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校学分制系统的差异及其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378.97 KB
- 文档页数:5
欧美学分制的发展及对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启迪作者:李惠媛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学分制由美国哈佛大学创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在研究欧美国家学分制发展的进程与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学分制发展的条件、优势与问题,期望借助欧美高校学分制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一些启迪。
关键词:学分制;选修制;学分积累;学分转移;学年制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以学生选择课程为核心,引入导师制,通过绩点和学分两个标准,综合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尽相同,学分制的模式也有很大差异。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学分制的发展与改革,对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或高校学分制的发展进行分析,可为我国改革学分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欧美学分制发展进程及模式1.美国的学分制美国是学分制发展最为成熟与完善的国家,也是世界各国高校学分制改革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
学分制贯穿于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整个过程,有效地适应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北战争后,美国的高校开始推行选修制,由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艰难推行。
至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推行了选修制。
1872年,为了衡量学生毕业时的学习量,哈佛大学在校长埃利奥特的推动下创立了“学分制”,即规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学生只要达到规定数量的学分就可毕业,不限制学习年限。
随着高校的发展,早期学分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全开放式的选修制度无法系统地培养高质量的学生。
此后,哈佛大学历任校长对学分制进行了改革,培养学生的“博”与“专”,同时引入导师制,采用绩点制,并强化学生的通识教育,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考的方法。
美国高校学分制的产生与推广与其多元化的教育体系,经济市场体制、实用主义理念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等密切相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英教育制度对比及其意义篇一:中英教育制度对比thecomparisonandimplicationofeducationsystemsinchin aandukintRoductioninitsbroadsense,educationreferstoanyactorexperience thathasaformativeeffectonthemind,character,orphysic alabilityofanindividual.initstechnicalsenseeducatio nistheprocessbywhichsociety,throughschools,colleges ,universities,andotherinstitutions,deliberatelytran smitsitsculturalheritage—itsaccumulatedknowledge,values,andskills--fromonege nerationtoanother.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hasanationwidesystemofpubl iceducation,whichincludesprimaryschools,middleschoo ls(lowerandupper),anduniversities.nineyearsofeducat cationinchinaistheresponsibilityoftheministryofeduc ation.theeducationsystemprovidesfreeprimaryeducatio nforsixyears(someprovincesmayhave5yearsforprimarysc hoolbut4yearsformiddleschool),startingatagesevenors ix,followedbysixyearsofsecondaryeducationforages12t o18.atthislevel,therearethreeyearsofmiddleschooland threeyearsofhighschool.theministryofeducationreport eda99%attendancerateforprimaryschoolandan80percentr ateforbothprimaryandmiddleschools.sincefreehighered ucationwasabolishedin1985,applicantstocollegesandun iversitiescompetedforscholarshipsbasedonacademicabi lity.privateschoolshavebeenallowedsincetheearly1980 s.thepopulationhashadonaverageonly6.2yearsofschooli ng,butin1986thegoalofnineyearsofcompulsoryeducation by2000wasestablished.toprovideforitspopulation,chinahasavastandvariedsch oolsystem.therearepreschools,kindergartens,schoolsforthedeafandblind,keyschools(similartocollegeprepar atoryschools),primaryschools,secondaryschools(compr isingjuniorandseniormiddleschools,secondaryagricult uralandvocationalschools,regularsecondaryschools,se condaryteachersschools,secondarytechnicalschools,an dsecondaryprofessionalschools),andvariousinstitutio nsofhigherlearning(consistingofregularcollegesandun iversities,professionalcolleges,andshort-termvocati onaluniversities).intermsofaccesstoeducation,chinas