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补偿和静态补偿的不同
- 格式:docx
- 大小:40.44 KB
- 文档页数:6
主要区别是补偿的速度。
动态的很快,国标要求在2秒以内跟上负载的变化,国外标准则更高,要求20mS,就是要在一个周波内跟上负载变化,这样,负载需要无功的时候,马上就补偿。
不过动态的价格超贵!静态的比较慢,国标修改以后已经比原来的快了很多,但是还是在15秒以上,就是说,负载变化后,至少要等15秒以后,静态补偿才开始动作(给予补偿,很慢,对吧)。
但是静态的成熟可靠,价格低廉。
介于动态与静态之间的,是快速补偿,反应速度为2~10秒。
由于速度的要求,它们内部的元件的区别也较大。
至少,无功补偿控制器就得使用动态补偿,比如用我公司的“G Z K900动态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通过了CQC认证的产品),等等。
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区别是什么?动态补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是一类先进的补偿装置,静态补偿是相对于动态补偿来说的。
以前我们常见的补偿柜或者补偿箱,大多用接触器做电容的开关。
因为接触器的反应慢,又要考虑电容器的放电时间,所以这类补偿装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投切间隔较长,最快也不过在5秒左右。
这样的速度,对于电焊机、行吊、锯木机,等等机器来说,就不能很好的补偿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采用了可控硅来做电容开关,可以将反应速度提高到毫秒,也就是可以跟踪负载的变化,级数先进的产品,几乎达到同步补偿的水平。
这样的快速补偿装置,我们叫它“动态补偿”。
目前,国家对动态补偿的要求还比较低:国家标准GB/T15576-2008《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中“6•13”的规定: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秒。
JB/T 10695-2007《低压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中“6•12•8”的规定: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
因此,按目前的标准,动态补偿就是:对电网功率因数变化,能在2秒以内反应并投切的补偿装置。
早期动态的补偿装置,因工作时没有接触器动作,没有吸合或释放产生的巨大响声,所以又称静止补偿。
(注意:静止、静态,是不一样的)那么,响应时间长的传统补偿装置,比如5秒以上的,就是静态补偿了。
名词解释补偿运动
补偿运动(re补偿)是指在一个控制系统中,当输入信号与预期输出信号之间存在误差时,系统采取的一种纠正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小误差并恢复系统的稳定性。
补偿运动通常与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一起使用,用于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补偿运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计算机控制器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探索如何通过计算机来实现高精度的控制系统。
然而,由于传感器误差、控制器内部噪声等原因,控制系统的精度往往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补偿运动应运而生。
补偿运动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系统进行一些调整,使系统输出信号与预期输出信号之间的差距最小化,从而提高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补偿运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静态补偿、动态补偿和补偿控制器。
静态补偿是指在控制系统稳定状态下进行的,通过设定一些参数,对系统进行静态调整,以尽可能减小误差。
动态补偿是指在系统动态响应过程中进行的,通过对系统进行实时调整,以尽可能减小误差。
补偿控制器则是一种特殊的补偿运动,它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器内部的参数来实现补偿运动。
在实践中,补偿运动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补偿运动可以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以达到高精度的加工和装配要求;在医疗设备中,补偿运动可以用于控制心率和血压等参数,以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补偿运动也在不断地被创新和应用。
例如,在深度学习算法中,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被广泛应用,以实现对复杂控制系统的自适应学习和优化控制。
因此,补偿运动不仅是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
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电力系统常见无功补偿方式分析与讨论电力系统常见的无功补偿方式有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两种。
静态补偿主要包括并联电容器补偿和串联电感器补偿。
并联电容器补偿是通过并联连接电容器组来提供无功功率,以消除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缺口。
电容器的无功功率和电压成正比,通过调整并联电容器的容量,可以实现无功功率的控制。
并联电容器补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量可调节,具有较低的损耗和较高的响应速度。
动态补偿主要包括静态同步补偿(SSC)、STATCOM和SVC。
静态同步补偿(SSC)是一种将无功功率转换为有功功率的设备,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的相位角来实现对无功功率的控制。
SSC主要包括同步电机和发电机组,可以通过电源的调节,在电力系统中提供无功功率补偿。
STATCOM是一种通过控制所连接的电容器组和可逆式变频器来实现对无功功率的控制的设备。
STATCOM可以根据电网的需求,调节电容器的电压和频率,实现无功功率的传输和补偿。
电路补偿法的原理
电路补偿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方法,它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加入补偿电路,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能。
其原理是利用补偿电路的特性,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稳定系统的目的。
电路补偿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路中的电感、电容等元件来改变电路的阻抗,从而影响电路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在电力系统中,电路补偿法主要是通过加入补偿电容、补偿电感等元件来改变系统的阻抗,从而调节系统的电压、电流等参数,以达到稳定系统的目的。
具体来说,电路补偿法可以分为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两种。
静态补偿主要是通过加入补偿电容、补偿电感等元件来改变系统的阻抗,从而调节系统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动态补偿则是通过加入电子器件,如晶闸管、IGBT等,来实现对系统电压、电流等参数的快速调节。
