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音工作室
- 格式:doc
- 大小:372.50 KB
- 文档页数:10
智能语音助手的多模态交互设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语音助手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单一的语音交互方式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智能语音助手在设计时逐渐引入了多模态交互设计。
多模态交互设计是指通过同时使用多种交互方式,如语音、图像、手势等,来与智能语音助手进行交互。
这种设计方式旨在提供更加灵活、自然和智能化的用户体验。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智能语音助手的多模态交互设计进行探讨:1. 增强语音交互的视觉支持在传统的语音交互中,用户仅依靠声音与智能语音助手进行沟通。
然而,有时候仅依靠语音无法准确表达需求或获取到精确的答案。
因此,智能语音助手的多模态交互设计中,加入了视觉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当用户提出一个问题时,可以通过在屏幕上展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提供更直观的回答。
同时,在用户进行语音操作时,可以通过界面上的动画或图标的方式进行提示,提高用户对语音操作的理解和确认。
2. 引入手势和触摸交互方式除了语音和视觉支持外,智能语音助手的多模态交互设计还可以引入手势和触摸交互方式。
这样一来,用户在与智能语音助手进行交互时,可以通过手势和触摸的方式进行更加直观和自然的操作。
例如,在查看图片时,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放大、缩小或拖动图片,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另外,通过触摸屏幕的方式,用户可以更方便地选择菜单、切换界面等,提高交互的效率和灵活性。
3. 结合生活场景的情境交互设计在设计智能语音助手的多模态交互时,还可以结合用户的生活场景,设计情境交互功能。
情境交互是指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和场景,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服务。
例如,在用户开车时,智能语音助手可以通过车载设备显示导航地图,并用语音进行导航指引,帮助用户更安全地行车。
又例如,在用户进行健身运动时,智能语音助手可以根据用户的运动数据进行语音指导,并通过手环或手表的震动提醒用户进行下一个动作。
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语音识别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语音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语音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概念与原理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是指将来自不同模态的数据进行有机组合,以弥补单一模态下缺陷,多模态信息相互协调,从而提高数据处理效果的一种技术。
其原理在语音识别中的体现是将多个语音输入进行融合,利用音、形、意综合信息来精确识别语音内容。
二、研究现状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语音识别技术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多个语音输入的融合方面,利用多麦克风信息融合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利用多媒体信息和面部表情信息辅助进行语音识别也是非常常见的手段。
一些学者还专门研究了语音和口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唇形的语音识别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
此外,一些学者还采用了深度学习等方法探究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语音识别技术,如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来进行特征提取。
三、应用前景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语音识别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智能家居领域,语音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触发智能家居设备的标准之一。
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语音指令的识别率,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家居控制。
其次,对于手机语音识别等领域,利用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语音输入的识别率,让用户更加便捷地使用语音输入。
此外,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语音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警用指挥、医学诊断等领域,提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率和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虽然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融合模式和融合入手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准则,如何更好地利用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语音信号的噪声环境、说话人的不同、口音的不同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在不同环境下构建多模态信息融合识别系统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视听结合的多模态语音分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模态语音分离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多模态语音分离技术,尤其是视听结合的方法,在处理复杂环境下的语音信号时,能够显著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本文旨在探讨视听结合的多模态语音分离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多模态语音分离技术概述多模态语音分离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源(如音频、视频等)进行语音分离的技术。
