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总论2
- 格式:ppt
- 大小:7.38 MB
- 文档页数:67
阴疮⼀、热毒阴疮(1)妇科证候特点:本病初起,阴户⼀侧或双侧忽然肿胀疼痛,⾏动艰难,继则肿,处⾼起,形如蚕茧.不易消退,约3~5天使欲成脓.并易向⼤阴唇内侧粘膜处溃破,溃后脓多臭秽⽽稠,⼀般约经5~7天即可收⼝⽽愈.但亦有经常反复出脓⽽形成窦道者。
(2)全⾝症状:会出现恶寒发热,⼝⼲纳少,⼤便秘结,⼩便涩滞.⾆苔黄腻,脉沉⽽滑数。
⽅药:①五味消毒饮②仙⽅活命饮。
⼆.湿热蕴结证1)临床表现:外阴肿胀疼痛,⾏⾛不便,或阴中溃烂流⽔,伴带下量多,⾊黄臭,⼝苦纳呆,⼼烦易怒,⼩便涩痛或不畅,⼤便溏⽽不爽,⾆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药:①龙胆泻肝汤②萆解渗湿汤合四妙丸。
三、寒凝阴疮(1)妇科症侯特点:肿块坚硬,⽪⾊不变.不甚肿痛,经久不消,或⽇久溃烂.搔痒出⾎,脓⽔淋沥,疮久不敛。
(2)全⾝症状:神疲体倦、纳⾕不⾹,⼼悸烦躁,⾆质淡嫩,苔薄黄腻,脉细软⽆⼒。
⽅药:①托⾥排毒散②阳和汤。
四.⽓⾎亏虚证(1)临床见证:外阴肿块溃脓,⽇久不尽,或阴中蚀烂,⾎⽔淋漓,⽇久不敛,疼痛不适。
伴神情倦怠,少⽓懒⾔,⾯⾊萎黄,⾆质淡,苔⽩厚,脉细弱⽆⼒。
⽅药:①托⾥消毒散②内补黄芪汤。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疗效评定】【其它疗法】【中药名⼚与中成药】 [概述] 妇⼈阴户⽣疮,局部红、肿、热、痛,积结成块,或化脓腐烂,脓⽔淋漓,甚则溃疡如⾍蚀者,称为“阴疮”,亦名“阴蚀”、“阴茧”等。
前⼈对阴疮的命名,颇不统⼀,⼤体可分为⼴义和狭义两类。
⼴义阴疮见于《外科真诠》、陈实功《外科正宗.杂疮毒门.阴疮论第三⼗九》及《医宗⾦鉴.外科⼼法要诀》等籍.包括阴疮。
阴挺,阴肿.阴脱.阴癫等,但多数医籍所载系狭义阴疮,即指阴器溃烂,或痛或痒.或攻刺疼痛,臭⽔淋漓,甚则阴蚀⼏尽者。
内症:体倦内热,经候不调,或饮⾷⽆味,哺热发热等。
包括西医所指外阴炎.外阴肿瘤、痈肿。
溃疡、阴茧等。
主要指前庭⼤腺炎、前庭⼤腺囊肿等。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论治法歌----米氏真传。
外科之疮有治例,说与君家须切记,病端百出别根因,方法一囊岂同类。
热与寒,通与秘,其中消息知端的。
通多不足秘多余,热实寒虚分症治;阳似阴,阴似阳,似中妙理要推详。
不分表里一例治,轻变重而重变亡。
医者贵乎多应变,不可偏执用其方,且如表症恶寒,宜用荆防败毒散;里症发热,可将内疏黄连汤。
疮势已成,托里消毒散诚为正法。
内脓将溃,十全大补汤最得相当。
人参养荣汤治溃后虚热发作,木香流气饮散结肿寒湿为殃。
饮食不甘,定用香砂开胃;精神怯少,须将参术回阳。
阴虚阳虚,须八珍最为要领;盗汗自汗,得独参一味可强。
溃后多疼,乳香定痛散功奇莫缓;脾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功效尤良。
口燥谵言,泻实火须黄连解毒(汤);心烦衄血,理虚阳必犀角地黄(汤)。
古法治痈疽,称述仙方活命饮;今时医发背,还期神授卫生汤。
蟾酥丸在外科称为独品,护心散解内毒号曰无双。
讵知蜡矾丸护膜、护心,可羡淡中有味;还赞玉红膏生肌、生肉,堪夸坏里呈祥。
身凉自汗,腹痛肠鸣、呕逆,岂逃异功散;睡卧不宁、虚阳发燥、脓多定用圣愈汤。
生脉散接虚羸脉来微细,归脾汤除惊悸睡得安康。
竹叶石膏(汤)治虚烦、身热者何须疑虑,麦冬清肺(饮)除膈热有痰者毋待商量。
金鲤汤治肺痈吐脓气急,玄龟丹攻结毒臭腐顽疮。
风热生疮通圣散,疮疡狂躁破棺丹。
小柴胡(汤)除客邪往来潮热;大防风(汤)攻腿膝寒湿为殃。
咽肿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红斑紫岂逃化斑解毒汤。
八味丸捐口干妙药,二神丸治脾泄奇方。
香连丸为脏腑泻痢通用,甘露饮治口齿腐烂相当。
六和汤和脾止吐泻,双解散解表理内伤。
逍遥散善治女人诸病,保元汤常扶赤子多伤。
皮肤毛发干焦,芦荟丸效应甚捷;咽喉口齿肿痛,冰硼散功实非常。
滋肾丸治下元肾虚不固,凉膈散解上焦膈热多烦。
九龙丹消鱼口吞之灭迹,二蛟散行湿肿服下安康。
吕祖一枝梅止痢定惊,称为仙药;真君妙贴饮消疼止痛,号曰神方。
痔漏、瘿瘤、疔毒,古夸三品锭;痈疽、流注、诸风,今羡万灵丹。
题库01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下列何种疾病属于外科疾病A.骨折B.高血压C.脑血栓D.糖尿病E.慢性肾功能衰竭2.青霉素发现于A.1909年B.1919年C.1929年D.1939年E.1949年(二)X型题3.外科学按病因分类包括A.损伤B.感染C.肿瘤D.畸形E.高血压4.下列疾病属于外科疾病的有A.骨折B.肛周脓肿C.胃癌D.梅毒E.肾结石5.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现代外科先后解决了下列问题A.手术疼痛B.伤口感染C.止血D.输血E.手法复位技术第一章绪论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 B C D4.A B C E5. A B C D02 第二章无菌术一、选择题(一)A1型题1.需要灭菌的各种无菌包最大不能超过A.55×40×30立方厘米B.55×33×22立方厘米C.60×35×25立方厘米D.56×44×26立方厘米E.55×50×30立方厘米2.面部会阴部的皮肤消毒不应用哪种消毒液 EA.2%红汞B.过氧乙酸C.0.1%新洁尔灭溶液D.0.5%洗必泰溶液E.2.5%碘酊3.