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标准表制定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尤溪县高海拔地区提高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研究作者:吴以专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5期摘要尤溪县高海拔地区,尤其是海拔800 m以上的林地,长期以来马尾松祼根苗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如何提高马尾松祼根苗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成效,是高海拔地区林业生产的关键问题。
研究苗木规格和根系处理、种植方法对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地径0.35 cm以上、高30 cm以下的苗木,用ABT生根粉拌黄泥浆根造林,最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马尾松造林成活率可由原来不到80%提高到95%以上。
关键词马尾松;造林;成活率;福建尤溪;高海拔地区中图分类号 S791.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66-02营造林是各项营林技术措施的综合,是该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工程的一部分[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也是福建省的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材质好、松脂产量高、造林成本低、易成林、环境防护效能高和速生丰产等优良特性[2],由于高海拔地区立地条件恶劣,温差变化大,冻害严重,生长期短,低海拔苗木物候期与高海拔立地环境的物候期不一致,造成马尾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在80%以下,特别是苗木高度在30 cm以上的造林成活率更低[3]。
因此,开展高海拔地区马尾松造林的技术研究,对解决该区域造林保存率低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供林业工作同行参考。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尤溪县汤川乡胡厝村的采伐山场,地处东经118°32′15″~118°32′50″,北纬26°8′25″~25°8′45″,海拔820~890 m。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 ℃,极端最高温40.5 ℃,极端最低温 -7.6 ℃,1月平均气温7.9 ℃,7月平均气温25.5 ℃,≥10 ℃的积温4 480~4 860 ℃,年均降水量1 400~1 800 mm,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 120 h,年蒸发量1 326 mm,年无霜期300~310 d,相对湿度83%左右。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制订说明书项目名称:贵州马尾松速生丰产编号:2006-02委托单位:贵州省林业厅承担单位:贵州大学报告编写人:丁贵杰起止时间:2006~2009年4.3.1 计算年龄建筑材速生丰产林的生长量以20年为计算标准,纸浆材以15年为计算标准,二者均不包括苗龄。
本标准把20年作为建筑材林达到生长量标准的计算年龄,即速生丰产林20年时必须达到的生长指标。
把15 年时的生长量作为纸浆材速生丰产林的考核计算年龄。
把20年和15 年分别作为不同培育目标的计算年龄,不是丰产林的成熟年龄或轮伐期,而是既要考虑培育目标特点,尽量缩短考察丰产林的年限,又要考虑丰产林的稳定性。
根据马尾松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纤维特性,15时纤维特性已很优良,且已接近最佳利用期;对于建筑材林而言,20年时林分生长已趋于稳定,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在编制立地指数表时,也把马尾松的标准年龄定为20年。
其次,一些中小径材20年时也已达到相应规格,因此,把15年和20年分别作为纸浆材和建筑材林的标准计算年龄是比较合理的。
4.3.2 制定生长指标的依据确定合理的生长指标是制订“标准”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标准”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多数国家认为:蓄积年平均生长量每公顷达到10.5 m3~12m3( 0.7 m3/亩~0.8 m3/亩)以上,即可认为达到了速生丰产。
我国林业界及有关技术政策论证会上也认为:每公顷蓄积年平均生长量达10.5 m3(0.7 m3/亩)以上,即可认为是速生丰产林了。
也有人认为:在16以下指数级,达9 m3/公顷(0.6 m3/亩)即可。
1982年部颁《造林技术规定(试行)》中也提出,应达到9~15 m3/公顷(0.6~1.0 m3/亩)或更高些。
但这些都是较笼统的概念,既无标准年龄、工艺要求,更没有科学合理地考虑立地因素,也无面积标准。
本标准制订时,除考虑生长量标准外,还考虑了培育目标特点、经济效益、达标年龄、工艺要求和面积要求等。
安徽林业科技,2021,47(2):46~49Anhu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方法汪乃武(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安徽合肥230031)摘要:根据马尾松在安徽省的实际分布和生长状况,分别采集了533株编表样木和190株检验样木数据,编制了安徽省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
经适用性检验,旨在提高林木材积和林分蓄积量计算精度、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编制中图分类号:S791.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52(2021)02-0046-04Compilation of the2-variable Volume Table for Standing Trees of Pinus massonianaWANG Naiwu(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Hefei230031,Anhui,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conditions of Pinus massoniana in Anhui Province,the2-variable volume table for standing trees of Pinus massoniana was compiled with533sample trees collected for compiling the table and data of 190sample trees collected for verifying the table.The volume table,which has passed the applicability test and is aimed to improve the computing accuracy of timber volume and stand volume,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upgrading forestry production practice. Keywords:Pinus massoniana;2-variable volume table;Compilation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安徽省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广泛分布在淮河以南的黄山、宣城、池州、芜湖、铜陵、马鞍山、安庆、六安、合肥和滁州10个市;根据2015年安徽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全省现有马尾松林地面积85.22万hm2,蓄积量5230.83万m3。
马尾松人工林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
