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2020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75.34 KB
- 文档页数:1
62WORLD ENVIRONMENT2020年第2期 总第183期聚焦 《欧洲绿色新政》,欧洲将如何迈向“碳中和”?编者按:在201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5)上,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提出通过将气候和环境挑战转化为政策领域的机遇,让欧洲在2050年之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大洲,改善人们的健康,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且保证这一过渡对所有人都公平、包容。
同时,为了让“使欧洲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气候中立’的大洲”这一政治意愿转化为法律,欧盟委员会在2020年3月公布了《欧洲气候法》草案, 承诺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降为零。
《欧洲绿色协议》 和《欧洲气候法》 草案的发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期特别报道聚焦《欧洲绿色新政》,解读新政出台背景、如何带领欧洲迈向“碳中和”、国际社会舆论以及将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与启示。
《欧洲绿色新政》解读及对中国的启示借鉴2019年12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增长战略文件《欧洲绿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以下简称“新政”)。
新政提出,通过向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转型,使欧洲到2050年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大陆,以阻止气候变化、促进欧洲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这是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履新以来的首个施政纲领,也是欧委会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的新承诺,被视为欧盟下一个“五年规划”。
新政不仅提出了欧盟2050年碳中和目标,还提出了落实目标的政策路线图,将对欧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中国制定21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一、《欧洲绿色新政》主要内容作为欧盟新的增长战略,新政旨在“将欧盟转变为一个公平、繁荣的社会和富有竞争力的资源节约型现代化经济体,到2050年欧盟温室气体达到净零排放,并且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让欧洲走上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道路。
欧洲药物创新计划实施对我国药物研发计划的启示医药产业关系人类健康,在国际经济舞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新药物研发是提升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均对创新药物的研发给予高度重视。
美国“创新战略”、日本“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欧盟“2020战略”、韩国“科学技术基本计划577战略”等,纷纷把生物医药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投入,着力推进。
欧洲药物创新计划(Innovative Medicine Initiative,IMI)是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及“地平线2020”计划健康领域的旗舰计划之一,该计划的实施对欧洲医药产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和重要支撑作用。
1 IMI计划实施背景21世纪初,随着部分前沿技术研究单位由欧洲转移至美国,欧洲的生命科学研究基础受到了严重冲击。
且与美国相比,该时期欧洲在药物创新领域研发投入增长较为缓慢,1990—2003年间,欧洲研发投入增长了2.6倍,而美国同期增幅则达4倍。
欧盟意识到,欧洲正逐渐失去其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同时,这一时期新药研发自身也面临诸多新挑战:具有潜在活性的优良化合物已逐渐开发完,新药研发效率明显降低,研发成本持续增加;20世纪八九十年代研发上市的专利药,专利保护期限逐步到期,将面临仿制药带来的巨大冲击。
在此背景下,欧洲制药工业协会(EFPIA)联合欧盟委员会于2003年首次提出了IMI计划,旨在解决制约制药过程的瓶颈问题,显著提升药物有效性和质量,促使欧洲制药业加快产出更加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
2008年,IMI1计划作为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健康领域的一项旗舰计划正式启动,实施周期至2013年。
2014年,随着“地平线2020”计划的启动,作为IMI1的接续计划,IMI2计划随之启动。
2 IMI计划的组织管理模式IMI计划是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最大规模的公私合营计划,组织管理架构中各方职责明确,为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欧盟数字化战略的实践和启示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趋势。
在数字化的进程中,欧洲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不例外。
欧洲面临着许多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因此,为了应对这一变革和挑战,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出了数字化战略。
本文将重点探讨欧盟数字化战略的实践和其带来的启示。
一、欧盟数字化战略欧盟自2015年起推出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旨在消除数字化领域的壁垒和促进数字经济的增长。
此外,欧盟还提出了“数字欧洲2020战略”,定下了欧盟数字化发展的目标和路线图。
该战略将数字化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应用推广。
实践中,欧盟在这三个阶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举措,以推动欧洲数字化的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欧盟的政策关注于建立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强化数字安全。
针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欧盟发布了数字议程,并在2020年进一步加强。
数字议程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全欧洲家庭和企业都能接入高速宽带的网络。
欧盟还通过制定数字服务法,为数字经济建立了一个具体的法律框架。
在数字化经济发展阶段,欧盟的政策目标是能够加快数字化经济领域的发展。
欧盟计划在2020年内建立欧洲数字化市场,通过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欧洲数字经济增长。
此外,欧盟还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促进欧洲数字创新和数字技术的应用。
在数字化应用推广阶段,欧盟的目标是能够让整个欧洲的公民和企业都从数字化经济中受益。
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欧盟通过多种手段鼓励企业和公民利用数字技术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欧盟数字化战略的实践由于欧洲在数字化方面相对滞后,数字化的改革成为欧盟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欧洲数字化之路由于政策和基础设施的问题,比美国和亚洲地区要慢一些。
但是,欧盟加强数字化领域的努力逐渐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欧洲数字化进程在政策、法律和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逐渐深化和推进。
欧盟通常发挥机构合作协调作用,例如,负责数字化议程的欧盟委员会和各个成员国政府的财经部门通常会联合制定数字化政策方向,同时欧盟委员会通过发展数字市场提高了欧盟各成员国的数字创新和发展能力。
