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防治马寄生虫病
- 格式:ppt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36
第四章马属动物寄生虫病第一节消化系统寄生虫病马消化系统的寄生虫主要包括寄生于胃内的胃线虫、胃蝇蛆;寄生于小肠的圆线虫、杆虫(韦氏类圆线虫)、马副蛔虫、裸头绦虫、球虫和寄生于大肠内的尖尾线虫、贾第虫等;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圆线虫、胃蝇蛆和马副蛔虫。
一、球虫病病原目前,已发现引起马球虫病的球虫有3种:1.鲁氏艾美耳球虫(E.leuckarti)卵囊是卵圆形,大小75~88×50~59μm。
囊壁为深黄色,半透明,有颗粒。
卵膜孔明显,卵囊内无外残体。
子孢子长约30~42×12~14μm,有内残体。
在20~22℃时,孢子化时间为21天。
2.单指兽艾美耳球虫(E.solipedum)卵囊呈圆形,亮黄或淡黄色,直径为15~28μm,无卵膜孔,无外残体。
孢子囊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5×3μm,子孢子为梨形。
寄生于马和驴。
生活史及致病性不详。
3.单蹄兽艾美耳球虫(E.uniungulati)卵囊呈卵圆形,亮黄色,大小为15~24×12~17μm。
无卵膜孔和外残体,孢子囊的大小为6~11×4~6μm,有内残体。
寄生于马和驴。
生活史和致病性不详。
致病性严重感染鲁氏艾美耳球虫时,病驹可出现下痢,消瘦等症状,甚至可造成死亡。
剖检时见小肠有炎性病变。
诊断据报道,由于卵囊比重大,用一般漂浮法检查粪便,不易发现卵囊,需用糖溶液浮集法。
防治马球虫病的防治可参照牛球虫病。
二、裸头绦虫病裸头绦虫病是由裸头科(Anoplocephalide)的大裸头绦虫(Anoplocephala magna)、叶状裸头绦虫(A.perfoliata)和侏儒副裸头绦虫(Paranoplocephala mamillana)寄生于马、骡、驴等动物的小肠,偶见盲肠所引起。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叶状裸头绦虫较为常见。
图4-1 大裸头绦虫前部图4-2 叶状裸头绦虫前部或图4-3 叶状裸头绦虫卵流行病学裸头绦虫的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地螨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为具感染力的似囊尾蚴,当马等食入含似囊尾蚴的地螨后,在其小肠内经6~10周发育为成虫。
浅谈畜禽寄生虫病的防制作者:李岸峰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第11期摘要:畜禽寄生虫病对畜牧业的发展危害较大。
该文概括了畜禽寄生虫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畜禽;寄生虫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55.9各种寄生虫病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也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是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反映,由于寄生虫病和外界环境的关系密切,大大增加了防制的难度,因此,只有实行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1 加强饲养管理寄生虫病的发生多数呈慢性经过,不仅使畜禽的肉和皮毛的质量降低,而且对畜禽发育、肥育、乳产量及使疫能力也有影响。
特别是在饲养管理差和畜禽体况下降的时候(如春乏季节),常常引起成批畜禽死亡。
但是,当宿主(畜禽)机体抵抗力强时,却可以抑制虫体发育,较快的排除虫体病使其自身少受损害。
因此,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制饲料,精心饲喂,加强管理,以提高畜禽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减少寄生虫的侵害。
对发病畜禽要精心护理,给药后应仔细观察药后反应。
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将其赶出栏,让其自由活动,以缓解中毒症状。
对中毒严重的可饮服绿豆汤,出现腹泻的畜禽可取木炭或锅底灰50 g拌入饲料中喂服,连服2~3 d。
同时,应重视幼畜的饲养管理,最好把成畜、幼畜隔离饲养,并分开放牧。
因为成畜往往是带虫者,是感染幼畜的主要来源。
把幼畜与成畜分群饲养和放牧,是防止幼畜感染寄生虫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此外,注意改良草原,调整牧场上的载畜量,以增强畜禽体质、减少感染机会。
2 畜禽的驱虫对感染寄生虫的畜禽进行治疗性驱虫,并根据该病在当地的流行规律,对带虫者进行全群的防御性驱虫是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环节。
进行全群驱虫时,应先对少数畜禽驱虫,确保安全有效后在全面开展。
预防驱虫时间通常在春季放牧前和秋季转入圈舍饲养以后,原则上应选在畜禽已经感染但还没有大批发病的时候进行,最好能在大批虫体成虫前进行驱虫。
由于畜禽感染寄生虫的时间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应间隔适当时间重复进行。
疾病防控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畜牧业已进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发展阶段,但在广大农村传统畜牧业还有很多。
散养的畜禽防疫主要是政府集中免疫,每年春秋两次加补针。
对于寄生虫病,主要靠养殖户自己的认识程度,有的养殖户重视,有的养殖户从来不用药物。
在流行病学调查走访中,常常有养殖户咨询疫病的防治。
从临床症状来看,排除了重大动物疫病,有很多疾病是由寄生虫病引起,因此散养畜禽的寄生虫病防治很关键。
1牛羊寄生虫病牛羊寄生虫病有很多,本文主要论述附红细胞体和焦虫两种血液寄生虫病。
1.1焦虫病焦虫病是一种血液寄生虫病,是由蜱传播的,主要发生在蜱活动的季节即7~9月。
临床症状:急性发病的主要是体温升高至40℃,呼吸加快,磨牙流延,食欲减少,尿色成茶色或深红色,粪便中带血丝最后衰竭死亡。
慢性主要是食欲减退,体表淋巴结肿大,贫血结膜黄染,消瘦,有异食癖如吃土,喜欢俯卧,尿色较深。
血检:病牛羊耳尖采血镜检,发现点状似石榴籽状。
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检即可确诊感染焦虫病。
肌肉注射贝尼尔8mg·kg-1体重,注射3次,每次间隔1d。
也可以用黄色素静脉注射,2d 后重复1次。
病情严重的要配合补液、强心、止血等对症治疗。
1.2附红细胞体附红细胞体病也是血液寄生虫病的一种,是条件致病菌,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感染,多呈隐形,在少数情况下受应激因素刺激可出现临诊症状,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贫血、黄疸、食欲减退、腹泻、尿色深呈茶色、毛色无光泽等。
血检:耳尖采血镜检,发现圆形、逗点状、哑铃状。
治疗:首选贝尼尔,用法同上。
也可以用四环素类药物治疗。
病情较重的配合退烧、补液强心、止血等对症治疗。
1.3预防焦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高热、多雨且吸血昆虫繁殖滋生的季节,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需多加注意。
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做好预防工作。