手术人员洗手中错误的做法是DA.从手指顺序洗刷至肘上10厘米处B.3分钟刷洗为1遍C.刷洗3遍D.冲水时,使水从肘部流向指尖E.刷洗完毕后小毛巾揩干4.消毒手术器械及敷料最可靠的方法是A.流动蒸汽灭菌法B.煮沸灭菌法C.燃烧灭菌法D.甲醛熏蒸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5.定期的手术室常规空气消毒最多采用A.乳酸熏蒸法B.甲醛熏蒸法C.紫外线照射D.过氧乙酸喷洒E.苯扎溴铵喷洒6.气性坏疽清创后手术室消毒应用A.紫外线灯照射B.新洁而灭喷洒C.臭氧消毒D.福尔马林熏蒸E.乳酸消毒7.穿好无菌手术衣后双手应A.在胸前持拱手姿势B.交叉于腋下C.下垂于两侧D.撑在腰部E.放于下腹部8.手术过程中若无菌区布单沾湿应CA.去除沾湿布单B.更换无菌巾C.覆盖干无菌巾D.涂擦消毒剂E.以上都不对9.行结肠瘘口关闭手术,其手术区皮肤消毒的顺序是 DA.中心区向四周涂擦B.一侧涂擦后再涂擦另一侧C.由瘘口上方涂向下方D.由外周向瘘口涂擦E.由瘘口下方涂向上方10.穿戴无菌手术衣及手套后无菌的区域除双上肢外还包括 DA.整个胸、腹部B.整个肩、颈、胸部C.腰以上胸、背部D.腰以上、肩以下躯干前部E.腰以上前胸及肩部11.未穿手术衣,下腹部手术野切口四周无菌巾的铺置顺序应A.下方、对侧、上方、近侧B.下方、上方、对侧、近侧C.上方、下方、对侧、近侧D.对侧、下方、近侧、上方E.对侧、下方、上方、近侧12.手臂的清洁消毒步骤下列不正确的是 CA.先用肥皂、清水洗一遍B.以消毒毛刷蘸20%皂液刷洗三遍,共10分钟C.刷洗范围包括手、前臂直至肘关节D.刷手后以无菌小毛巾将手和手臂擦干E.在消毒液中浸泡5分钟13.手术中不用的布单是DA.无菌巾B.中单C.孔巾D.三角巾E.大单A.直止血钳B.弯止血钳C.布巾钳D.有齿海绵钳E.组织钳14.固定手术巾C15.皮肤消毒DA.纱布引流条B.橡皮片引流条C.烟卷引流D.胶管引流E.药线引流条16.适用于浅部引流B17.适用于脓腔引流D(二)x型题18.手术人员洗手中正确的做法是ABCEA.从手指顺序洗刷至肘上10 Cm处B.一遍洗刷3分钟C.刷洗3遍D.冲水时,需从肘至指尖E.刷洗完毕后小毛巾揩干19.手术室管理正确的是BEA.上呼吸道感染者可以入内B.严格区分无菌与有菌手术C.同一房间接台,应先排有菌手术D.参加手术者应提前一天做好无菌准备E.进入手术室必须更衣、换鞋、戴好口罩、帽子20.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干手套正确的方法是A.双手提起无菌手术衣领抖开B.两手同时插入衣袖内C.请巡回护士在背后帮助拉紧衣角及系背带D.左手提左腰带往左后递给巡回护士打结E.右手提右腰带往右后递给巡回护士打结21.手术时铺盖无菌巾的原则是A.通常由一助铺盖无菌巾B.小手术仅盖一孔巾即可C.铺巾顺序依次为对侧、上边、下边、近侧D.也可先铺不洁的一侧、继而铺对侧、再对边、同边E.已穿手术衣时铺巾依次为对侧、上边、下边、近侧22.肥皂水刷手法中正确的方法是A.先以无菌刷从指尖依次刷至肘上10 Cm处B.使清水自肘开始,指尖低位流走C.冲洗肥皂干净后,立即浸泡于75%酒精桶中D.泡手消毒完毕,可以甩干手E.洗手消毒完毕,两手相对置于胸前23.手术区皮肤用碘酊、酒精消毒正确的是A.腹部手术用 2.5%碘酊自术区预切口向周围涂擦一遍B.用浸有75%酒精的纱布按同法涂擦二遍C.对感染伤口或肛门手术区消毒应从周围开始反向涂擦D.手术区消毒范围包括切口周围15 CmE.面部或婴幼儿皮肤可用 2.5%碘酊进行消毒24.正确的手术线结是A.滑结B.假结C.方结D.三重结E.外科结二、填空题1.物理灭菌法常用的方法是__高压__、__煮沸__、__火烧__、_紫外线___。
课程编码:76210215学时/学分:27/1. 5适用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临床医学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学科内容安排依据《皮肤性病学》第6版,张学军主编一书为主要内容,以理论课及课堂见习课相结合,口的是使预防系学生了解皮肤的生理结构及功能,学习与预防工作相关的常见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从而掌握相应的预防方法,为今后从事预防工作打基础。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科学。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其中包括正常皮肤及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中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没有疾病,而是逐渐打一展到美学要求,皮肤性病学科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课及课堂见习相结合,理论课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采用引导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见习课采用观看图谱、床边见习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交流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技巧。
