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管理教材
- 格式:pptx
- 大小:385.69 KB
- 文档页数:43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流管理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其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物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掌握物流系统、物流网络和物流成本的管理。
3. 熟悉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概念和策略。
4. 运用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流管理概述1.1 物流管理定义与发展历程1.2 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1.3 物流管理的相关领域和概念2. 供应链管理2.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2 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2.3 供应链协调与风险管理3. 物流系统与网络3.1 物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2 物流网络的建模与优化3.3 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4. 运输与配送管理4.1 运输方式选择与评价4.2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4.3 运输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管理5. 仓储管理5.1 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2 仓库布局与操作规范5.3 仓储设备与信息管理技术6. 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6.1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分类6.2 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践6.3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授课介绍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2. 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物流管理问题,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与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思维碰撞和团队合作。
4. 实地考察与调研: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了解行业实践和最新发展动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个人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与物流管理相关的个人项目并撰写报告。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流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流程。
3、使学生熟悉物流管理中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物流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运输方式的选择与优化。
(3)仓储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难点(1)物流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2)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安排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20 分钟)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物流现象,如快递的收发、超市的货物配送等,引发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兴趣,从而引出物流管理的概念。
2、物流管理概述(约 40 分钟)(1)讲解物流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介绍物流管理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3、物流系统(约 60 分钟)(1)详细讲解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
(2)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3)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
4、物流关键环节管理(约 100 分钟)(1)运输管理介绍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讲解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探讨运输线路的优化和运输成本的控制。
(2)仓储管理讲解仓储的功能和类型。
介绍仓储管理的策略,如 ABC 分类管理法。
探讨仓储布局和库存控制的方法。
(3)配送管理介绍配送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和管理要点。
探讨配送路线的规划和优化。
5、物流成本管理(约 60 分钟)(1)讲解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教学课程三、课程简介:物流运营管理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物流运营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物流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熟悉物流系统、物流网络和物流中心的设计与运营;(3)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4)掌握物流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物流运营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制定物流运营策略和解决方案的能力;(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4)提升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2)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物流运营管理概述1.1 物流运营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流程1.2 物流运营管理的地位与作用1.3 物流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物流系统与物流网络2.1 物流系统及其组成2.2 物流网络及其类型2.3 物流网络设计方法第三章物流中心运营管理3.1 物流中心的功能与作用3.2 物流中心布局与设施设计3.3 物流中心作业管理第四章物流运输与配送4.1 运输与配送的基本概念4.2 运输方式及其特点4.3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第五章物流仓储与库存管理5.1 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5.2 仓库布局与设施设计5.3 库存管理与控制第六章物流信息技术6.1 物流信息技术概述6.2 物流信息系统6.3 电子商务与物流第七章物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7.1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7.2 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7.3 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第八章物流运营管理案例分析8.1 案例分析概述8.2 案例分析步骤与方法8.3 案例分析案例第九章物流运营管理创新9.1 物流运营管理创新概述9.2 物流运营管理创新方法9.3 物流运营管理创新案例分析第十章物流运营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物流运营管理发展趋势10.2 物流运营管理未来展望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物流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模拟实验法:利用模拟软件进行物流运营管理实践操作;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了解物流运营管理实际状况。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概论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1.3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流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高物流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功能2.2 物流系统的构成与运作2.3 物流中心的设计与管理2.4 物流运输管理2.5 物流仓储管理三、教学方法3.1 讲授:通过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物流管理案例,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
3.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物流管理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4.1 学时:32学时4.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相结合4.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第5-8周:物流系统的构成与运作第9-12周:物流中心的设计与管理第13-16周:物流运输管理第17-20周:物流仓储管理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40%。
5.2 期末考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占总评的60%。
5.3 评价标准:理论扎实,能运用物流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物流管理概论》,作者:[作者名],出版社:[出版社名称] 6.2 辅助教材:《物流管理案例集》,作者:[作者名],出版社:[出版社名称]6.3 网络资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官网、物流行业报告、相关物流管理学术论文等。
七、教学评价7.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40%。
7.2 期中考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占总评的30%。
7.3 期末考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占总评的30%。
7.4 评价标准:理论扎实,能运用物流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运输企业管理》—课程教案运输企业管理—课程教案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运输企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和战略发展。
通过课程研究,学生将了解运输企业的特点和挑战,掌握管理运输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运输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 了解运输企业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 掌握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方法和技巧。
- 理解运输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过程。
- 研究运输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
- 了解运输安全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 掌握运输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策略。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运输企业概述- 运输企业的定义和特点- 运输企业的分类和发展趋势2. 运输企业的运营管理- 运输组织与资源配置- 运输计划与调度- 运输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3. 运输企业的战略管理- 运输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 竞争战略和合作战略- 决策过程和风险管理4. 运输企业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 人力资源招聘与培训- 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5. 运输安全与风险管理- 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6. 运输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 服务品质管理与客户满意度- 质量控制和过程改进- 物流信息系统与服务创新7. 学生团队合作项目- 学生分组进行运输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还将组织实地考察活动,使学生能亲身体验和了解运输企业的实际运营和管理情况。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将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项目报告和参与度等因素。
期末考试将以闭卷形式进行,测试学生对运输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 《运输企业管理概论》高晓红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运输管理:原理与实践》张明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年以上为《运输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案概述,如有需要,具体内容会在课程开展时提供给学生。
物流管理课程有哪些1、物流数学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微积分常识,物流中的概率与统计基础(数据搜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概述),预测技术(时间序列分析,一元回归分析),物流中的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概要,CPM,PERT,简单的运输优化问题)。
2、物流英语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必修课程,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物流与供应链概述,采购与供应,仓储,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客户服务,常用物流单证与文件,物流英语常用词汇与术语等。
3、物流基础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
是为了培养自学考试应试者物流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
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4、物流企业会计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5、物流信息技术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内容和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案例分析);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物流管理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
2. 掌握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理解物流规划与控制的基本流程。
4. 学习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5. 探讨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的定义与分类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2. 物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运输、仓储、装卸与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组织)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3. 物流规划与控制物流规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物流控制的基本手段和技巧物流计划的制定与执行4. 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定义和分类物流成本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物流成本控制与降低的方法和策略5.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及企业应对策略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全球化、绿色化)物流企业如何应对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业务拓展、战略合作)物流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物流案例,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物流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模拟物流操作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物流管理基础》及相关参考书籍。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展示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案例。
3. 视频资料:物流操作流程视频,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流实践。
4. 网络资源:物流相关网站、论坛和新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模拟操作:评估学生在物流操作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物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