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炉导风墙通洞纵裂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99.00 KB
- 文档页数:5
高层住宅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高层住宅墙体裂缝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着住宅的美观,更可能对房屋的结构安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威胁。
因此,深入分析高层住宅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层住宅墙体裂缝的原因1、设计不合理在高层住宅的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墙体的受力情况、温度变化、材料特性等因素,就容易导致墙体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
例如,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过大,没有设置合理的伸缩缝,当温度变化时,墙体因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无法得到释放,从而引发裂缝。
2、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地基不均匀沉降,就会使墙体受到额外的应力,导致墙体开裂。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质条件复杂、基础设计不合理、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地基土的压缩性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3、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是导致高层住宅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砌筑墙体时,灰缝不饱满、砖块之间的粘结不牢固;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在墙体抹灰时,没有分层抹灰或者抹灰层太厚,都会使墙体容易出现裂缝。
4、材料质量问题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也是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砖块的强度不足、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防水材料质量差等。
这些质量问题会使墙体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
5、温度变化由于高层住宅墙体的表面积较大,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也更为明显。
在夏季,墙体表面温度较高,而内部温度相对较低,产生温度梯度,导致墙体膨胀不均;在冬季,情况则相反,墙体收缩不均。
这种反复的温度变化会使墙体产生温度裂缝。
6、地震等自然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建筑物产生剧烈的振动,导致墙体受力超过其承载能力,从而引发裂缝。
虽然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在高层住宅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到抗震设防的要求,以减少灾害对墙体的破坏。
挡墙裂缝分析报告范文模板1. 背景介绍挡墙是指抗压不透水,起到固定墙体和排水功能的墙体。
在使用中,挡墙更容易出现裂缝问题,严重的可能造成墙体倒塌,影响房屋安全。
因此,对挡墙裂缝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挡墙裂缝出现的原因,并提供挡墙裂缝分析报告模板。
2. 分析过程2.1 分析对象挡墙裂缝问题出现的墙体为某小区围墙,高度约2.5米,总长度约5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基础。
2.2 裂缝状况考察发现,挡墙出现裂缝现象,具体表现为:•裂缝长度约510cm,宽度为0.10.3cm,分布密集;•裂缝颜色暗淡,右侧边缘有污渍。
2.3 分析原因我们对挡墙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判断,经综合分析,判定出以下可能原因:•基础不稳定,导致墙体扭曲变形;•建筑设计不合理,应力分布不均匀;•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导致挡墙构建的钢筋混凝土质量出现缺陷。
2.4 裂缝分级对裂缝进行分级,以评估裂缝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威胁。
