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射流
- 格式:pdf
- 大小:128.09 KB
- 文档页数:4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5章 PDC 钻头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在机泵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水力参数优化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钻头的喷嘴直径和钻井泵的压力和排量。
5.1 泵压和排量对PDC 钻头机械钻速的影响现场实践表明,泵压和排量对PDC 钻头和牙轮钻头机械钻速的影响规律不同。
在泵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对PDC 钻头来说,排量对钻速的影响更为重要;而对牙轮钻头来说,泵压对钻速的影响更为重要。
因此,PDC 钻头趋向于使用较大排量和较低泵压,而牙轮钻头则趋向于使用较高泵压和较低排量。
在相同地层用相同尺寸钻头钻进,PDC 钻头所用排量一般比牙轮钻头高5~10 L/s ,而泵压一般低2~3MPa 。
图5-1、图5-2是由现场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的牙轮钻头与PDC 钻头的机械钻速与排量的关系。
可以看出,PDC 钻头的机械钻速随着排量的增大几乎线性增长。
而对牙轮钻头,排量超过一定值(25 L/s )后,机械钻速几乎不再增加。
图5-1 排量对牙轮钻头钻速的影响 图5-1 排量对PDC 钻头钻速的影响泵压和排量对牙轮钻头和PDC 钻头的影响不同,是因为两种钻头的破岩机理和结构不同。
牙轮钻头主要以冲击压碎的方式破碎岩石,在井底形成裂纹发育的破碎坑穴(图5-3),故需要的较大的水功率来清除破碎坑内的岩屑。
而且,射流水功率越大,辅助破碎岩石的效果越好。
然而,牙轮钻头的喷嘴距井底较远,射流能量衰减严重,故需要较高的泵压(钻头压降)来补偿射流能量损失。
图5-3 牙轮钻头破岩作用 图5-3 PDC 钻头破岩作用PDC 钻头的喷嘴距井底只有30~40mm ,一般小于射流等速核长度(等速核长度约为喷嘴当量直径的4.8~5倍),射流能量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PDC 钻头是以切削作用破碎岩石,岩屑直接被剥离井底,破岩效率高。
因此,使岩屑离开井0510152025252627282930313233排量/L/s机械钻速/m /h02468100510152025303540排量/L/s机械钻速/m /h底原位置并不困难,关键问题是有效地将岩屑清离井底。
发展中的高压水射流技术(32学时)总复习第一章、水射流技术概论1.1、高压水射流的定义:高压水射流是以水作为介质,通过高压发生设备使其获得巨大的能量后,用一种特定的液体运动方式,从一定形状的喷咀(直径较小),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并能有一定的喷射距离的、能量高度集中的一股水流 (水团和水柱)。
1.2、水射流系统的组成高压水射流系统一般由压力源,喷嘴及其控制装置以及连接它们的高压管路和其它附属装置所组成。
1.3、高压水射流的分类(1)、按其喷射压力分:低压水射流:a MP 20~5.0中压水射流:a MP 50~20高压水射流:a MP 100~50超高压水射流:a MP 100(2)、按介质种类分按射流本身介质来分,高压水射流又可分为单相和多相射流。
1)单相水射流:水射流工作介质为单一介质。
常见的纯水射流包括加有高分子聚合物的水射流都属单相水射流。
(如纯水射流、调制射流。
)2) 多相水射流:水射流的介质含有两种以上的混合介质。
混有固体磨料微粒的磨料射流及混有微小冰块的冰水射流属固液两相射流,混有空化泡的空化射流属气液两相射流。
