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表格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02.53 KB
- 文档页数:31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P20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熟练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推算能力、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配套软件平台,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数射线:这条数射线上的数字是怎样排的?2、复习旧知:(1)小青蛙从0跳到300,提问:300是由()个()组成的。
(2)小青蛙从0跳到100,提问:100里面有()个十,100的一半是()。
3、学生根据问题指出小青蛙该跳到的地方。
(1)5个十是() 3个百是() 2个百是()(2)由9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3)45个十是() 38个十是()4、提问:小青蛙使劲一跳的成绩是300,请你想想可以从几跳到几?二、情境演示:1、师演示主题图:小青蛙甲从200向前跳到500,小青蛙乙从900往后跳到500。
2、提出问题:请你讲讲小故事,并且用算式来进行表示。
分组讨论。
3、交流汇报:(1)小青蛙从200向前跳到500。
算式怎样列?200、300、500各表示什么意思?(2)小青蛙从900往后跳到500。
算式怎样列?900、500、400各表示什么意思?4、齐读算式,比较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
(出示课题)三、探究尝试:1、出示:800—200=(1)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8个百减2个百等于6个百是600,板书:800—200=600试一试:900—600=200+700= 700—500=300+400=小结: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计算要以“百”作计数单位。
2、出示:120—40=120减40等于多少?你们会算吗?同桌讨论。
120是12个十,40是4个十,12个十减4个十等于8个十。
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2.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符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难点: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师:谁能说说,你去哪些地方玩过?学生可能会说:动物园、水上公园、游乐场等。
师:你们去的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师:老师这儿就有一幅游乐场的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情景图)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这幅游乐场图中有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学生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同,如有坐小火车的,有坐木马的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起解答,好不好?除教材上的几个问题外,学生还可能提出:•小飞机里比小火车里少多少人?24-15=9(人)•过山车里和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14+15=29(人)板书时,要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在一起。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为了表扬小朋友,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生:好!师:喜欢玩小棒的游戏吗?生:喜欢!师:如果老师让你摆一个图形,你会摆什么?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师:现在小朋友们拿出小棒,摆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让老师看看。
师:小朋友们摆的真棒,现在老师又有更高的要求,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摆出的图形最多,注意必须和刚才摆的图形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做摆小棒的游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了铺垫。
]师:谁向大家说一说你摆了几个图形,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师把学生交流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师:现在老师要考察一下小朋友的眼力,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每组算式中的加数都一样。
第8课时非整百、整千数最接近几百、几千目的要求1.让学生学会估计非整百、整千数最接近几百、几千,并会用“≈”来表示。
2.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估计非整百、整千数最接近几百、几千的方法。
难点:非整百、整千数最接近几百、几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师:手抓一把糖,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颗?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提醒学生猜。
它最接近几十?老师这节课打算把这些糖奖给那些会听、会思考、会发言的小朋友!揭题板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非整百、整千数最接近几百、几千。
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非整百数最接近几百。
春天来了,正是出游的好日子。
出示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各有多少人?各接近几百人?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695比700少一些,接近700;703比700多一些,也接近700.小结:在估计一个非整百最接近几百时,只要看这个数离哪个整百数最近,只多一些或少一些,那么,这个非整百数就最接近它。
2.介绍符号。
师:最接近其实我们还有更简单的表示方式,它的名字叫“约等号”用符号“≈”表示,读作“约等于”。
这个符号表示最接近。
板书:695≈700 这个式子读作:695约等于700.703≈700学生齐读。
3. 非整千数最接近几千。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讨论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集体交流:2016比2000多一些,所以接近2000.写作:2016≈20000小结:遇到非整千数我们在估计的时候只要想这个数离哪个整千数最近,只比它多一些或者少一些,那么就接近它。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想想做做1.先在方框里把数轴上的数填完整,再说说填出的数哪些接近500,哪些接近600,并说说理由。
2. 想想做做2.课件出示每种商品的价格,再写出每种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或几千元。
1.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四、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二、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游乐园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用已学的加法解决问题比较麻烦时,便渴望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够取代,这时乘法便呼之欲出了。
因此,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由此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
2.师生交流(1)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入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为新课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一:一个一个地数。
预设二:三个三个地数。
(学生在数学书上每3个人圈一圈)预设三:3+3+3+3+3=15沟通:哪两种方法意思差不多?为什么?(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个3相加)(4)认识相同加数。
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5个)2.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信息窗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难点: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自学要求:1、回忆以前的口算方法。
2、仔细看信息窗1找出数学信息。
教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