林剑峰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23)4
【摘要】根据伐倒木现场造材样木 ,选择适用的材积比方程编制马尾松人工林一元材种出材率表 ,该表经检验证明适用 .在此基础上 ,结合标准地材料编制了林分出材率表。
【总页数】4页(P35-38)
【关键词】马尾松;出材率;材积比方程;人工林
【作者】林剑峰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林业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8.62;S791.248
【相关文献】
1.贵州马尾松单株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 [J], 金明;丁贵杰
2.洋口林场杉木人工林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 [J], 张文祥
3.三明市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材种出材率表编制的研究 [J], 林文龙;黄修麟
4.马尾松人工林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 [J], 江希钿;林文龙;刘玉明;林孝强;陈杜满;刘国文
5.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削度方程及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 [J], 王鹏程;庄尔奇;涂炳坤;周志翔;刘宗友;刘小宇;皮忠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尾松人工用材林良种选育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作者:田永安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马尾松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是绿化荒山和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同时,其实用性和经济价值较高,但是在人们的过度滥伐下,马尾松林受到严重破坏,其数量不断减少。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马尾松人工用材林良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用材林;良种选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马尾松是我国荒山绿化和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同时也是亚热带用材的重要树种,其质量和数量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马尾松分布十分广泛,其可以应用于油脂提炼中,树皮还能够制作胶黏剂和人造板,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但是在乱砍乱伐行为的影响下,马尾松受到了严重破坏,不仅对我国生态建设带来影响,同时也对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因此,针对马尾松人工用材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究具有现实意义。
1.马尾松的特性与用途1.1生物特性马尾松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其属于阳性树种,不耐涝,喜光、喜温,所需水分为全年1000到2000mm,全年均温保持在15到23℃。
同时,马尾松对土壤环境没有严格要求,在我国南方是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2使用途径马尾松属于产脂树种,是人造纤维和造纸的主要原料,目前在我国广泛用于家具和建筑等领域。
松香可以用于胶黏、橡胶、油漆以及造纸等行业,松脂油能够加工皂用香精和清凉喷雾剂,其树根是珍稀药材。
2.马尾松人工用材林良种选育技术分析马尾松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因此,在栽培马尾松之前,种植户需要做好良种选育工作,其是提升人工用材林质量和产量的关键环节。
选择种子如同立地一样,其具有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如果种子质量无法保障,对幼林成长、油脂产量以及木材质量都会带来负面影响,选择良种不仅可以抵御病虫害的侵袭,还可以提升油脂产量以及木材质量,因此,种植户需要做好良种选育工作[1]。
论黔东南州马尾松人工林地位级表的编制
舒扬;江河
【期刊名称】《广东科技》
【年(卷),期】2014(000)02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我国的林业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不足主要是由于林业建设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调查。
因此,在实施林地分类经营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根据马尾松树高导向曲线和标准差回归模型预估马尾松的平均树高和标准差,将树高按照H±2S的范围分为5个级别,得到马
尾松人工林地位级指数表,可用于实际生产和研究。
【总页数】2页(P131-131,133)
【作者】舒扬;江河
【作者单位】黔东南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贵州凯里 556000;黔东南州林业调
查规划设计院,贵州凯里 5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湖北省泡桐人工林胸径地位级表的编制 [J], 李振芳;许业洲;唐万鹏;张新叶;陈慧玲;黄光体
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和胸径地位级表的编制 [J], 马炜;孙玉军
3.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级表的编制 [J], 黄从德;胡庭兴;赖家明
4.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编制地位级表 [J], 李清顺;卢志伟
5.关于编制新地位级表的构想 [J], 兰学君;翟兴安;栾皓;行政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尤溪国有林场马尾松地位指数表的研制
林建东
【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根据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增长模式,采用扩展的逻辑斯谛方程建立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编制尤溪国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
经调查材料验证,所编数表能较好地体现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规律,达到较好的精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林建东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福建尤溪36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8.62
【相关文献】
1.标准差法在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用标准差法编制恩施州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 [J], 张咏祀
2.马尾松次生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J], 王艳辉;曾思齐;王伟;葛文贵
3.浙江天目山区马尾松和杉木适宜地位指数曲线模型和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J], 洪利兴