5~6月和8~9月两次注射治疗血虫病的药物,选择预防量。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摘要】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是畜牧养殖领域的重要内容。
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常见疾病对养殖动物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畜牧养殖动物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定期检查和防疫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的认识和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提升养殖业的竞争力。
加强对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的了解和实施至关重要。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控制措施、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真菌性疾病、预防、加强管理、养殖计划、检查、防疫。
1. 引言1.1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概述畜牧养殖业是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的威胁。
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是畜牧养殖动物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控制这些疾病,需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
细菌性疾病包括炭疽病、大肠杆菌病等,常导致畜牧养殖动物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
病毒性疾病如口蹄疫、猪瘟等具有高传染性,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有弓形体病、钩虫病等,易引起畜牧养殖动物生长迟缓、消化不良。
真菌性疾病如白色念珠菌病、曲霉病会危及动物生命。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畜牧养殖者需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饲料消毒等。
加强畜牧养殖动物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和定期检查防疫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措施。
只有这样,畜牧养殖业才能稳步发展,为农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畜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由各类细菌引起。
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炭疽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乳房炎等。
炭疽病是由炭疽孢子落在动物皮肤上引起的,主要症状是皮肤溃疡、结疤等。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模版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是影响动物生产和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了解疾病的病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保护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以及常见的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感染病的病因与防控措施1. 病因:感染病的病因通常是由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同时,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因素也会对感染病的产生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2. 防控措施:(1) 健康管理:加强动物的日常健康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驱虫,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卫生条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饲料和粪便,避免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 隔离管理:对于有疾病症状的动物,应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避免病原体的传播给其他动物。
二、寄生虫病的病因与防控措施1. 病因:寄生虫病的主要病因是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感染,包括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等。
寄生虫通过食物、水源和接触传播给动物,引起疾病的发生。
2. 防控措施:(1) 驱虫治疗:定期给动物进行驱虫治疗,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 环境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减少寄生虫滋生的条件,定期清理粪便和饲料。
(3) 饲养方式:合理选择饲养方式,例如采取集约化饲养和定点放牧,减少动物暴露在寄生虫源中的机会。
三、营养疾病的病因与防控措施1. 病因:营养疾病通常由于动物营养的不均衡或缺乏引起,包括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缺乏和蛋白质不足等。
2. 防控措施:(1) 合理饲养:根据动物的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其营养的平衡,补充营养缺乏的物质,防止疾病的发生。
(2) 饲料加工:加工饲料可以增加其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减少营养缺乏的风险。
(3) 管理和监测:定期检测动物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饲养方案,保证动物获得足够的营养。
四、代谢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控措施1. 病因:代谢性疾病的病因通常与动物的代谢过程异常有关,包括能量代谢紊乱、钙磷失衡和营养物质的过剩或缺乏等。