电路补偿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电流稳定、功率因数校正等方面。
在电力系统中,电路补偿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率,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电路补偿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方法,它通过加入补偿电路,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能。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电路补
偿法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无功补偿的多种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无功补偿是指通过投入无功功率来改善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
无功补偿的多种方式根据实现的方法和装置的种类,可以分为静态无功补偿和动态无功补偿。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详细说明。
静态无功补偿常见的方式有电容补偿、电抗补偿和混合补偿等。
电容补偿主要通过并联接入电容器的方式进行,它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提高电源的容量利用效率,减小线路功率损耗,并改善电压的稳定性。
电容补偿的优点有:1.无需响应时间,能实现快速无功补偿;2.功率因数改善明显,系统稳定性较好;3.维护成本低,装置体积小;4.可靠性高,寿命长。
但电容补偿也存在一些缺点:1.稳态补偿效果受负荷变化的影响较大;2.补偿效果受谐波干扰的限制;3.对电源电压波动敏感,需配合电压调整设备。
电抗补偿主要通过串联电抗器的方式实现,它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质量,改善电网稳定性,减小潮流损耗,提高电能质量。
电抗补偿的优点有:1.对电源电压波动不敏感,较适合对电力系统进行长距离补偿;2.补偿稳态性能好,可适用于任意负荷;3.能抵抗系统谐波干扰。
电抗补偿的缺点是:1.响应速度较慢,不能实现快速的动态无功补偿;2.在低频部分容易产生谐振问题;3.需要较大的设备体积和投资成本。
混合补偿通常综合了电容补偿和电抗补偿的优点,通过同时串联接入电容器和并联接入电抗器的方式进行补偿。
混合补偿的优点有:1.能够综合利用电容补偿和电抗补偿的优点,使补偿效果更好;2.适用于各种负荷类型和负荷变化的场合;3.能够抑制谐波,提高电压质量;4.稳态和动态补偿效果均较好。
混合补偿的缺点是:1.需要更大的设备容量,增加了投资成本;2.响应时间相对较长。
动态无功补偿是指通过高速的开关装置来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
常见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包括静态无功发生器(SVG)、静止补偿装置(SSC)和可变补偿器(VSC)等。
动态无功补偿的优点有:1.响应速度极快,可以实现毫秒级的无功补偿;2.能够实现连续调整补偿功率,适应负荷变化;3.能够抑制谐波,提高电压质量;4.对电源电压波动不敏感。
动态补偿与静态补偿在我们的供配电系统当中,无功功率对供配电系统和负载的安全、有效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在电力系统中,大部分变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的阻抗是感性的,也就意味着它们需要消耗无功功率,很显然,这些无功功率通过供电系统由发电机提供并且通过长距离的传送是非常不合理的,在大容量的系统中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合理的方法就是在需要无功功率的地方向系统提供无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在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从而提高输电设备和变电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另外,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中,在合适的地点加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还可以改善输电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输电能力,稳定受电端及电网的电压。
产生无功功率的方法有三种:1、早期的典型代表为同步调相机,体积庞大造价高,已渐渐淘汰;2、第二种是并联电容器的方法,主要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安装使用,但是需要根据系统可能存在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根据不同用户的供电情况、负荷情况、电压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串联电抗器的电容器补偿装置是提高功率因数Z广泛的一种方式,当用户系统负荷为连续性生产,负载变化率不高时,一般建议采用FC的固定补偿方式,也可以采用由接触器控制的分步投切的自动补偿方式(例如50kvar、100kvar、200kvar、600…),这个对于中压、低压供配电系统都适用;主要应用在大部分的用电场所,石油化工、水处理、公共建筑、水泥、造纸等。
当负荷变化较快,或者为冲击性负荷时,需要快速补偿,例如橡胶行业的密炼机,通常在1-2分钟内系统对于无功功率的需求从0kvar上升至1500kvar,然后又下降至0kvar。
但是由于一般的无功自动补偿系统所采用的电容器,从运行状态断开,退出电网后,在电容器的两极之间存有残压,残压的大小无法预知,需要1-3分钟的放电时间,所以再次投入电网的间隔至少要等到残压通过电容器内部的放电电阻消耗至50V以下时才能进行第二次投入使用,所以无法做到快速响应;另外,由于系统存在大量谐波,由电容器串联电抗器组成的LC调谐式滤波补偿装置需要大容量的投入来保证电容器的安全,但是同时也有可能造成系统过度补偿,呈容性;于是,也就有了通常所说的静止功补偿装置:(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诞生了,其典型的SVC代表是由TCR(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FC(Fixed Capacitor)组成的,即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固定电容器组(通常需要串联一定比例的电抗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重要性是它能够通过调节TCR中晶闸管的触发延迟角来连续调节补偿装置的无功功率;SVC这种补偿形式目前主要在中高压配电系统中应用,对于负载容量大、谐波问题严重、冲击性负荷、负载变化率高的场合特别适用,例如钢厂、橡胶、有色冶金、金属加工、高铁等;除了SVC,还有TSC(Thyristor Switch Capacitor),即晶闸管投切的电容器组,采用晶闸管来代替接触器的快速投切方式,主要使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例如焊接设备特别多的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加工等;MCR(Magnetic Controlled Reactor)即磁阀式可控电抗器,通常与FC配合使用。
无功补偿技术的比较研究无功补偿技术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和分配过程中。
本文将对当前常见的三种无功补偿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包括静态无功补偿、动态无功补偿和混合无功补偿技术。
一、静态无功补偿技术静态无功补偿技术是通过静止性电子器件实现的无功补偿。
