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突破训练4 酶和atp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突破练4 酶和ATP一.选择题1.(2017河南诊断卷,3)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t2为最适温度),图2表示t1温度下蔗糖酶对蔗糖的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1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3下降到t2的过程中,酶活性将上升B.由图2可判断,蔗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效率较高C.图1中,若环境温度由t1变为t3,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D.图2中,适当提高温度不影响单位时间内葡萄糖和果糖的产量答案 C解析由图1分析可知,在反应温度为t3时,大部分酶不可逆地变性失活,故由t3下降到t2的过程中,酶活性不会上升,A项错误。
图2只能说明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但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不能证明所起作用的高效性,B项错误。
人是恒温动物,若环境温度由t1到t3,人的体温几乎不变,所以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项正确。
蔗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所以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蔗糖的水解,D项错误。
2.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做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B.b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C.c 组和d 组对照,说明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c 组和e 组对照,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导学号50074029〛 答案 D解析 要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对照组应该不做任何处理,A 项错误。
b 组和c 组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 项错误。
c 组和d 组对比,只能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项错误。
c 组和e 组对比,唯一不同的是e 组没有加入H 2O 2溶液而是加入等量的水,其目的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 项正确。
3.(2017河北唐山一中月考,8)pH 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通常在一定pH 范围内起作用,在某一pH 下作用最强B.不同酶发挥作用的pH 范围宽度相同C.在各自的最适pH 条件下,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D.在一种酶的最适pH 条件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答案 B解析 过酸.过碱会导致酶失去活性,酶有最适pH ,A 项正确。
回访真题领悟高考统计考题细观其变[理解能力题组]1.(2018·课标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意在考查实验分析与判断能力。
红色花瓣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能够以叶绿体为标志观察到原生质体的收缩,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由于不同部位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故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做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观察液泡大小的变化,D项正确。
2.(2018·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知识:本题考查细胞内囊泡运输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对囊泡运输机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试题难度:较小。
A项,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B项,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经内质的初步加工后由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经进一步加工后由囊泡运输至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C项,能够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的细胞器有内质、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并不是所有的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项,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3.(2018·福建卷)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B.RNA聚合酶C RNA D.逆转录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成分及酶的本质,意在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高三生物酶与ATP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B.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毫无关系C.ATP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源物质D.酶能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答案】B【解析】酶因为有专一性,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没有物种差异性,故A正确。
酶的合成需要ATP,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催化作用,故B错误。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能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故C正确。
酶是催化新陈代谢活动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答案】C【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糖并运输到果实,需要消耗能量ATP,故A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TP,故B正确;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只需要酶催化,不消耗能量ATP,故C错误;细胞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ATP,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酶1与产物B结合后,酶的结构改变,不能与底物结合,说明酶的功能由空间结构决定,故A正确;蛋白质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故B正确;酶1有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底物只能与活性位点结合,变构位点只能与产物B结合,具有专一性,故C错误;酶1与产物B结合后,结构改变后不能与底物反应,产物A合成减少,故D 正确。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7讲酶与ATP1.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和核酶的元素组成相同,A TP中的“A”不能作为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B.与无机催化剂不同的是核酶能够降低所催化反应的活化能C.核酶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时,破坏的是相邻碱基之间的氢键D.验证核酶的专一性时,可以用能够鉴定RNA的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解析:ATP和核酶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A TP中的“A”代表腺苷,而核酶(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A正确。
酶与无机催化剂都能够降低所催化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B错误。
mRNA是单链RNA 分子,核酶降解mRNA序列时,破坏的是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错误。
核酶的本质为RNA,故验证核酶的专一性时,无法用能够鉴定RNA的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
答案:A2.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设计实验B.探究酶的高效性,因作用机理不同,加酶组比加FeCl3组产生的气体量多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加底物→调pH→加酶→混匀→观察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斐林试剂设计实验解析: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不能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设计实验,因为无论蔗糖是否发生水解,都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A错误;无机催化剂和酶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利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量时,需要水浴加热,反应温度就会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错误。
答案:C3.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而在吞咽过程中唾液淀粉酶会进入胃液。