我们将裂缝分为4个等级:•1级裂缝,表示为由撑压力引起的非结构性小幅度裂缝;•2级裂缝,由水平移位或立柱变形引起,但裂缝较窄且较光滑;•3级裂缝,表示为由建筑位置移位、建筑扭曲或分裂引起,裂缝较宽,边缘不平滑;•4级裂缝,表示为由严重的结构变形引起,裂缝很宽,甚至呈现危险性。
本次分析中,我们将裂缝分为2级裂缝。
2.5 解决方案针对挡墙裂缝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修复既有裂缝,进行加强处理;•针对问题所在位置,进行加强处理;•对建筑进行加固,避免因结构问题引发裂缝再次出现;•对问题突出位置进行留空加固。
3. 结论挡墙裂缝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建筑问题,针对问题应及时采取维修措施以避免墙体倒塌等情况的发生。
本文以挡墙裂缝案例为例,对裂缝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提供了挡墙裂缝分析报告模板,供广大读者参考。
工艺事故案例案例1:竖炉炉口悬料时刻:2005年6月25地址:烧结厂竖炉作业区事故通过:打算早上8点定修,由于改换小水梁,需把炉内料柱排到烘干床以下。
依照安排于7点40分灭火停机,布料工开始排料到烘干床以下,然后按打算检修。
16:00检修完毕预备生产,布料工开始补充料面,进行排料后发觉整体不下料,判定是炉内悬料,采取了“坐料”的方法,通过40分钟的坐料及人工扎炉口,炉内下料大体恢复正常。
缘故分析:由于烘干床的生球没有完全干燥,布料工就灭火排料,致使未干燥的生球聚集到火口部位,由于在刚停炉后火道口周围的温度仍然较高,致使球团形成粘接,造成在火道口悬料。
事故教训:在检修需要排料时必需在停机前加补熟球或保证生球全数干燥完毕,待生球完全干燥再进行灭火停机。
如此一是能够幸免炉内悬料;二是减少由于生球未完全干燥在炉内发生挤碎,造成生产后炉内透气性差,炉况显现波动。
案例2:1#竖炉炉内结瘤时刻:2005年10月8日地址:烧结厂竖炉作业区事故通过:10月8日1#竖炉零点班交班后发觉烘床南侧下料偏慢,做了减风减煤气处置,进一步采取上熟球生产,但仍然生效不大,排空后发觉炉内结块。
缘故分析:一、在长时刻停炉时,没有及时活动料柱,致使炉况不顺。
二、班中链板机停机40多分钟,相应冷却风、助燃风、煤气未做调整。
直接责任人:竖炉作业区作业长、组长及竖炉乙班、丙班、丁班布料工和看火工是本次事故的要紧责任者。
事故教训:一、提高事故的预见性,准确判定炉况。
二、及时调整冷却风、助燃风和煤气的压力和流量。
3、各级单位做到信息的畅通。
4、在长时刻停炉时应每隔半小时活动料柱一次。
案例3:2#竖炉导风墙穿孔时刻:2006年1月9日地址:烧结厂竖炉作业区事故通过: 2#竖炉自2006年1月9日零点班开始炉况恶化,具体表现为:2#竖炉烘干床西南角处下料快,并显现喷料现象;东南角显现红球,整体南侧下料严峻不均;北侧烘干床整体透气性差,生球在烘干床上呈潮湿的粘结状态,干燥成效和下料情形均与南侧有专门大的差距。
延长竖炉大水梁及导风墙寿命分析与改造冷却风通过导风墙内孔参与干燥生球过程,冷却风自大水梁向烘床流动,使大量的粉尘直接冲刷导风墙底部,严重影响导风墙使用周期。
采用改造大水梁结构及材料到达保护导风墙。
标签:竖炉导风墙;大水梁结构;合金材料一、立项背景我公司有2座8m2的竖炉,在生产过程中表明导风墙可消除炉内中心“死料柱”,改善料层透气性,有助增加冷却风量,提高生球干燥效果的功能,使竖炉的产量、球团的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导风墙的使用寿命为8-12个月,如更换一次导风墙需停产6-8天重建,工程量大,耗时长。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公司的生产,如果能延长导风墙使用寿命,将打破制约我公司生产的瓶颈,就能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球团产量。
二、项目内容冷却风通过导风墙内孔参与干燥生球过程,冷却风自大水梁向烘床流动,使大量的粉尘直接冲刷导风墙底部。
我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导风墙使用寿命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含大量粉尘的冷却风直接冲刷导风墙造成。
如何减小冷却风对导风墙直接冲刷将是延长导风墙寿命的关键点。
三、项目技术方案借鉴国内一些企业的先进经验,我公司员工集思广益,提出了一些整改方案。
首先,对导风墙中间孔尺寸能否加大减少冷风的流速进行分析。
我公司竖炉采用了非标大块异形砖,尺寸为780mm*580mm*130mm的整砖。
在查找直料后,得出这种砖的尺寸是合理的。
其次,我们对导风墙底砖是否改用金属材料的问题进了行分析后,认为如果导风墙底砖用金属材料做的话,抗冲刷能力将增强,底砖抗冲刷能力加强后就能起到保护上层的砖不被直接冲刷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导风墙砖的使用寿命。
但由于导风墙砖在900℃左右的环境下工作,而一般金属材料在700℃时强度将失效,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如更换成耐高温材料成本太高,不适应。
以上方案虽然行不通,但我们在失败中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打开了思路。
