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及现实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21.49 KB
- 文档页数: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1. 引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价值和商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劳动价值论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中的劳动和价值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一理论揭示了劳动和价值的内在联系,以及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3.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价值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价值存在着巨大差异。
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劳动分工加剧了这种差异,劳动者的权益和价值受到了挑战。
4. 数字化时代的劳动与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对劳动价值的重新定义和评估成为了必然。
知识劳动和信息劳动的出现,使得劳动的本质和价值产生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5. 区别于市场价值的劳动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价值往往成为衡量商品和劳动的标准,但劳动价值论提醒我们,市场价值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劳动者的劳动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6. 当代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念当代社会中,关于劳动价值的认知和观念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更加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和价值,但仍然存在着对于劳动和价值关系的片面理解和忽视。
7. 结论及个人观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深刻理解劳动和价值的关系,以及关注劳动者的权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同时要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
总结: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劳动和价值的关系,更能够认识当代劳动价值观念的变迁和重要性。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
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维护策略 论文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经济理论研究应该以什么样的价值理论为基础,我们的经济实践活动应该以什么样的价值理论作指导,是一个关系社会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具体实践中,劳动价值理论必然要遇到新的挑战和考验。
劳动价值论是在市场经济中产生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也必须放到市场经济中去考察。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劳动价值理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选择。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因而也就成为政治经济学史上一个长期探究和争辩不已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即1859年问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实现了价值理论史上的重大革命。
作者“在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理论在内”。
现在,我们要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一起,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史上最新的伟大创举。
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了解新的挑战和考验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应对,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才能使劳动价值理论实现与时俱进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才能使劳动价值理论成为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
一、劳动价值论面对理论和实践双重挑战的优势和不足 在我们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探索中,劳动价值理论面临着其他价值理论在理论学术方面、思想观念方面的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消极作用对劳动价值理论双重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在应对挑战中发挥优势。
又要分析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薄弱环节。
我们的优势在于:第一,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价值理论的集结。
它是在批判和论战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它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和理论品质。
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贯穿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应当从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出发来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内涵。
劳动价值论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劳动价值论;经济改革;现实意义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提出来的关于解释私有制主导下的工人工资大大低于工人创造的价值原因的理论,创造性地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找到了资本剥削劳动的根源,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重要指针。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基。
经济现象往往能够带来政治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变动,经济层面的矛盾往往容易激化为政治与社会文化层面的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开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期、机遇期、挑战期,深入研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指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构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其性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上偏颇不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发展与运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所实行的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被证明了是可行的、科学的,但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为此,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分析其在当代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如何对其进行创新发展运用的策略,无论是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创新继承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挑战;创新发展引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自诞生以来,回答了许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键问题,也指导我国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