发达经济体新兴产业发展的态势、特点和启示摘要:当前,发达经济体新兴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各国都将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研发投入的规模持续扩大,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竞争不断加剧,更加注重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来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
在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明确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遵循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关键词:发达经济体;新兴产业;创新;研发投入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了国际产业格局的调整变化,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发达经济体更加注重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领域进行政策支持,并不断改革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
研究借鉴发达经济体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无裨益。
一、发达经济体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尽管发达经济体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为了推动实体经济的早日复苏,并在新的全球经济科技竞争中继续占据有利地位,发达经济体从各自的优势出发,增加研发投入,改善创新环境,以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一)美国通过发展新兴产业,确保科技优势和产业领先地位在方兴未艾的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竞争中,美国正在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促使新兴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确保美国在全球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中的领先地位。
1.将推动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奥巴马政府更是将创新视作调整美国经济结构、重新恢复美国经济活力的关键。
美国于2009年9月推出了《国家创新战略:推动实现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2011年2月又推出新版本的《国家创新战略:确保经济繁荣和增长》,认为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创新能力,只有大力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才能实现美国经济快速和可持续的增长,才能提供更多的高收入工作岗位。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立法手段来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本文旨在比较和分析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立法实践,探讨其对中国在气候变化立法方面的启示。
我们将首先概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主要努力。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几个在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他们的立法策略、政策措施以及实施效果。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对中国的启示,以期为中国在气候变化立法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际气候变化立法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制定和完善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
这些立法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适应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国际气候变化立法主要包括国际气候协议、国际气候谈判、以及各国的国内气候立法。
在国际气候协议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及其京都议定书。
UNFCCC于1992年通过,旨在稳定或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
京都议定书则于1997年通过,为发达国家设定了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还有《巴黎协定》等后续协议,提出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并鼓励各国制定自主的减排目标。
在国际气候谈判方面,各国通过定期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来协商和制定气候政策。
这些谈判涉及减排目标、资金援助、技术转移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
然而,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历史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谈判中往往存在分歧和争议。
在各国国内气候立法方面,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气候变化法律法规。
例如,欧盟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减排政策。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也在积极推进国内气候立法,以适应全球气候治理的需要。
文/《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0年第4期作者:魏凯、闫树VIEW纵深观察为了应对信息技术时代在数据方面的发展和挑战,近期美国和欧盟相继出台数据战略,探索未来的数据发展之路。
2019年12月23日,美国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 )发布《联邦数据战略与2020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联邦数据战略》),以政府数据治理为主要视角,描述了联邦政府未来10年的数据愿景和2020年需要采取的关键行动。
2020年2月19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数据战略》,以数字经济发展为主要视角,概述了欧盟委员会在数据方面的核心政策措施及未来5年的投资计划,以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美国联邦数据战略聚焦数据资产自2012年以来,美国极力推动大数据领域前沿核心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工程领域的发明创造,致力于打造有活力的数据创新生态。
在当前数据成为国家治理重要工具的背景之下,美国政府对于数据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联邦数据战略》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描述美国联邦政府未来10年的战略愿景,二是美欧发布数据战略对我国的启示All Rights Reserved.提出2020年的具体行动。
1联邦政府未来10年的数据愿景()核心目标是将数据作为战略资源开发此次的《联邦数据战略》确立了一致的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实践,对于数据的聚焦点从“技术”转移到“资产”。
《联邦数据战略》指出,如果联邦政府不能有效发挥其作为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的角色,那么将难以履行服务公众的角色。
(2)确立了政府机构如何使用联邦数据的长期框架《联邦数据战略》由使命、原则、实践三部分内容构成,并针对各项实践提出具体行动,从多个层面打造有序、高效的数据治理文化。
《联邦数据战略》计划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联邦政府管理数据和使用数据的方式。
(3)从国家层面营造数据驱动的文化氛围《联邦数据战略》确立了40项数据管理的具体实践,分为三个层面:第一,重视数据并促进共享,如通过数据指导决策、促进各机构间数据流通等;第二,保护数据,如保护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第三,有效使用数据,如增强数据分析能力、促进数据访问形式多样化等。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导读:德国工业4.0战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深入分析其愿景与要点,可以洞察德国提出工业4.0的目的与战略意图。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我国工业化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从而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占得先机,这是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启示。