冷却风自导风墙水梁向烘床流动,大家通过观察,认为导风墙水梁上的盖板先被冲刷完后,冷却风才能直接冲刷底砖,如果保护好导风墙水梁盖板,就保护好了底砖,就保护好整付导风墙砖。
14m2竖炉本体检修方案14m2球团竖炉工程2012年9月投产以来,以生产运行9个多月。
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竖炉上部炉砖部分烧损;上部炉墙裂缝致竖炉上部炉壳发红;导风墙上端盖部分坍塌漏风;大水梁通水量减小,存在变形。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对竖炉本体进行检修,检修方案说明如下:一:检修内容1、竖炉上部预热段两侧墙拆除后重新浇筑。
面积:1.530(高)×7.792(长)×2=23.8m2厚度:474mm2、炉脊两侧山墙拆除后重新砌筑。
面积:1.200(高)×3.764(长)×2=9m23、导风墙上端盖拆除,导风墙顶原异型砖采用预制浇筑块(共计12块)敷设。
浇筑块尺寸:1080(宽)×560(长)×70(厚)4、大水梁检查结垢及变形情况,并作相应处理。
二、技术要求1、竖炉上部预热段两侧墙浇筑采用浇注料浇筑,设锚固砖,600×600间隔梅花布置,炉皮上焊接锚固砖卡以固定锚固砖,锚固砖尺寸:120×100×410,锚固砖用量78块。
2、浇注料浇筑墙体时,预留膨胀缝,采用5个厚的玻璃钢瓦间隔,设置密度每2米~2.5每设置一道。
3、炉壳与炉壁之间设一道硅藻土砖隔热,厚度116mm,共需1536块。
4、炉皮与硅藻土砖隔热层之间采用硅酸铝纤维毡保温,厚度10mm,采用在炉皮上焊接锚固爪固定,间隔300×300设置锚固爪。
5、导风墙顶原异型砖采用预制浇筑块,配筋φ10圆钢,间距100mm。
6、大水梁检查:大水梁端头割开检查并校正,根据结垢程度,进行处理,若结垢严重,需外委酸洗除垢公司进行处理。
建议:供应部提前联系酸洗除垢公司,做好施工准备。
三、材料选择因竖炉长期工作在1200度左后,炉壁要承受球团矿长期冲刷,建议选择耐高温、耐磨性能好的材料。
根据与厂家沟通,刚玉浇注料及莫来石浇注料均能满足要求,且热稳定性好,强度高;价格情况:刚玉浇注料6000元/t,莫来石浇注料5000元/t。
某洞库侧墙水平裂缝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思路【摘要】结合工程实例提出洞库衬砌支护结构侧墙水平通长裂缝处理的思路,分析推断该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介绍洞库衬砌支护结构裂缝防范措施及修补、加固补强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洞库衬砌支护结构裂缝; 原因推断; 处理思路【abstract 】put forward wit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underground structure lin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side wall through long crack the processing level of thinking, analysis the cracks that the main reaso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lin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crack introduced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repair, reinforcement to fill strong commonly used method.【key words 】underground structure lin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crack; That reason; Processing ideas裂缝是洞库衬砌支护结构工程中常见的缺陷。
裂缝可在事前从设计、原材料、施工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控制;事后采取消除集中应力、加固、补强等处理措施。
本文以某工程为实例,重点分析该洞库侧墙衬砌支护结构水平通长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其处理思路、方法。
一、工程概况该地下洞库采用喷锚支护结构,采用离壁式结构,设置直壁拱内衬,内衬侧壁外层为250厚预制砼块墙,侧壁内层为120厚砖墙;内衬拱顶为250mm厚纲筋混凝土结构(图1)。
洞库部分地段位于岩体破碎带内,岩体裂隙发育,渗透性极强,地下水量丰富且具腐蚀性,雨季洞内渗漏严重,现在主洞两面侧壁墙体中部位置都存在数条通长的水平一字型裂缝,局部墙面涂层发黄、开裂。
土木建筑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墙体裂缝对各方面都有负面影响,其中墙体裂缝对建筑物的影响最大。
这将导致人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导致建筑物倒塌。
因此,我们应重视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墙体出现裂缝。