常见的静态无功补偿技术包括静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和静态同步补偿装置(STATCOM)。
SVC通过可控硅器件来实现电容和电感的不同接入方式,并通过控制这些器件的导通使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进行补偿。
STATCOM则通过采集电网电压的信息,在电源侧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的电流来补偿无功功率。
静态无功补偿技术具有调节速度快、无功补偿效果好的特点,尤其适合对系统电压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然而,静态无功补偿技术的造价较高、容量限制较大,因此在大型电力系统中应用较多。
二、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是通过旋转机械设备实现的无功补偿。
常见的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包括同步电动机无功补偿装置(SVC)和风力发电机组无功补偿装置。
同步电动机无功补偿装置通过调节同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来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
它具有快速响应、无功补偿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同步电动机的容量相对较大,造价较高。
风力发电机组无功补偿装置则通过调节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
它具有无需外部电源、容量可调节等优点,但在风电系统中的应用场景有限。
三、混合无功补偿技术混合无功补偿技术是将静态和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补偿方式。
常见的混合无功补偿技术包括STATCOM与风力发电机组的组合、SVC与同步电动机无功补偿装置的组合等。
混合无功补偿技术通过充分发挥静态和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的优势,提高了无功补偿的效果和灵活性。
它既能提供快速响应的能力,又能在容量限制方面更加灵活。
然而,混合无功补偿技术的内部机构复杂,控制难度较大。
总结:静态无功补偿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和混合无功补偿技术各有其优缺点。
无功补偿装置的分类及特点无功补偿装置是电力系统中用来改善功率因数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通过补偿无功功率,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无功补偿装置可以分为静态无功补偿装置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两大类。
本文将对这两类装置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静态无功补偿装置静态无功补偿装置是一种通过静态元件来实现无功功率补偿的装置。
主要有电容补偿装置、电抗补偿装置和混合补偿装置。
1. 电容补偿装置电容补偿装置采用电容器来产生无功电流,补偿电网中的感性无功功率。
它主要可以分为固定电容补偿装置和可变电容补偿装置两种类型。
固定电容补偿装置适用于无功负荷变化不大的场合。
它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并且成本较低。
但是,由于负载变化时的固定补偿容量不能适应需求,可能导致补偿效果不佳。
可变电容补偿装置能够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整补偿容量,适用于负荷波动较大的场合。
它通过控制开关和电容器的并联或串联连接来实现不同的电容量组合,从而提供灵活的无功补偿调节。
2. 电抗补偿装置电抗补偿装置主要采用电感器来产生无功电流,补偿电网中的容性无功功率。
它主要包括固定电抗补偿装置和可变电抗补偿装置两种类型。
固定电抗补偿装置适用于容性负荷变化不大的场合。
它能够稳定供电系统电压,改善电网的稳定性和功率因数。
但是由于固定电感器无法应对负荷波动,因此其补偿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可变电抗补偿装置能够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整补偿容量,适用于波动性负荷较大的场合。
它通过调节器件的感应度和接入方式实现电抗的动态调节,以满足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无功补偿需求。
3. 混合补偿装置混合补偿装置是将电容补偿装置和电抗补偿装置组合在一起使用的装置。
通过合理地选择电容和电抗的组合方式,可以更精确地对功率因数进行补偿。
这种补偿方式在大型电力系统中应用较多,可以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是一种根据电网运行状态实时调整补偿容量的装置。
主要包括SVG(Static Var Generator)和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
电压补偿原理
电压补偿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了保持电压稳定,减小电压波动和提高电压质
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
在电力系统中,电压补偿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电压补偿的原理主要包括静态电压补偿和动态电压补偿两种方式。
静态电压补偿是通过在电网中增加无功功率来调节电压,主要包括无功功率补
偿装置和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是通过串联电容器或并联电感器来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从而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稳定电压。
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则是通过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来实现对电网电压的调节,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动态电压补偿是通过控制电压源的输出电压来实现对电网电压的调节,主要包
括STATCOM(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和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两种装置。
STATCOM是一种采用可控晶闸管器件来实现对电网电压的调节的装置,它能够快速响应电网的电压变化,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SVC则是通过控制电容器
和电感器的接入和退出来实现对电网电压的调节,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电网的电压波动,提高电网的电压质量。
电压补偿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无功功率的流动和电压源的输出电压来实现对电网
电压的调节,从而保证电网的电压稳定,减小电压波动,提高电压质量。
在电力系统中,电压补偿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因此,电压补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蒸汽计量温压补偿方式的探讨
蒸汽计量是工业中常见的一种计量方法,用于测量和记录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以便用于监测和控制蒸汽系统的运行。
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补偿措施,以确保蒸汽计量的准确性。