(如:磨料射流、浆体射流、空化射流、冰粒射流、添加剂射流。
)按射流介质与周围介质:1) 淹没水射流:水射流工作介质与环境介质相同。
2) 非淹没射流:水射流工作介质与环境介质不同。
(3)、按水射流的固壁条件分自由水射流:没有固壁约束下的水射流。
非自由水射流:有固壁约束下的水射流。
(4)、按水射流的发射方式分:(射流对物料的施载特性)按射流对物料的施载特性,高压水射流又可分为连续射流、不连续射流和混合射流三种。
连续射流:其特点是该种水射流对物料施载,开始有一个短时的冲击峰值压力,随之而来的是长期的稳定的较低的压力。
(如摆振射流、旋转射流等。
)这种射流只有冲击峰值压以后的稳定压力才具有代表性。
该种射流常用于切割和清洗物料。
不连续射流:其对物料施载特点是产生一个只持续极短时间的压力峰值,这时只有压力峰值才具有代表性。
第5章 射流 定义:流体由喷咀流出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后,不再受固体边界限制而继续扩散的一种流动。
举例:气体、液体燃料的燃烧、转炉吹氧、炉外精炼、高炉喷吹等。
分类:按机理 按流动性质主要内容:射流的一般特征及经验公式。
5.1 自由射流⒈ 定义:流体自喷咀流入无限大的自由空间中称为自由射流。
形成自由射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⑴ 射流流体物理性质如温度、密度等与介质相同。
⑵ 空间介质不动,且不受边界的限制。
⒉ 基本特点自由射流可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图5-1 P84喷出的流体与周围介质之间具有很大的速度梯度,流体质点间进行动量交换,喷出流体减速,同时周围流体被卷吸并引向喷出方向而加速,射流边界越来越宽。
射流外边界:射流速度为零。
射流内边界:射流速度保持为初始速度v0。
射流边界层:射流内外边界之间的区域。
转折截面:射流中心一点还保持为初始速度v0的射流截面。
⑴ 初始段:喷口截面到转折截面之间。
特点:射流中心速度等于v0,。
⑵ 基本段(主段):转折截面以后的区域。
特点:x ,v 中¯,为射流边界层所占据。
⑶ 射流核心区:具有初始速度v0的区域。
⑷ 射流极点:射流外边界线逆向延长的交点O (射流源),张角为180~260。
实验证明,x ,v 中¯,V (卷吸),动量不变,静压力与周围介质相同,动能E¯(因碰撞而产生动能损失,这一损失转变为热能而散失)。
⒊ 速度分布(经验公式) ⑴ 截面上速度分布(1)⎩⎨⎧旋转射流、限制射流自由射流、半限制射流⎩⎨⎧大多数情况紊流射流很难观察到层流射流v v =中25.1b y 1v v⎥⎥⎦⎤⎢⎢⎣⎡⎪⎭⎫ ⎝⎛-=中b¾射流的半宽度。
式中d0¾喷口直径;b0¾喷口半高度。
⑵ 中心速度分布圆形射流:扁形射流:⒋ 截面平均速度及流量通过(1)式求出观察截面的平均流速,圆形射流: 扁形射流:再应用流量公式求出该截面的流量qx ,对圆形射流为扁形射流5.2 旋转射流定义:流体在喷出前就被强制旋转,喷出后脱离了固体壁面的约束,在无限大空间处于静止的介质中继续流动。
第五章火羽流与顶棚射流本章主要内容:1.扩散火焰的有关基本知识2.火羽流的特征(火焰高度、虚点源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羽流的速度与温度)3.理想羽流的理论分析方法(模型建立与公式推导、与实验结果的比较)4.常见的羽流质量流量计算公式5.顶棚射流的特征及其在火灾探测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响应中的应用图5.1 室内火灾热烟气发展过程图示研究火羽流与顶棚射流的意义1.2.5.1.1 物理相似性分析Zukoski无量纲热释放速率*Q*2p Q Q c T gD Dρ∝∝=⋅ (5.1)火源的热释放速率,kW环境空气的密度,kg/m 3环境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 环境空气的温度,K火源的直径或当量直径,m的影响。