关键词:工程;墙体裂缝;成因;预防措施前言墙体裂缝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甚至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墙体裂缝问题。
1墙体裂缝1.1基础设置不均匀引起的裂缝建筑物完工后,基础下沉到一定程度,但如果在施工初期基础不均匀,建筑物完工后,会导致承载压力过大,导致地下基础不断下沉,导致墙体破坏。
如果产生更大的张力,这将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一般来说,这些墙体裂缝从墙体底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使墙体裂缝越来越大。
一般来说,这些裂缝通常不会在建筑物竣工后很长时间内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的数量和宽度逐渐增加。
1.2温度系数温度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关键因素。
如果我们不考虑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墙体表面就会出现裂缝。
温度裂缝是墙体中最常见的裂缝之一。
它们经常出现在不同材料的切割区域。
众所周知,每种材料都具有物理性质。
由于热膨胀和冷缩的物理性质,由于温度的影响,导致建筑结构系统中使用的材料发生变化,或者由于施工期间的温度变化,导致建筑墙体表面隔热措施失效施工过程。
这会导致材料不断上升和收缩,从而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此外,在凝固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但热量无法释放,只能在墙体内外持续累积,导致墙体内温度与墙体表面温度之间存在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拉伸应力。
在拉应力作用下,墙体逐渐开始产生裂缝并相应扩展。
此外,冷却过程中会出现裂纹,这是由部件因素引起的1.3其他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在选择墙体材料时,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不合格,导致墙体漏水,外墙的水泥块会产生湿胀和干缩。
如果砌块干缩严重,墙体会产生裂缝。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施工管理松懈和在施工过程中随意选择材料,墙体出现裂缝。
剪力墙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剪力墙裂缝是在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成因可以有多种。
下面是对剪力墙裂缝成因的分析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1. 弯矩和剪力导致的变形:剪力墙承受着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和弯矩,如果这些力超过了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则会导致墙体的变形和开裂。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增加剪力墙的尺寸和强度,或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来分担力的作用。
2. 施工和材料质量问题:剪力墙的裂缝可能与施工质量和使用的材料有关。
例如,墙体的浇筑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或振动过大,都可能导致墙体产生开裂。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墙体的浇筑均匀、避免过度振动,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
3. 地基沉降或侧移:地基问题是导致剪力墙开裂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地基侧移会导致剪切墙的变形和开裂。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对地基进行充分调查和处理,如地基加固、地基边坡处理等。
4. 温度和湿度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对剪力墙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开裂。
例如,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应力或湿度变化导致的收缩和膨胀等。
对此,可以采取合适的伸缩缝设计和防水措施,减少由于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应力集中和开裂。
5. 地震力作用:地震是导致剪力墙开裂的一种重要原因。
剪力墙通常用于抵抗地震力,并通过塑性变形来吸收震动能量。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震力的影响,按照相应的防震要求进行剪力墙的设计和加固。