』“工业4.0”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
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随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政府认为,尽管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但中国对德国工业构成了竞争威胁,美国也在通过各种计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因此,制定“工业4.0”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
当前,正值我国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的理念、内容和做法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学习并给出积极回应。
“工业4.0”战略愿景与要点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进化历程(图1)。
工业1.0。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
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2.0。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
作者: 相伟
作者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中国物价
页码: 51-5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0期
主题词: 欧盟 经济发展模式 启示
摘要:�欧盟2020》围绕着“智能型、可持续、共享式”增长的目标,设计了七大支撑性旗舰行动,涉及创新、教育、数字化、产业、能效、反贫困等多个领域,提出了解决统一市场、有增长的投资和对外政策中瓶颈因素的措施,明确的提出了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的任务。
这对于“十二五”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在“共享式”增长的目标、探索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抓手方面有积极借鉴意义。
该规划还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围绕发展主线、实现“长短结合”以及科学确定目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OVERSEAS INVESTMENT & EXPORT CREDITS2020年 第3期35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恐怖主义威胁上升,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欧债危机等情况的出现,欧盟的国防工业进行了战略转型。
具体做法包括设立欧洲国防基金(EDF)、支持中小企业参与跨境合作、完善欧洲与国防有关的地区网络(ENDR)、鼓励国防技术与能力创新等。
适当地借鉴其转型发展经验,对我国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盟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杨熠当前欧盟国防工业的战略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煤钢联营到现在的欧盟,欧洲的国防工业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在欧盟相关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并购、整合,欧洲产生了几家大型军工跨国公司,如BA E系统公司(BAE Systems plc)、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and Space company,EADS)、法国泰雷兹集团(Thales Group)等。
欧盟部分成员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其活动范围已覆盖到全部的武器装配领域且自给率非常高。
然而,伴随着近年来恐怖主义威胁上升,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欧债危机等新情况的出现,欧盟处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框架内的防御能力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构建独立自主的防务体系已成为欧盟的当务之急,欧盟国防工业进行战略转型显得十分必要。
一、欧盟国防工业的战略转型2007年欧盟启动了欧洲国防技术和工业基地(EDTIB)战略,其理想愿景是把欧洲各国的国防工业像经济领域一样紧密地整合在一起,进而将国家安全转移到欧盟层面,能够自给自足地维持而不依赖于非欧盟国家。
为了进一步促进自身国防工业的发展,2016年欧盟出台了“欧洲国防行动计划”(EDAP),以支持欧洲国防技术和工业基础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满足国防与安全的需求。
具体做法包括设立欧洲防务基金(EDF)、支持中小企业参与跨境合作、完善欧洲与国防有关的地区网络(ENDR)、鼓励国防技术与能力创新等。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191《欧洲气候法》的缘起及对中国的启示◎孙萌摘要:2020年3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首部《欧洲气候法》审议草案,提出到2050年前将实现对温室污染气体的净零污染排放。
在当前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积极立法应对气候变化不仅被外界认可,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要战略任务和核心内容。
关键词:欧洲气候法;气候变化;净零排放一、《欧洲气候法》的背景自1992年联合国正式推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
2015年12月,接近200个欧盟国家缔约方共同在今年巴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合作大会上正式签署达成《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的全球各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作出具体安排。
协议的第一个目标是在工业革命前全球气温的基础上,把温度的上升基本控制在2℃以内,力争把增长控制在1.5℃;第二个目标就是在二十一世纪下半叶,要求实现整个全球范围内的所有温室污染气体的净零排放。
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欧盟一直是遏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2018年,欧盟将在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气候中性”经济体,即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来规划。
随着2018年欧盟关于能源联盟和气候行动的2018/1999号条例的出台,也为欧洲气候立法专门化奠定了基础。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新任主席发布了《欧洲绿色纲领》。
该项倡议中所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性”(也就是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这一战略目标已经获得了26个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议会的赞同。
欧洲的绿色平台包括国际贸易、气候变化等许多有关全球性的问题,并且由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后,欧盟委员会提出将继续坚持贯彻实施绿色政策,把清洁能源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投资作为加速恢复经济的重要战略出发点。
欧盟碳中和政策体系评述及启示董利苹1,2 曾静静1,2*曲建升1,3 裴惠娟1,2 廖 琴1,2 刘燕飞1,2,4 刘莉娜1,2 秦冰雪1,2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兰州 730000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文献情报中心 兰州 7300003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成都 610041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摘要 碳中和通过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各国经济发展,还重塑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中国自2020 年 9 月明确提出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构建碳中和政策体系。
