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1.09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比较,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有效率(7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步长稳心颗粒临床价值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步长稳心颗粒;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臨床价值;不良反应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心律失常可影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恶化原有心脏疾病,严重者甚至引起猝死,所以需要临床有效控制患者病情[1]。
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普罗帕酮,有报道显示步长稳心颗粒对控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2]。
本实验通过对12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比较,进一步探讨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入选患者均依据第七版内科学的标准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2~76岁,平均(57.6±4.7)岁,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搏26例,室早房早并发9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1~78岁,平均(56.9±5.2)岁,室性早搏25例,房性早搏27例,室早房早并发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可比性(P>0.05)。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增高。
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的西药种类不多,疗效不够理想,不良反应多,且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因此权衡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利弊仍然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稳心颗粒应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治疗十余年,已有研究提示稳心颗粒对各种心律失常确切疗效,可与心律平媲美,尚未发现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轻微。
为评价稳心颗粒对中老年人常见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对比稳心颗粒与心律平及稳心颗粒与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不良反应,对128例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临床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患者共128例。
其中男62例,女66例,年龄40~85岁,平均(59.86±12.95)岁。
冠心病7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7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心肌病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3例,其他2例。
心律失常种类:室上性(房性、结性)早搏35例,室性早搏44例,室上性合并室性49例。
伴有心悸、胸闷等心律失常症状,且心律失常总数≥1000次/24 h或30次/ h。
排除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危重及多器官衰竭、显著心动过缓及严重传导阻滞者。
随机单盲法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与心律平对照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合并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口服稳心颗粒(由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提供)9 g 3次/d,服用1~2周效果不佳者改为18 g 3次/d;心律平对照组口服心律平片0.15~0.2 g 3次/d。
1.3 观察方法疗程均为4周。
服药后每日听诊、询问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
每周描记心电图1次。
4周复查动态心电图。
服药前后均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及凝血功能。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早搏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确改善,早搏减少50%~9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早搏无明显变化或减少<50%。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无糖型)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6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并且心电图检查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治疗4周,观察其疗效。
结果步长稳心颗粒冲剂(无糖型)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总显效率为70.24%,总有效率为90.48%。
结论稳心颗粒冲剂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步长稳心颗粒急性冠脉综合症快速性心律失常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使用步长稳心颗粒(无糖型)(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6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68例,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标准[1],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排除标准:(1)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病前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2)严重心功能障碍的患者;(3)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4)肝、肾异常的患者;(5)有精神障碍的患者。
168例均为发病后1周内入院的患者,男96例,女72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2.9岁。
其中不稳定心绞痛78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63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7例。
心电图示室性早搏9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6例,房性早搏16例,窦性心动过速12例,快速房颤10例,房颤合并阵发性室上速8例。
1.2 研究方法在及时冠脉血运重建同时应用扩张冠脉药物、调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改善心肌代谢药物等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稳心颗粒(无糖型)口服,每次5克,每日3次。
4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用药治疗前后均进行心脏听诊、并描记心电图,并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1.4 疗程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学》和《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拟订。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6例各种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应用稳心颗粒,对照组应用慢心律盐酸胺布碘硐、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连续应用一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2.5%。
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肯定,对心脏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心律失常;稳心颗粒;慢心律;胺碘酮;倍他乐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包括节律和频率异常,发生于基本健康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各种器质性心脏患者中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等以及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原因不明者,本院自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以来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在24~78岁,平均为56.5岁。
室性早搏30例,心房纤颤26例,房性早搏30例,入选条件:①有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②心电图:不同程度各种心律失常,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56例,功能性心律失常30例,高血压病30例,心肌病16例,冠心病34例,伴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原因不明3例。
1.2 治疗方法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治疗组应用稳心颗粒9 g,3次/d,口服4周一疗程,并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根据心律失常的不同分别应用慢性心律100 mg,3次/d口服、倍他乐克6.25~25 mg,2次/d口服、盐酸胺碘酮200 mg,3次/d口服,一周后改为日2次口服。