然而,时代是在发展的,任何理论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在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产业不断升级优化的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运用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全新的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与挑战必然需要我们采用与时俱进的理念,结合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创新发展,不断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陷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的思想旋涡。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一)商品二因素及劳动二重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最基本也是最精辟的论事就是关于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商品二因素主要是指商品的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而劳动二重性主要是指劳动具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两重属性。
马克思认为,“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1],具体来说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而其价值则是取决于抽象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其对于人们来说又一定的作用,其某一个或几个属性是人们所需要的,这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而价值则是人类脑力劳动和体力耗费的表现,对于人类劳动来说是无差别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与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经济中进行等价交换的基础,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一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论劳动价值论衍生理论的优缺点以及改进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根基,很多理论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正是通过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资本运作方式,同时促进了工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
但是在今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逐步成为非主流经济学,而其自身存在的缺点却被当代主流经济学批判。
从劳动价值论,以及其衍生理论进行分析,对比与效用论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观点进一步讨论其改进与发展的趋势。
标签:劳动价值论;货币;剩余价值;整体观;新价值论0 引言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见解。
现在以效用论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往往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做批判资本主义的工具,对其劳动价值论进行很大程度的批判以动摇其基础。
而在马克思看来,西方经济学为庸俗经济学,由于其阶级本质决定庸俗经济学家要维护本阶级利益。
对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以效用论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到底孰优孰劣,这样的争论一直到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才算结束。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西方经济学逐步使政治经济学边缘化,而劳动价值论仅仅作为一种学说存在而失去其政治影响力。
看一种理论是否是正确的,主要就是看它对现实社会是否就有解释力。
然而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却往往忽视了其现实解释力的学习,并且不能完善其中心内核——劳动价值论,以至于思想僵化,无法对现实世界进行解释。
一些本来可以对现实社会有解释力的理论或者被教条僵化,或者被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所取代。
以至于一直作为中国传统的主流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改革开放以后也逐步边缘化。
本文立足于回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本状态,从劳动价值论这一基础思想出发,对劳动价值论以及其衍生理论做出客观评述,以确定其是否对现在生活具有解释力,是不是真的和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的是过时了。
从而对其理论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2 文献综述对于劳动价值论的论述,中外许多经济学家或者支持,或者反对,有很多论述,但是很多经济学家不自觉站在某个阶级立场上,这样很多就没有了事实说服力。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以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为标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商品与价值:劳动价值论的起点是商品的概念。
商品具有价值,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2. 价值与交换:在商品经济中,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比例。
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是由它们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交换是按照价值比例进行的。
3. 劳动价值与价格:商品的价格可以与其价值相等,也可以高于或低于其价值。
这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商品价格与劳动价值之间的偏离。
4.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创造价值时所创造的超过其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也就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的利润。
二、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意义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意义:1. 解释价值形成: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本质机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商品价格的形成过程。
在当代市场经济中,通过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定价和市场行为。
2. 分析剥削现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使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这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3. 指导经济改革: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理论工具。
通过运用劳动价值论,可以更好地指导经济改革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效益。
4. 引导社会发展: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强调劳动者的价值。
这对于倡导劳动精神、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超越商品经济: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劳动,它提供了超越商品经济的思考路径。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及启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描述商品经济中劳动价值的形成和流通。
然而,这个理论在不同阶段引发了不同的争论和批评。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讨论其争论和批评,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创造该商品的劳动时间。
这是因为劳动是生产的主要因素,而劳动的时间和力量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还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指商品的现实功能,它使商品能够满足分配者的一定需要,并可通过汇率来表示;交换价值则指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是人们由于追求利润而互相交换物品时的价格。
这个价格的核心是说,是按照劳动的时间和力量计算的。
马克思认为,在商品经济中,通过市场交换和劳动的生产,出现了由占有手段控制生产和分配的劳动者和占有者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对维持资产阶级体系不利,因为劳动者所得到的工资不能覆盖价值的总量,而占有者不能通过交换财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就引发了商品经济中的资本主义制度,并成为社会革命的根源。
争论和批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不同的阶段引发了不同的争论和批评。
在马克思的时代,许多经济学家质疑他在利润和剩余价值中没有考虑到创造财富的其他因素,如资本的基础,风险和不确定性等。