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教案第一篇: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教案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信息框二一、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学具准备:计数器、演算纸、学具盒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勤劳的小蜜蜂们去参观了它们的蜜蜂王国,它们各忙各的,可热闹了!在那里我们学习了?预设:两位数的加减法谈话:这节课我们还要跟着这群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呢!在那儿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和估算。
(齐读课题,课件出示信息框二的情境图)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已学过的故事继续延伸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质疑,理性思考提问:大家看,蜜蜂国王一声令下:现在出发!小蜜蜂们就分了四个方向去采蜜了,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预设1:一对往西去杏园的蜜蜂有320只。
预设2:二对往北去苹果园的蜜蜂有210只。
预设3:三对往南去桃园的蜜蜂有86只。
预设4:四对往东去梨园的蜜蜂有103只。
(课件出示由这四条信息组成的三组数学信息)追问:来,我们赶紧根据这三组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吧!预设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预设2:一队比二队多多少只?(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预设3:二队和三队一共多少只?预设4:二队比三队多多少只?(三队比二队少多少只?)预设5:三队和四队一共有多少只?预设6:四队比三队多多少只?(三队比四队少多少只?)(把这六个数学问题卡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谈话:你们真是太能干了,把数学问题都找出来了,下面我们就把这些数学问题都解决掉,你敢接受这个挑战吗?预设:敢!2、解决问题,形成思路体系谈话:好,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预设4:用竖式计算(生板演)谈话:真不错,小组之间的讨论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算法,了不起!那么大家看黑板上这几种算法,你觉得哪一种最快最直接,算的最准确?预设:列竖式谈话:老师也认为列竖式的方法最直接,大家看刚才这位同学来黑板列的竖式,谁来说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预设1:首先要对齐数位,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百位和百位对齐预设2:加号要靠左写到百位的左边,不要和百位紧靠在一起预设3:等号要用直尺画直预设4:最后不要丢掉单位和答谈话:你们说的很完整,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列竖式要注意的问题预设:首先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加号靠左,单位和答不能丢...谈话:我们学过两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和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都一样,做题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第4课时练习课(2、3、4的乘法口诀)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
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巩固2、3、4的乘法口诀,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重点: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难点: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
课件、小黑板。
1.开火车对口令:2、3、4的乘法口诀。
2.填一填。
5×3=◆×5=10 □×5=25 ■×2=104×◆=20 1×5=□△×5=15 5×○=303.算一算。
(1)两个乘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2)摆一个◇需要4小棒,摆3个这样的◇要多少根小棒?4.列式计算。
(1)2乘3得几?(2)3个4是多少?(3)5个3的积是多少?(4)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多少?(5)一个乘数是4,另一个乘数是3,积是多少?1.教材第56~57页“练习十一”第1题。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图,并说明图意。
(2)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理由。
2.教材第56~57页“练习十一”第2、3、7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一”第4题。
(1)观察图,说说你的发现。
(2)列式计算,说说运用了哪句口诀。
4.教材第57页“练习十一”第5题,小动物过河。
(1)仔细观察图,明确:每只动物只有踩在与它自己身上算成得数相同的石头才能过河。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教材第57页“练习十一”第6题,数字开花。
(1)明确题目是要求用小圆里的数乘大圆里的数,把得数填在相应的花瓣上。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教材第57页“练习十一”第8题。
(1)观察图,说说你的发现。
(2)列式计算,说说运用了哪句口诀,全班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3、4的乘法口诀是后面口诀的基础,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活动,因为是练习课,学生容易感觉枯燥。
练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含义,找到口诀中的规律,这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口诀。
---学校(小学部)二学年上册数学学科教案教学反思---学校(小学部)二学年上册数学学科教案学习内容班级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乘法的初步认识例2 二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沟通相同加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预习引导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复习引入(1)多媒体出示。
3×2=6,读作(),表示()个()连加等于6。
4×5=20,读作(),表示()个()连加等于20。
6+6+6=()×()7+7+7+7=()×()(2)相同加数是(),有()个相同加数。
测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程回顾乘法的初步认识(二)5+5+5=155 × 3 =153 × 5 =15乘数乘数积作作业完成有质量,学习永远有保障---学校(小学部)二学年上册数学学科教案---学校(小学部)二学年上册数学学科教案教学过我自信,我展示,我成功二、新授。
1、导语:前两节课我们把很多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你记住这些乘法的得数了吗?考考你,(师随机说出写过的乘法)。
那么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口算乘法呢?这就需要记住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法的口诀。
(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1,编写5的乘法口诀。
(1)投影主题图——福娃。
问:一共有多少个福娃?(2)启发学生可以在图上一五一十地数出,也可以利用连加口算。
(3)根据点子图写乘法,编写乘法口诀。
(先看清楚每张点子图有几个点。
第四单元4.1缝沙包——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的信息窗1,6的乘法口诀。
⏹教学提示本课是在第一单元乘法初步认识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的学习。
本节课讲述了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的又一次总结。
教材借助于缝沙包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材的编写继续延续1‾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写乘法口诀。
本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体验,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然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比一比、记一记、练一练等活动来巩固学习的6的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口诀。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何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究并得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沙包,磁性教具。
学生准备:学生自制沙包,磁性学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谁来背诵一下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生: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情境导入(1)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请了一个小帮手继续研究乘法口诀。
(提前让学生缝制沙包),拿出沙包同桌两个互相欣赏一下吧!生:她的不好看,我觉得我同桌的很漂亮。
(2)在沙包的身上你发现了哪个数字?生:一个沙包需要6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