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非遗省份排列表
- 格式:doc
- 大小:344.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非遗文化体育名录
中国非遗文化体育名录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吴桥杂技。
河北省吴桥县,属于杂技类。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属于武术类。
武当武术。
湖北省十堰市,属于武术类。
回族重刀武术。
天津市,属于武术类。
沧州武术。
河北省沧州市,属于武术类。
太极拳。
属于武术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蹴鞠。
山东省淄博市,属于球类运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中国非遗文化体育名录还有抖空竹、维吾尔族达瓦孜、宁德霍童线狮、邢台梅花拳、朝鲜族跳板、秋千、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蒙古族搏克、围棋、象棋、蒙古族象棋、天桥摔跤等。
黄河流域九省传统体育游戏大全一、山东传统项目1.滚铁环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
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
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
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
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
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
2.丢沙包一种游戏,最少3个人就可以玩,用有点重量而没有边角的东西(例如一小包瓜子)作为“投杀”武器。
在规定场地内两边都用沙包投掷站在中间的人,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则下场,只要用手接住“打手”们扔过来的沙包就能多一条命。
3.抽陀螺第一叫做分边法是将参加的人分成两组,然后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那一组的陀螺先倒在地。
倒在地上的陀螺,就称为「死陀螺」,只有任由对方劈击宰割了。
赢的这一方,用自己的陀螺,高举过头,对准目标,向下猛击。
第二是画圈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圆圈的中央,再画一个小圆圈,各人轮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子里打,使陀螺能旋转出来。
如陀螺已固定在一点上旋转,这时,可用绳子将它圈出来,只要到达圈外还在旋转,都不算它「死」。
若处罚别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内,照样要放在小圆圈内,任人处罚。
如果很幸运的没有被击到,或是被击到而没有被分解,可以拿出一个陀螺,用水平抽法,将自己那个小圆圈内待死的陀螺击出圈外。
4.拔河拔河比赛游戏的具体规则如下:在比赛场地(拔河道)每间隔2米,一共画3条直线。
中间的直线作为两支队伍的中线,其余两条直线分别作为两支队伍的“河界”。
在拔河绳中间系一条红色的带子,下面可以悬挂一个适当大小的重物,用来确保红色的带子恰好位于中线。
双方队伍分别站立在“河界”两边,队伍的站位应该讲究策略。
站位确定后,拿起绳子,拉直绳子做好比赛准备。
山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
在山西,一些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包括:
1. 太原社火:太原社火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社火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包括表演、舞蹈、击鼓等元素,通常在传统节日、庙会等场合进行。
2. 板凳舞:这是一种民间传统的山西舞蹈形式,通常由人们手持或踏着板凳,配合音乐和歌唱表演。
3. 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通过在白色的布幕上操纵彩色的皮影,讲述故事。
山西有自己独特的皮影戏表演传统。
4. 蹴鞠:蹴鞠是一种古老的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也在山西省有一定的传统。
蹴鞠的规则是用脚把皮球踢进对方的球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足球活动之一。
5. 石锁运动:石锁是一种传统的健身器材,通过操控石锁进行锻炼,这在一些山西的传统健身活动中可能会看到。
上海市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与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上海市对本地域独特的体育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上海市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读者带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二、浅析上海市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市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上海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要求,经过严格的评估和申报程序,确认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体育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技艺、传统体育比赛、传统体育表演等。
在上海市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系列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项目。
上海市沈阳公园的门球、上海市普陀区上岛花样游泳队的游泳技艺、上海市闵行区的骑马射箭项目等。
这些项目传承了上海市独特的体育文化传统,代表了上海人民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深度解读上海市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沈阳公园的门球:门球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是一项运动员在园地内利用北京体育彩票时时彩软件,控制球员的活动,尽力将球推到球场的目标。
作为上海市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沈阳公园的门球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爱。
门球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而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战略思维能力。
这一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将为上海市市民提供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
2. 上岛花样游泳队的游泳技艺:上岛花样游泳队成立于1954年,是上海市非常著名的游泳队伍之一。
花样游泳是一种独特的水上表演项目,通过音乐、舞蹈和精湛的游泳技艺,展现出优美的水中花样和协调的队形。
上岛花样游泳队的游泳技艺不仅展示了上海市的游泳文化,也传递了上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上岛花样游泳队的传承与发展,将为上海市游泳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运动项目1. 武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瑰宝,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狩猎、战争和劳动。
武术包括了拳术、器械、套路、对练等多种表现形式,既有攻击性,也有防御性。
武术的流派众多,如少林、武当、峨眉等,各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技艺和风格。
武术不仅是一种防身技能,更是一种强身健体、陶冶性情的方式。
