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的倦怠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对策解析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压力大、工作重复性高、心理压力大、职业发展空间小等。
为了克服职业倦怠,体育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要减轻工作压力。
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大是因为需要承担教学任务、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多重任务。
减轻工作压力的方法可以是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任务,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紧迫感。
培养良好的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要避免工作重复性。
体育教师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容易产生工作重复性的感觉。
对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从而减轻工作重复性带来的倦怠感。
要缓解心理压力。
体育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生表现、评价和学校的学术要求等方面。
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体育教师可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正视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增加自信心和满足感。
与同事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感受,寻求援助和支持也可以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要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容易导致倦怠感。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继续教育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展教育研究和课题研究,参与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担任校内外各类职务,拓宽自己的职业发展领域,从而增强工作的意义和动力。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如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减轻工作压力,避免工作重复性,缓解心理压力,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以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对策解析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高中体育教师因长期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教学压力、角色冲突等因素,逐渐失去工作动力,感到疲惫不堪、不满意和无力应对工作的现象。
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效能和教育质量,理解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负荷的工作任务:高中体育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参与课外活动、学生管理和评价等多项工作,工作压力较大。
2. 教学压力:高中体育教师需不断研究新教材、新教法和新技术,掌握最新的体育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 角色冲突:高中体育教师既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又要充当教育管理者的角色,往往面临教学和管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兼顾两者。
4. 缺乏专业发展机会:一些高中体育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得不到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导致他们失去对工作的热情。
1. 减轻工作负荷:学校应合理安排高中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课时,避免过度负荷的情况发生。
增加教师的休息时间,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2. 支持教师的教学:学校应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和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给予教师反馈和认可,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肯定。
3. 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应注重高中体育教师的师德培养,引导教师正确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信仰。
4.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应为高中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5. 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学校应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进行经验分享,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通过以上的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质量。
学校和教师本身应持续关注和研究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对策,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
但是由于教学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
一、职业倦怠的表现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情感倦怠、认知倦怠和行为倦怠。
情感倦怠指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定、对工作不感兴趣等;认知倦怠指思维困难、注意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等;行为倦怠则表现为工作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下降、对工作内容没有热情等。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职业倦怠表现为教学效果下降、不愿意再去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无法积极主动去应对学生的反馈和建议等。
二、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1. 教学压力大:随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压力也越来越大。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体育教师很容易感到疲惫和倦怠。
2. 工作环境差: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环境差,教学设备陈旧、条件恶劣,这样的工作环境也会给体育教师造成压力和不适感。
3. 工作内容缺乏挑战性:有些高校体育教师可能感到自己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而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4. 目标缺乏明确性:有些高校体育教师缺乏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无法为自己的工作找到明确的方向。
5. 工作稳定性差:高校体育教师大多由临时工和兼职工组成,工作的稳定性较差,缺乏安全感,也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三、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1. 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素质,自我充电,不断为自己增添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高校体育教师增强自信心,重新找回工作的热情。
2. 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清晰明朗的职业生涯,寻找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给教育生涯增添动力。
4. 参加教学研究:参加教学研究可以让高校体育教师接触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可以让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对策解析引言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职业倦怠成为了许多体育教师面临的难题。
那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何在?又该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呢?一、成因分析1. 工作压力大高中体育教师的工作内容繁重,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负责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体育比赛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等,工作压力非常大。
许多高中体育教师还要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规划和制定,甚至参与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工作,这些都使得他们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
2. 薪酬待遇低相比其它专业教师,高中体育教师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这往往导致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降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3. 教学资源匮乏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条件有限,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要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这给他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 学生行为问题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的行为问题也是导致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生的不听话、不配合、态度消极等问题,都会给体育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二、克服对策1.建立良好的职业心态高中体育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教育使命,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要有一颗奉献的心,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满足自己的教育需求。
