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森林区划资料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52
1 名词解释:森林资源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产色很能够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鸡翅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2 试述林业的特点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关系(论述p2,p3)答:(1)林业特点如下: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的多样性;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林业生产的地域辽阔性;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森林成熟的不明确性;林业的社会公益性。
(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森林区划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3)林业的特点决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
林业生产地狱辽阔,信息量较大,且生产周期长,我们必须对森林进行经营决策管理,编制长期的森林经营方案,同时建立信息数据库管理森林资源。
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多种多样,森林成熟也是很不明确的,只有对森林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选择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确定适合的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方法,从而更明确地认识到森林何时成熟,并及时对森林资源结构进行调整。
3 简述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答:(1)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的目的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是进行森林区划和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的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的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4 简述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答: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林业基础知识森林保护区划与生态修复技术森林保护区划与生态修复技术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木材、食物和观赏价值,还具备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减少。
为了保护珍稀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林业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讨论森林保护区划和生态修复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森林资源破坏问题。
一、森林保护区划1.1 国家级保护区划针对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各国都设立了国家级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划分,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国家级保护区可以起到统一管理、规范开发和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1.2 区域级保护区划区域级保护区划是在国家级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将保护区进一步划分。
这种划分可以更好地考虑不同区域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需求,实现更精细化的森林保护。
区域级保护区划还可以促进跨区域的合作与管理,实现更高效的保护效果。
1.3 地方级保护区划地方级保护区划是在国家和区域级基础上,根据地方需求将保护区划分为更小的单元。
这种划分可以更好地考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
二、生态修复技术2.1 森林植被恢复森林植被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生态修复中的关键任务之一是恢复受到破坏的森林植被。
植树造林、引种栽培和造林技术等都可以用来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提升植被多样性。
2.2 水土保持措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水土保持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平衡和防止土壤侵蚀至关重要。
因此,生态修复中应该采取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建立梯田、修复水域和搭建河岸防护工程等,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修复中应该加强受威胁物种的保护和恢复,优化栖息地的管理和保护,并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等,以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林区进行森林区划的探究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而林区又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
在林区划分中,将森林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更好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林区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森林资源,制定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林区进行森林区划的探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森林区划的基本原则森林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将森林资源的不同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统一的划分和管理;科学性原则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认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划分和管理;系统性原则是指将森林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划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进行森林区划要能够实际操作,能够针对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条件进行划分和管理。
二、森林区划的分类方式森林区划的分类方式主要包括按照森林类型划分、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按照生态环境划分、按照利用功能划分等方面。
按照森林类型划分是指根据森林的不同类型和特征来进行区划,如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等;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来进行区划,如山地森林、平原森林、丘陵森林等;按照生态环境划分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区划,如温带森林、亚热带森林、热带雨林等;按照利用功能划分是指根据森林的不同利用功能来进行区划,如保护林区、生产林区、景观林区等。
这些分类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森林区划更加科学和合理。
三、森林区划的方法和技术森林区划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生态学调查技术等。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森林类型、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森林资源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管理;生态学调查技术是指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要素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揭示森林资源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状况一、地理位臵大来林场位于佳木斯市西45公里处松花江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5′07″至130°4′02″,北纬46°33′45″至46°39′55″。
西、南与依兰境内的佳木斯造纸厂所属祥顺林场接壤,北隔松花江与汤原相望,东与群胜林场相连。
二、山脉大来林场属张广才岭完达山北麓,山势连绵,纵横交错,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高,坡度10-35度,海拔高150-350米,最高峰海拔508米,属低山丘陵区。
三、水系施业区北靠松花江干流,有山音河、卧龙河、倒流河、双龙河四条河流入松花江,为松花江一级支流。
其中松花江南岸卧龙河流程30公里,集雨面积135.8平方公里,年平均经流总量2377万立方米,由南至北流入松花江.四、气候大来林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
年平均气温2.9°C,最高气温38.1°C,最低气温-36○C,无霜期129天,年降雨量316.7—742.9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525小时。
五、植被我场植被属张广才岭完达山植物群系,乔木有红松、樟子松、赤松、黄菠萝、榆树、色木、落叶松、水曲柳、柞树、黑桦、白桦等。
灌木有兴安杜鹃、平榛、胡枝子、忍冬等二十多种。
地被物有蕨菜、薇菜、地榆、铃兰、蚊子草、苔草等一百多种。
其中:中草药有生麻、串地龙、苍术、白眼皮、人参、防风等三十多种。
菌类有榛蘑、松树伞、元蘑。
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我场隶属佳木斯市郊区林业局,行政区域归属佳木斯市郊区大来镇,施业区内分布十三个村屯,四个农场。
人口3.5万人。
林场年国民生产总值194万元,年人均收入7000元。
同三公路、哈同公路横穿施业区,交通便利,有用于生产和森林防火。
第三节森林资源状况一、森林资源概况资源数据为2009年底,经营总面积5035公顷,林业用地面积4750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793公顷,林木总蓄积203190立方米 ,未成林造林地403公顷,无林地553公顷,疏林地1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285公顷。
第一章:绪论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系统整体原则;②生态可持续性原则;③公益性和公众参与性原则;④可持续利用原则;⑤经济合理性原则;⑥谨慎性原则。
3、蒙特利尔进程:1993年参加该进程的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占全世界森林面积的60%,提出了七个标准,六十七个指标,主要是国家级水平的评价体系。
4、永续利用的条件:⑴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①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空间秩序。
A、林地面积的大小:它是能否实现永续利用和如何实现永续利用的直接条件,一般情况下,林地面积大小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定:a经营水平:高(集约经营)—S可小些,低(粗放经营)—S要大些;b作业方式: 皆伐作业—S要大些,择伐作业—S可小些;c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
B、林地质量的高低:林地质量的高低即林地生产力的高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永续利用林地质量的高低受经纬度、海拨高、坡向、坡位、土壤条件等差异的影响②林木条件:A、林木种类(树种):适地适树。
一般是以乡土树种为主B、年龄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必须具备从1年生到主伐年龄各年龄的林分(龄组),并且其面积基本相等。
C、蓄积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各龄组的蓄积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即、成、近、中、幼蓄积保持一定的比例。
D、林木生长量:林木的生长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以蓄积为基础,林木的利用量、生长量、蓄积量这三者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关系。
通常采伐量最好小于生长量,而蓄积量应是采伐量的数十倍。
⑵外部条件:①社会经济条件:A、资金和劳力充足有利于永续利用;B、林道密度大,交通发达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利于森防工作;C、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增加,保护森林的意识加强有利于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