在现代经济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批评也普遍存在。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价格是根据供求关系和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和满足程度来决定的,而不是劳动的时间和力量。
另一些批评指出,劳动价值论在解释工业化和全球化的现代经济方面存在局限。
对于这些批评,马克思主义者指出,商品的市场价格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关系所决定的。
在这个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而掌握了生产和分配的大部分权力。
这就意味着资本家可能在一些产品上收集自己的垄断利润,而在另一些产品上压缩工人的工资。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使生产和分配真正地民主化和公平。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作者:孟楠楠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8期摘要: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揭示了商品的内在矛盾和市场经济规律。
基于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中期,正值产业革命和工业化蓬勃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冲突日渐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尤其是伴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进行转变,迫切需要创立指导无产阶级发展的科学理论。
西方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究其实质是根植于资产阶级体系中,并没有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混淆了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和它的纯粹形式,甚至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
它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批判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
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划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种形态,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
第二,抽象劳动内在的属性是生产商品过程中人类脑力或体力的支出(人类的一般劳动),其外在的属性则是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其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经济特征。
马克思认为,在一切社会状态下,劳动产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时代,也就是生产一个使用物品耗费的劳动表现为该物的“对象的”属性,即它的价值的时代,才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首先探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强调劳动力对劳动价值的决定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价值的体现至关重要,劳动价值论对指导市场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实践意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劳动价值论不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力、指导作用、决定作用、实践意义、启示、发展。
1. 引言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价值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劳动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
劳动价值论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合法权益。
通过劳动价值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促进劳动者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
劳动价值论还可以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1.2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价值形成的重要解释和指导原则,它揭示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价值论对于衡量劳动者付出与获得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房慧玲【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关于它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它问世以来的全过程。
当今时代的主题、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结构等方面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均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内涵,树立正确的理论发展观,乃是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价值的重要前提。
%s: A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labor theory of value had been al-ways a controversial doctrine since it came to earth. Comparing with the world of Marx, the theme of times, pro-ductive forces,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the class structure have deeply changed in current world, which brings about great challenges to Marxist labor theory of value. As a result, if we want to explore the current value of this theory,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is, to re-interpret its content and essential meaning, and to hold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theory.【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境遇【作者】房慧玲【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 510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10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科学革命的最辉煌成果之一,围绕它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它问世以来的整个过程。
劳动价值论也有缺陷合法的剥削是允许存在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权娟)“劳动价值论也有缺陷。
劳动和资产是形成使用价值的两个源泉,也是形成价值的两个源泉,光讲劳动的作用是有片面性的”,“我们只能限制剥削,取缔一切非法的剥削,而合法的剥削是允许存在的”。
今天,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德刚做客先锋论坛畅谈“改革30年中国的观念变革”时如是说。
有网友问:“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今天是不是过时了,如何看待‘剥削’?”董德刚认为,这个问题理论上是一个难题,现在理论界争论很多,远远没有达成共识。
他认为,剩余价值里面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有它的合理性,主要表现是强调了劳动在价值形成当中的主要作用。
因为没有劳动,其它都是死物,它不可能产生价值。
劳动是主导力量。
就这个意义来讲,它是十分正确的。
董德刚说,但是,劳动价值论也有缺陷,这是我的认识。
什么缺陷呢?主要有这样几条:第一,它否定了资产、资本在价值形成当中的作用,这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
实际上,劳动和资产是形成使用价值的两个源泉,也是形成价值的两个源泉,光讲劳动的作用是有片面性的。
比如说,农民种两块土地,一块土地肥沃,一块土地比较贫瘠,投入了同样的劳动,以及种子、肥料等等,但是两块地打粮不一样多,好地肯定打粮多,在同样的市场价格下,多打的粮食代表着更多的价值,这同土地当然是有关系的,不能否认土地在价值形成当中的作用。
这是一个例子,但是,带有普遍性。
实际上,我们的各种企业都有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问题,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就相当于农民的土地,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第一个缺陷。
第二个缺陷,劳动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不包含人类的抽象劳动。
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在当代世界,任何资源都不能任由人们随意索取,要取得它们,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价值,或者生产出它们的替代品,也要耗费一定的劳动和资源。
