加优越C、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D、具有防核扩散能力1WWER 反应堆以100%FP 运行了几周,假定此时轴向功率分布关于堆芯二分之一高度处的轴向中平面呈对称分布。
《两相流理论》学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按状态划分,流态化可分为散式流态化、聚式流态化(鼓泡流态化)、三相流态化三种。
2、气固颗粒系统中,非正常流态化主要有腾涌、沟流、分层、气泡过大。
3、传热的动因是存温度差,传质的动因是物质浓度不均匀。
传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基本形式。
4、流化床中的传热可分为低温对流和沸腾高温传热两种情形,后者又包括对流和辐射两类。
5、气固流化床床层与容器壁面或其它埋设传热表面间的传热由、、三部分组。
6、外力场流态化系统有振动流态化、磁场流态化、搅拌流态化等。
(电场流态化、脉动流态化、离心力场流态化)7、气体分布器的主要类型有直孔式分布板、弧形分布板、填充式分布板、喷嘴与泡帽型分布板、管式分布器、无分布板的旋流式喷嘴等。
8、分布板的压降和开孔率是设计布风板时主要确定的参数。
9、布风板的临界压降指能使流体均匀分布,并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最小压降。
10、流化床的主要测量参数有床层密度、气泡、固体颗粒流量、压力等。
11、气固流化床的压力和压降通常用U型管压力计来测量,需在压力计插口配置过滤器,以防止粉尘进入。
12、当振动周期小于形成一个完整气泡所需时间时,振动流化床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破碎气泡的生成。
二、简述和论述题1、两相流类型及主要研究方法。
两相流类型:通常根据构成系统的相态分为气液系、液液系、液固系、气固系等。
气相和液相可以以连续相形式出现,如气体-液膜系统;也可以以离散的形式出现,如气泡-液体系统,液滴-气体系统。
固相通常以颗粒或团块的形式处于两相流中。
研究方法:大量理论工作采用的是两类简化模型:①均相模型。
将两相介质看成是一种混合得非常均匀的混合物,假定处理单相流动的概念和方法仍然适用于两相流,但须对它的物理性质及传递性质作合理的假定;②分相模型。
认为单相流的概念和方法可分别用于两相系统的各个相,同时考虑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种模型的应用都还存在不少困难,但在计算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颇有进展。
2、传热的三种基本形式,各自的特点及关系。
(1)热传导➢必须有温差➢物体直接接触➢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不发生宏观的相对位移(2)热对流➢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既有热对流,也有导热;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3)热辐射➢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即: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在真空中就可以传递能量。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物体热力学能→电磁波能→物体热力学能。
➢无论温度高低,物体都在不停地相互发射电磁波能、相互辐射能量;高温物体辐射给低温物体的能量大于低温物体辐射给高温物体的能量;总的结果是热由高温传到低温物体。
3、颗粒的特征参数。
4、简述颗粒或颗粒群的主要物理特性及现象。
密度。
固体物料的密度是固体物料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符号p 。
表示。
在物理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克/厘米3。
重度。
固体物料的重度是固体物料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重量,以符号γ表示。
在物理单位制中,重度的单位为达因/厘米3。
因此,密度与重度在物理意义上及数值上都是不同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建立重度与密度的关系,即 在一般工程上,常采用工程单位制,其中,“力”的单位以“克”(或千克、吨)来表示,这时重度的单位为克(力)/厘米3,因为质量为1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恰好等于1克(即980达因),所以工程制中的重度与物理单位制中的密度具有相同的数值。
国际单位制重度的单位为(牛顿/米3)。
比重。
颗粒物料的比重是固体物料的重量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比,它是一个无因次的物理量。
但是要注意它们与重度的物理概念是不相同的。
s s gγρ=⋅颗粒(群)的其他特性,包括黏附与团聚、传热特性、电性质、 声学特性、 光学现象等。
5、不同雷诺数的圆球形物体的阻力计算。
对于圆球性物体来说通常按介质的绕流特性及物体后部的流动形态,可分为三种不同的阻力公式:A 层流 b 过渡流 c. 紊流(1) 在层流情况下(Re<l )仅计算了摩擦阻力、而忽略了惯性力的基础上,由斯托克斯导出的直线定律的圆球形物体的阻力公式R(2) 在层流转变为紊流的过渡区情况下(Re =25~500),考虑了压差阻力与摩擦阻力同时起作用的阿连的经验公式为(3) 在紊流区(Re=500~104),仅仅考虑了压差阻力和惯性力,而忽略了粘性力的阻力平方定律,得到牛顿一雷廷格公式式中:C 为阻力系数、取C=0.5~0.44; A 为圆球的最大截面面积。
6、气固流化床中气体与单颗粒及粒群间的传热过程。
(百度的一篇论文上的,不确定对不对)3R du πμ=2254R d u R eπρ=2221621u d u CA R ρπρ==7、影响流化床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的主要因素。