浅谈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摘要:畜禽寄生虫病的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常以隐蔽的方式危害动物的健康,不仅影响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降低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而且还可引起大批动物的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有很多家畜寄生虫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其病原体往往也感染人,并引起人类发生严重的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畜禽寄生虫病的防治,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在当地寄生虫区系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制。
本文针对当前畜禽寄生虫病现状,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寄生虫病的防治提出见解,对预防和控制畜禽寄生虫病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畜禽寄生虫病防治1、畜禽自身的驱虫1.1治疗性驱虫:根据畜禽已经发生寄生虫病并在确诊的基础上,对患病畜禽选择特效药物进行治疗,杀灭虫体。
1.2预防性驱虫根据各地区寄生虫病的季节动态,在发病高潮到来之前及早将虫体驱除,以防止发病或切断发病高潮。
目的是保护动物不受或少受寄生虫的侵害。
对蠕虫病,每年应进行1—2次预防性驱虫,即春、秋季各一次;而对生饲的猪只来说,要求每两个月就驱虫一次。
常用的驱虫药有:敌百虫、伊维菌素、硝氯酚、双甲脒、螨净等;驱虫后的动物应加强饲养,使其早日恢复健康,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外界环境除虫用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方法,消灭外界环境中的寄生虫病的原体,使家畜减少感染或不感染。
2.1场地、圈舍、饲具等都应彻底消毒,干预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达到减少感染减少发病的目的。
常用石碳酸、来苏儿、氯素杀等药物消毒。
2.2粪便生物热除虫:大部分寄生虫的虫卵、幼虫、节片、卵囊都是从粪便中排出,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然后再侵袭动物。
畜禽排出的粪便,如不及时处理,一旦散布出去,污染场地、环境、水源、饲料等。
就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这些粪便中的病原大部分有强大的抵抗力,一般消毒药不易被杀死,但对热敏感,在50—60℃的温度下足以杀灭它们,粪便发酵产生的生物热,可达70℃左右,可完全消灭其中的病原体,现在采用粪便堆积发酵、坑沤发酵、沼气发酵等方法,杀灭病原体。
疫病第三—四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传染源2、传播途径3、直接接触传播4、间接接触传播5、传播媒介6、飞抹传染7、尘埃传染8、水平传播9、垂直传播10、畜禽的易感性11、疫源地12、疫点13、疫区14、自然疫源性疾病15、自然疫源地16、散发性17、地方流行性18、大流行性19、寄生虫病的感染来源20、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20、抗生素21、耐药性22、交叉耐药性23、抗寄生虫药24、生物制品25、疫苗26、免疫血清二、填空题1、畜禽疫病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传染病在畜禽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基本条件。
3、患病畜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__________。
4、病原携带者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传染病在传播方式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6、传播媒介可能是__________物体,也可能是__________。
7、经空气而散播的传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为媒介而传播的。
8、可能成为传播家畜传染病的活的媒介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病原体在更迭其宿主时,其传播方式可归纳为两种,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0、传染来源一般那可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传染病在传播方式上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一般经污染的__________传播、经污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传播、经__________传播、经污染的__________传播、经__________、__________或其他的__________传播。
12、畜禽易感性的高低除与病原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外,还与畜禽个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家畜饲养中的病害防治与免疫措施家畜饲养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饲养过程中,病害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障家畜的健康,提高饲养效益,病害的防治与免疫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家畜饲养中的常见病害、防治方法以及免疫措施。
一、常见病害1.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家畜饲养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等。
其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家畜饲养中也属于常见病害。
对于动物来说,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生存质量。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支气管炎、肺炎等。
3. 寄生虫病家畜常受到寄生虫的侵害,如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
内寄生虫主要是指寄生在动物体内的虫子,如蛔虫、钩虫等。
外寄生虫则是指寄生在动物体外的虫子,比如跳蚤、蜱虫等。
寄生虫病对家畜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二、防治方法1. 定期检查与观察在家畜饲养过程中,定期检查与观察是及时发现病害的重要手段。
饲养者可以观察家畜的行为习惯、食欲等情况是否异常,以及通过对粪便、尿液、呼吸等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害。
2. 给予适宜的饲料与环境为预防和减轻病害,提高家畜免疫力,饲养者需要给予家畜适宜的饲料与环境。
饲料的选择应符合家畜的生理需求,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环境条件要适宜,避免过度拥挤,保持良好的卫生。
3. 合理用药当家畜出现病害时,饲养者可以根据病症的不同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咨询专业兽医的建议,确保用药剂量正确,并且依照药物说明进行使用。
三、免疫措施1. 注射疫苗为了提高家畜的免疫力,预防病害的发生,饲养者可以注射疫苗。