systemrepresentedapyramid;becauseofthescarcityofres ourcesallottedtohighereducation,studentnumbersdecre asedsharplyatthehigherlevels.althoughthereweredrama ticadvancesinprimaryeducationafter1949,achievements insecondaryandhighereducationwerenotasgreat.althoughthegovernmenthasaut horityovertheeducationsystem,thechinesecommunistpar tyhasplayedaroleinmanagingeducationsince1949.thepar tyestablishedbroadeducationpoliciesandunderdengxiao ping,tiedimprovementsinthequalityofeducationtoitsmo dernizationplan.thepartyalsomonitoredthegovernments implementationofitspoliciesatthelocallevelandwithineducationalinstitutionsthroughitspartycommittees.pa rtymemberswithineducationalinstitutions,whooftenhav ealeadingmanagementrole,areresponsibleforsteeringth eirschoolsinthedirectionmandatedbypartypolicy.educationintheunitedkingdomisadevolvedmatterwitheac hofthecountriesoftheunitedkingdomhavingseparatesyst emsunderseparategovernments.theukgovernmentisrespon sibleforeducationinenglandwiththesecretaryofstatefo rchildren,schoolsandFamiliesandthesecretaryofstatef orinnovation,universitiesandskillsleading,thoughthe daytodayadministrationandfundingofstateschoolsisthe responsibilityoflocaleducationauthorities.thescotti shgovernmentisresponsibleforeducationinscotlandwith thecabinetsecretaryforeducationandlifelonglearningl eading.thewelshassemblygovernmentisresponsiblefored ucationinwalesandthenorthernirelandexecutiverespons ibleforeducationinnorthernirelandwiththeministerfor education,currentlycaitríonaRuane(sinnFéin),leadingthoughresponsibilityatalocallevelisadmin isteredbyfiveeducationandlibraryboards.ineachcountry,education,thoughnotschoolattendanceis mandatoryandattendanceatprimaryandsecondaryisnearly universal.thoughmostpupilsareeducatedinstateschools ,thereisalsoanimportantprivatesector.similarly,most universitiesintheunitedkingdomarestatefunded,though thereisoneprivateuniversityinengland-theuniversityo fbuckingham-wherestudentsarerequiredtopayallthecost swithoutstatesupport.therearealotofdifferencesbetweentheeducationsystems ,whichcausedbyalotofreasons,suchasculturedifference s,economicreasons,andconcepts,etc.keywords:educationsystem;innovation;independence;su ggestionschapteronethecompaRisonoFeducationsysteminchinaandukcationsystemhasb eenevolved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butthemostacco mplishedperiodistheonesince1960s,thatistosay,afterp eoplesRepublicofchinaestablishing,especiallyforadap。
英国大学学分制度和评分标准英国和中国的许多大学本科课程的大学都是一样的,都是采用的学分制,学生完成一定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英国大学学分制度和评分标准。
英国的许多大学和中国大学,是一个灵活的学分制,学生需要在相应的时间完成一些学分才能毕业,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将有一定的学分供学生选择,想从中国转学到英国的学生也不用担心无法适应了。
英国大学课程的许多研究生课程的学分都超过了研究生学分的要求,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安排,这种安排是为了防止学生在有挂科的条件下无法顺利毕业。
但是,每个专业的要求还是不一样的,具体要看学校的安排。
本科英国大学有四个主要的学士学位级别,最高荣誉级别为一等(荣誉类1:1),二等荣誉上等(2:1),二等荣誉下等(2:2),最后就是只有学位没有荣誉。
尽管像中国的大学一样有一个100分的评分系统,但许多英国大学将本科学习的第一年视作改编,因此最终毕业年级不包括年级,而第二年和第三年则转换为不同的百分比。
因此提醒本科生,一定要记得每年预先核对入最终毕业成绩的百分比。
另外,不要让一年中的百分比过低阻止自己努力学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旦放松,就可能无法跟上课程的其余部分。
研究生英国大学研究生的区别制度与本科生相似。
最高的等级是Distinction(等于第一荣誉),然后是优异(等于2:1),最后只有学位(等于2: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研究生对成绩的要求比本科生更高,因此低于2:2的分数表示没有毕业。
70分以上:如果总分大于或等于70分,那么恭喜你,你就是成绩优秀的英国学生。
将以一流的荣誉或优异成绩毕业。
如此出色的成绩(如果包括在简历中)绝对是加分。
60-69分:如果总分在此范围内,学生将获得2:1或优异成绩。
这样的成绩被英国人认为是极好的,那些想申请更高学位的人通常会被著名的大学录取。
50-59分:对于本科生,50-59分给您2-2荣誉。
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50是及格分数,所以毕业只是没有荣誉的学位。
英国大学学位等级划分与中国的学位制度区别英国大学和中国大学虽然都是百分制,但英国大学本科学位等级划分和中国的学位制度存在很大的区别,在英国,大一作为大学的适应阶段,成绩并不记入最终划分学位的计算,但是后两年的成绩将会各占学位成绩的50%。
英国大学学位等级划分与中国的学位制度区别中国的大学60分及格,英国大学40分及格,但满分都是100分。