(1)流化介质和固体颗粒的物理性质,包括固体颗粒的尺寸、密度、比热、导热系统,介质的密度、粘度、比热、导热系数等;(2)流化工况,包括固体颗粒浓度、流化风速等:(3)床层与受热面的布置形式与几何尺寸:(4)床层与传热面壁面温度等8、简述流化床床层与壁面间的“膜控制传热机理”。
9、简述流化床床层与壁面间的“固体颗粒传热+边界层传导机理”。
10、造成流化床不稳定性的原因有哪两类?各与哪些因素有关?11、结合聚式流化床的缺点,简述在流化床中设置内构件的作用。
12、颗粒流体两相流系统中颗粒与流体的相互作用13、简述临界流态化速度的实验确定方法。
(结合图示)14、根据Murray模型,描述气泡形状及其周围气体和颗粒的流型。
15、简述磁场流化床(MFB)具有较好稳定性的三大原因。
16、经典流态化类型的两种常用判别法。
17、从工艺、结构、操作等方面,分析影响颗粒流态化质量的因素。
(1)颗粒特性颗粒特性包括粒径及其分布、密度、形状、流动性等。
(2)流化介质的性质与速度流化介质的密度和粘度都影响流化质量,都是温度的函数,还与压力有关。
对于流化介质的速度,是随床型、工艺、颗粒特性来决定的。
(3)床体结构床体结构对流态化质量也有显著影响。
首先,气体分布器对流态化质量影响极为显著,它是流态化质量好坏的源头。
其次,流化床高及高径比越大,流化质量就越差,同一高径比条件下,床径越大,流化质量就越差。
18、结合图示,分析低压降分布板形成的流化床压降的不稳定性。
19、气固颗粒系统的流态化过程,并指出各阶段的特点。
i.流态化过程:在床中装有一定量的固体颗粒物料,流体从床底给人,通过分布板及颗粒床层向上流动。
当流体通过颗粒床层时,由于流体与颗粒表面摩擦,流体对颗粒产生一种作用力即曳力。
显然,这种曳力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使颗粒倾向振动和运动,同时颗粒由于自身的重力惯性作用,又有保护其静止的属性,流体通过床层摩擦阻力表现流体压力损失,即压降,流态化现象。
ii.气流经空气室、布风器均匀地通过堆积固体微粒的床层。
当气流速度不断增高时,床层将经历三个阶段,即固定床阶段、流化床阶段和输送床阶段。
①固定床:当气流速度较小时,作用于床层颗粒的力不足以使它松动,床层颗粒保持初始自然堆积状态。
这时气流通过颗粒的间隙到达上界面。
在这个阶段床层对气流的阻力基本是不变的,随着流速的增加,床层的压降ΔP ( 即床层对气流的阻力 ) 随着增大,它们之间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在固定床阶段,床层高度保持初始高度 H0 ,床层空隙率也保持初始自然堆积状态时的ε0 ,此时床层不具有流动性。
②流化床:当气流速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床层颗粒开始松动、松散。
在小气泡的裹携和夹带下,颗粒在流体介质浮力作用下湍动升浮,达到上界面时,气泡破裂,物料靠重力下沉,随后又被气泡携带升浮。
这时床层呈沸腾状态。
这样就形成了固体颗粒的流态化。
这个起始流化的气速称临界流态化速度,这一点是固定床阶段转入流化床阶段的临界点。
颗粒达到流态化时的床层称为流化床。
在这个阶段,床层有明显的上界面,床高增至 H 。
由于在流化床阶段床层松散,故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床层压降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床高也基本稳定。
③输送床:当气流速度大至某个数值,足以使固体颗粒逸出时,即形成气力输送状态。
由于颗粒被带出,床层消失,因而床层压降急剧降低以至消失。
对应床层阻力开始消失的气流速度称为临界带出速度或流态化消失速度。
气固流化床的两相流理论。
20、气固流化床的两相流理论。
(重点)(1)由固体颗粒和气体组成的连续相,又叫乳化相或密相,固体颗粒均匀地悬浮于气流中,相密度等于临界流化状态时的数值,即:ε=εmf,密相中的气流速度等于临界流态化速度。
密相中颗粒有两种运动状态,一是宏观定向循环运动,即返混;二是微观类似于布朗运动的随机运动,这两种运动状态同时存在。
密相中气体运动较为复杂,但主要是向上及向下两种运动状态,向上的速度等于Umf由于气体的扩散、下流颗粒的夹带及气体在颗粒上的吸附,使部分气体又向下运动,当床层处于定常状态时,上流量及下流量大体是恒定的;当气速较大(如流化数N>6)时,下流气量超过上流气量,导致整个密相中气体的流动是向下占主导,此时气流主要以气泡形式通过床层,密相中的气量只占极少部分。
(2)以气泡状态出现的非连续相,又叫气泡相。
气泡相中通常不含或很少含有固体颗粒〔仅含0.2%一l%的颗粒),空隙率。
接近于ε,气泡相的速度高于Umf(3)进人床层的气体流量若高于临界流化状态所需的气流量时,多余部分皆以气泡形式流经床层。
21、快速流态化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1)快速流态化技术,是一种表观气速数倍乃至数十倍于颗粒终端速度Ut情况下的操作过程。
同时,由于速度过高面伴有大量的颗粒夹带及顺粒循环。
所谓快速流态化就是当气体通过流化床密相表面i时,床中颗粒会被气体夹带至稀相空间,随着气体速度增大;夹带愈益显著,床层界面已很难分辨。
当速度进一步加大到某一值时,、颗粒被气体从床中大量带出,夹带量可达饱和容量。
此时为维持正常操作必须向床内补充颖粒、且要求补人颗粒量与带出量相当。
此时在高气速下形成二种不同于传统密相流化床豹无气泡存在的密相状态,即快速流态化。
2)快速流态化有以下特点:①用于快速流态化操作的固体颗粒一般粒度较细(特殊情况除外)、平均粒径在1OOum以下,②操作气速较高,可达到颗粒自由沉降速度Ut的5-15倍;③操作气速很高,固体的夹带量很大,然而由于颗粒返回床层的再循环量也很大,因而床层仍可保持较高的床密度;④快速流态化床中不存在鼓泡床中的定形气泡,因为沿整个横截面床密度分布均匀,气相返混小或不返混,并且气-固接触良好,因此可严格控制反应时间,是快速加工过程中较理想的操作状态。
22、散式流态化的主要特点,聚式流态化散式化的主要方法。
(1)在散式流化床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已脱离相互接触,颗粒间充满流化介质(在气一固流化中为气体),形成颗粒悬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