机理模型的深入探讨应该排除量纲的影响。
因此机理模型需要无量纲化。
使用无量纲量来描述客观规律。
描述惯性力和浮力之间相互关系的无量纲准数。
2u(5.2)FrgLu:可燃气的喷射速度,m/sL:火焰的特征长度,如火焰的直径,m g:重力加速度,m/s2可燃气具有较高的初始动量,即可燃气具有较大的射流速度,属湍流射流火焰;而较小的弗洛德数表明由燃烧器喷射的可燃气具有较小的初始动量,火焰上升的动力主要是通过燃烧产生的浮力,属层流射流火焰或自然扩散火焰。
1u Fr gL=(5.3)上式中令p m Q u A c TA ρρ==∆ (5.4)m火焰处的质量流量,kg/s A 火焰的截面积,m 2火焰与环境的温差,KT ∆*0.1Q ≤ *2/5/L D Q ∝ *0.1 1.0Q ≤≤ *1Q ≤ */L D Q ∝ 惯性力>浮力惯性力<浮力(过渡状态)惯性力<<浮力无量纲火焰高度无量纲释热速率范围说明:以上讨论只是针对轴对称火焰而言,火源形状呈圆形或方形。
Hasemi 研究,无量纲火焰高度值可采用一个修正的无量纲热释放速率来描述:*123200p Q Q c T g A B ρ= (5.5)A 、B 分别为矩形火源的长边和短边对于线形火源,B →∞,可用单位长度上的热释放速率来表征无量纲热释放速率123200l l p Q Q c T g A ρ*= (5.6)扩散火焰的燃烧现象取决于燃料气的燃烧特性以及燃料气相对于周围空气的喷射速度。
第五章射流当流体由喷嘴喷射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间时,流股由于脱离了原限制环境,而在空间中继续流动扩散,这种流动叫射流。
射流在许多金属冶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氧气射流,加热炉燃料烧嘴的喷射流出等。
本章主要讨论自由射流、半限制空间射流和旋转射流。
5.1 自由射流气体从管嘴喷射到自由空间后形成自由射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四周静止的气体介质的物理性质与喷出气体完全相同;(2)在整个流动路途中不受任何液面或固体壁面的限制。
v图5-1自由射流示意图5.1.1自由射流的结构由图5-1可以看出,射流有外边界和内边界,射流内外边界之间的区域称为射流边界层。
射流边界层是随着x方向的增长而向两边扩展。
引射更多的周围介质进入边界层;一边向内扩展,与保持速度为初始速度的区域(射流核心区)进行动量和质量的交换,使该区域逐渐地减小。
这样,沿x方向距离越大,射流边界层越宽。
在某一距离处,射流边界层扩展到射流轴心线,只有射流中心一点处的速度仍保持初始速度,射流的这一截面称为转折截面。
显然,在转折截面后,射流中心速度要开始衰减,射流半径随射流进程进一步增大。
在管嘴出口截面和转折截面之间的射流区域称为射流的初始段。
在初始段,射流中心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具有初始速度v 0的区域为射流核心区。
转折截面后的射流区域称为射流的主段或基本段。
在主段,射流中心速度沿x 方向不断降低。
射流的主段完全为射流边界层所占据。
5.1.2 动量守恒在射流过程中,流出的流体质点和周围静止的流体质点间发生碰撞,进行动量交换,把自己的一部分动量传递给相邻的流体,带动周围介质向前流动。
这样,射流断面逐渐扩大,被引射的流体量逐渐增多。
这种动量交换过程可以看作是非弹性体的自由碰撞,即静止流体质点被运动的流体质点碰撞后,随即获得了动量而开始运动。
虽然碰撞造成了动能损失,但喷射介质与被引射的介质二者的动量之和不变,因此沿x 进程射流总动量不变,即m q v=常数 (5-1)由于动量不变,沿射流进程的压力也将保持不变。
第5章射流
定义:流体由喷咀流出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后,不再受固体边界限制而继续扩散的一种流动。
举例:气体、液体燃料的燃烧、转炉吹氧、炉外精炼、高炉喷吹等。
分类:按机理
