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性能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
1.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分为(1)使用性能和(2)工艺性能。
(1)又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2.金属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3.通过拉伸试验可测得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可测得的塑性指标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4.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类型。
α–Fe 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属于面心立方晶格,δ–Fe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5.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空位或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
6.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金属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获得的晶粒越细。
7.细化金属材料的晶粒,可使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提高;在生产中常用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增大过冷度、变质处理、机械搅拌和振动;压力加工再结晶;热处理。
8.合金的晶体结构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其中固溶体具有良好的塑性,金属化合物具有高的硬度和脆性。
9.在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中,珠光体属于复相结构,它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按一定比例组成,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10.铁碳合金相结构中,属于固溶体的有铁素体和奥氏体;其中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
11.铁碳合金的力学性能随含碳量的增加,其强度和硬度增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
但当w C>1.0%时,强度随其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12.铁碳合金中,共析钢w C为0.77%,室温平衡组织为P;亚共析钢w C为<0.77%,室温平衡组织为P+F;过共析钢w C为>0.77%,室温平衡组织为P+Fe3C;共晶白口生铁w C为4.3%,室温平衡组织为Ld';亚共晶白口生铁w C为<4.3%,室温平衡组织为P+Fe3C II+Ld';过共晶白口生铁w C为>4.3%,室温平衡组织为Fe3C I+Ld'。
13.按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碳素钢可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三类;钢硫、磷杂质质量分数的不同,钢可分为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和特级优质钢三类。
⼯程材料⼒学性能复习资料个⼈资料 | 复习资料 - 1 - ⼯程材料⼒学性能复习资料个⼈复习资料严禁外传本重点以⽼师最终给的复习重点归纳⼀、名词解释。
1、缺⼝效应:绝⼤多数机件的平⾯不是均匀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的急剧变化,由于缺⼝的存在,在静载荷作⽤下缺⼝截⾯上的应⼒状态将发⽣变化,产⽣所谓的“缺⼝效应”,从⽽影响⾦属材料的⼒学性能。
简⾔之,缺⼝材料在静载荷作⽤下,缺⼝截⾯上的应⼒状态发⽣的变化。
2、韧脆转变温度:中、低强度钢在试验温度低于某⼀温度t k 时,会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变为穿晶解理型,断⼝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转变温度t k 称为韧脆转变温度(或者说在试验温度低于某⼀温度t k 时,会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
t k 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3、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常⽤标准试样的冲击吸收功A K 表⽰。
4、应⼒腐蚀:⾦属在拉应⼒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下,经过⼀段时间后所产⽣的低应⼒脆断现象。
5、接触疲劳:是机件两接触⾯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压应⼒作⽤下,材料表⾯应疲劳损伤,导致局部区域产⽣⼩⽚或⼩块状⾦属剥落⽽使材料流失的现象。
6、弹性⽐功:⼜称弹性⽐能,应变⽐能。
表⽰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般⽤⾦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弹性变形功表⽰,即:A e =12σεεε=σε22E7、缺⼝敏感度:⽤缺⼝试样的抗拉强度bn σ与等截⾯尺⼨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b σ的⽐值表⽰,即:n bn NSR σσ= 8、氢致延滞断裂:⾼强钢或钛合⾦中,含有适量的处于固溶状态的氢,在低于屈服强度的应⼒持续作⽤下,经过⼀段孕育期后,在⾦属内部,特别是在三向拉应⼒状态区形成裂纹,裂纹逐渐扩展,最后突然发⽣脆性断裂。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13周总复习资料整理人:料085 季承玺注:题后标注的(重要)或(必考)悉丁汉林老师所划,全题加粗表明重要。
第一章1、 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在同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降低的现象。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的能力。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即断裂破坏的性质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G 切变模量r σ规定残余伸长率2.0σ屈服强度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