四、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理论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五、教材及参考书1.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皮肤的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掌握表皮的分层及细胞构成,掌握皮肤附属器的种类及功能;2.熟悉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组成及特点,熟悉皮肤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的特点。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总论1[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官;2.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1. 皮肤组织病理学了解:1. 皮肤的功能[重点]1. 皮肤病的症状{难点]1. 皮肤组织病理学[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皮肤的解剖学、组织学:表皮、真皮结构,以及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发、皮脂腺、汗腺、指甲)。
2.重点讲解:皮肤的症状学。
3.一般讲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组织病理学。
第二章总论2[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皮肤性病的治疗和预防熟悉:1. 皮肤性病常用实验室技术了解:1. 皮肤的保健与美容[重点]1. 皮肤病的治疗。
{难点]1. 皮肤性病的某些实验室技术。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4.详细讲解:皮肤性病常用实验室技术5.重点讲解:皮肤性病的治疗6.一般讲解:皮肤的保健与美容第三章病毒性和细菌性皮肤病[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单纯疱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2. 带状疱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 脓疱疮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熟悉:1. 各种“疣”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2. 水痘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3. 传染性软疣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 丹毒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1. 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重点]1. 带状疱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 脓疱疮的临床特点;[难点]1. 各种“疣”的临床表现。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单纯疱疹、水痘、各种“疣”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脓疱疮的临床特点和诊治2.重点讲解:带状疱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一般讲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第四章真菌性皮肤病[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2. 花斑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
熟悉:1.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皮肤性病学前言皮肤性病学是研究发生于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及其相关病的学科,是临床学科的一个分科,与内科有密切联系。
治疗上除内服药尚有各种外用疗法。
皮肤性病学课程包括总论、皮肤病和性病。
通过总论对皮肤结构、功能、症状、诊断、常用实验诊断技术、皮肤病内外用药等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各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紧紧围绕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强调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以启发式教学,结合皮肤临床表现直观性强的特点,应用多媒体,通过二十多学时的课程,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人才打好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总学时26学时,大课18学时,见习8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二,三章皮肤的结构、功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皮肤和附件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熟悉皮肤的各种生理功能。