2006年,武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柔克刚、阴阳相生为原理,强调内外兼修、动静结合。
太极拳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和医学价值,被誉为“国粹”。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的一种,起源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少林功夫以刚猛、快速、凌厉著称,强调力量、速度、技巧的结合。
少林功夫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能,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文化传承。
2009年,少林功夫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中国传统的水上运动项目,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龙舟竞渡源于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竞技性的水上运动。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运动,更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活动。
2008年,龙舟竞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蹴鞠:蹴鞠是中国传统的球类运动项目,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蹴鞠最初是作为一种军事训练项目出现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娱乐性很强的运动。
蹴鞠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竞技意识。
2006年,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摔跤:摔跤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生产劳动和军事战争。
摔跤强调力量、技巧和智慧的结合,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运动。
摔跤不仅是一种竞技体育项目,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体育项目世界文化遗产
传统体育项目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1. 围棋: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运动,也是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注重身体素质、技术技巧以及道德修养,强调修身养性、保家卫国的理念。
3. 象棋:象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也是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传承。
4.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流派之一,也是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注重身体素质、技术技巧以及精神修养,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理念。
5. 中国杂技:中国杂技是中国传统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包括各种高难度的技巧表演,如走钢丝、杂耍、魔术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传承。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也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5.24•【文号】国发〔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5.2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2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现予公布。
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国务院2021年5月24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一、民间文学(共计12项)二、传统音乐(共计19项)三、传统舞蹈(共计13项)四、传统戏剧(共计9项)五、曲艺(共计18项)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27项)七、传统美术(共计17项)八、传统技艺(共计46项)九、民俗(共计2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一、民间文学(共计9项)二、传统音乐(共计8项)三、传统舞蹈(共计9项)四、传统戏剧(共计14项)五、曲艺(共计2项)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3项)七、传统美术(共计22项)八、传统技艺(共计36项)九、传统医药(共计11项)十、民俗(共计16项)。
上海市级第六批非遗名录
根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消息,上海市级第六批非遗名录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公布。
该批次共有21个项目被列入非遗名录,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工艺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上海市级第六批非遗名录的具体项目:
1. 陈氏太极拳
2. 陈氏太极剑
3. 上海花鼓戏
4. 高坡族群传统木雕
5. 上海青年双簧
6. 红色经典歌曲演唱艺术
7. 上海民间音乐
8. 上海民间舞蹈
9. 上海民间戏曲
10. 上海传统体育项目
11. 上海传统美术
12. 上海传统工艺
13. 上海传统技艺
14. 上海传统节庆
15. 上海传统饮食
16. 上海传统乐器制作技艺
17. 上海传统戏剧服饰制作技艺
18. 上海传统舞台艺术技艺
19. 上海传统民居建筑技艺
20. 上海传统园林建筑技艺
21. 上海传统杂技技艺
通过这次公布的名录,上海市进一步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上海传统文化的机会。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统计表安徽省是中国较为富裕的省份之一,不仅有着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涵盖了民俗文化、音乐舞蹈、戏曲艺术、手工艺术等多个方面,被誉为“非遗大省”。
一、民俗文化类1、草鞋制作技艺:草鞋作为一种民间的传统鞋履,根据不同的地域、季节、社会阶层和性别的不同,制作方法分化成了多个流派。
2、饴糖制作技艺:饴糖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糖食,广泛流传于中国南方,是一种以米粉和芝麻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硬糖。
3、安徽滚饼:是安徽北部区域的一种传统糕点,食材包括粘米粉、葱花、鸡蛋等,它外形呈圆柱形,内部层层叠叠,口感鲜香,深受广大食客喜爱。
二、音乐舞蹈类1、花鼓戏:花鼓戏是安徽省的传统戏曲之一,以琵琶、花鼓、大鼓为主要乐器,唱腔婉转动听。
2、皖南戏:皖南戏是中国南方地区传统戏曲之一,呈现南方地域特色,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
3、奇门遁甲舞:奇门遁甲舞是安徽省民间舞蹈之一,它源自道教奇门遁甲宗教仪式,具有传统性和民俗性的融合。
三、手工艺术类1、皮影戏:皮影戏是安徽省传统的古老手工艺,采用羊皮或牛皮等原材料制作出来的展示人物形象的艺术品。
2、阳泉竹编:阳泉竹编是安徽省著名的手工艺术之一,采用阳泉竹片制作而成的各种实用、装饰性竹制品。
3、锦绣安徽刺绣:锦绣安徽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源于安徽省南部省会合肥市“容城刺绣”,锦绣安徽刺绣兼具装饰性、实用性和收藏价值。