在复杂环境下,多模态语音分离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的互补性,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其中,视听结合的多模态语音分离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三、视听结合的多模态语音分离原理视听结合的多模态语音分离技术主要利用音频和视频两种信息源。
在音频方面,通过麦克风等设备捕捉到的声音信号中包含多个说话人的语音信息。
在视频方面,通过摄像头等设备捕捉到的画面中,人的口型变化与所发出的语音具有密切关系。
因此,通过将音频和视频信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多说话人语音的分离和识别。
四、视听结合的多模态语音分离方法(一)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视听结合的多模态语音分离的关键步骤。
在音频方面,需要提取出声音信号的频谱特征、时序特征等;在视频方面,需要提取出说话人的口型特征、面部表情特征等。
这些特征将作为后续处理的基础。
(二)信息融合将提取出的音频和视频特征进行融合,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互补性。
常见的融合方法包括基于概率模型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通过信息融合,可以实现对多说话人语音的准确分离和识别。
(三)算法实现根据融合后的信息,采用相应的算法进行语音分离和识别。
常见的算法包括基于盲源分离的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有效地从混合声音中提取出各个说话人的语音信息。
五、应用与展望视听结合的多模态语音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会议、讲座等场景中,可以通过该技术实现对多个发言人的语音进行实时转写和识别;在安全监控领域,该技术可以帮助警方从复杂的监控视频中提取出有用的语音信息;在人机交互领域,该技术可以实现更加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方式。
多模态语音工作室多语种实验语音研究室加入时间:2010-7-15 21:44:01 来源:admin 访问量:254该工作室具有国内最为先进的生理信号采集器及相关分析软件设备20余件。
该套设备主要可以用于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等语言的语音信号、嗓音信号、气流气压信号、鼻流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并能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某种语言的共性与个性的进行对比研究,也可以对各种语言间的语音进行对比研究。
目前已广泛用于实验语音学、对比语言学、言语疾病学、言语工程、语言教学等领域。
1、语音录音室:是用预制的隔声门、钢质隔声模块(板)、钢质隔声-吸声模块、钢质吸声模块、各种规格与形状的消声器、减震器、吸声体等构件组合成的高效隔音室,其隔声量、吸声系数、混响时间等建声指标都已达到专业录音室的水平。
录音室外部结构录音室内部结构2、硬件:主要包括:鼻流计、电子声门仪、气流气压计、电子腭位仪、视频采集系统等五部分。
硬件设备图⑴、鼻流计Ⅱ(NasometerⅡ):是一种提取语音鼻音度的仪器,主要使用挡板顶部和底部装有麦克风来采集声音能量,并用鼻音和口音能量的比例,分析鼻音在不同发音部位的能量变化和语流音变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藏语鼻音度分析、蒙古语鼻化元音声学研究等方面。
鼻流计图鼻流计佩戴示意图鼻流信号图⑵、电子声门仪(Electroglottograph) :是一种研究声带开合时振动特征的仪器。
它可以展示发音时喉部运动的整个周期。
主要用于不同民族语言的嗓音发声类型学研究,如彝语和蒙古语德松紧元音研究、藏语的发声类型学研究等。
电子声门仪电子声门仪佩戴示意图电子声门信号图⑶、动态电子腭位仪(EPG):是一种用于研究言语过程中舌腭接触位置的仪器。
主要用于观察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会为安多藏语复辅音的研究、蒙古语中的腭化元音的研究、维语辅音声学研究等领域提供巨大的帮助。
动态电子腭位仪动态电子腭位仪使用示意图动态电子腭位信号图⑷、气流气压计(Phonatory Aerodynamic System):是一种测量人在发声过程中气流气压变化的仪器。
多媒体语音教室设计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中的一种流行趋势。
其中,语音教学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形式。
本文将讨论如何设计一间多媒体语音教室,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设计目标一个好的多媒体语音教室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目标:提供高品质声音高品质声音是语音教学的基础要求。
教室的声学设计要考虑到声音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等问题,以多普勒效应及群聚效应等技术手段来提高音质和清晰度。
提供良好的视野视野是学生在教室内能看到并理解教师与屏幕上演示的重要因素。
所以,设计需要考虑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以及设备在教室内的位置等因素。
提供灵活性和易用性在课堂上,需要经常切换不同模式和设备,这就需要教室提供足够的接口并且设计足够合理,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轻松地操作和使用。
提供个性化定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讲课需求对教室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以满足对不同学科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需求。
教室布局良好的教室布局能够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多媒体语音教室,教室内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讲台、投影幕布、幻灯片展示器、电视屏幕、录音设备、音响设备等必要的设备。
同时,教室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观看和听取需求。
一种最常见的布局是采用半圆环式布局,即将学生座位分成两个半圆,两个半圆之间的位置放置录音设备和讲席。
这种布局能够保证每个学生能够看到和听到讲师的讲解,以及观看屏幕上的演示。
设备配置教室的设备配置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定制。