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
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为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
4、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必考)答:见丁汉林老师班级课堂笔记5、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6、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
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重要)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材料力学性能-考前复习总结(前三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表示其在力或能量载荷作用下(环境)变形和断裂的某些力学参量的临界值或规定值。
材料的安全性指标:韧脆转变温度Tk;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功Ak;缺口敏感性NSR材料常规力学性能的五大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功Ak;硬度;断裂韧性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应力和应变:条件应力条件应变 =真应力真应变应力应变状态:可在受力机件任一点选一六面体,有九组应力,其中六个独立分量。
其中必有一主平面,切应力为零,只有主应力,且,满足胡克定律。
应力软性系数: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相对大小。
1 弹变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ae=1/2σeεe=σe2/2E。
取决于E和弹性极限,弹簧用于减震和储能驱动,应有较高的弹性比功和良好弹性。
需通过合金强化及组织控制提高弹性极限。
2)弹性不完整性:纯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只与载荷大小有关,而与加载方向及加载时间无关,但对实际金属而言,与这些因素均有关系。
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与材料成分、组织及试验条件有关,组织约不均匀,温度升高,切应力越大,滞弹性越明显。
金属中点缺陷的移动,长时间回火消除。
弹性滞后环:由于实际金属有滞弹性,因此在弹性区内单向快速加载、卸载时,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形成一封闭回路。
吸收变形功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塑性区加载,塑性滞后环),也叫内耗(弹性区加载),或消震性。
②包申格效应:定义: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解释:与位错运动所受阻力有关,在某滑移面上运动位错遇位错林而使其弯曲,密度增大,形成位错缠结或胞状组织,相对稳定。
通信原理复习题四、简答题1.通信系统的两项重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分别反映通信系统的什么性能?其相互间存在什么关系?2.数字通信系统与模拟通信系统相比具有哪些特点?3.什么是误码率?什么是误信率?他们之间关系如何?4.通信系统的两项重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分别反映通信系统的什么性能?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对应于这两项的具体指标是什么?5.什么是码元速率?什么是信息速率?它们的单位分别是什么?他们之间关系如何?13.试对AM和DSB可否采用包络检波方式进行解调进行讨论?码之间的特点?16.试比较传输码AMI码和HDB320.简述观察眼图的作用?以及正确进行眼图观察的方法?22.模拟和数字调制其原理是一样的,但在实现时为何数字调制却不采用模拟调制电路来实现?26.简述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之间的异同点?多进制调制与二进制调制相比具有什么特点?五、作图题8.设有一数字序列为1011000101,请画出相应的单极性非归零码(NRZ)、归零码(RZ)、差分码和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
9.设有一数字序列为1011000101,请画出相应的NRZ码、RZ码、双极性归零码、AMI码和四电平码的波形。
码?并画分别出编码后的10.设有一数字码序列为10010000010110000000001,试编为相关码、AMI码和HDB3波形?(第一个非零码编为-1)六、1.某信源集包含32个符号,各符号等概出现,且相互统计独立。
现将该信源发送的一系列符号通过一带宽为4kHz的信道进行传输,要求信道的信噪比不小于26dB。
试求:(1)信道容量;(2)无差错传输时的最高符号速率。
3.设信息源的输出由128个不同的符号组成,其中16个出现的概率为1/32,其余112个出现的概率为1/224。
信息源每秒发出10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
计算该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速率。
4.已知某四进制离散信源(0、1、2、3),其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发送符号(码元)宽度为0.2ms。
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复习题汽车性能评价是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以下是一些关于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的复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1. 汽车性能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汽车性能评价应遵循全面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可比性原则。
全面性指评价应涵盖汽车的所有性能指标;客观性要求评价基于事实和数据;系统性强调评价应考虑汽车性能的内在联系;可比性则确保评价结果可以用于不同汽车之间的比较。
2. 描述汽车动力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哪些?汽车动力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最大输出功率、最大扭矩、加速性能、最高车速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动力表现。
3. 什么是燃油经济性,它对汽车选购有何影响?燃油经济性是指汽车在单位距离或时间内消耗燃油的量。
高燃油经济性意味着汽车在相同条件下能行驶更远的距离或更经济地使用燃油。
在选购汽车时,燃油经济性是考虑成本效益的重要因素。