本文将对蒸汽计量温压补偿方式进行探讨。
蒸汽的温度与压力是蒸汽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蒸汽计量中需要对温度和压力进行准确测量,并作为计量结果的重要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空气温度、湿度、流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为了消除这些误差,我们可以采取温压补偿方式来纠正蒸汽计量中的误差。
温度补偿是通过测量环境的温度,并将其与蒸汽温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实际温度值并进行补偿。
这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并使用温度传感器将其与蒸汽温度进行比较来实现。
温压补偿可以分为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两种方式。
静态补偿是指根据测量的静态温度和压力值进行补偿,这种方式适用于稳定的环境条件下的蒸汽计量。
动态补偿是指根据实时监测峰值温度和压力进行补偿,这种方式适用于环境条件变化频繁的蒸汽计量。
除了温压补偿方式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需要考虑,如湿度、流速和材料特性等。
湿度对温度测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测量并进行补偿来消除。
流速对压力测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流量计进行补偿来消除。
而材料特性对温度和压力计量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解决。
蒸汽计量温压补偿方式对于保证蒸汽计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选择和使用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并采取合适的补偿措施,可以有效消除环境条件对蒸汽计量的影响,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蒸汽计量结果。
三相不平衡补偿的原理引言:在电力系统中,三相不平衡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三相不平衡指的是三个相电压或相电流之间的幅值或相位差不相等的情况。
三相不平衡会导致电力系统中的许多问题,比如电压波动、功率损耗增加、设备寿命缩短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三相不平衡补偿技术被广泛应用。
一、三相不平衡的原因三相不平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负载不平衡、电源不平衡、线路阻抗不平衡等。
负载不平衡是指在三相系统中,三个相的负载不相等,导致电流不平衡。
电源不平衡是指供电系统中的三个相电压不相等,导致电压不平衡。
线路阻抗不平衡是指电力线路的阻抗不相等,导致电流不平衡。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导致三相不平衡的产生。
二、三相不平衡的影响三相不平衡会对电力系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首先,三相不平衡会导致电压波动。
当负载不平衡时,电流的不平衡会导致电压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电压的波动。
其次,三相不平衡会造成功率损耗的增加。
当电流不平衡时,会导致负载的功率因数下降,从而增加系统中的有功功率损耗。
此外,三相不平衡还会导致设备寿命的缩短,因为设备在不平衡条件下运行时,会产生过热和振动等问题,从而缩短设备的寿命。
三、三相不平衡的补偿原理为了解决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采用三相不平衡补偿技术。
三相不平衡补偿的原理是通过引入额外的补偿电流或电压来抵消不平衡的部分。
其中,常用的三相不平衡补偿技术包括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两种。
1. 静态补偿静态补偿是指通过静态电力电子器件来实现对三相不平衡的补偿。
常用的静态补偿装置包括静态无功补偿器(SVC)、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COM)等。
这些装置能够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通过控制电流或电压的相位和幅值,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的调节,从而达到补偿三相不平衡的效果。
2. 动态补偿动态补偿是指通过动态电力电子器件来实现对三相不平衡的补偿。
常用的动态补偿装置包括动态无功补偿器(DSTATCOM)、动态同步补偿器(DSTATCOM)等。
1.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主要区别是补偿的速度。
动态的很快,国标要求在2秒以内跟上负载的变化,国外标准则更高,要求20mS,就是要在一个周波内跟上负载变化,这样,负载需要无功的时候,马上就补偿。
不过动态的价格超贵!静态的比较慢,国标修改以后已经比原来的快了很多,但是还是在15秒以上,就是说,负载变化后,至少要等15秒以后,静态补偿才开始动作(给予补偿,很慢,对吧)。
但是静态的成熟可靠,价格低廉。
介于动态与静态之间的,是快速补偿,反应速度为2~10秒。
由于速度的要求,它们内部的元件的区别也较大。
至少,无功补偿控制器就得使用动态补偿,比如用我公司的“G Z K900动态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通过了CQC认证的产品),等等。
2.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区别是什么?动态补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是一类先进的补偿装置,静态补偿是相对于动态补偿来说的。
以前我们常见的补偿柜或者补偿箱,大多用接触器做电容的开关。
因为接触器的反应慢,又要考虑电容器的放电时间,所以这类补偿装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投切间隔较长,最快也不过在5秒左右。
这样的速度,对于电焊机、行吊、锯木机,等等机器来说,就不能很好的补偿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采用了可控硅来做电容开关,可以将反应速度提高到毫秒,也就是可以跟踪负载的变化,级数先进的产品,几乎达到同步补偿的水平。
这样的快速补偿装置,我们叫它“动态补偿”。
目前,国家对动态补偿的要求还比较低:国家标准GB/T15576-2008《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中“6•13”的规定: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秒。
JB/T 10695-2007《低压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中“6•12•8”的规定: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
因此,按目前的标准,动态补偿就是:对电网功率因数变化,能在2秒以内反应并投切的补偿装置。
早期动态的补偿装置,因工作时没有接触器动作,没有吸合或释放产生的巨大响声,所以又称静止补偿。
(注意:静止、静态,是不一样的)那么,响应时间长的传统补偿装置,比如5秒以上的,就是静态补偿了。
1 无功补偿的分级根据构成系统的电容器规格不同可实现不同的无功补偿分级。
例如1 系统中如果选用电容器最小容量为SWL-8MZS/450-10.5 即单只电容器容量为15kvar10kvar5kvar。
则最小补偿级差为5kvar。
例如2 系统中如果选用电容器最小容量为SWL-LBMZS/450-10 即单只电容器容量为10kvar 则最小补偿级差为10kvar。