一般来说,教室内需要配备以下设备:音响设备音响设备是教室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教室内需要安装一套专业的音响系统,包括设置麦克风、扬声器等用以扩音的设备。
此外,还需考虑传声器的分布与选购合适的音响组合。
投影设备投影设备一般指投影幕或者电视频道。
投影幕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观看老师的演示内容。
而电视则可以播放课程录像、PPT、图片和视频等。
录音设备录音设备是用来记录教课的设备,教师可复听录音资料,及时反思教学内容。
录音设备一般包括无线麦克风、扩音器、多媒体音频录制工具等。
多模态语音合成多模态语音合成是一种综合利用语音、图像和其他多种模态信息的语音合成技术。
它的出现为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多模态语音合成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多模态语音合成技术通过综合利用不同模态信息来生成更加自然、逼真的语音。
传统的文本到语音(Text-to-Speech, TTS)系统只能通过文字输入生成对应的语音,缺乏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
而多模态语音合成技术则可以通过结合图像、情感信息等其他模态信息,使得生成的语音更加生动、自然。
在多模态语音合成中,图像是一种重要而常用的辅助信息。
通过分析图像中包含的视觉特征,可以为生成的声音增加更丰富、更准确的表达。
例如,在描述一幅风景画时,可以根据画面中不同颜色和形状等视觉特征来调整声调和节奏,使得生成的声音更贴切地表达出画面中所展现出来的景色。
除了图像外,情感信息也是多模态语音合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语音中的情感特征,可以为生成的语音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使得语音更具有个性化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进行情感对话时,可以通过分析对话中的语调和音调等特征来判断说话者的情感状态,并相应地生成具有相应情感色彩的语音。
多模态语音合成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智能助理领域,多模态语音合成可以使得智能助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通过结合图像、文字等信息,智能助理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用户需求,并生成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自然、逼真的回答。
在虚拟现实领域,多模态语音合成可以为虚拟角色赋予更加真实、生动的声音表达,增强用户对虚拟世界的沉浸感。
未来,多模态语音合成技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首先,在技术方面,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多模态信息处理和融合技术将变得更加准确、高效。
其次,在应用方面,多模态语音合成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教育、娱乐、医疗等。
例如,在教育领域,多模态语音合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具有情感表达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多模态语音识别多模态语音识别(Multimodal Speech Recognition)是指通过多种感知模态(如语音、图像、姿势等)的信息相结合,来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
传统的语音识别系统主要依赖于声学特征,如声谱图、梅尔频谱等。
然而,由于环境噪声、说话人变化以及发音差异等因素的存在,传统的单模态语音识别系统往往在复杂场景下表现不佳。
多模态语音识别技术通过融合不同感知模态的信息来提高识别性能。
其中最常见和有效的融合方式是使用视觉信息。
视觉信息指说话人口腔运动和面部表情等可见特征。
通过利用视觉信息,可以提供额外的上下文和发音特征,从而增强对话者言谈内容的理解。
在多模态语音识别中,视觉信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取。
其中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摄像头捕捉说话者面部运动,并提取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和处理。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视频进行处理,并从中提取相关特征。
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是两种常用的模型结构。
CNN主要用于图像处理,可以有效提取图像的空间特征。
而RNN则适用于处理时序数据,可以捕捉序列数据的上下文信息。
在多模态语音识别中,可以使用CNN提取视频帧的空间特征,并使用RNN对时序特征进行建模。
多模态语音识别系统的关键是如何将不同感知模态的信息进行融合。
常用的融合方法有早期融合和后期融合两种。
早期融合是指在输入层将不同感知模态的数据进行结合,并作为输入传递给后续网络层。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感知模态之间的相关性,并在训练过程中共享参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后期融合是指将不同感知模态分别输入到对应网络中进行处理,并在最终输出层将它们进行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每个感知模态所独有的信息,并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信息损失。
除了视觉信息外,其他感知模态如姿势、触觉等也可以被应用到多模态语音识别中。
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技术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是语音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的算法,它通过将多种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种算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的基础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是一种能够同时利用多种信息源进行语音识别的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信息源包括语音特征、图像、文本等。
通过将这些信息源进行融合,可以大大提高识别的准确率。