综上所述,剪力墙裂缝的成因可以有多种,包括弯矩和剪力、施工和材料质量问题、地基沉降或侧移、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地震力作用等。
对这些成因的分析可以帮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增加墙体尺寸和强度、改善施工质量、加固地基、合理设计伸缩缝和防水措施,以及考虑地震力的影响等,从而减少剪力墙裂缝问题的发生。
剪力墙裂缝因素与防治措施剪力墙裂缝因素与防治措施在剪力墙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墙体开裂现象。
那么,由于剪力墙养护不足,墙体表面积大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相对较小,体积收缩较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剪力墙裂缝因素与防治措施,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裂缝的一般特征和性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裂缝一般可分为表面不规则裂缝、贯穿性裂缝。
表面不规则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注后不久,分布于墙体表面,此种裂缝既宽又密,但深度一般不大,多因养护不足而产生,对结构构件影响一般不大,且易于治理。
竖向贯穿性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后若干天后(一般拆模后不久),由下而上,走向与楼面接近垂直,有的通至楼面板底但不穿过楼层,缝宽一般为0.1~0.3mm,个别可达0.4~0.5mm甚至更深,缝深一般较大,最深者可贯穿墙体。
因养护不好引起的表面不规则裂缝常不至于带来多少影响,且易于处理。
2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一般情况下,工程中构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动、静荷载和其他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二是由混凝土内外温差、收缩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
此外,设计体型和结构布置也是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综合考虑设计、材料、施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裂缝主要由以下原因产生:2.1 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用量、骨料、构件长度及外加剂等因素有关。
(1)水泥用量目前,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强度混凝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50、C60乃至C80混凝土设计标号已屡见不鲜,由此相应的是水泥用量的增大、水灰比的减小。
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最主要因素。
例如,当水灰比小于0.35时。
体内相对湿度很快降至80%以下,自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小在8%左右,收缩值相当可观。
竖炉导风墙通洞、纵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河北天柱炼铁厂方宝贤
一引言
竖炉临近中修时,导风墙一般会发生损坏现象,墙体通洞、纵裂为典型现象之一。
一旦竖炉导风墙通洞面积较大,烘干床局部下料变快,生球干燥不充分,炉况顺行受到影响,成品球质量指标下降,严重时会危及生产的正常进行。
天柱1号竖炉自2008年5月初竖炉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竖炉操作难度加大,球团矿质量明显下降,后来检查发现是喷火口被堵致导风墙通洞所致。
通过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特殊时期的竖炉操作问题。
二导风墙通洞后的异常现象及影响
当生产进行到5月初时,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比较突出的有:
(1)烘干床局部下料明显加快。
(2)烘干床两端风温严重失衡,平均温差可高达2OO℃以上。
(3)竖炉上部烟罩及排料口扬尘加重。
(4)排料口能见到大量焙烧不充分的成品球和生球破碎产生的粉料。
(5)球团矿的质量指标降低。
(6)导风墙通洞后烘干床两端温度变化和球团矿抗压强度变化见表1和表2。
此后,中断生产、排空竖炉查找原因。
在检查1#竖炉喷火口时发现,在炉口下料速度快的区域下方,九个喷火口已经被堵,完全堵死的有五个,其余四个有1/3~2/3通风面积被堵。
检查导风墙发现,与被堵的喷火口相对的导风墙的下方(在水梁上两块砖处)通了一个约800mm×400mm的长洞。