3.加强体育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配置,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支持,为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对策解析高中体育教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职业,他们需要面对学生个性各异、教学压力大、时间紧张等问题。
长期的教育工作可能会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对于高中体育教师而言,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大、教学环境差、自我认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那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工作压力是导致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体育教师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对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同时还要准备和修改教案、批改作业、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等。
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克服这种职业倦怠,教师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工作过度集中,从而减轻工作压力。
教师还可以寻求同事的帮助,共同分担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环境的差异也是导致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教学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学生的素质水平、学校的教学资源等。
面对这些差异,教师可能会感到无奈和挫败,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教学环境的差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对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
自我认同不足也是导致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中体育教师通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对于一些学生的表现不佳,教师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负责的情绪,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为了克服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要学会接受学生的不同表现,并通过积极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压力,其中之一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中感到一种综合的疲倦、无效和无能感的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引起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职业倦怠。
第一,工作负荷过大。
高校体育教师除了要担负教学任务外,还需要参与学术研究、学生指导、课外活动组织等多项工作,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工作时间和任务量的不断增加,教师们常常需要超时工作,长期以往容易造成身心疲惫,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缺乏职业发展机会。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比较单一,晋升空间有限。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使得教师们对工作的激情逐渐减退,产生厌倦情绪。
工作环境不佳。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往往不尽如人意,工作条件差劲会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
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能影响工作情绪,如果存在同事间的不和谐关系,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第四,社会认可度不高。
相对于其他专业,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相对较低,这给教师们带来了不安全感和职业压力,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高校体育教师要合理规划时间和任务。
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工作与休息的平衡,减少超时工作的情况发生。
并且要学会拒绝一些不必要的任务,减少工作负荷,避免心力交瘁。
学校应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善工作环境也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方式。
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并且加强同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团队凝聚力,缓解与同事关系紧张所带来的压力。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度。
鼓励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让教师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工作动力。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提高工作负荷合理性、扩大职业发展机会、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入手。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对策解析高中体育教师是一份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职业,然而在长期的工作中,也不免会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中出现的一种身心疲惫、失去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成就感的状态。
本文将对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
外部成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工作内容单一等因素。
在高中体育教师的工作中,工作压力常常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繁重,需要承担大量课程的授课工作,每天需要面对大量学生,教学时间长且密集;二是学生表现差异大,有些学生在体育方面天赋差,难以提高,这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教学困扰;三是高考压力大,高三学生对体育课的期望值较低,很多学生将体育课视为放松和娱乐的时刻,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较低,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教学的困扰。
工作环境也是导致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
高中体育教师往往需要面对较大的课堂人数,人员密集,教学环境相对拥挤。
有时候还需要在不同的场所进行教学,场地不一致,设施简陋,这也给教师带来了教学的困扰。
学校管理、同事关系等也是影响教师情绪和工作积极性的因素。
内部成因主要包括个体特点、工作态度等因素。
个体特点是指每个人在性格、能力、动机等方面的差异,有些教师可能对体育教育工作本身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动力。
工作态度则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和认同程度,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也会导致工作倦怠。
要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应该尽量寻找教学过程中的乐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才能,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
体育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自信心和动力。
要优化工作环境。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支持,为教师创造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
学校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为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扰,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对策解析高中体育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教学压力、工作量增加、职业认同感不足等原因,高中体育教师常常会遭受职业倦怠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教学压力大:高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生的日常体育课教学任务,还要组织和指导各种体育竞赛、训练等活动。
工作量巨大,教学压力大,使得教师容易感到身心疲惫。
2.工作量增加: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时间紧迫,难以协调教学任务和个人生活。