疫苗能够让家畜产生相应的抗体,帮助其抵抗病原体。
但在注射疫苗之前,需要确保疫苗的来源可靠,并且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进行操作。
2. 合理营养与补充充足的营养对于家畜的免疫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饲养者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如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以帮助家畜更好地抵抗病害。
畜牧行业的病害防控掌握畜牧动物常见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畜牧行业的病害防控:掌握畜牧动物常见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动物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然而,畜牧动物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如传染病、寄生虫等。
因此,正确掌握畜牧动物常见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是保障畜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畜牧业中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途径传播。
要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畜禽场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清理场地、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畜禽场,减少传染源的入侵。
2.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对于重要的传染病,畜牧主要负责人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给畜牧动物接种疫苗,提高他们的抵抗力。
3. 做好畜禽的饲养管理。
科学合理地安排饲养密度,定期进行体检和疾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二、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是畜牧动物常见的病害之一,通过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侵入畜禽体内引起。
要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定期进行驱虫。
根据不同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感染特点,制定合理的驱虫方案,及时驱除寄生虫,减轻畜禽的寄生虫负担。
2.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保持畜舍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减少寄生虫繁殖的场所,防止疾病传播。
3. 选择合适的饲料和添加剂。
某些草料和添加剂中含有抗寄生虫成分,可以通过饲料的选择来减轻寄生虫感染。
三、常见病害的早期识别和治疗除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外,畜牧动物还可能患上其他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要及时识别和治疗这些疾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学会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体征。
熟悉畜牧动物的正常行为和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引起重视并与兽医进行沟通。
2. 加强动物的营养管理。
合理配饲料,提供充足的饮水,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增强畜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 随时与兽医进行沟通咨询。
浅谈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畜牧养殖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但在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动物疾病不仅会直接影响养殖业者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对动物疾病的病因和防控措施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对保障畜牧业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疾病病因(一)感染病感染病是最常见的畜牧动物疾病之一。
大部分感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原虫或螯虫等病原体引起的。
常见感染病有禽流感、猪瘟、猪流感等。
感染病的传播途径有接触、飞沫、粪口传播等多种方式。
治疗感染病的方法一般是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针对特定病原体的药物治疗。
(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病包括绦虫病、钩虫病、回归热等。
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寄生在动物的体内,会对畜牧业产生极大影响。
治疗寄生虫病主要采用驱虫剂和抗寄生虫药。
(三)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动物身体内部代谢机能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
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有瘤胃酸中毒、钙、磷、维生素缺乏等。
这些疾病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动物饲养管理不当,导致摄入能量或某些营养素不足,或无法正常吸收。
治疗代谢性疾病需要进行营养调配、环境治疗、行为管理等多种措施。
动物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如遗传性肌肉萎缩症、遗传性盲刺等。
这些疾病一般很难治疗,预防更为关键。
预防遗传性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做好选配、遗传指导和繁殖管理等方面进行控制。
二、防控措施(一)加强疫情监测对饲养的动物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和病原体的筛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传播。
(二)强化动物饲养管理保持动物场所的卫生和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饲喂全价饲料,增加动物的免疫能力,控制动物的密度,防止交叉感染。