4.江西省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J], 蔡学林;张志云;欧阳勋志
5.广西马尾松(人工林)多形曲线地位指数表的研制 [J], 梁瑞龙;杨章旗;蒙福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马尾松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木材优质、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是目前林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本文就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
一、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的意义1. 提高林木品质:通过定向培育,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马尾松优良品种,提高林木品质,增加木材的经济效益。
2. 加强生态保护:马尾松生长快,树期短,但营养需求较大,如果能够在种植前进行定向培育,减少病虫害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3. 促进资源整合:定向培育的松木优势更为明显,可增加经济收益,促进资源的整合利用。
二、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的应用技术1. 松树苗木筛选技术:通过对松树苗木进行筛选,挑选出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优质种苗作为培育对象。
2. 松树苗木育苗技术:使用适量的肥料、保护树苗免受寒害及病虫害等,确保树苗能够正常生长。
3. 松林肥料施用技术:运用合理的施肥技术,为马尾松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树木生长。
4. 松林伐期及松树枝干修剪技术:通过掌握松林的伐期,对生长缓慢的树木进行修剪,以实现马尾松人工林优良品种的定向培育。
5. 松毛虫危害防治技术:定向培育的松木树种已具有较强的防治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松毛虫危害。
三、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应用前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应用。
定向培育可以将马尾松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技术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有必要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广泛的实验证明和总结,以期在未来的林业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是重要的林业科研课题,其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应该加强科研力度,针对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不断推进中国林业的发展进程。
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标准表制定的研究作者:李肇镁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11期摘要:在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0.8以上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调查测定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优势高、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和株数等因子。
以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再以林分形高为因变量,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通过多方程的拟合对比,建立合适的林分形高模型,据以编制了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标准表,为森林资源清查中林分疏密度和蓄积量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马尾松;标准表;蓄积量;免疫进化算法中图分类号 S75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76-03Abstracts:In the standard stand of canopy density above 0.8 in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in Youxi County,the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average height,dominant height,volume per unit area,chest area and number of tre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determined. With high stand advantage as an auxiliary variable,and the stand per hectare of the stand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the standard stand volume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immun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Taking the forest stand height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forest stand high as the auxiliary variable,a suitable forest stand heigh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multi-equation fitting comparison. Based on this,the standard table of the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in Youxi County was compil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orest density and stock volume in resource inventory is provided.Key words:Pinus massoniana;Standard table;Stock volume;Immune evolutionary algorithm现实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与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之比称为疏密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1个数量指标,亦是确定林分蓄积量的1个辅助手段。
按照疏密度的概念,只要测定出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疏密度,即可简便地计算出现实林分的每hm2蓄积量。
确定疏密度的关键是如何把握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通常作法是用标准表,具备适用的标准表是正确确定林分疏密度的前提条件。
以往标准表是以林分平均高为自变量,反映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平均高变化而变化,并将其列成数表模式。
考虑到林分平均高受正常抚育间伐即下层间伐的影响,间伐后林分平均高会出现非生长性增长,使其间伐前后标准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量发生变化,导致间伐前后标准林分的衡量标准不同而难以客观反映间伐前后的疏密度变化情况。