3.职业认同感不足:由于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地位较低,高中体育教师常常面临着缺乏社会认可和赏识的问题,这种情况容易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和动摇,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二、对策解析:1.培养压力适应能力: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学会调整心态,正确面对教学压力,培养良好的压力适应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如学习放松自己的身心、调整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安排等。
2.合理分配工作量:高中体育教师要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量,保证学生的教学任务的完成的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照顾自己的生活和休息。
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减少额外的工作负担。
3.加强职业认同: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与校领导和同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树立起自己的学科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目标,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但只要教师们能够正确面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够顺利度过难关,继续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引言:医学院校体育教师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的任务。
然而,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负荷重、学生需求多样化等原因,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为了帮助医学院校体育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医学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工作压力大: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许多压力,包括教学任务的完成、短时间内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等。
由于教师需要同时兼顾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工作压力常常超出他们的承受限度。
2.工作负荷重:医学院校体育教师需要熟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密切合作。
这使得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非常重,他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各种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
3.学生需求多样化:随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医学院校体育教师面临着不同年级、背景和能力水平的学生,要求他们具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因此,教师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疲劳和倦怠。
二、对策建议:1.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医学院校应该根据教师的专业领域和能力合理分配教学任务,避免给教师过多的负担。
此外,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教师的数量、减少教学课时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
2.提供持续培训和专业支持: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教师培训,提高医学院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此外,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如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视频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困难。
3.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学校需要重视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合作、提倡工作生活平衡等,有助于减轻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倦怠感。
4.注重自我调节和心理健康: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自我调节和心理健康,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加强锻炼等,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对策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和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高中体育教师作为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人物,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随之而来的是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克服对策加以解析。
一、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1. 工作压力大:高中体育教师通常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体育活动等,工作任务繁重,给教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
2. 薪酬待遇低:与其他行业相比,高中体育教师的薪酬待遇相对偏低,这也给教师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从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3. 教学环境差:某些学校的教学环境条件较差,例如设施陈旧、资源匮乏等,这也会给高中体育教师带来心理负担。
4.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对于一些高中体育教师来说,缺乏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会导致他们对工作产生倦怠感。
5. 教师自身问题:包括职业倦怠感知、工作动机不足、缺乏专业发展兴趣等。
1. 建立健康的工作生活平衡:高中体育教师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充分休息,不要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健康。
2. 定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中体育教师要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争取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3. 保持工作激情:高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增加对教育事业的归属感。
4. 寻求支持和配合:高中体育教师要主动和同事、领导交流,共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5. 提高专业素质:高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自信心和工作满意度。
以上对策是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提出的,能够全面有效地帮助高中体育教师克服职业倦怠问题。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关注高中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怀,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结语高中体育教师是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他们不仅要教导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的倦怠问题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关键是质量,而决定教育质量的至关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及队伍的稳定。但是,目前高校教师“下海”已成为一种时尚,体育教师更是急先锋,暂且在高校稳住阵脚的也众多身心俱损、各有心思,伺机出击,另谋高就。高校体育面临师资短缺、流失和工作消极、沉闷挑战。这种现象与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直接相关。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country, quality is the key, and decided to clos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eacher qual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However, th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o” has become something of a cult, is the pione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keeping the pin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many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for both sides, there are thoughts, time attack, another job. College Sports facing teacher shortages, loss and negative, dreary challenge. This phenomenon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job Burnout of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job Burnout of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一、 职业倦怠形成的机理及特点 从心里学角度分析,职业倦怠是由于支撑人向前的动力即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兴趣、需要等矛盾运动的结果。当人们在需要不能满足或兴趣发生转移即缺乏动机而又不得已而为之时,就会感到身心俱疲、烦恼,工作绩效因而明显降低。从生理角度分析,职业倦怠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正常生理功能的失调,如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学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通常常外显为:生理上身体衰弱、血压升高、胃肠疾病增加,常常失眠,感觉无力应付工作;情绪上波动大,焦虑增加,无名之火常燃起,视个人前程一片黑暗;身心不适的沉淀形成恶性循环,强化了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偏差,即认为体育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在此岗位上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而他们也开始被“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认识模式所同化,认为体育只是枯燥无味的烦琐事务。其结果导致了工作行为上敷衍了事,个人发张停滞,举止无常、行为怪癖、申请调动,甚至流失。