(三)加强疫苗接种饲养者应按照规定对动物进行常规疫苗接种,加强疫苗接种管理,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四)严格检疫制度加强禁止进口和流通病死动物、疑似病例动物,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同时,通过定期体检,对有疑似症状的动物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或淘汰处理。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作者:张伟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9期张伟星畜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体现了市场需求的增大,在此过程中,随着畜牧养殖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对此,必须加强动物疾病防控,明确易感染疾病类型,行之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不仅要寻找易感染疾病的根源,还要在硬件环境、养殖手段、思想观念、技术、制度等层面强化管理,贯彻落实预防工作。
本文将分析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其有效预防措施。
一、畜禽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1、普通疾病动物群体中发生的普通疾病主要包含两个科疾病,即是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内科疾病相对复杂,外科疾病则主要包含了生产疾病以及外伤疾病,相对于普通疾病来说,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便能够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2、寄生虫疾病畜禽养殖期间,不论是什么动物都会发生寄生虫疾病,主要会出现蠕虫、原虫等,这些寄生虫会寄居在动物身体表面、或肠胃里,以此吸收动物机体营养满足自身需求,或者在动物活动的情况下不断扩大寄生范围。
3、传染疾病动物机体受到病毒、病菌入侵之后能够在动物之间进行传播的疾病便是传染病,如白斑综合征、高致病性禽流感、瘟疫等。
传染病具有极大的危害,能够迅速在群体之间传播,经由传播介质、传染源,甚至能够由动物传播给人类,会对畜禽养殖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诱发动物易感染疾病的原因1、环境因素动物生存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动物发生疾病的概率,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的动物,发生传染病的概率相较于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的动物更高,更容易引起寄生虫疾病,同时会影响动物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还会使得机体免疫调节系统紊乱,以至于发生严重的疾病。
鉴于此,畜禽养殖期间为动物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人为因素当下,养殖户给动物使用的疫苗主要源自区域内的畜牧部门,但是畜牧部门仅仅为养殖户提供国家强制使用的免疫疫苗,如禽流感、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其他疫苗大多数是从市场购买而言,其中混杂着一些不正规疫苗,没有经过专业的冷链保存,以至于效果低下,甚至抗体检测无法达到合格标准。
大型畜禽养殖场病虫害防治技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肉类需求的增加,大型畜禽养殖场越来越多。
然而,畜禽养殖场的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给畜禽生产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大型畜禽养殖场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大型畜禽养殖场常见的病虫害和防治技术。
一、常见的畜禽病虫害1. 猪场病虫害常见的猪场病虫害有:褐皮壳虫病、马拉硕猪年华、猪丝虫病、猪弓形体病等。
2. 鸡场病虫害常见的鸡场病虫害有:跳蚤、蚊蝇、鸡螨、尖头螨等。
3. 牛场病虫害常见的牛场病虫害有:蜱、钩虫、牛虱、疥癣等。
以上仅是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各个养殖场还有其他不同的具体病虫害问题。
当面临病虫害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大型畜禽养殖场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 病虫害监测对于生产超过1000只或产生1000头以上生猪、肉牛的大型养殖场,应建立生产环境指标监测体系,对环境温湿度、光照、通风、粪便清理等指标进行监测,从而预防病虫害。
2. 采用高效、低毒的防治工具为避免病虫害制约养殖业的发展,应选择高效、低毒的防治工具,以防止病虫害。
常见的工具有红磷、磷化铝、氯离子、环氧乙烷、氯气等。
3. 定期消毒对于新鸡舍、鸡舍内鸡舍设施等需要重新消毒。
消毒时必须选择防疫部门推荐的消毒产品。
常用消毒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乙醛、氧化钙等。
消毒工作必须做到彻底,对于医院污染较重、难以消毒的病巢应及时喷洒药剂消毒。
4. 外部环境控制外部环境控制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
应尽量密闭饲养环境,晚上关上门窗以避免外界昆虫和气味的侵入。
同时,定期清理养殖场周围的垃圾和杂草,减少昆虫和老鼠的滋生。
5.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一环,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表定期清理,如每两周一次。
清理内容包括:非骨面松散的成分、不易溶解的物质、环境问题等。
6. 健康管理推行生产、管理和全程监控。
推广全民养殖服务体系,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
有针对性地制定饲养、医疗方案以及其他的防疫方案。
土法治疗畜禽寄生虫病
李正飞
【期刊名称】《农家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畜禽经常会感染各种各样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畜禽的生长和健康.防治这些寄生虫病.采用一些土办法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污染.降低畜禽体内药残。
这些土药的来源,非常广泛、经济实惠,也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禽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般常用的治疗畜禽寄生虫病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总页数】1页(P25)
【作者】李正飞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汇区书院镇李雪村,20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5.9
【相关文献】
1.土法治疗畜禽寄生虫病
2.土法治疗畜禽病验方
3.治疗畜禽疾病的土法良方介绍
4.土法治疗畜禽疾病
5.土法治疗10种畜禽疾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