为避免这种情况,本文以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试图用基本不受正常抚育间伐影响的林分优势高代替林分平均高编制标准表,为林分疏密度和蓄积量测定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1 基础数据编制标准表的基础数据是标准地,一般要求来源于标准林分,但在标准表编表之前难以判断什么样的林分是标准林分,参照标准是郁闭度,即在郁闭度接近于1的林分中设置标准地。
具体而言,在郁闭度0.9以上的马尾松人工林中设置标准地,面积667m2,形状为正方形,且分布于不同树高级中。
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调查和测定树高,确定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优势高、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和株数等因子。
本次在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各树高级林分中设置调查了38块标准地,以此作为研制标准表的基础数据。
2 基本原理林分蓄积量等于单株平均材积V乘以株数N,即M=V×N单株材积等于立木材积3要素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V=g×h×f式中:g、h、f分别代表单木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而上式中g、h、f若为林分平均单株断面积、平均高和平均形数,则对应的V为林分平均单株材积。
因此,上式两边同时乘以株数,则有如下形式:N×V=N×g×h×f式中的N×g=G,G为林分胸高断面积,并以H和F代表林分平均高、林分形数,则林分蓄积量可表示为:M=G×H×F上式表明:林分蓄积量是林分胸高断面积、平均高、林分形数三个变量的乘积,由于G、H、F这3个变量决定了林分蓄积量,故通常把这3个因子称为林分蓄积三要素,是编制标准表的基本理论依据。
根据研究,同一树种平均高相同的不同林分,其林分形数也因生长发育体系和立地环境等因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大,这就意味着同一树种属于不同类型的林分,只要平均高相同,就具有近似的林分形数。
基于此,对于林分平均高相同的林分,可以取同一平均形数来计算林分蓄积量。
因此,可把林分蓄积量看作是林分胸高断面积和平均高的函数,据以编制标准表。
目前,林业生产实践中,正常的抚育间伐采用下层间伐,间伐后林分平均高大于间伐前林分平均高,即间伐后林分平均高会出现非生长性增长。
因此,以往采用林分平均高为辅助变量编制的标准表。
由于林分平均高受正常抚育间伐的影响,使其间伐前后标准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量发生变化,导致间伐前后标准林分的衡量标准不同而难以客观反映间伐前后的疏密度变化情况。
为避免这种情况,本文采用基本不受正常抚育间伐影响的林分优势高代替林分平均高编制标准表。
基于上述,以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建立标准林分即疏密度1.0每hm2蓄积量模型,以及林分形高模型,推算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据以编制标准表。
3 编表结果3.1 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编制标准表的关键是建立疏密度1.0的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现以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在多方程分析对比的基础上,选择下式作为马尾松人工林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
M=a×exp(-b/H)式中的a、b为2个待定参数,常规的估计方法是两边取对数将其转化为线性方程,而后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解。
但是,按此法建立的林分蓄积量模型并不是标准林分模型,其原因在于按我国习惯,标准林分的含义是断面积和蓄积量最大的林分。
为满足疏密度1.0的标准林分在各种林分优势高时蓄积量最大的要求,在估计参数时必须考虑2个因素:其一是蓄积量理论值和实际值的残差平方和最小;其二是蓄积量理论值必须大于等于样本中的蓄积量实际值。
基于此,采用带有约束条件且满足残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来估计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中的2个参数,具体表达式如下。
目标函数:Q=[(Mi-Mi)2]=min约束条件:[Mi-Mi≥]0式中:[Mi]和[Mi]分别为第i个标准地的理论蓄积量和实际蓄积量,Q为残差平方和最小,要求越小越好,即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残差平方和最小来确定模型参数。
显然,用传统的线性或非线性最小二乘法难以完成上述任务,本文采用免疫进化算法估计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的2个参数a和b。
免疫进化算法是受生物免疫机制启发而形成的一种智能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最优个体的信息,以最优个体的进化来代替群体的进化。
一般而言,最优个体为每代适应度最高的可行解。
从概率上来说,最优个体和全局最优解之间的空间距离,通常要小于群体中其它个体和全局最优解之间的空间距离,但是,与最优个体之间空间距离较小的个体可能有比较高的适应度。
因此,在免疫进化算法中,首先要明确优化问题的表达方式和目标函数,然后在解空间内随机生成初始群体,计算其目标函数值,确定最优个体进行进化操作,直至符合要求为止,选择最后一代的最优个体作为优化结果。
根据所收集的高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利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的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为:M=936.140692×Exp(-18.172293/Hu)式中:M为标准林分蓄积量每公顷蓄积量,Hu为林分优势高。
3.2 林分形高模型林分平均高和林分形数的乘积作为整体,称为林分形高,等于蓄积量除以断面积。
利用标准地材料计算林分形高,记为HF,并将其作为因变量,林分优势高为自变量,采用多方程对比法建立林分形高模型,建模结果见下表。
由相关系数可知线性方程最优,故得林分形高模型:HF=1.9219+0.24888Hu3.3 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的确定及标准表的编制按林分蓄积量的表达式:M=G×H×F,林分胸高断面积可写成:G=M/HF。
分别利用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和林分形高模型计算不同林分优势高时的标准林分蓄积量和形高,代入上式计算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将其列成表,即为表2所示的标准表。
3.4 适用性检验在大面积森林资源调查中,为提高工作效率,可用标准表测定林分蓄积量。
基本原理为测得现实林分优势高Hu和每hm2断面积G,查标准表可得标准林分每hm2胸高断面积G1.0和蓄积量M1.0,则现实林分每hm2蓄积量M为:M=[GG1.0×M1.0]为验证标准表的使用精度,另外又在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中,分别不同年龄、立地和密度设置调查了65块未参加编表的标准地,测定现实林分优势高Hu和每hm2断面积G,按上式计算标准地理论每hm2蓄积量,与实际蓄积量进行差异性检验,计算系统误差、平均误差和预估精度,公式分别如下:E=[1nvi-vivi×100%]RMA=[1nvi-vivi×100%][P=1-tα∙vi-vi2v∙n∙n-m][×100%]式中:E为系统误差、RMA为平均误差、P为预估精度,[v]、[v]分别为蓄积的实际值和用模型算出的理论值,n为样本数,[tα]为置信水平[α]时的t分布值,[v]为平均蓄积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