众所周知,英国大学学制为3年(除苏格兰外),大二、大三的成绩各占最后学位成绩的50%, 大一作为适应阶段分数不计入学位成绩。
平均分是采用加权平均的算法,也就是说,每一个成绩都与其对应的学分相联系。
英国大学规定,3年平均成绩70分以上为一等学位;50~69分为二等学位,其中60~69为二等学位甲等(又称2.1或者Upper-second class degree);50~60为二等学位乙等(又称2.2或者Lower-second class degree);40~50为三等学位(Third class degree)。
一等学士学位 - First Class Honours (First or 1st)高级二等学士学位 - Upper Second Class Honours (2:1)普通二等学士学位 - Lower Second Class Honours (2:2)三等学士学位 - Third Class Honours (Third or 3rd)学士学位 - Pass WIThout honours (Pass)没有获得学士学位 - Fail (no degree is awarded)注:英国大学学位等级是根据学生取得的成绩来划分的!前四类学位均属于荣誉学士学位!由于英国大学的考核内容、评分标准与国内大学有相当的不同,所以各级学位之间与中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没有一个固定的转化规则。
通常情况下,可参考下列标准:一等学士学位:> 85(理工科)或 > 90(文科)高级二等学士学位:> 80(理工科)或 > 85(文科)普通二等学士学位:> 75(理工科)或 > 80(文科)三等学士学位:> 70(理工科)或 > 75(文科)学士学位:> 60(理工科)或 > 60(文科)对于英国人来说,本科的教育是你未来就业的基础,更是为硕士及博士的学习做铺垫,所以对于学位等级的划分紧密、严格。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起源“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这个学分量代表着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
1894年学分制源于美国,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
定义到底什么是学分制?形象的说法就是,学分制如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自己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
是攻读一个学位或两个学位,提前毕业还是推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我国高校为什么要实行学分制改革?主要原因是"一言堂"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学什么课程?上哪个老师的课?学制多少年?不上课到底交不交学费?想提前毕业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在实行学分制改革前都是学校说了算。
在一个信息透明、追求公平、和谐的时代,"一言堂"教学制度明显不合时宜。
现行的高等教育形势要求必须进入学生"自主点菜"时代。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探析美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论文探析美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论文摘要:学分制是一种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
美国的学分制又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学分制,对于美国学分制管理历程的研究对我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的进一步实行提供借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的学分制共经历了从自由学分制管理到限制学分制管理,再到完全学分制管理的阶段。
整个过程表现出美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因此,我国应该从教育理念、政府方面、学校内部都进行改革,不仅保障学分制的实施,而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学分制自由学分制限制学分制完全学分制自主性学分制以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显著特点,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
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Humboldt,Wilhelm Von,1767-1835)在自己创办的柏林大学中推行选修制,标志着学分制萌芽的产生。
虽然学分制的萌芽产生于德国,但这种制度的改进、发展和逐步推行却归功于美国。
因此,对于美国学分制管理历程的研究对我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的进一步实行提供借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美国学分制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一)自由学分制管理阶段(1872年~20世纪20年代)1.自由学分制管理的形成与发展学分制是选修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872年,艾略特作为选修制的积极倡导者,在他的倡导下,德国的选课制被引入到了美国高校。
可是,面对选修制的进一步推行所带来的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的问题,学分制应运而生。
由于美国各个大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标准不同,学分制的发展非常缓慢。
1884年,哈佛大学规定全部学年中都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并且取得学士学位必须获得18.4个课程。
美国大学学分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启示摘要:美国是最早实行大学学分制的国家,也是世界各国大学学分制改革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
美国大学学分制模式的主要特征为:选课形式的多样性,学制的弹性化,学业评价的绩点制,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分转换的认可性,文、理、工渗透的通才教育。
其可资中国借鉴之处在于:确立学习者本位的教育理念;增加选修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不断改善导师制;逐步完善与学分制改革配套的教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分认定制度。