在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中,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多种输入信号进行整合。
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通常采用的是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技术,它可以自动地学习数据中的特征,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和识别。
在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中,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语音、图像、文本等不同类型的信息,从而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整合。
二、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的应用领域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领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其主要的应用领域:1. 人机交互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可以用于人机交互。
通过将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源进行融合,可以实现更加智能的人机交互体验。
例如,在智能音箱这种设备中,需要对语音指令进行识别,这就需要采用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
2. 语音翻译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可以用于语音翻译。
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通过采用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可以实现自动的语音翻译,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 语音识别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可以用于语音识别。
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对语音进行识别,从而实现自动化的操作。
例如,在智能家居这种场景下,需要对用户的语音指令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家居设备的自动控制。
三、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的研究进展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其主要的研究进展:1. 模态融合方法多模态语音识别算法的核心在于将多种输入信号进行整合。
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引言概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是一种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室解决方案,旨在提供高效、智能的机器人服务。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的内容。
正文内容:1. 机器人硬件设备1.1 机器人外观设计:机器人外观设计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既要美观大方,又要方便用户操作和交互。
1.2 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应配备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声音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以便实现智能感知和环境交互。
1.3 机器人执行器:机器人需要有高精度的执行器,如电机、舵机等,以实现各种动作和任务。
2. 机器人软件系统2.1 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应配备稳定、可靠的机器人操作系统,以保证机器人的正常运行和任务执行。
2.2 机器人智能控制算法:机器人工作室方案需要有先进的智能控制算法,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决策和智能导航。
2.3 机器人编程开发环境: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应提供友好易用的编程开发环境,以方便开发者进行机器人应用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3. 机器人应用领域3.1 教育领域: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各种知识。
3.2 娱乐领域: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可以应用于娱乐领域,为用户提供有趣的互动体验和娱乐活动。
3.3 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可以应用于服务领域,如餐厅、酒店等,提供高效的服务和客户支持。
4. 机器人应用案例4.1 教育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可以应用于教育机器人,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数学等学科,提升学习效果。
4.2 娱乐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可以应用于娱乐机器人,如智能玩具、智能游戏等,提供娱乐和休闲活动。
4.3 服务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可以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如餐厅服务员机器人、导购机器人等,提供高效的服务和支持。
5. 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5.1 人机协作:未来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方案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实现人与机器人的高效合作,提升工作效率。
多模态语音识别第一章简介多模态语音识别(Multimodal Speech Recognition,简称MSR)是指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模态信息进行语音识别的技术。