2 最大和最小的补偿量答复1 对于静态补偿系统的最小补偿容量为5kvar即单体容量为15kvar10kvar5kvar电容器的最小补偿容量。
2 对于带谐波抑制系统的最小补偿容量为10kvar即单体容量为10kvar电容器的补偿容量3 最大补偿容量我们提供的无功补偿电容器为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模块组合的方式实现无功补偿容量的扩充。
对于GGD柜型柜体尺寸为1000mm宽600mm深2230mm高的情况下可安装电容器数量为20只。
静态补偿系统可补偿最大容量为40kvar20kvar20kvar20800kvar。
谐波抑制型静态补偿系统可补偿最大容量为30kvar20600kvar。
对于MNS柜型柜体尺寸为600mm宽800mm深2200mm高的情况下可安装电容器数量为12只。
静态补偿系统可补偿最大容量为40kvar20kvar20kvar12480kvar。
谐波抑制型静态补偿系统可补偿最大容量为30kvar12360kvar。
3 静态和动态补偿的区别答复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界定在于补偿响应时间的差别上。
国外将动态补偿的标准定在响应时间是一个周波以内20ms大于此响应时间的再划分出一个快速补偿20mS--3S以上的就是静态补偿了。
目前中国标准偏低最新的GB/T15576-2008《低压成套无功补偿装置》的6.13条界定: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是1S. FST静态补偿智能型综合模块及配套产品FST静态补偿智能型综合模块及配套产品1.增强型老版本智能综合模块补偿方式容量Kvar 增强型备注名称规格型号老版本该系列模块适用于谐波含量在国标范围内的应用场合三相共补△ 2020 综合模块FST-EMZSZ/450-20.20 2010FST-EMZSZ/450-20.10 1010 FST-EMZSZ/450-10.10 105 FST-EMZSZ/450-10.5 控制64路控制器FST-EKGT 控制136路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分相补偿Y 20 综合模块FST-EMZFZ/250-20 10FST-EMZFZ/250-10 5 FST-EMZFZ/250-5 控制136路控制器FST-EKFT 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2.增强型升级版智能综合模块补偿方式容量Kvar 增强型备注名称规格型号升级版该系列模块具有谐波监测和保护功能使用于谐波含量在国标范围内的应用场合三相共补△ 2020 综合模块FST-EMZSZX/450-20.20 2010 FST-EMZSZX/450-20.10 1010FST-EMZSZX/450-10.10 105 FST-EMZSZX/450-10.5 控制64路控制器FST-EKGTH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H 分相补偿Y 20 综合模块FST-EMZFZX/250-20 10 FST-EMZFZX/250-10 5 FST-EMZFZX/250-5 控制136路控制器FST-EKFTH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H 3.普通型老版本智能综合模块补偿方式容量Kvar 普通型备注名称规格型号老版本该系列模块适用于谐波含量在国标范围内三相共补△ 2020 综合模块FST-EMZS/450-20.20 2010 FST-EMZS/450-20.10 1010 FST-EMZS/450-10.10 的应用场合105FST-EMZS/450-10.5 控制64路控制器FST-EKGT 控制136路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分相补偿Y 20 综合模块FST-EMZF/250-20 10 FST-EMZF/250-10 5 FST-EMZF/250-5 控制136路控制器FST-EKFT 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4.普通型升级版智能综合模块补偿方式容量Kvar 普通型备注名称规格型号升级版该系列模块使用于谐波含量在国标范围内的应用场合三相共补△ 2020 综合模块FST-EMZSS/450-20.20 2010 FST-EMZSS/450-20.10 1010 FST-EMZSS/450-10.10 105 FST-EMZSS/450-10.5 控制64路控制器FST-EKGT 控制136路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分相补偿Y 20 综合模块FST-EMZFS/250-20 10 FST-EMZFS/250-10 5 FST-EMZFS/250-5 控制136路控制器FST-EKFT 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ST静态补偿经济型投切模块及配套产品1.经济型老版本投切模块补?シ绞?容量Kvar 名称规格型号备注三相共补△ 2020 投切模块FST-EMKS/450-20.20 该系列模块适用于谐波含量在国标范围内的应用场合30 FST-EMKS/450-30 20FST-EMKS/450-20 15 FST-EMKS/450-15 控制64路共补控制器FST-EKGTJ 控制136路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分相补偿Y 20 投切模块FST-EMKF/250-20 10 FST-EMKF/250-10 5 FST-EMKF/250-5控制136路混补控制器FST-EKFTJ 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2.经济型升级版投切模块补偿方式容量Kvar 名称规格型号备注三相共补△ 2020 投切模块FST-EMKSS/450-20.20 该系列模块适用于谐波含量在国标范围内的应用场合30 FST-EMKSS/450-30 20 FST-EMKSS/450-20 15 FST-EMKSS/450-15 控制64路共补控制器FST-EKGTJ 控制136路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分相补偿Y 20 投切模块FST-EMKFS/250-20 10 FST-EMKFS/250-10 5 FST-EMKFS250-5 控制136路混补控制器FST-EKFTJ 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 动态补偿综合模块及配套产品1.外置串联7电抗器的谐波抑制一体化综合模块与配套控制器、指示器补偿方式容量规格型号备注名称动态补偿模块化结构适用于电焊机、变频器等设备产生的5、7次谐波较大的场合而且产生谐波负载总负荷≥50变压器容量三相共补△ 40Kvar 综合模块FST-LEDMZSW/450-40-7 30Kvar FST-LEDMZSW/450-30-7 20Kvar FST-LEDMZSW/450-20-7 15KvarFST-LEDMZSW/450-15-7 10Kvar FST-LEDMZSW/450-10-7 5KvarFST-LEDMZSW/450-5-7 控制136路动补控制器FST-EKFTD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D 分相补偿Y 30Kvar 综合模块FST-LEDMZFW/250-30-7 20Kvar FST-LEDMZFW/250-20-7 10Kvar FST-LEDMZFW/250-10-7 5KvarFST-LEDMZFW/250-5-7 控制136路混补控制器FST-EKFTD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D 2.外置串联13电抗器的谐波抑制一体化综合模块与配套控制器、指示器补偿方式容量规格型号备注名称动态补偿外置13电抗器一体化模块结构适用于硅整流、中频炉、轧机等三相共补△ 40Kvar 综合模块FST-LEDMZSW/525-40-13 30Kvar FST-LEDMZSW/525-30-13 20KvarFST-LEDMZSW/525-20-13 15Kvar FST-LEDMZSW/525-15-13 设备产生的3次谐波较大的场合10Kvar FST-LEDMZSW/525-10-13 指示136路动补控制器FST-EKFTD 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D 分相补偿Y 30Kvar 综合模块FST-LEDMZFW/285-30-13 20Kvar FST-LEDMZFW/285-20-13 10Kvar FST-LEDMZFW/285-10-13 5KvarFST-LEDMZFW/285-5-13 控制136路动补控制器FST-EKFTD 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D 静态补偿谐波抑制综合模块及配套产品 1.