下列有关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的分泌均与核糖体有关B.两者均在人体内环境中发挥作用C.唾液淀粉酶可在胃中持续发挥作用D.控制两者合成的基因可出现在同一细胞中解析: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而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A错误;胃液和唾液均在消化道中,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B错误;由于胃液偏酸性,而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适宜环境接近中性,故唾液淀粉酶在胃液中不能发挥作用,C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同一细胞中均存在控制两者合成的基因,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作业第6讲酶与ATPA组基础题组题组一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1.(2018北京大兴期末)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具有高效性,但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B.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C.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D.酶不一定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 C 酶具有高效性,但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在适宜条件下,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C错误;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2.如图表示的是某类酶作用的模型。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只能在活细胞中发挥催化作用B.图中模型可用来解释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C.图中A表示酶,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D.如果C、D表示两个单糖分子,则B表示麦芽糖分子答案 C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在细胞内或外,只要条件适宜,酶都能发挥作用,A错误;图中模型可用来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B错误;根据题图分析,图中A表示酶,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C正确;一分子麦芽糖分解,可以产生2分子葡萄糖,图中C、D不同,C、D不能代表2分子葡萄糖,D错误。
3.(2018北京昌平期末)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图中字母和箭头分别表示不同淀粉酶及其作用部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二糖B.G淀粉酶可将淀粉完全水解C.不同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物不同D.淀粉酶均可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答案 D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β淀粉酶从淀粉链的外侧以两个葡萄糖为单位切割相应的化学键,其产物为二糖,故A正确;G淀粉酶从淀粉链的外侧以单个葡萄糖为单位水解淀粉,其产物应是葡萄糖,故B正确;综上可知,不同的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不同,故C正确,D错误。
题组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曲线分析4.如图为不同pH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碘液来准确测定淀粉分解的量B.pH为4和pH为8时该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pH由13调节到7,淀粉酶的活性迅速升高D.弱酸环境对酶活性的影响小于弱碱环境的影响答案 D 碘液可定性地检测淀粉存在与否,不可准确测定淀粉分解的量,A错误;由题图不能确定在pH为4和8时该淀粉酶的活性是否相同,B错误;pH达到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再调至pH=7,酶活性也不能恢复,C错误;pH为5是弱酸环境,pH为9是弱碱环境,由1 h后淀粉的剩余量可知:弱酸环境对酶活性的影响小于弱碱环境的影响。
酶与ATP1.图中曲线甲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甲中,若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会;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会。
(2)曲线丙中,H点代表该酶的。
(3)若想要短期保存该酶,应选择图中的和两点。
(4)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通常选择(填“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
2.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
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
所以,加酶洗衣粉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目前在加酶洗衣粉中使用的共有4种: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酶的作用较慢,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应将衣物在加酶洗衣粉的温水混合溶液中预浸一段时间。
(1)在洗衣服时,先将洗衣粉加入到沸水中,在逐渐加入冷水到水温20摄氏度时,酶活性(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因为。
(2)某同学想要探究某种加酶洗衣粉中的淀粉酶X的本质是什么,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完成该探宄过程。
实验备选材料: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稀释蛋清液淀粉酶X溶液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试管水浴锅实验过程: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和乙②。
③。
预测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④若甲试管变紫,乙试管不变紫,则。
⑤。
3.为了从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中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从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提取了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按下表要求完成操作。
并在表中所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取出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各支试管溶液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表中的数值:A为,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用“﹢”或“﹣”表示)。
(浙江2018年11月选考7,2分)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C. 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D. 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答案】A(2018年4月浙江卷,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答案】C(2017年全国卷Ⅱ,第3题,6分)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答案】C(2017年海南卷,5题,2分)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 TP的生成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答案】C(2017年天津卷3,6分)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答案】C(2017年11月浙江卷,23)为验证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第23题表单位:mL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试管1和试管2的作用是检测淀粉和蔗糖中是否含有还原糖B.试管3~6需在沸水浴中保温2~3min以利于酶的催化作用C.试管3和6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若试管5中出现阳性反应说明蔗糖酶也能分解淀粉【答案】A(2017年4月浙江卷,11)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应C.ATP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答案】D(2016年全国I卷,第3题,6分)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2016年北京卷,2,6分).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2016年4月浙江卷,21)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专题突破练4 酶和ATP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诊断卷,3)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t 2为最适温度),图2表示t 1温度下蔗糖酶对蔗糖的催化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 3下降到t 2的过程中,酶活性将上升
B.由图2可判断,蔗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效率较高
C.图1中,若环境温度由t 1变为t 3,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D.图2中,适当提高温度不影响单位时间内葡萄糖和果糖的产量
答案 C
解析 由图1分析可知,在反应温度为t 3时,大部分酶不可逆地变性失活,故由t 3下降到t 2的过程中,酶活性不会上升,A 项错误。
图2只能说明蔗糖酶可以催化蔗
糖水解,但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不能证明所起作用的高效性,B 项错误。
人是恒温动物,若环境温度由t 1到t 3,人的体温几乎不变,所以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
不变,C 项正确。
蔗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所以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蔗糖的水解,D 项错误。
2.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做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b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c 组和d 组对照,说明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D.c 组和e 组对照,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导学号50074029〛
答案 D
解析 要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对照组应该不做任何处理,A 项错误。
b 组和c 组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 项错误。
c 组和d 组对比,只能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项错误。
c 组和e 组对比,唯一不同的是e 组没有加入H 2O 2溶液而是加入等量的水,其目的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D 项正确。
3.(2017河北唐山一中月考,8)pH 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通常在一定pH 范围内起作用,在某一pH 下作用最强
B.不同酶发挥作用的pH 范围宽度相同
C.在各自的最适pH 条件下,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
D.在一种酶的最适pH 条件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
答案 B
解析 过酸、过碱会导致酶失去活性,酶有最适pH,A 项正确。
如题图所示,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