二、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社会、个人及与两者相关联的工作影响的结果。 1.从社会因素看 随着我国改革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及体育教师的要求越 来越高,社会期望体育教师不仅是高水平的竞技运动者,而且是大众健康的保护着和各种娱乐活动的倡行者。因而他们必须不仅要具有和能够运用知识,而且必须成为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的代表。这种全新的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的重要条件就是社会能否对于他们给予相应的回报,而这种回报在客观现实中就是以他们职业地位高低进行衡量,即由他们职业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所决定。如果这种职业受到世人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们就会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将热爱自己的职业,将社会的期待转化为一种向上的动力,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然而,单个人的才能无助于改变职业的社会地位,现实中人们对于从事低社会职业的非凡之才,只会产生一种怜惜之情,为他们的屈尊感到难过。
当前,我国教师的境况并不令人乐观,而体育教师在这一大家族中更难立足,他们还要受到“家族成员”的歧视,至今一节体育等于0.7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着。这就造就了体育教师强烈的孤独感,即体育教师被其他人及教育同伴、学校管理者和教学督导人员所孤立,这种来源于传统的对体育教师的不重视、体育教师的个人定向、结构上的官僚主义和工作紧张的孤独感,抑制了教学、课程、工作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和教学、实施计划的效率。这种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非公平竞争与不协作,加大了系统的无序程度。社会、学校期待的协同效应也就无法产生。
2.从工作角度分析 2.1.工作量多、强度大。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迅速,学生人员增长,体育教师与学生比呈相对减小之势,而有限的经济条件又抑制了体育设施的改善与更新。体育教师在围绕学校的文体活动、运动竞赛、群体活动及社会活动调整运转同时还得跳出圈外,为解决场地器材等基本教学条件煞费心机。即使是脚踏实地的优秀教师也穷于应付,身心的压力造就职业倦怠也就不言而喻了。
2.2. 缺乏发展的机会。体育教师活动范围广,接触人员多,从中他们极易产生攀比,从比较重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渺茫,才美难以外观。加上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他们终身极少有进修、培训的机会,他们沿用前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从先生那儿学来的固定不变的经验与教条。其知识老化、教学索然无味、能力衰退、个人发展产生严重阻滞,使得他们感到摆脱在社会及中学校中的“附庸”地位的唯一办法就是“出走”,或改行或挤进体育系科教师之列。人才学认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他要具备人才素质;第二,他要有机遇,即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机遇的匮乏使得从业体育的教师与同代人相比“遥遥落后”。
2.3.工作的低创造性。缺乏创造性的简单重复劳动是极其乏味的。何况当今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批批头脑极为聪颖、思维相当活跃、青春活力急剧膨胀的青少年,如果他们的教学被束缚在统一的但并非完善和适合师生个性的体制、大纲、内容及评价之中,缺乏自由发挥的机会和场所,他们就会徘徊、苦闷,丧失工作动力和信心。事实上这种现象大量存在着,我们到处可以观察到中小学就应规范化的“立正”、“稍息”、“齐步走”在大学还得重新进行强化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 们连补中小学的体育课都来不及,怎么又会有精力去思考并开出学生的“健康处方”和“运动处方”呢!于是乎只好把他们全部推到了医生那儿去找“处方”。
2.4.缺乏成就认可。体育教师大多在过去的体育竞争中不乏成功例证,他们具有运动员必备的那种强烈的冠军欲望,他们需要和习惯镇耳欲聋的欢呼声与喝彩。但是,体育教育工作成就认可则是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和延后性,他们在承受职业间不公的同时,还需接受教育系统内部的劳酬不公,教师与教辅人员,优秀教师与不称职教师之间,由于缺乏科学的工作评价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尽管他们的劳动性质和质量的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收入上都相差无几。这在我国课程改革、体制改革、大量的体育理论课教学进入学校以前,体育教师的“附庸”角色地位还难以摆脱,因而这个群体的兴旺还需经历一个长期的冲突过程。伴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这一矛盾优势还会更显突出,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将成为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
2.5.从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来看。首先是眼高手低。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而首先需要有创造力的老师,这不仅要求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思维特征上首先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而且对他们的智能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角色模糊。目前,不少体育老师受传统教育和自身能力的局限,难以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与校准社会规范与要求自己的角色坐标点,在多层角色冲突中思维混乱,分不清主次,理不顺关系。这不仅无助于在各层次系统内部产生出组织、表现出良好的协调效应,反而加大了无序度,造成工作绩效明显降低。其次是价值观发生转变。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至,引得众多的时代骄子去弄潮。在世人眼里,这世界变得越来越广阔可爱,闯世界、捞世界、叹世界的机会与方式越来越多,天性外向善于表现自我价值的众多体育教师,在这社会的价值观向金钱、权力与实惠严重倾斜的今天,就更难以顾及师道尊严、不图名利、甘为人梯瓦砾的古训了,纷纷舍身“跳海”、全力冲浪。
三、体育教师劳动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师的素质提高是全面的提高,是一种综合性的提高,涉及方方面面的要求。在此,就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一般措施作如下概括:
1.加大力度组织和推荐以自学为主,以在职学习为主的经验学习; 2.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改革,参与实验、实践研究,培养一批专家、科研型骨干教师,以体育科研促教师素质的提高,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展公开试讲(包括观摩课)与评课活动; 4.组织各种参观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5.让教师参加有关学术讨论会、培训班; 6.搞好图书资料建设; 7.开展互教互学、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活动; 8.认真开展备课、共同备课活动等。 其中,学历提高和精心备课是尤为重要的。从各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看,这两个方面工作抓得最突出。备课,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备课过程就是研究教材、学生、教育方法的过程,是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真才实学的教师的成长,多半是在认真备课中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研究与制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案,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全国各地各校还有很好很多的师资素质提高方案与成果,都值得相互学习与借鉴,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决不能离开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尤其要处理好提高、巩固与发展的关系。
三、 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点思考 以上分析可知,职业倦怠是现实存在着的、不合理的与消极的。它由综合因素产生,也必须进行综合的治理。即要在社会、学校和个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1.从社会一层来看,社会应当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避免他们的主要需要在较低层次徘徊,促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把自己的才能真正释放在事业之中。
2.从学校层次看,要加强管理,克服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成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职业互补的场所,在承认教师在知识、技能和任务以及在其教育、专业证书和工作中的差异的同时,创造并给予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此外,要肯定体育的基础性,把大、中小学的体育结合起来,促成学校体育循序渐进地发展。
3.从个人层次看,体育教师在注重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好体育技能,强化理论学习,首先成为教学和改进教学方面的有创见的学生。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个人能力只有与高度自觉献身于教育、献身于未来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才能开出教育之花,结出教育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