3、熟悉影响皮肤功能的各种因素。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一)皮肤结构1、概述皮肤组成及其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皮肤的厚度、面积、外观、纹理形成及意义。
2、表皮二类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1)角质形成细胞a.来源、基底层——角质层各层的细胞形态、演变与功能b.桥粒、半桥粒、张力微丝、角质小体、被膜颗粒的作用c.角质蛋白形成、性质、功能及表皮更替时间。
(2)树枝状细胞a.黑素细胞形态分布、黑素小体作用。
b.郎格汉斯细胞形态、分布于免疫关系。
c.Merkel细胞形态、分布、作用。
3、基底膜带的组成与作用4、真皮分层、组成(纤维、基底、细胞)、性质与作用5、皮下组织的结构与作用6、皮肤附属器(1)毛发的结构、生长周期与内分泌关系。
(2)皮脂腺的形态分布,皮脂形成、排泄及与内分泌关系。
(3)大、小汗腺的形态、分布、功能及神经支配。
(4)甲的结构、生长速度。
7、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神经分布情况。
一、引言皮肤炭疽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牛、羊、马等食草动物中。
人类感染炭疽的主要途径为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及其制品。
皮肤炭疽是炭疽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病例的95%以上。
由于炭疽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预防用药在皮肤炭疽的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皮肤炭疽的预防用药原则、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皮肤炭疽的预防用药原则1.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期发现皮肤炭疽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预防用药应在确诊后立即开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3. 综合治疗预防用药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隔离、消毒、免疫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4. 药物交替使用为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可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
三、皮肤炭疽的常用预防药物1.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皮肤炭疽的主要药物,常用的抗生素有:(1)青霉素类:青霉素G是治疗皮肤炭疽的首选药物,剂量为每日100万~1000万U,分次静脉滴注。
重症患者可加大剂量或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
(2)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药物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炭疽,剂量与青霉素类相似。
(3)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环素等药物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炭疽,剂量为每日0.5~1g,分次口服。
2. 抗炭疽血清抗炭疽血清是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含有高浓度的抗炭疽抗体,可用于治疗炭疽病。
剂量为每日1~2万U,静脉注射。
3.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1)干扰素:干扰素α-2b可用于治疗皮肤炭疽,剂量为每日100万~300万U,肌肉注射。
(2)白介素-2:白介素-2可用于治疗皮肤炭疽,剂量为每日1~5mg,静脉滴注。
四、皮肤炭疽预防用药的注意事项1.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滥用药物。
2. 定期监测血药浓度,确保药物在有效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