以上仅是安徽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介绍,这些文化遗产均具有地域性、特色性和历史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华,也为人们展示了安徽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希望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传承下去,成为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广大民众的宝贵财富。
体育项目非文化遗产
体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太极拳、舞龙舞狮、高跷等。
这些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其动作优美、轻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太极拳的练习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调节都有很好的效果。
舞龙舞狮则是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之一,其表演形式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和地方色彩。
舞龙舞狮的表演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文化传承和民间信仰的意义。
高跷则是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其表演形式独特,技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高跷的表演通常与民间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体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项目也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以保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统体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和定义逐渐发生了变化。
体育不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1. 传统体育项目的定义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指代各个民族或地区世代相传的体育活动和运动方式。
这些体育项目通常源自古代,通过口耳相传和实践传承至今。
它们代表了特定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分为田径类、武术类、民俗类等多个类别。
田径类包括各种传统田径比赛,如马拉松、长跑、跳高、跳远等。
武术类则包括各种传统武术表演和比赛,如太极拳、剑术、拳术等。
民俗类则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斗鸡、特技表演、传统皮影戏等。
3. 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传统体育项目,对于维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意义重大。
各国政府和组织应通过立法、政策扶持、培训传承人等手段,积极保护和传承传统体育项目。
加强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可以让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可忽视。
我认为,应该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
也应该注重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和收集工作,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总结回顾: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意义重大,也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传统体育项目在今后的发展中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与魅力。
以上就是对“传统体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和撰写,希望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了解这一文化遗产。
陕西不同区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人民的生活和风俗都产生了影响。
与此同时,民风民俗的改变也会影响着社会的生活方式。
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陕北、陕南和观众在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同时,各地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1.陕北体育文化特征陕北位于陕西的北部,与内蒙古和宁夏接壤,西接甘肃,东与山西隔河相望,南临渭北草原,受到草原文化、河套文明、三晋文化贺秦文化的共同影响,陕北地区的民间体育文化是开放和多元的。
自古以来,陕北游牧民族长期居住,营造了一种彪悍的民风;到了隋唐时期,由于畜牧经济的发展,陕北地区的民风也由强悍变得稍稍淳朴一些了;明清两代农业用地的开发,也确立了陕北淳朴淳朴的民风。
自古以来强悍威猛的遗风,对陕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很大。
陕北地区主要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黄龙狩猎、吴起铁鞭舞等,因陕北地处西郊,独特的地理位置要求在此地生活的人们要时刻做好战斗准备,所以打鼓、打鞭、骑马等各种活动成为了日常娱乐,同时也是他们的军事训练内容,所以说,这些项目大多数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这几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既是陕北人民“强悍尚武”的民风民俗的展示,也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展示。
(1)吴起铁鞭舞吴起铁鞭舞是流传于陕西省吴起县以及陕北地区的一种节日舞蹈,用于欢度佳节和祈求丰收。
它的历史轨迹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吴起县人烟稀少,驻边大将吴起采用了兵民一家、全民皆兵的守城方法,战争来临时共同抗敌,战争胜利时就兵民同乐,战争停止时就共同耕种,由此形成了“吴起铁鞭舞”。
这一舞蹈共分为四部分,即“出兵”、“布阵”、“格斗”、“收兵”,描绘了将士出征、布阵、杀敌、凯旋的精彩战斗过程。
它既是古时军队抵御外敌的缩影也是人们促进生产、庆祝丰收的真实写照。
(2)黄龙狩猎据《洛川县志》记载,在乾隆四十九年时,老虎常常出没在,生员郭义学被伤,居民不敢出没在白城桥(今黄龙县崾崄乡)等地,人们因惧怕老虎而不敢下田劳作,许多农田都因此荒废。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省份排列)国家级2006年7月5日中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国家自然遗产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是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采取的重要举措。
这30个遗产名录中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等17处国家自然遗产,以及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设立,将使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和管理建立在国家遗产名录、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世界遗产名录三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与支持的遗产保护方式之一,也是中国遗产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
2007年5月23日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发布第一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首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共14项,其中民间文学1项、民间音乐2项、民间舞蹈1项、曲艺2项、民间美术1项、传统手工技艺6项、民俗1项。