按流动性质
主要内容:射流的一般特征及经验公式。
5.1 自由射流
⒈定义:流体自喷咀流入无限大的自由空间中称为自由射流。
形成自由射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⑴射流流体物理性质如温度、密度等与介质相同。
⑵空间介质不动,且不受边界的限制。
⒉基本特点
自由射流可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图5-1 P84
喷出的流体与周围介质之间具有很大的速度梯度,流体质点间进行动量交换,喷出流体减速,同时周围流体被卷吸并引向喷出方向而加速,射流边界越来越宽。
射流外边界:射流速度为零。
射流内边界:射流速度保持为初始速度v0。
射流边界层:射流内外边界之间的区域。
转折截面:射流中心一点还保持为初始速度v0的射流截面。
⑴初始段:喷口截面到转折截面之间。
特点:射流中心
速度等于v0,。
⑵基本段(主段):转折截面以后的区域。
特点:x,v 中¯,为射流边界层所占据。
⑶射流核心区:具有初始速度v0的区域。
⑷射流极点:射流外边界线逆向延长的交点O(射流源),张角为180~260。
实验证明,x,v中¯,V(卷吸),动量不变,静压力与周围介质相同,动能E¯(因碰撞而产生动能损失,这一损失转变为热能而散失)。
⒊速度分布(经验公式)
⑴截面上速度分布
(1)
b¾射流的半宽度。
式中d0¾喷口直径;b0¾喷口半高度。
⑵中心速度分布
圆形射流:
扁形射流:
⒋截面平均速度及流量
通过(1)式求出观察截面的平均流速,
圆形射流:扁形射流:
再应用流量公式求出该截面的流量qx,对圆形射流为
扁形射流
5.2 旋转射流
定义:流体在喷出前就被强制旋转,喷出后脱离了固体壁面的约束,在无限大空间处于静止的介质中继续流动。
vq(切向速度) vx(轴向速度) vr(径向速度)
⒈旋转射流的特性
⑴存在一个回流区:
图5-9 P88 实线¾ vx 虚线¾ vq
在轴心处vx<0,回流区边界上vx = 0,回流区边界与射流边界(vx = 0)之间vx有一最大值vmax,x,vmax¯,vx分布趋于平坦均匀,回流区变小直到消失。
⑵速度沿程衰减快
图5-10 P88 vx、vq、vr、轴心速度vm。
当以后,vq、vr基本上消失,只有vx存在。
⑶射流中心有很强的卷吸力
图5-11 P88 旋转射流沿程压力的变化
射流轴线上的静压力低于大气压力(负压),说明旋转射流中心有很强的卷吸作用,x,静压力®大气压力,卷吸作用¯。
⒉旋流强度
⑴旋流强度的定义及计算
定义:表明旋流设备(喷嘴)所产生旋转射流特性的几何特征数,用S表示。
Gf¾角动量矩(切向冲力绕x轴);Gx¾轴向推力;R¾喷嘴喷口半径。
叶片式旋流喷嘴的旋流强度
r1¾环形通道内半径;r2¾环形通道外半径;¾叶片的旋转角。
由计算式可知:旋流喷嘴结构一定,旋流强度S一定。
⑵旋流强度对气流结构的影响
① 对速度场的影响
旋转射流卷吸周围介质的气体量随其旋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经验公式为:
S,卷吸量,紊流扩散越强,消耗的能量,速度衰减快。
改变S®改变气流的速度分布和调节焰的长度。
S,火焰短,温度较高;S¯,火焰长,温度分布均匀。
② 对回流区的影响
回流区尺寸随旋流强度的变化如图5-13 P90
S,回流区尺寸,稳定火焰和改善气流间混合的手段。
③ 对旋流器效率的影响
S,流动阻力,提供能量(大的压差),¯。
因此,在选择旋流器结构和旋流强度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时,应综合考虑。
在研究旋转射流时,以S来区分旋转射流的状态,一般认为
射流射向限制空间—限制射流特点:回流区、旋涡区。
本章小结:
主要内容:射流定义及分类,自由射流,旋转射流,半限制射流,射流的相互作用。
重点:自由射流,旋转射流。
难点:射流的相互作用。
基本要求:掌握自由射流、旋转射流的特性,理解射流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