外置串联7电抗器的谐波抑制一体化综合模块与配套控制器、指示器补偿方式容量规格型号备注名称静态补偿模块化结构适用于电焊机、变频器等设备产生的5、7次谐波较大的场合而且产生谐波负载总负荷≥50变压器容量三相共补△ 40Kvar 综合模块FST-LEMZSW/450-40-7 30Kvar FST-LEMZSW/450-30-7 20Kvar FST-LEMZSW/450-20-7 15Kvar FST-LEMZSW/450-15-7 10KvarFST-LEMZSW/450-10-7 5Kvar FST-LEMZSW/450-5-7 控制64路共补控制器FST-EKGTL 控制136路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L 分相补偿Y 30Kvar 综合模块FST-LEMZFW/250-30-7 20KvarFST-LEMZFW/250-20-7 10Kvar FST-LEMZFW/250-10-7 5KvarFST-LEMZFW/250-5-7 控制136路混补控制器FST-EKFTL 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L 2.外置串联13电抗器的谐波抑制一体化模块与配套控制器、指示器补偿方式容量规格型号备注名称静态补偿外置13电抗器一体化模块结构适用于硅整流、中频炉、轧机等设备产生的3次谐波较大的场合三相共补△ 40Kvar 综合模块FST-LEMZSW/525-40-13 30Kvar FST-LEMZSW/525-30-13 20Kvar FST-LEMZSW/525-20-13 15KvarFST-LEMZSW/525-15-13 10Kvar FST-LEMZSW/525-10-13 控制64路共补控制器FST-EKGTL 控制136路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L 分相补偿Y 30Kvar 综合模块FST-LEMZFW/285-30-13 20KvarFST-LEMZFW/285-20-13 10Kvar FST-LEMZFW/285-10-13 5KvarFST-LEMZFW/285-5-13 控制136路混补控制器FST-EKFTL 组合式控制器FST-EKFTZ 指示136路电容状态指示器FST-EMXHL 静态补偿谐波抑制综合模块及配套产品智能抗谐波一体化综合模块与配套控制器、指示器补偿方式容量Kvar 名称规格?秃?备注三相共补△ 30 综合模块FST-LEMZS/525-30 模块化结构适用于电焊机、变频器等设备产生的5、7次谐波较小的场合而且产生谐波负载总负荷。
补偿运动引言补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为保持平衡,身体会自动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动作的过程。
补偿运动在人类运动学和生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和协调。
本文将详细探讨补偿运动的定义、原因、类型以及与机体平衡相关的神经和肌肉机制。
定义补偿运动是指当身体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为保持平衡或抵消力的影响而进行的无意识调整动作。
这些动作是身体自然而然地进行的,目的是使身体能够适应外部力的影响而保持稳定姿势。
补偿运动通常涉及整个身体,包括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协调工作。
原因补偿运动的产生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当外部力作用于身体时,它会产生力矩,使身体倾斜或偏离平衡。
补偿运动通过肌肉的收缩或放松来抵消这些力矩的影响,使身体能够保持平衡。
补偿运动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工作。
类型补偿运动可以分为两大类:静态和动态补偿运动。
静态补偿运动是指在保持姿势平衡时进行的微小调整,比如微调脚步或身体的倾斜角度。
动态补偿运动是指在移动或改变姿势的同时进行的调整动作,比如走路、跑步等活动时的身体平衡调整。
神经机制补偿运动的产生涉及到复杂的神经机制,它依赖于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反馈。
当身体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感觉器官会接收到这些外部刺激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大脑。
大脑通过分析这些信号,并与之前的经验和记忆相结合,决定采取何种补偿运动来保持平衡。
肌肉机制补偿运动还涉及到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当外部力作用于身体时,肌肉会通过收缩或放松来产生相应的补偿运动。
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是由神经系统的指令调控的,大脑通过神经信号向肌肉发送指令,使它们产生相应的运动。
补偿运动的影响因素补偿运动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外部力的大小和方向:外部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补偿运动的产生。
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外部力会引发不同程度和方向的补偿运动。
2.大脑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大脑对外部力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也会影响到补偿运动的产生。
电容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在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是一种常用的节能降耗手段,它可以起到改善系统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等效果。
一般情况下,无功补偿补偿分为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两类。
今天小易会详细介绍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
1、静态补偿静态补偿,一般是指固定电容器补偿,它会采用并联的方式将电力电容器与负载连接,以改善负载的功率因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电容器补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考虑电力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容量大小、位置布置、过流保护等因素。
此外,为了避免谐波污染和电容器自激振荡等问题,还需要对电网进行谐波治理和控制策略优化工作。
2、动态补偿动态补偿,一般是指采用可调电容器、SVG等设备进行补偿,以实时跟踪电力系统的负载和电网状态变化,并根据需要及时作出响应,从而提高系统电压和功率因数。
其中SVG是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补偿装置,它能够实现快速响应、高精度补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不过工厂进行动态补偿时,需考虑设备选型、控制算法设计、安全保护等问题。
在工厂电力系统中进行无功补偿,可以有效解决功率因数低、电压质量差等电能质量问题。
浙江易硕电气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低压电力电容器,智能电容器,电抗器,无功补偿控制器,无功补偿装置系列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