由于欧盟的碳中和政策体系相对完善,因此文章将从政策框架、关键行业措施、研发布局、财政与金融保障措施等方面切入,系统梳理欧盟的碳中和政策体系,剖析其主要特点,以期为构建中国碳中和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中和,欧盟,政策框架,关键行业,研发布局,财政与金融措施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10715003*通信作者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 1509001)修改稿收到日期:2021年11月3日① IPCC. 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2013-09-27). https://www.ipcc.ch/report/ar 5/wg 1/.政策与管理研究Policy & Management Research气候变暖已对工业、农业、交通、海岸带甚至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的碳中和概念应运而生。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CO 2)排放量与全球人为 CO 2 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1]。
自 20 世纪中期以来,有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可能性在 95% 以上①。
由此可见,实现碳中和是人类应对生存危机必经的过程。
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一章:引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从互联网技术,到智能制造,再到物联网等,数量庞大的数字技术正在不断地涌现。
数字产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竞争焦点。
欧盟作为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先锋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大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本文旨在介绍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并从中发现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二章: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5年5月。
当时,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名为《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的计划,旨在消除数字领域内的障碍,促进数字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强跨境数字贸易,提高数字领域内的竞争力,以及加强消费者保护的措施。
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意义也十分重要。
首先,数字化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方向,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旨在为欧盟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数字化时代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传统领域中的竞争,而是一场全球性的竞争。
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是欧洲参与全球数字竞争的重要方式,提高欧洲的竞争力。
最后,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也能为欧洲国家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第三章: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主要措施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跨境数字贸易和数据管理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数字领域内的障碍,促进数字领域内的跨境贸易。
欧盟在此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取消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地域障碍,简化在线消费者保护规则,以及一系列保护数字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措施。
(2)数字支付与电子签名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另一个措施是促进数字支付和电子签名的推广。
欧盟通过出台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建立数字支付和电子签名体系,使得跨境支付和签署跨境协议变得更加简单和安全。
(3)数字服务市场管理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数字服务市场管理。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Vol.33No.4第33卷第4期2020年7月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July2020俄罗斯应对美欧制裁对我国的启示田卫国(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基于各种借口采取种种制裁措施,相关制裁使俄罗斯经济衰退、卢布贬值、劳动生产率大幅下降、失业率偏高、百姓生活每况愈下%但俄罗斯人民团结一致,熬过了艰难岁月,同时俄对西方采取了反制措施和应对策略%俄罗斯的反制措施最初很大程度上是应对西方制裁的无奈之举,相关应对策略也纯属反危机的自我保护%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与美方对中国的贸易战虽然在目的、原因和性质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实质上是美国霸权主义作祟的表现,也是冷战思维的热变化%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及应对策略对我国应对中美贸易战以及今后可能面临的其他类似更加严峻的危机可资借鉴%关键词:贸易战;制裁;反制措施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50(2020)04-0001-071制裁逐步成为欧美国家的平常之事1.1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制裁措施的动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交往频繁%频繁交往就可能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在对待矛盾方面,弱小国家一般忍气吞声,而西方强国经常恃强凌弱,动辄对他国外交打压、内务干涉、军事威胁,各种制裁纷至沓来%其中,制裁作为国与国之间在国际关系中强权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除了军事干预外最有力的强制性措施,通常在紧急情况下加以使用%目前西方国家打着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幌子,动辄挥舞制裁的大棒,把制裁作为家常便饭随便施加于他国。
实施制裁的效果无外乎有以下几点:1)警示作用。
即对当前某国的行为或者局势加以关注和提醒。
2)限制作用。
对于他国可能的“错误行为”加以劝诫,避免让“错误行为”偏离制裁国“既定的轨道”。
3)强迫作 用。
通过制裁强迫当事国改变其“错误行径”,强迫别的主权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4)报复作用%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强权压迫,受制国在主权遭遇践踏时势必采取反制措施,以牙还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叫1.2俄罗斯遭遇美欧制裁的原因1.2.1乌克兰危机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俄乌关系摇摆不定%最初,在前总统库奇马任职十年间(1994-2005),乌克兰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采取平衡战略,其政治、经济平稳发展,赢得了安全稳定的外部空间。
欧美“再工业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方云霄唐山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文章摘要】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
