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创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2.90 KB
- 文档页数:3
震后心理创伤与青少年犯罪分析地震灾害在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而这在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文分析这种心理创伤是否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存在某种相关性。
并针对这种相关性提出参考措施。
标签:汶川震后心理创伤青少年犯罪相关性措施一、引言距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将近两年,这场灾难在给人们带来身体伤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对成年人来说,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已很难治愈,那么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心理创伤的表现会更加明显。
如果这些心理创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关注和治疗,就容易转化为反社会心理甚至是犯罪心理。
危害青少年自身,更危害社会。
二、问题的提出中国网新闻中心曾报道:“新华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王茜)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北京发布了《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
蓝皮书表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汶川地震过后,灾区的部分中小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据蓝皮书介绍,震后的第一个月中,69.1%的儿童和72.4%的青少年出现急性应激反应。
3个月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人群中创伤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为14.7%,抑郁症发病率为10.2%,其中中小学生出现创伤应激障碍的比率达到24%。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早期,自我的发展与创伤往往会交织在一起。
灾后的创伤一般会出现睡眠不好、和父母或老师的对抗行为增多、不愿讲话等,也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变化,例如头痛、消化不好等。
高中生高考的压力和年龄阶段所决定的多重心理矛盾会在大地震中放大。
他们往往会出现对未来的学业和家庭经济担忧,出现焦虑和紧张或者悲观失望、没有学习动力。
”由此可见,地震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之大,表现之多样,后果之严重,不容忽视。
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地震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影响,验证地震在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创伤后,会引发其犯罪心理,从而实施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通过揭示这种相关性,增强社会各界对震后遭受心理创伤的青少年的关注,并希望通过提出针对这些青少年的建设性意见,为社会提供一些有用的措施参考。
你懂“创伤后应激障碍”吗?创伤后应激障碍怎么产生的? (2)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个体有怎样的影响? (4)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内分泌有哪些异常? (4)1.皮质醇 (5)2.儿茶酚胺类 (5)3.α-2-肾上腺素 (6)4.血清素 (6)5-羟色胺 (7)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什么特征? (7)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8)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 (8)3.警觉性增高症状 (8)我们怎么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 (8)1.长期暴露疗法 (9)2.认知加工治疗 (9)3.创伤集中型认知行为治疗 (10)4.身心语言程式学疗法 (11)5.快速眼动疗法 (12)6.神经反馈 (12)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各种糟糕的经历,争吵、分手、车祸、死亡…在经受过创伤后,有一部分人可以从中走出并因此而获得成长。
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这么幸运,或者说,有足够的力量让过去的事都过去,他们在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会延迟出现并持续存在精神障碍,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的心理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怎么产生的?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这类事件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车祸等。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给许多军人们造成重大残疾,而在被诊断为PTSD或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中,对于躯体不适的抱怨显得更为频繁。
在2007年发表于《Psychomatics》三月版的一项研究显示,德国Landstuhl Regional医学中心(美国以外的最大军医机构)的心理学家对1200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病人进行评估,略小于3%被诊断为“躯体形式余象障碍”(somatoform-spectrum disorder,SSD),而其中63%被诊断患有转化症,3%患有疼痛障碍,3%患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形式障碍,23%存在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7%会有装病的现象,最普遍的症状之一就是头痛。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
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
案例一:没能及时救回丈夫,40天没出门地震之前,赵梅(化名)是某学校的后勤人员,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算稳定,13岁的儿子国平(化名)就在她所在的学校读书。
她的丈夫是一位木匠,经常外出打工,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平淡却很踏实。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丈夫背着木匠工具,正沿着山路赶着回家,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无法控制身体平衡的他,从山坡上掉下去,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让自己停止滚动。
就这样,在迷糊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赵梅打来的,求生本能给了他一丝力气,在电话里告诉了妻子自己的状况。
在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赵梅立即狂奔了20多里地,在山谷中、草丛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丈夫。
她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竟然背起丈夫走了一段路,累了,想求救,四处一个人影都没有,真是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在绝望中,她拖着丈夫的身体往家走,走了大约10里地,遇到了一辆三轮车。
见状,车主赶忙把他们俩扶上车,拉往医院。
不幸的是,在路途中,由于失血太多,丈夫不治身亡。
丈夫没了,工作没了。
赵梅万念俱灰。
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厄运怎么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从此,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40天没有走出过家门。
生性活泼的儿子,也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唱跳,不再出去跟伙伴玩耍,也无心读书、做功课,整天闷闷不乐。
40天后,从广州来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导了她。
之后,赵梅总算是走出了家门。
但是她总是在自责、内疚,感到自己没有能够救活丈夫,没有心情出去工作。
她的状态也影响了儿子。
[分析与治疗]赵梅亲历了伤痛,失去了亲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
她的情绪持续低落,并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丧失兴趣。
她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她表现出神情呆滞,对人对事反应迟钝。
针对赵梅母子的情况,我们对她们进行了如下的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
NLP快速处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抽离法我们总是容易被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事情或者冲突等受到影响.本来好好的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所以要做的首先就是了解引起你坏情绪的原因.如果你知道问题所在,你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