三原因分析
(1)烘干床局部下料速度加快
造成烘干床局部下料加快的主要原因有:竖炉存在中心下料快的“漏斗效应”;通洞后的导风墙通风孔变成了炉料下降的“快速通道”。
当竖炉排料时,在焙烧带入口处,由于自然偏移的作用,滚向竖炉导风墙附近的球径较大,球与球的接触面较小,相应的下降磨擦阻力比料柱外围球之间的磨擦阻力小。
另外,竖炉炉身下部呈收口状,斜度约有8度,炉壁会给料柱外围矿一个向上的分力,造成斜柱外围球的下滑阻力增大,这导致竖炉料柱中心下降速度总比料柱外围下降速度快,即形成竖炉中心下料的“漏斗”效应。
导风墙通洞以下的通风孔填满球团矿后形成一段附加料柱,竖炉排料时由于存在“漏斗效应”,而导风墙通风孔口恰位于竖炉中心,这样附加料柱的下降速度要比墙外的料柱下降速度快,即形成了所谓“快速通道”,通洞上方的烘干床料面因此下降速度比其它部位快。
1#竖炉操作是采用连续性排料方式,因此,烘干床局部下料快(烘干床局部空床速度加快)的现象更为明显。
(2)喷火口堵塞
当烘干状况恶化到一定程度后,大量湿球直接进入焙烧带,在高温区爆裂和粉碎加剧,遇到适当条件寸(诸如频繁休风),粉料会在高温作用下粘缩于喷火口处,造成喷火口不同程度的堵塞。
(3)烘干床温度不均衡
烘干床温度之所以出现明显不均匀,不仅与通洞位臵有关,而且与通洞后料速加快有关,与喷火口堵塞有关。
大量湿球人炉后,势必在焙烧带干燥,从而降低该处气流温度,另外,由于料速快,焙烧和加热时间相对缩短,球团矿温度要比正常时低,这样上行的冷却风通过热交换获得的热量减少,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烘干床下方的气流温度偏低。
由于热电偶分布在烘干床两端,如果通洞位臵不靠近端部,温度不会明显地在热电偶上反映出来。
喷火口堵塞后,燃烧室气流从另一端流出量加大,使烘干床两端温差更大。
此时状况见表1的5月13日数值。
烘干床两端日平均温差达300度左右。
实际上,此时竖炉已无法生产。
(4)成品球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由于竖炉存在固有的工艺缺陷,竖炉球团矿质量的不均匀性难以避免,不过在正常生产中,只要确保工艺参数和竖炉内型满足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成品球质量控制是能达到目标的。
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料速加
快和气流分布严重失衡。
料速加快后,从干燥、焙烧到均热的时间缩短,无法满足焙烧过程的工艺要求。
气流分布不均匀是喷火口堵塞直接造成的结果,喷火口堵塞使冷却风分布失常,喷火口堵塞导致焙烧气流分布失常,进一步加重焙烧不均匀性。
当通洞面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湿球入炉会激增,此时,不仅爆裂和粉碎的程度加剧,而且湿球在烘干床上粘结成块的机会增加,难以达到均匀焙烧,甚至焙烧严重不充分,排料口可见较多焙烧不充分的球矿与粉料。
四所采取的措施
(1)修补导风墙通洞
安排竖炉停炉检修,修补导风墙通洞。
由于导风墙墙体的整体性,以及考虑到检修人员的安全,只能采取用耐火砖砌补通洞的方法。
修补通洞砌筑必须将大块砖用垫片塞实打紧,防止再次产生通洞。
(2)停转通洞正下方的齿辊
修补通洞的措施如果失败后,采用停转通洞正下方一至二个齿辊,试图用减少排料量的方法,解决局部料流下料快的现象,但效果不明显。
这是因为虽然齿辊不转,在料柱的压力和下行冷却风的作用下,齿辊之间仍有一定量的排料量。
(3)改变排料操作方式
天柱1#竖炉采用小流量连续的排料方式,该方式有利于竖炉内料柱的松动,有利于冷却风上行。
但是,当导风墙通洞以后,烘干床局部下料加快的现象更甚。
为了确保烘干效果,避免湿球人炉,采取大流量间断性排料方式,同时操作工控制布料小车换向位臵,使下料偏快部位料层厚度较其它部位薄一些。
当烘干床面有一半高度的生球见干,开始排料,当烘干床面上半部空出时,停止排料,重新布料。
排料时,即使该下料偏快,由于此处料层较薄,上部生球基本能烘干,不至于造成湿球人炉。
通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实践,烘干床两端温差基本控制在50℃以内,成品球质量得到较好保证。
五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基本控制导风墙通洞后对竖炉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1)烘干床温差得到有效控制
采取措施前后烘干床温差对比见表3。
(2)主要生产、技术质量指标明显改善
采取措施前后生产、技术质量指标对比如表4所示。
(3)采取措施以后,直至中修的三个月的生产基本没受影响,在月修时,检查喷火口没有发现堵塞现象。
6 结语
综上所述,控制湿球入炉是竖炉操作的关键之一。
当喷火口堵塞造成下料不均时,应及时安排停炉修补通洞处,若修补失败(导风墙修补后很快又通洞)或因生产组织的需要,不允许停炉修补时,较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改变排料方式,维持生产。
即采取大流量位臵,使下料偏快部位料层较薄一些,当烘干间断性排料方式,同时控制布料小车的换向床面生球有一半料层见干时开始排料,当烘干床面上半部空出时,停止排料,重新布料。
实践证明,这样能减缓由于导风墙通洞造成的球团矿质量下降幅度,使球团矿质量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