传统的语音识别主要依赖于声音数据,而MSR则更加注重结合其他感知信息,如图像、视频和面部表情等,以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本章将介绍多模态语音识别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和挑战。
第二章多模态语音识别技术2.1 多模态数据融合多模态语音识别的重要一环是多模态数据融合,即如何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融合为一个统一的特征表示。
常见的融合方式有串行融合和并行融合两种。
串行融合是将不同模态的数据进行串联组合,形成一个更长的特征向量或特征序列;并行融合则是分别从不同模态中提取特征,并在后续处理中将它们进行融合。
融合的目的是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2 多模态特征提取多模态特征提取旨在从多模态数据中提取具有辨别性的特征表示。
对于语言信息,常用的特征表示是基于频率的声学特征,如MFCC和FBANK。
而对于其他模态,如图像和视频,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特征,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特征提取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特征表示方法,以保证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
2.3 多模态融合多模态融合是将语音和其他多模态信息进行融合,以提高语音识别的性能。
常见的融合方式有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两种。
特征级融合是将语音和其他模态的特征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更具有辨别性的特征表示;决策级融合则是将不同模态的识别结果进行融合,综合考虑多个模态的置信度。
多模态融合的目的是提高语音识别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多模态语音识别的应用3.1 语音识别助手多模态语音识别在语音识别助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结合图像、视频和面部表情等信息,多模态语音识别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意图,提高语音助手的交互体验和准确率。
例如,当用户表达不清楚或语音模糊时,多模态语音识别可以通过分析视频和面部表情来进行补充和纠正,提供更准确的语音识别结果。
多模态语音工作室
多语种实验语音研究室加入时间:2010-7-15 21:44:01来源:admin 访问量:254
该工作室具有国内最为先进的生理信号采集器及相关分析软件设备20余件。
该套设备主要可以用于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等语言的语音信号、嗓音信号、气流气压信号、鼻流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并能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某种语言的共性与个性的进行对比研究,也可以对各种语言间的语音进行对比研究。
目前已广泛用于实验语音学、对比语言学、言语疾病学、言语工程、语言教学等领域。
1、语音录音室:是用预制的隔声门、钢质隔声模块(板)、钢质隔声-吸声模块、钢质吸声模块、各种规格与形状的消声器、减震器、吸声体等构件组合成的高效隔音室,其隔声量、吸声系数、混响时间等建声指标都已达到专业录音室的水平。
录音室外部结构
录音室内部结构
2、硬件:主要包括:鼻流计、电子声门仪、气流气压计、电子腭位仪、视频采集系统等五部分。
硬件设备图
⑴、鼻流计Ⅱ(NasometerⅡ):是一种提取语音鼻音度的仪器,主要使用挡板顶部和底部装有麦克风来采集声音能量,并用鼻音和口音能量的比例,分析鼻音在不同发音部位的能量变化和语流音变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藏语鼻音度分析、蒙古语鼻化元音声学研究等方面。
鼻流计图
鼻流计佩戴示意图
鼻流信号图
⑵、电子声门仪(Electroglottograph) :是一种研究声带开合时振动特征的仪器。
它可以展示发音时喉部运动的整个周期。
主要用于不同民族语言的嗓音发声类型学研究,如彝语和蒙古语德松紧元音研究、藏语的发声类型学研究等。
电子声门仪
电子声门仪佩戴示意图
电子声门信号图
⑶、动态电子腭位仪(EPG):是一种用于研究言语过程中舌腭接触位置的仪器。
主要用于观察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会为安多藏语复辅音的研究、蒙古语中的腭化元音的研究、维语辅音声学研究等领域提供巨大的帮助。
动态电子腭位仪
动态电子腭位仪使用示意图
动态电子腭位信号图
⑷、气流气压计(Phonatory Aerodynamic System):是一种测量人在发声过程中气流气压变化的仪器。
主要用于引起声带振动和辅音发声的气流气压特性分析,目前已用于藏语浊辅音声学分析、蒙古语送气和不送气音特征分析、西部裕固语带擦元音研究等方面。
气流气压计
气流气压计使用图
气流气压信号图
⑸、高清视频采集系统:主要由高清蓝光摄像机、提词器、大洋非线性编辑器组成。
主要用于高清视频的采集和制作,现已完成了拉萨藏语唇形库的建立、东乡语学习课件的制作、藏语小学视频课件的制作等工作。
3、软件
⑴、多维嗓音分析软件:是用于嗓音质量声学量化评估、计算单个发音的22个参数的黄金标准软件。
主要用于言语发声类型学研究,目前在区分汉语、藏语、蒙语和彝语四种语言的嗓音特性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多维嗓音分析软件
嗓音分析结果图
⑵、实时音高分析软件:是理想的语音/嗓音临床使用和语言教学软件。
该软件可以实时提取言语过程中的音高和能量信号,实时反应言语的韵律特征。
主要用于汉语方言研究和汉语、藏语诗歌韵律研究。
实时音高分析软件
音高音强曲线图
⑶、声音匹配软件:一种用于提供语音频谱图、元音空间位置和共振峰值的实时生理反馈的程序,并提供了多种的反馈模式,一种模式提供双窗口显示,元音共振峰频率的实时反馈。
在另一种模式中,使用由FFT而得到的频响曲线绘出了擦音的频谱图。
主要用于藏语元音格局研究、维语擦音声学分析等方面。
声音匹配软件
元音共振峰频率图
⑷、多功能语音处理软件:是一种低成本,基于Windows 的,语音分析软件,它使用标准的多媒体硬件(如声霸卡™版)采集,分析,并播放语音样本。
该软件可以对蒙古语、藏语、维语等语音进行Lpc线性预测、FFT分析并做出三维线性分析图。
多功能语音处理软件
FFT分析图
⑸、嗓音高音/音强测试软件:作为一种众所周知的语音描写程序,是检测声音的发声行为的重要手段,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嗓音的音域进行图像描述,目前主要用于民族唱法音域分析、蒙古语松紧元音嗓音分析等方面。
嗓音高音/音强测试软件
测试结果图
⑹、言语运动神经分析软件:能够提取和分析与动态病理言语相关的参数。
并提供了一些协议程序,其中主要的是口腔轮替速率、第二共振峰过度、嗓音振动这三个协议程序。
主要用于运动语言疾病检测,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问题分析等方面。
言语运动神经分析软件
分析过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