1.3 观察①患者服药前后4周检测血尿便常规凝血象,动态电图,心电图;②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③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①显效: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90%以上,心电图正常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②有效:心律失常较治疗前改善50%以上,心电图改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缓解;③无效:心律失常发作无减轻,心电图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于占江;王玉花【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3(21)6【摘要】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消除诱因、扩冠、利尿等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结果 (1)中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西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中无一例诱发心律失常加重.治疗后两组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口干少津、心烦失眠、自汗盗汗、手脚心热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确切,且无导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总页数】2页(P58-59)【作者】于占江;王玉花【作者单位】014010 内蒙古包头市,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包头九原区中医院沙河镇社区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8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李连海2.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J], 张小勇3.步长稳心颗粒与β受体阻断剂二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J], 王菊利4.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J], 常亮;余阳5.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J], 尤夫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研究组心悸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胸闷气短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胸痛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能够显著提高症状疗效,但对心电图异常改善不明显。
标签:稳心颗粒;冠心病;心律失常;活血化瘀;健脾养气冠心病是老年人群的高发病,容易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棘手。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不宁,头晕等,属于中医“胸痹”、“心悸”等范畴。
稳心颗粒具有活血化瘀、健脾养气等功能。
我院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1例。
所有患者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
其中男24例,女17例。
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1例。
研究组男13例,女8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8.1±10.4)岁;窦性心动过速伴频发室上性早搏、偶发室早9例;心房纤颤、偶发室早、T波或ST-T压低改变8例;心房纤颤,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1例。
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7.6±9.8)岁;窦性心动过速伴频发室上性早搏、偶发室早7例;心房纤颤、偶发室早、T波或ST-T压低改变7例;心房纤颤,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2例;阵发性房颤发作1例。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袁海华【摘要】目的:分析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8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FF)、心脏指数、24h室性期前收缩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症状消退,改善心电图,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借鉴.【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16【总页数】1页(P34)【关键词】步长稳心颗粒;心律失常;效果【作者】袁海华【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中医院内科江苏南通22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心律失常是常见多发心血管疾病,需及早给予有效药物治疗[1]。
本研究分析了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报道如下。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多发病,病情危重,需积极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控制病情,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进行治疗,但西医治疗存在副作用多等缺陷[4-5]。
心律失常是中医“心悸”范畴,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其组成包括黄精、三七、党参、甘松、琥珀等,可有效发挥养阴益气、活血化瘀和复脉定悸之功,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心功能,发挥标本兼治作用[6-7]。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LVEF、心脏指数、24h室性期前收缩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照治疗组与对照组2∶1的比例随机给予稳心颗粒或心律平治疗。
结果:稳心颗粒对无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24小时心电图监测中,房性和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与心律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稳心颗粒对老年冠心病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稳心颗粒心律失常老年资料与方法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例为2∶1,稳心颗粒治疗组60例,心律平组30例。
稳心颗粒组年龄63~90岁,平均73.6±13.5岁;心律平组年龄65~82岁,平均71.7±16.2岁。
两组性别和年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均进行相关临床症状等级评价,临床症状包括心悸、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乏力及头晕等;同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及凝血相指标检查,并做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心电图(HoIter)检测。
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每次1包(9g),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心律平,每次10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
两组在观察期内均不用与本病治疗有关的或与研究药物类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疗程结束日再次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及凝血相指标检查,并进行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心电图(HoIter)检测。
疗效判定标准:被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心律失常疗效标准。
症状等级:无-,轻+,中++,重+++。
①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症状等级下降++及以上);②有效:症状改善(症状等级下降+);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症状等级无下降或增加者)。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分析标签:稳心颗粒;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大多需长期服药治疗,但常用心律平、倍他乐克等药物病人难以耐受其副作用,最终往往不配合治疗,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我院从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用稳心颗粒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3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人,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选择的60例病人均为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严格在我院门诊服药随访观察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人,60例病人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66±8岁,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搏4例,房室交界性早搏2例;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67±7岁,室性早搏25例,房性早搏3例,房室交界性早搏2例。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Ⅱ°及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除外,两组病人在年龄及病情状况上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两组病人在治疗时均接受阿斯匹林、硝酸脂类、他汀类药物治疗,均未接受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gtid,复方丹参滴丸10粒tid,连服4周;对照组给予心律平150mgtid,连服4周。