4.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有哪些?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和制动响应时间。
这些指标反映了汽车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5. 如何理解汽车操控性能?汽车操控性能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对驾驶员操作的响应能力,包括转向性能、稳定性和灵活性。
良好的操控性能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6. 汽车舒适性评价包括哪些方面?汽车舒适性评价包括座椅舒适度、噪音水平、振动控制、空间布局和内饰材质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
7. 简述汽车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汽车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主动安全性能和被动安全性能。
主动安全性能涉及车辆的预防事故能力,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等;被动安全性能则涉及事故发生时对乘客的保护,如安全气囊、车身结构强度等。
8. 在选购汽车时,如何平衡性能与成本?在选购汽车时,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综合考虑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车型的性能参数、价格和售后服务,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汽车。
2-4 某压力传感器测试数据如表2-1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线性度)、迟滞、重复性误差和总精度。
表2-1 压力传感器校准数据输入压力/MPa 输出电压/mV 第一循环 第二循环 第三循环 正行程 反行程 正行程 反行程 正行程 反行程 0 -2.73 -2.71 -2.71 -2.68 -2.68 -2.69 0.02 0.56 0.66 0.61 0.68 0.64 0.69 0.04 3.96 4.06 3.99 4.09 4.03 4.11 0.06 7.40 7.49 7.43 7.53 7.45 7.52 0.08 10.88 10.95 10.89 10.93 10.94 10.99 0.1014.4214.4214.4714.4714.4614.46【解】1、端点平移法线性度(1)端点直线拟合 求出各个校准点正、反程6个输出电压的算术平均值。
由两个端点的数据,可知端点直线的截距为b=-2.70mV ,斜率为:Pa mV x y k /105.17101.070.245.146-⨯=-+=∆∆=按照端点直线y =171.5x -2.7 (y=kx+b ),求各个校准点输出电压的理论值yti ,如表2-2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考虑符号时,实际输出电压平均值与理论值的最小误差:Δymin=-0.12mV ,最大误差Δymax=0mV 。
14.450.10-2.700-0.1214.450.10-2.76-0.0614.39-2.70图2-1端点直线拟合曲线图 2-2端点平移直线拟合曲线(2)端点平移直线拟合 端点平移直线拟合是将端点直线平移,让平移后的最大正误差与最大负误差的绝对值相等,即让截距改变为:mVy y b b 76.2212.070.22max min /-=+-+-=∆+∆+=端点平移直线方程即为:y=kx+b/ 。
按照端点平移直线方程重新求实际输出电压平均值与理论值的误差,有:b y b b y y i i i ∆+∆=-+∆=∆// Δb=b-b/ =0.06mV 。
第四章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一、金属的力学性能1、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它主要包括、、、和。
2、在外力的作用下,材料抵抗和的能力,称为强度。
当承受拉力时,强度特性指标主要是和。
3、在外力的作用下,材料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产生永久变形而为断裂的能力称为。
4、是指固体材料对外界物体机械作用(压陷、刻划)的局部抵抗能力。
硬度不是金属独立的基本性能,而是反映材料弹性、强度与塑性等的综合性能指标。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HBW)、(HBC)和(HV)等。
硬度高的材料强度高,耐磨性能较好,而较差。
5、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为。
用A k表示,单位为J。
A k值越大,则材料的韧性就越。
A k值低的材料叫做材料,A k值高的材料叫。
工作时要承受很大的冲击载荷时应选用A k值高的材料制造,如齿轮、连杆。
铸铁的A k值很低,A k值近于零,不能用来制造承受冲击载荷的零件。
6、疲劳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或称为。
二、黑色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分为和两大类,常用的黑色金属主要有和两种;常用的有色金属有和两种。
2、钢中的有害元素是,硫产生,磷产生;有益元素是,能提高钢的。
3、钢的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碳素钢合金钢按钢的品质分类如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按钢的用途分类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和工程结构构件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弹簧钢、轴承钢主要用于制造工具、模具、量具及刃具合金结构钢和工具钢,钢号后面加“A”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能三、钢的编号分类别编号方法举例类碳钢碳素结构钢Q235AF优质碳素结构钢45、60Mn 碳素工具钢T8A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ZG200—400合金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390A合金结构钢40Cr、30CrMoA、60Si2Mn滚动轴承钢GCr15合金工具钢Cr12MoA、9SiCr不锈钢与耐热钢10Cr7Mn9Ni4N、022Cr17Ni7N四、性能及应用1、碳质量分数而不含有特意加入合金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复习题一、概述1、控制系统能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是稳定性。
2、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调压调速、弱磁调速以及串电阻调速等三种;在自控调速系统中最常用的是调压调速,基本不用串电阻调速。
电动机有两种状态:电动和发电状态。
电动状态的特点是: T电磁转矩和n方向相同; 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发电状态的特点是: T和n方向相反; 将机械能变为电能。