为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去。
【关键词】再工业化启示欧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将对我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
尽管发达国家正走在“再工业化”的路上,但已不可能再回到传统制造业为经济基础的时代。
我们必须认识到,欧美的“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三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
从经济结构看,美国制造业弱势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还不及金融服务业的一半。
同时,美国制造业“回归”走的是高端路线,美国意在打造先进制造业,而不是真的想重返“美国制造”时代。
可以说,当前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给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挑战与启示。
首先,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可能大幅度弱化。
目前,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劳动力成本低廉曾经是我国制造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中美劳动力成本正在发生此涨彼消的变化。
一旦我国制造业没有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型升级将成为“中国制造”的唯一选择。
其次,发达国家继续成为新一轮产业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控制者,而发展中国家依然成为被控制者。
虽然我国制造业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但在整个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一直处在价值链的低端,而发达国家则处在价值链高端。
因此,我国目前的制造业应该说是依附型制造业,依附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依附他们的市场,依附他们的订单。
主要国家和地区5G发展战略举措 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闻立群王亦菲李晖韩凯峰刘铁志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方兴未艾,数字化转型席卷全球,以数 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发展,深刻 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5G作为新 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引领性技术,加速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是支撑经济 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 键信息基础设施。
全球各国十分重视5G发展,纷纷出台相关发展战略,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推进。
全球5G发展如火如荼2018年12月1曰,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宣布推出5G商用通信服务,拉开全球5G商用序幕,自此5G商用兴起,全球加速迈向5G时代。
根据G SA的统计,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59个国家的140家运营商提供了 5G商用服务。
其中,中国建成目前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5G商用网络,累计建设5G基站超70万座。
全球5G用户超过2.3亿户,其中中国5G用户超过2亿户,占据全球80%以上份额。
5G是构筑万物互联的信息基础设28编辑丨孟月*********************.cn•市场分析•丨ridustry产业H U\施,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成为赋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IHS的测算,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5G价值链将创造3.5万亿美元产出,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至2030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将带动我国经济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万亿元、2.9万亿元和800万个。
5G以满足多场景、多指标的强大 能力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连接中枢,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信息技术。
各国政府对于5G的基础支撑作用也有着一致的认识,例如美国前任司法部长威廉_巴尔称:“5G技术处于正在形成的未来技术和工业世界的中心……正在演变成下一代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依赖于这一基础设施的下一代工业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率先开启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幕,掀起了一场抢占未来科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的竞赛。
新兴经济体在2012年经济大规模减速后,也在师徒通过结构调整来再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本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是继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一次更全面、更深刻的调整。
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1.促使经济较快增长的需要。
为促使经济早日附属,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多轮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但由于刺激性经济政策难以解决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增长始终乏力。
同时,大规模刺激性政策也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政府债务不断累积,欧盟因此发生了债务危机;多度宽松的财政扩张,导致政府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多过滥,并再度催生了全球资产泡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鉴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应加强结构改革。
2.纠正经济结构失衡的举措。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看到了制造业不仅能够创造就业岗位,而且具有促进技术创新、减少贸易赤字、为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等显著的溢出效应,因而强调“再工业化”,向实体经济回归。
欧洲同样如此,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
3.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
随着新技术大规模产业化,世界经济有望在三个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新的信息化革命正在突飞猛进,云技术、物联网技术都在蓬勃发展,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二是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心得生产手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生产方式,将在制造业领域印发革命性变革;三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将对全球能源及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4.发达国家面对竞争的对策。
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分工由传统的垂直分工开始向部分领域内的水平分工转变。
新兴经济体在某些领域内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发达国家的领先和主导地位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