治疗前后均分别给予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
二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52.2%,有效率27.9%,无效率19.9%,总有效率达80.1%,对照组显效率49.6%,有效率28%,无效率22.4%,总有效率77.6%。
治疗组治疗后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的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但与对照组差距不大(见表1)。
(2)按照卫生部1979年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早搏减少90%以上或消失;有效:早搏减少50%—90%;无效:早搏无明显变化或减少50%以下。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60例以早搏为主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稳心颗粒治疗,9g/次,3次/d;对照组胺碘酮治疗,0.2g/次,1次/d,疗程均为4周。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早搏次数明显减少,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约为80%,与胺碘酮相当,而在缓解与早搏相关的临床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胺碘酮。
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稳心颗粒;胺碘酮;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期前收缩(早搏)是其中常见类型,临床有心悸、气促、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治疗是临床治疗难点,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成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的首选药物,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大而限制其广泛应用[1]。
本文结合近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入住我院的30例心律失常患者以稳心颗粒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住院患者60例,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均为以室性早搏为主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8±12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2±15岁。
其中,肺心病3例,高血压病8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9例,冠心病30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性(>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确诊。
全部入选病例符合中医心悸,辨证为气阴两虚并心血瘀阻证。
西医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标准》[3]。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常规治疗。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3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M组41例和M+W组42例。
M组以美托洛尔治疗,M+W组在M组基础上加稳心颗粒治疗。
比较(1)心律失常缓解率;(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心率、ST段压低值、压低持续时间、室性早搏次数的差异。
(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1)M+W 组较之M组心律失常疾病缓解率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心率、ST段压低值、压低持续时间、室性早搏次数相似(P>0.05);干预后M+W组较之M 组心率、ST段压低值、压低持续时间、室性早搏次数改善更显著(P<0.05)。
(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律变异性,且用药安全性高,对患者转归有益,值得推广。
标签:稳心颗粒;心律失常疾病;疗效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患者以心悸胸闷、头晕、失眠、恶心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血液流动学发生改变,生活质量降低,生命安全受威胁[1]。
为了探讨心律失常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对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資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M组41例和M+W组42例。
M+W组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3.12±2.73)岁。
M组患者男27例,女14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63.57±2.1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M组以美托洛尔治疗,12.5 mg/次,2次/d,治疗4周。
M+W组在M组基础上加稳心颗粒治疗。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心律失常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2019月9月至2020年9月开展研究,随机选择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行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间疗效。
结果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24h室性期前收缩、LVEF、心脏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明显,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突出(P<0.05)。
结论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予以步长稳心颗粒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各项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步长稳心颗粒;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冠心病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心律失常也是临床多见病症,同时是冠心病的并发症,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过往治疗该病症多采用西药治疗,效果甚微还会增加毒副作用,所以,探寻优质治疗措施意义重大。
本文在2019月9月至2020年9月开展研究,随机选择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心律失常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9月9月至2020年9月开展研究,随机选择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处于45岁至78岁间,年龄均值(61.7±3.8)岁;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处于45岁至79岁间,年龄均值(62.4±4.5)岁。
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未发现差异(P>0.05),可以比较分析。
纳入标准:均满足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均出现程度不一的心悸、胸闷、气短等表现;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审批。
第39卷第4期2021年4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作者简介:邓立菊(1975.4-),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
稳心颗粒结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采用稳心颗粒结合美托洛尔的方式对于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
方法筛选大庆龙南医院经临床检查满足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疾病条件的68例患者,时间为2019年3月~2019年12月,按照患者住院号的奇偶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4例。
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稳心颗粒,以治疗有效率、心脏功能和不良反应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CI、EF、CO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稳心颗粒结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有明显的作用,可在临床上广泛采用。
关键词:稳心颗粒;美托洛尔;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078-02邓立菊(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大庆,163461)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是临床中一种多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不断下降的趋势[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该疾病的患者人数不断增长[2]。
一旦发病,需进行及时的治疗,否则会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
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以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
美托洛尔对患者有一定的治疗功效,但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3]。
有研究表明,使用稳心颗粒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4]。
本人筛选我院的68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当中,探究采用稳心颗粒结合美托洛尔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