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238.68 KB
- 文档页数:86
《老山界》知识点总结1【主题思想】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文章结构】决定翻山:点题翻山经过:行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翻山之后:深化中心3【文学常识】作者:陆定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副总理。
有作品《金色的鱼钩》中国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同志总结。
4【长征诗歌】《七律 ·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5【词汇9个】词汇拼音例句或解释攀谈pān tán两人~起来很相投。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六单元1.易错字音拽.(zhuài)无垠.(yín)癫.(diān)狂凛.(lǐn)冽吞噬.(shì)销蚀.(shí)羸.(léi)弱步履.(lǚ)告罄.(qìnɡ)遗孀.(shuānɡ)毋.(wú)宁风餐露.(lù)宿闷.(mèn)闷不乐毛骨悚.(sǒnɡ)然忧心忡.(chōnɡ)忡怏.(yànɡ)怏不乐炽.(chì)热逃逸.(yì)轮廓.(kuò)模.(mó)拟舷.(xián)窗俯瞰.(kàn)无虞.(yú)遨.(áo)游确凿.(záo)点缀.(zhuì)隐没.(mò)迟钝.(dùn)凝.(nínɡ)固孤零零.(línɡ)天涯.(yá)海角圮.(pǐ)棹.(zhào)数小舟啮.(niè)沙臆.(yì)断欤.(yú)2.易错字形烧灼.屏息凝.视褐.色惊心动魄.稠.密闲暇.心有灵犀.铁钯.溯.流木杮.湮.于沙上3.多音字(安宁)(宁愿)(禁受)(禁止)(调动)(调整)(薄板)(轻薄)(薄荷)(三年两载)(怨声载道)(停泊)(水泊)(模拟)(模样)(鸡蛋壳)(地壳)4.形近字qìnɡ):钟磬qìnɡ):告罄yínɡ):赢钱léi):羸弱diān):癫狂diān):高山之巅bì):墙壁bì):臂膀bì):玉璧pī):刀劈xián):舷窗xuàn):头晕目眩xián):弓弦xuàn):泫然lónɡ):笼子lǒnɡ):田垄lónɡ):玲珑ɡōnɡ):龚自珍风餐露宿耀武扬威忧心忡忡语无伦次海市蜃楼耐人寻味惊心动魄不期而至设问: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七下文言《卖油翁》【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文学常识积累:了解欧阳修相关文学常识。
3.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中的道理。
【品读学习】(一)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本文选自《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所写的笔记体小说。
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多以人物趣闻轶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
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二)把握故事内容1.掌握正确字音,朗读的节奏停顿。
2.先不看注释尝试读懂大意,圈出不懂的语句,再结合注释重读故事。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自己也因此自夸。
他曾在自己家的园子中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很久不离开。
(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也是很精湛吗?”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说着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但铜钱却没有湿。
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重点字词(1)通假字①但手熟尔:同“耳”,罢了②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勺子(2)古今异义①尝.射于家圃古义为曾经;今义辨别滋味、尝试②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为怎么;今义安全、平安③但.手熟尔古义为只、仅仅,副词;今常用作转折连词,但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孙权劝学(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⑪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部编七年级下册一二单元语文知识点
一、第一单元:全球一体化与大变革
1. 全球一体化:全球一体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互
动发展的现象和趋势。
通过全球一体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
和资源更加自由流动。
2. 大变革:大变革指的是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各种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是经济上的、文化上的、科技上的等等,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 世界杯:世界杯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赛,由世界足球联合会(FIFA)主办。
每四年一次,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的关注。
世界杯不仅是一场足球比赛,更是全球
一体化的体现,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第二单元:拿得起,放得下
1. 放下才能拿起:这是一个寓意深远的道理,指的是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时候需
要放下一些东西,才能腾出双手去拿取更好的东西。
这可以是一种心态调整,也可以
是对物质、情感等的舍弃。
2. 放下物质贪欲:指人们应该摆脱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执着,不要为了追求物质
而失去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只有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3. 放下情感包袱:指人们应该学会释放过去的情感包袱,不要因为过去的伤痛而固守
不放。
只有放下情感包袱,才能把握好现在和未来的幸福。
4. 包袱:这个词在语文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古代用来裹物品的布匹,二是指比喻心
理上的负担或烦恼。
\。
22 伟大的悲剧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二、字音词义拽zhuài:拉。
昔xī日:往日,从前。
辜gū负:使别人或者自己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希望落空。
违背了别人的好意,希望。
凛冽liè:寒冷得刺骨。
吞噬shì:吞食。
疲惫bèi:极度困倦,没有精神。
钦佩pèi:敬重佩服。
鲁莽mǎng: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
保佑yòu:指企盼有宗教信仰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
厄è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拯zhěng救:指援助使其脱离危难,危险。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姗shān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chōng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海市蜃shèn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
现多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三、主题概述课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归途中悲壮罹难的描写,歌颂他们不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值得所有人悼念和崇敬。
本文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写斯科特一行满怀欢喜地奔向南极点,却发现有人捷足先登,只要失望地返回并为胜利者作证。
第二部分(4~13):写五位探险队员一个个悲壮地逝去。
第三部分(14~16):英雄的遗体被安葬,他们受到英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悼念和崇敬。
五、鉴赏品读1.第1段中的“拽”字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激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鲁滨逊的想法与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类比,写出他们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的侥幸心理,表达了他们痛苦、极度恐惧的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知识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文原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一、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修全集》。
二、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尝射于家圃古义:曾经。
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
今义:平安;安全3.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二)一词多义1.射:尝射于家圃射箭,动词尔安敢轻吾射射技,名词2.尔:尔安敢轻吾射你,人称代词但手熟尔罢了,语气词(三)词类活用1.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2.吾射不亦精乎动词用作名词,射技3.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四)文言句式1.倒装句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自钱孔入。
三、翻译课文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他)曾在自家的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射箭,久久不离开。
人教版七下《木兰诗》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木兰当户..织(对着)(门)2.不闻机杼.声(织布梭子)3. 惟.闻女叹息(只)4.问女何所忆.(思念)5.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6.愿为市鞍马....(为此)(买)( 泛指马和马具 )7.旦.辞爷娘去(早晨)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水流声)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马叫的声音)10.万里赴戎机..(战争)11.关山度.若飞(过)12.朔.气传金柝..(北方)(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13.寒光照铁衣..(铠甲)14.策勋..十二转(记功)15.赏赐百千强.(有余)16.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17.当户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18.著.我旧时裳(穿)19.对镜帖.花黄(帖同“贴”)20.雄兔脚扑朔..(动弹)21.雌兔眼迷离..(眯着眼)22.双兔傍地走...(并排跑)(三)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火,同“伙”,伙伴。
(四)古今异义1.愿为市鞍马:市:古义:买;今义:集市。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但是。
3.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4.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
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五)一词多义: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六)句子的翻译: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冰冷的铠甲。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 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单元字词汇总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何妨一下楼 钻探:动词,这里是钻研的比喻说法。 疏懒:形容词,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高标:名词,很高的标准。标,标准。 慷kāng慨kǎ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安详,安稳。 阿司匹林:一种解热镇痛药。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kāi:擦,抹。 阖hé: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孙权劝学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⑪见:了解。⑫往事:指历史。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⑪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