3、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有:旋转交流机组,静止可控整流器,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交换器。
二、性能指标1、《P21~P23》自动控制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分为稳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大类。
1)稳态性能指标主要是静差率和调速范围:静差率S——额定负载下的额定转速Nn相对于其理想额定转速on的差值Nn 的与理想空载转速on的比值称为静差率。
调速系统的静差率指标应以最低转速所能达到的数值为准。
静差率除与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外,还与其理想空载转速有关,当理想空载转速一定时,机械特性越硬,则静差率越小。
调速范围D——在最低转速时,能满足所需静差率的最大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
闭环调速系统可获得比开环系统硬的多的机械特性,从而保证一定静差率的要求下,能够提高调速范围,为此所需付出的代价是须增设放大环节以及检测与反馈装置。
2)动态性能指标包括对给定输入信号的跟随性能指标和对扰动输入信号的抗扰性能指标。
自控系统通常可分为自动调速系统和自动跟随系统两大类,前者的主要动态性能指标是它的抗扰指标:后者的主要动态性能指标是它的跟随指标。
不论是跟随性能指标还是抗扰性能,各自又可分为快速性能指标和稳定性指标两种。
在闭环有差系统中,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越大,系统的稳态性能越好,但稳定性越差。
三、负反馈闭环调速系统1、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抵抗扰动和服从给定。
在闭环有差系统中应采用P调节器,在稳定时调节器偏差输入不会为0,系统将产生稳态误差:在闭环无差系统中应采用PI调节器时,在稳态时调节器偏差输入为零,否则系统将不能进入稳态。
《汽车性能与使用》复习要点第1章汽车使用性能评价(1-20)一、学习内容1.1 汽车使用性能的内涵1.2 汽车检测技术1.3 汽车性能检测站二、学习目的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发展;了解汽车性能检测站的种类、运作流程。
三、自我测试简答题什么是汽车的使用性能?答:汽车性能一般包括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舒适性、废气排放性及可靠性等。
论述题汽车的使用方便性包括那些内容?答汽车使用方便性是汽车的一项综合使用性能,用于表征汽车运行过程中,驾乘人员的舒适和疲劳程度以及对保证运行货物完好无损和装卸货物的适用性,它包括一下内容:1 操纵轻便性 2 乘员上下车方便性 3 装卸货物方便性 4 乘坐舒适性 5 最大续航里程 6 越野性和机动性。
第2章 汽车动力性能与检测(21-55)一、学习内容2.1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2.2 汽车行驶过程受力2.3 汽车不同行驶状态的条件2.4 汽车的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2.5 汽车的功率平衡2.6 配置液力变矩器的动力特性2.7 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2.8 从汽车的动力性看车辆的日常使用2.9 汽车动力性的实用检测技术二、学习目的了解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理解并掌握汽车形式过程中的受力、驱动条件、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掌握汽车动力性的相关检测技术三、自我测试1、填空题◆ 汽车加速行驶的条件是Ft>Ff+Fw+Fi 。
◆ 汽车等速行驶的条件是Ft= Ff+Fw+Fi 。
◆ 汽车驱动时不打滑的条件是t F F ϕ≤。
◆ 压紧的土路、碎石路面、良好的沥青路面、压紧的雪道四种路面类型中滚动阻力最小的路面是良好的沥青路面。
◆ 汽车行驶的空气阻力与汽车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汽车行驶的加速阻力与汽车行驶速度没有关系。
◆ 从汽车功率平衡图上可以看出,各挡发动机功率曲线所对应的车速位置不同高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
一、判断题
9.最大爬坡度是指最高挡的最大爬坡度。
(×)
10.排放指标、噪声指标已成为考核车辆性能的强制性指标。
(√)
11.通常以百公里燃料消耗量作为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指标。
(√)
12.柴油机的排放污染物以碳烟颗粒为主。
(√)
13.汽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主要是CO、HC、NOx。
(√)
14. 汽车的转弯半径越小,则汽车的转向机动性能越好。
(√)
15.在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时,速度越低,燃油消耗量越低。
(×)
16.在评定汽车燃油经济性时,等速行驶工况能全面反映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
(×)17.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又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
(√)52.安全气囊应与安全带同时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 )
53.汽车制动跑偏的根本原因是左右制动力不等。
(√)
54.汽车在接近中等车速行驶时,燃料消耗量最低。
(√)
二、填空题
2.汽车动力性的三个评价指标是、和最大爬坡度。
最高车速、加速时间3.我国规定以作为车辆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
循环工况燃油消耗量4.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同时又受到的限制。
制动器制动力、地面附着条件
5.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是、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8.汽车的排放污染物,汽油机以、NO X为主,柴油机主要是。
CO、HC、碳烟
四、简答题
1.汽车的制动性:是指车辆行驶时利用制动装备在短距离使其行驶速度降低或强制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的车速以及使车辆在原地停住不动的能力。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车辆在制动时按指定的轨迹行驶的能力,即不发生跑偏、侧滑和失去转向能力的能力。
3.汽车的通过性: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包括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直径、转弯通道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