关键词:大学;学分制;教学管理Abstract:The credit system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colleges is relatively perfect andtypical in the worl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the diversity of elective courses, flexibility of curriculum, GPA evaluation, instructive guidance given to students, acceptability of credit conversion and especially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d on liberal arts/science What lessons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colleges can absorb from those include how to help students make sure of the essence and purpose of higher education, providing more elective causes to students as possible, setting up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every student, stepping up the effort to improve the tutoring system for graduate students, perfecting gradually the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to support the reform of credit system and reforming the credit authentication systemKey words:university/college; credit system; teaching administration学分制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它伴随着选课制的出现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而逐步确立,因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世界各国大学得以广泛运用,至今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
英国大学学分制度和评分标准
研究生:
英国大学的研究生等级划分系统与本科类似,的等级是Distinction(相当于FirstHonour),然后是Merit(相当于2:1),最后是仅有学位(相当于2:2)。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研究生毕业对成绩的要求要比本科高,因此低于2:2的成绩即为没有毕业。
英国大学考试成绩评分标准
中国的大学60分及格,英国大学40分及格,总体的评分标准是以90分为满分的。
有一些考试类考核方式或者许会是100分制,但是最后登记分数的时候都会换算成90分制。
70+:假如总成绩换算下来大于等于70分,恭喜,你就是英国学霸了。
你们将以一等荣誉或者Distinction毕业。
这样优秀的成绩,假如写进简历中是绝对加分的
60-69分:假如总成绩在这一区间内,同学们将获得2:1或者者Merit。
这样的成绩在英国人眼中也是十分优秀,之后想要申请更高学位的话通常都会被大学录用
50-59分:关于本科同学来说,50-59分会让你获得2:2荣誉。
但关于研究生同学而言,50是及格分,因此毕业就只有学位没有荣誉了
40-49分:大部分英国本科项目的毕业要求总分超过40便可获得学位。
然而关于研究生来说这样的分数却意味着没有通过,可能需要重修部分科目,或者者只能获得一个相当于国内结业证的Diploma
40分下列:40分下列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没有通过,具体的处理办法每个学校都不一样,不是小编吓唬你们,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呀!
总之,学分与成绩都会影响到在英国留学的同学们能否顺利毕业,熟悉了这些英国大学的学分制度与评分标准之后,同学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啊!!毕竟靠着脑子吃饭才是最酷的事。
2012.02学教育66writing )首先,在写作之前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跟写作题目相关的素材、英美人写的相似题材的文章,在课堂上集体讨论分析。
课堂分析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上下文环境中来理解词汇本身的意思,而不局限于背诵课本上的中文翻译,促进学生对单词本身的理解及正确运用。
第二,结合地道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逻辑联系。
引导学生尽量将中文表达中“形散神不散”的思维模式切换成英文中逻辑清晰的思维模式。
当然,思维模式的转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至少可要求学生在用英文写作的时候尽量使用英文的习惯布局。
2、写作阶段(drafting )在写作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模仿阅读材料及各种素材中比较优秀的表达方式及文章布局,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留意时态、句子结构等易出错误的地方。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写作题目、确定写作重点、及提纲。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写作完成之后的修改过程并没有太多要求。
一方面,学生在写作完成之后,很少会对全文再次检查一遍,没有自我纠正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教师对作文批改之后,很多学生并不予重视,造成错误反复出现,因此即便练习次数再多,写作水平仍然没有提高。
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成员的习作进行分析,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实现同级反馈和教师反馈交互进行。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在下次写作中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3、重写阶段(revising )在定稿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重读整篇文章与写作过程中的草稿,做最后的修改,并对文章整体结构布局、及整个写作过程进行回顾,体会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及写作技能。
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反思,实现对能力提高的巩固。
三、结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应该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开始,一步步巩固自己的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能盲目追求分数,死记硬背而忽略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应逐渐培养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