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为宗旨,致力打造智能电网专业服务领导品牌。
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为宗旨,致力打造智能电网专业服务领导品牌。
公司拥有一只高水准的研发管理团队,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专注于智能无功补偿、谐波治理、节能与电能质量治理等电力自动化高科技产业,主要产品有低压智能电容器、谐波抑制性智能电容器、电力电容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配变多功能智能配电箱和智能配网等系列。
电容补偿方案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电容补偿是一种常见的措施,用于改善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和降低无功功率损耗。
本文将介绍电容补偿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场景。
1. 电容补偿的原理电容补偿利用电容器来提供无功功率,从而改善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通过将电容器并联到电源或负载上,可以补偿电路中的感性负载,减小电路的无功功率。
电容器的电感和电阻特性使其能够产生与感性负载相反的电感和电阻,从而达到补偿的效果。
2. 电容补偿的方法电容补偿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
静态补偿是指通过固定补偿电容器来改善功率因数。
其实现方式包括并联补偿和串联补偿。
2.1.1 并联补偿并联补偿是将补偿电容器并联到电源侧,从而改善电源侧的功率因数。
并联补偿适用于大功率电力设备的电源侧,可以提高电源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损耗。
2.1.2 串联补偿串联补偿是将补偿电容器串联到负载侧,从而改善负载侧的功率因数。
串联补偿适用于负载端功率因数较低的情况,可以提高负载侧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损耗。
动态补偿是指通过可调节的补偿电容器来实现动态补偿,以适应负载变化和功率因数的变化。
常见的动态补偿方案包括静动模式和动静模式。
2.2.1 静动模式静动模式是指根据系统功率因数的变化,通过控制开关来实现动态调整补偿电容的容值。
该模式适用于负载变化较小、且需要持续补偿的情况。
2.2.2 动静模式动静模式是指根据系统负载的变化,通过控制开关和容值来实现动态调整补偿电容的容值。
该模式适用于负载变化较大、且需要快速响应的情况。
3. 电容补偿的应用场景电容补偿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生产和电动机驱动等领域。
3.1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电容补偿可以改善电力负荷的功率因数,减少输电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
特别是在变压器、电动机等感性负载较多的情况下,电容补偿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电网损耗。
3.2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电容补偿可以改善电力负荷的功率因数,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区别是补偿的速度。
动态的很快,国标要求在2秒以内跟上负载的变化,国外标准则更高,要求20mS,就是要在一个周波内跟上负载变化,这样,负载需要无功的时候,马上就补偿。
不过动态的价格超贵!静态的比较慢,国标修改以后已经比原来的快了很多,但是还是在15秒以上,就是说,负载变化后,至少要等15秒以后,静态补偿才开始动作(给予补偿,很慢,对吧)。
但是静态的成熟可靠,价格低廉。
介于动态与静态之间的,是快速补偿,反应速度为2~10秒。
由于速度的要求,它们内部的元件的区别也较大。
至少,无功补偿控制器就得使用动态补偿,比如用我公司的“G Z K900动态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通过了CQC认证的产品),等等。
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区别是什么?动态补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是一类先进的补偿装置,静态补偿是相对于动态补偿来说的。
以前我们常见的补偿柜或者补偿箱,大多用接触器做电容的开关。
因为接触器的反应慢,又要考虑电容器的放电时间,所以这类补偿装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投切间隔较长,最快也不过在5秒左右。
这样的速度,对于电焊机、行吊、锯木机,等等机器来说,就不能很好的补偿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采用了可控硅来做电容开关,可以将反应速度提高到毫秒,也就是可以跟踪负载的变化,级数先进的产品,几乎达到同步补偿的水平。
这样的快速补偿装置,我们叫它“动态补偿”。
目前,国家对动态补偿的要求还比较低:国家标准GB/T15576-2008《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中“6•13”的规定: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秒。
JB/T 10695-2007《低压无功功率动态补偿装置》中“6•12•8”的规定: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
因此,按目前的标准,动态补偿就是:对电网功率因数变化,能在2秒以内反应并投切的补偿装置。
早期动态的补偿装置,因工作时没有接触器动作,没有吸合或释放产生的巨大响声,所以又称静止补偿。
(注意:静止、静态,是不一样的)那么,响应时间长的传统补偿装置,比如5秒以上的,就是静态补偿了。
动态补偿的优点:反应快,补偿效果好,特别适用于负载波动剧烈的场合。
动态补偿通常还有分补功能,可以对不平衡的负载做良好的补偿。
动态补偿的不足:价格高,可靠性还不够,自身耗能很大。
在负载比较稳定的场合没有优势。
静态补偿的优点:技术成熟,价格低廉,工作可靠,在一般场合补偿效果良好。
所以使用很广泛。
静态补偿的不足:反应慢,对于负载波动大的设备无法补偿。
静态补偿因成本限制,通常没有分补功能表。
特别指出:采用复合开关的补偿柜,不能算动态补偿,只能算静态补偿的改进产品,或者是介于动态补偿与静态补偿之间的改良产品。
1、投入和切除的延时区别,动态的速度快,静态的延时长2、动态的一般有分相补偿,静态的一般三相一起补偿3.动态补偿和静态补偿的主要区别是补偿的速度动态的很快,国标要求在2秒以内跟上负载的变化,国外标准则更高,要求20mS,就是要在一个周波内跟上负载变化,这样,负载需要无功的时候,马上就补偿。
不过动态的价格超贵!静态的比较慢,国标修改以后已经比原来的快了很多,但是还是在15秒以上,就是说,负载变化后,至少要等15秒以后,静态补偿才开始动作。
但是静态的成熟可靠,价格低廉。
介于动态与静态之间的,是快速补偿,反应速度为2~10秒。
动态补偿与静态补偿的全面比较【摘要】:节能,这是国家的重大决策。
随着煤矿的发展,煤矿技术装备越来越大,运行状况越来越复杂化,而功率因数一般都仅在0.8以下,达不到大于0.9以上的要求。
沿革和套用传统的电容补偿方式、遇到了挑战。
本文对目前国内电容补偿的诸多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了应用于煤矿的电容补偿的关键问题是:电容器的无功出力必须与负荷变化相匹配的观点。
一、概述煤矿工业的电气负荷的特点是:1、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采掘设备配置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大,例如:大功率的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排水设备、抽放设备、压风设备,这类设备的启动电流很大,启动频繁,启动时间长,冲击负荷大,冲击次数频繁。