这些东西都是有价值的。
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第二个缺陷。
第三个缺陷,劳动价值论比较强调的是操作性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而对经营管理劳动,特别是经营劳动这种高度复杂的劳动是有所忽视的。
当代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及现实思考
刘正铖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本科)
摘要:从东欧到南斯拉夫,从前苏联到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被当做经济制度的基本指导方针。
然而劳动价值论在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遇到了不少难以解释的问题:1,不含劳动的自然产品价值;2,知识文化产品的价值;3,收藏品的高价值于其对应的劳动;4,企业组织管理者的脑力劳动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价值
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到今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诞生了大约一个半世纪。
从东欧到南斯拉夫,从前苏联到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被当做经济制度的基本指导方针。
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真理都是相对的。
1劳动价值论在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遇到了不少难以解释的问题。
一、对不含劳动的自然产品价值的解释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所有稀缺资源都有价值,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部分稀缺资源从原始形态到经济运行中的消费品的转换凝结了大量人类的劳动,如蕴藏在地下和海洋中的石油、天然气、煤、各类矿石等资源,都是经过劳动才开采出来得以使用。
而且开采难度越大,所需的劳动量越多,资源商品的价值量越多。
对于此类商品劳动价值论能够合理解释。
然而劳动价值论却无法合理解释那些不含有人类劳动的自然产品的价值。
比如露天的矿藏,人类所要做的仅仅是去发现它而不需要任何劳动便能获得矿藏的全部价值。
没有劳动,却创造了价值,这难以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类自然产品的价值是发现和运送这些产品所创造的,这种看法并不妥当。
按照这种观点,“各种质量的未耕地的价格假定只有级差地租存在,就是由具有相同质量和相同位置的已耕地的价格决定的。
”2那不就是说发现郊游碰巧发现A矿山的劳动=同地同质量的B矿山的开发所需的大量劳动?这显然是谬误的。
二、对知识、文化等产品的价值的解释
劳动价值论对知识、文化等涉及人心里感受较强的产品的价值与其劳动量不对应难以解释。
如李白灵光一现,不费吹灰之力写下一首绝句便价值连城。
普通人费尽周折写下几万字的文章可能在市场上比纸的价值也多不了多少。
长得漂亮的名模在T台上走一圈就能获得很多收入,普通人却无法通过同样的劳动创造那么多价值。
难道说长得漂亮创造了价值?即使说长得漂亮创造了价值。
可是长得漂亮也不是劳动创造的。
1
崔建华聂志红《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第2页。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753页。
三、收藏品的高价值于其劳动
劳动价值论对价值连城的收藏品于其相对较少的劳动难以解释。
这与上一点类似,假设有人在自家田地里耕作时挖出了一个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如果它进入市场,必定是一个价值颇高的商品,然而它所对应的劳动仅仅是把它从土里挖出来而已,最多加上2000多年前人们制作它的劳动。
有观点认为它的高价值时因为它的文化意义已经对考古、历史研究的价值,然而对考古、历史研究的价值又如何用劳动来衡量呢?
四、,企业组织管理者(资本家)的脑力劳动价值解释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指出: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工人劳动创造了v+m,而资本家只支付工人v,刨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m。
资本家不经劳动强占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行为必将被社会主义的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而事实证明私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显示了强过公有制企业的活力与效率,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也日新月异,企业管理者(资本家)真的没有任何劳动而是残酷的、与劳动者势不两立的剥削者吗?
历史的实践证明先进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是必要的而有效的,有效分工有序运行的劳动者显然比多个拥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更多。
但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资本家没有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
这多出来的价值从何而来?我认为雇佣劳动的企业管理者(资本家)的管理是一种脑力劳动,虽然不生产任何现实商品,但确实创造了价值。
看不见摸不到的脑力劳动与可感可初的具体劳动都是劳动,那么雇佣工人组织管理生产的资本家同样是劳动者,同样创造价值。
而这与劳动价值论是相违背的。
事实上马克思自己就肯定过脑力劳动的意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恰恰在于它把各种不同的劳动,因而也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或者说,把以脑力劳动为主或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各种劳动分离开来,分配给不同的人。
但是,这一点并不妨碍物质产品是所有这些人的共同劳动的产品,或者说,并不妨碍他们的共同劳动的产品体现在物质财富中”3尽管马克思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却没有明确地承认这一点,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这对于他的主要理论目标———创立揭示资本剥削实质的剩余价值理论来说,这是一个很难说清而且只能把问题更加复杂化的矛盾(因为承认脑力劳动创造价值,就等于承认不仅仅是雇佣劳动而且作为管理者的资本家同样也在创造价值) ,再加上当时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其脑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在价值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尽管马克思在当时刻意回避了这样一个现在看来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
4然而脑力劳动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创造的价值与15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即使身为企业管理者的资本家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他们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这种脑力劳动也是不可抹杀的。
现实思考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陈云曾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时代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人民出版社,第444页。
4
李罗力,2001《“新经济”价值论初探》,《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日新月异,机械地继承和运用任何理论都是错误的,只能给思想加上枷锁。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永远普遍正确的真理,要认识到理论的现实局限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
马克思去世后,人类文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世界局势、阶级形势、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
《决定》被邓小平赞扬为:“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
十四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
而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经典表述中,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同义词,是应该坚决反对和批判的,如果提倡,就是走修正主义路线。
6
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也可以有私有企业,也可以有资本家。
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批判继承,有所创新才能在中国经济的未来发挥作用而不是成为思想的枷锁。
5
罗纳德•科斯,王宁,2012《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信出版社,第121页。
6
吴晓波,2010《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中信出版社,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