农六师申报的曲艺(迷糊戏、新疆曲子戏)、民间美术(蛋壳画)、传统手工技艺(碱蒿子烧制土碱、哈萨克毡绣和布绣、酸菜、哈萨克民间医药)名列其中。
碱蒿子烧制土碱、酸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六师新湖农场选送。
2008年1月21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日前公示首批珍贵古籍名录,江苏共有314部古籍入选,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
其中包括我国现存最早的兽医专著,以及全国仅存的一部《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等。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从2007年11月开始启动,当时有4000余部古籍和112家单位参加申报。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公布。
一共有510项,再加上有一部分和第一批名录的合并项目147项,将一并公布。
这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将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北京市2006年12月21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48项传统文化、技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非遗文化项目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关于云南非遗文化项目的全面详细回答。
一、云南非遗文化项目概述云南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少数民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7月,云南共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300项。
二、云南非遗文化项目分类1.传统音乐类:包括傣族三弦、彝族芦笙、哈尼梭歌等。
2.传统舞蹈类:包括彝族舞蹈、哈尼舞蹈、傣族舞蹈等。
3.传统手工艺类:包括纳西壁画、彝族织锦、白族竹编等。
4.传统戏曲类:包括滇剧、黑龙江川剧等。
5.传统节庆类:包括泼水节、火把节等。
6.传统技艺类:包括中药炮制技艺、云南省剪纸技艺等。
7.传统体育类:包括板桥、踢毽子等。
三、云南非遗文化项目代表性项目1.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每年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
泼水节起源于傣族地区,现已成为全省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盛大民俗文化活动。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身着盛装,手持水瓢,在街头巷尾相互泼水、祝福。
泼水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滇剧滇剧是云南地方戏曲之一,起源于明朝中叶。
滇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其特点是唱腔优美婉转、音调高昂激越,动作优美大方,表达了云南人民的乐观向上和豁达开朗的精神风貌。
滇剧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彝族织锦彝族织锦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珍品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著称。
彝族织锦的传承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的古代神秘”。
彝族织锦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中药炮制技艺中药炮制技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云南在此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
云南中药炮制技艺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品质卓越而闻名于世。
云南中药炮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云南非遗文化项目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
中国游戏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点以及文化特征研究作者:胡天弄左逸帆陈小蓉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03期摘;要:基于GIS技术对我国游戏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以上)进行研究,指出我國游戏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的分布特点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集中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吉林等省份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有着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
核密度分析得出五大游戏类非遗核心圈,并通过文化锋面理论剖析了东北核心圈、河西走廊核心圈、云贵高原核心圈、阿勒泰-阿克苏核心圈以及江南地区核心圈的地理文化特征。
关键词:游戏;非物质文化遗产;GIS;分布;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G8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9)03-0051-06游戏是一种古老神秘而又流传甚广的活动。
古时的教育家们对这个矛盾的概念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柏拉图认为幼仔本能跳跃的需要促使了游戏的发展;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游戏并非一种直接目的,仅是劳动后人们的放松和消遣[1];卡波特认为人生的四大内容便是游戏、爱、工作和沉思。
[2]中国人的游戏积厚流广,种类繁杂。
笔者根据我国已经收录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以上),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戏类(下文简称游戏类非遗)进行研究,探讨其分布特点并对游戏的文化特征与社会表现进行分析。
1;关于本文“游戏类”的定义与解读从古至今无论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对于游戏的定义总是模糊的,人们总是试图给“游戏”做一个准确的阐述和定义,找寻其独有的可供描述的特征。
游戏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有着不同的解释与定义。
所以本文只能在广泛且较为松散的意义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游戏进行汇集。
如Wittgenstein所说“如果你看着这些游戏,你是不会看到所有游戏的共同点的。
你只会看到相似之处和他们的联系,以及一系列关系。
”游戏和非游戏之间便不存在许多明确而清晰的界限。
“什么东西仍然算作是游戏,什么东西不算作是游戏呢?你能划出界限吗?不能。
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它代表了一个特定社群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几个中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中国武术
2. 中国传统体育游艺
3. 中国传统民间体育
4. 闽剧跌打
5.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广东潮剧等
这些遗产代表了中国丰富的体育传统,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特色和智慧。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传统体育运动,它们还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