特别是煤矿的通风等抽放设备,主、副井的铰车采用交-交变频调速设备或直流调速设备。
上述设备均属重负载、高转矩的直接启动,无功冲击较大,电压闪变严重,并伴随大量整数倍和非整数倍的谐波电流产生,功率因数低。
2、单机小负荷机组群。
例如:选煤厂,综采、机采工作面。
其特点是:非生产班次的负荷几乎为零,生产班次的负荷,在1~3分钟内就要求达到最大负荷,特别是选煤厂类。
因此煤矿的电气负荷变化很大,平均负荷/最大负荷仅为0.3~0.7,最大负荷/最低负荷为3~8倍。
短路(容量)电流大,是工作负荷(容量)电流的7.8~18倍左右。
运行环境恶劣,停电时间受到《煤矿安全规程》的严格限制。
给电网的供用电造成如下问题:1.1 无功冲击产生的不良影响1) 使供电母线的电压产生波动,降低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供电母线电压产生波动时,将使用户的异步电机类负荷转矩随之变化,输入负荷的有功功率下降,影响生产和设备的出力。
2) 特别是变蘋设备的频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当电压降低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效率,生产效率下降,同时增加成本。
3) 快速无功冲击引起母线电压剧烈波动,严重时影响自动化装置的正常工作,闪变将造成设备的二次启动,产生比正常运行大十几倍的电流,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
1.2 低功率因数将导致如下不良影响第2/6页1)根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的规定,高压供电的工业用户和高压供电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电力用户,功率因数应大于0.9以上,否则,用户将遭受低功率因数罚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低功率因数负载从系统吸收大量无功功率,增加了线损和变压器的损耗。
3)由于供电变压器同时通过有功功率和大量的无功功率,降低了变压器的供电能力。
低功率因数运行的电网,增加了系统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增加了供用电成本。
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谐波电流对电气设备的危害,1) 谐波对旋转电机的影响谐波对旋转电机的主要影响是产生附加损耗,其次产生机械振动,噪声和谐波过电压。
2) 谐波对供电变压器的影响谐波对供电变压器的影响主要是产生附加损耗,温升增加,出力下降影响绝缘寿命。
3) 谐波对变流装置的影响交流电压畸变可能引起不可逆变流设备控制角的时间间隔不等,并通过正反馈而放大系统的电压畸变,使变流器工作不稳定,而对逆变器则可能发生换流失败而无法工作,甚至损坏变流设备。
4) 谐波对电缆及并联电容器的影响,当产生谐波放大时,并联电容器,将因过电流及过电压而损坏,严重时将危及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5) 谐波对通信产生干扰,使电度计量产生误差。
6) 谐波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计算机等也将产生不良影响。
谐波及无功冲击导致的电压波动。
严重影响用户本身及电网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了供电电网的电能质量。
特别是电压波动超标,引起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变化将会对其他动力负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其不能正常工作。
必须按电能质量有关标准的规定,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二、电容补偿原则及补偿方式电容补偿原则1、减少无功功率的流动、返送,就地补偿。
2、分级补偿,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
3、防止低负荷时的过补偿,(不允许)对电网倒送无功功率。
补偿方式1、静止无功电容补偿2、同步调相机补偿3、并联电容器补偿4、并联电抗器补偿5、无功自动调节—分组分段可控自动调节方案及固定投入电容器容量,自动调节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以改变无功电容电流方案6、动态无功电容补偿三方案比较分析及选择过去的年代,应用于煤矿的是并联电容器方式,不论是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固定电容器容量方式或是静态自动、手动调节电容器容量方式,都是通过改变电容器容量(将电容器分组分段分相安装布置,运用可控硅技术,自动调节改变电容器投入的数量、容量),或调节变压器的电压分接开关,来实现无功电流量及电压调节的,其问题在于:负载调节特性较差,不能连续平滑调节,不能随负载变化而调节电容器的无功电流(出力),特别是在煤矿,平均负荷/最大负荷为0.3~0.75,最大负荷/最低负荷为3~8倍的运行状况下,欠补偿和过补偿现象都同时存在,特别是在低负荷时,过补偿现象非常严重,由于过补偿而造成过电压及对电网倒送无功功率。
投切电容器的操作过程会产生严重的操作过电压和合闸涌流,对系统中的高次谐波有放大现象,在谐波电流过大时可能引发电容器爆炸事故。
采用串联电抗器的做法又提高了电容器的运行端电压,同时又需要增加电容器容量来直接补偿串联电抗器的无功损耗。
过电压和过电流直接影响供电安全及电容器寿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无功电容补偿方式已显得落伍了。
代之的是无功自动调节及动态无功电容补偿。
按设计的电容器容量,固定接入系统中,电容器分相,但不分组、不分段的技术方案—无功自动调节———动态无功电容补偿。
无功自动调节为固定投入电容器容量,按设计容量固定接入系统中。
其中无功自动调节,采用自动调节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以改变无功电容电流方式。
动态无功电容补偿:动态无功电容补偿为固定投入电容器容量,按设计容量固定接入系统中。
晶闸管相控电抗器(TCR)型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方式由TCR(并联可调电抗器)+FC(补偿电容)两部分组成。
其中TCR由DSP全数字控制系统、晶闸管功率阀组、相控电抗器、BOD保护模块等组成,通过晶闸管调整电抗器的电流,从而使TCR回路产生可变感性负载;FC回路由滤波电容器和滤波电抗器组成特定的滤波通道,向系统提供恒定容性无功功率,兼有滤除谐波的作用。
1). 固定电容补偿①固定无功补偿方案是补偿无功功率的常规方法。
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经济方便等优点,其补偿无功的容量是设计根据计算的平均负荷大小而确定的,是一个不可调的固定量,通常由电抗器和电容器串联组成,其功能主要是补偿负荷产生的感性无功,并对三次谐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般采用机械开关控制电容器的投切,投切时的冲击电流和操作过电压大,易发生谐振,因此不能频繁投切。
由于固定补偿装置的补偿容量不能随负荷而变化,“欠补”和“过补”交替发生,计费方式又为“反转正计”,使得变电所平均功率因数达不到0.9的要求,造成力率罚款,并使供电设备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方案是在变电所设置固定电容并联补偿。
该方案主要问题是在无负荷和轻负荷的区段,过补偿十分突出,投入固定并联补偿电容后,功率因数比不投时还低,无法达到经济功率因数的要求,变电所因功率因数大幅下降,而遭受巨额罚款,固定电容器补偿还会导致空载时电压抬升,反而恶化电压质量。
②从以上分析结论可知,变电所采用固定补偿方案解决不了功率因数问题,不能随负荷的无功波动随机的调节补偿的容性无功,所以不具备抑制谐波和电压波动。
要解决功率因数问题,抑制谐波和电压波动,必须放弃固定补偿方案,寻求新的补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