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装置做法
- 格式:pdf
- 大小:391.04 KB
- 文档页数:1
浅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风电机组的施工方法前言:风电场大多建设于风力强大、雷电多发的海岸、丘陵、山脊、山顶等地区的制高点,并远离其他高大物体,雷击事故率非常高。
丘陵、山地项目的土壤电阻率大多都很高,同时风电机组的征地面积有限,地网面积不可超出风机平台,这又给降低接地电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0风电机组接地施工的要领1.1进场时机的把握风机接地装置的电阻由三部分组成:接地网的电阻、接地网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土壤电阻率,后两者是降低冲接地电阻的关键所在。
巧妙的利用进场时机,与土建专业交叉施工,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
风机塔筒的吊装属于大型设备吊装,它的吊装平台需要做承压实验,平台的回填以及夯实都较为可靠。
如果能在吊装平台夯实前进行接地网施工,那么接地网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将会比接地公司采用简单的夯实机械进行施工时要低。
1.2利用风机基础作为自然接地极风机基础施工一般由专业的土建公司承建,直径一般在20米左右,土壤电阻率较高地区的风机基础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水泥在土壤中的电阻率在100~1300Ω∙m之间,同时它内部还存在大量的钢筋龙骨,因此,风机基础是一个优良的自然接地极。
但是风机基础内的钢筋大多采用钢丝绑扎,这样的施工使风机基础内环到它的基础外引线的过渡电阻在4~5Ω,对于降低电阻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我们要通过焊接、卡接、增加接地极等方法将风机基础内部钢筋连接为一个整体,让它具有良好的电气连通性,将它的过渡电阻降到0.03Ω以下。
1.3接地沟、接地坑、接地深井的应用(1)接地坑——当下层土壤电阻率明显高于上层土壤电阻率时,推荐用此方法因为最大的电位梯度发生在距垂直接地体边缘0.5~1m处,并考虑到施工困难,所以人工接地坑的坑径不宜过大,一般可用上部圆直径3m,下圆直径2m,坑深3m左右,接地体长度为2.5~3m,埋深为0.6~0.8m,如下图所示。
(2)接地沟——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全部采用接地沟的方式敷设人工接地沟的几何尺寸,一般上部宽度B1=0.5m,下部宽长B2=0.3m,沟深1.1~1.3m,计算直径0.2m,如下图所示:(3)深井接地极——当下层土壤电阻率明显低于上层时推荐采用此种方法深井接地极是指首先通过深井钻孔,然后将设计深度等长的垂直接地极置入孔中,采用低电阻率材料填充空隙,最后达到高效降低接地电阻目的一种垂直接地体。
浅谈高土壤电阻率区变电站防雷接地网的改造摘要随着电网的发展,变电站实现了集中控制和计算机监控,变电站内大量应用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装置,众多弱电元件对接地网的要求更高。
因此,变电站的过电压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套完整而且易于操作的防雷接地方案,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中接地网的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电阻率;变电站;防雷;接地网中图分类号tm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213-02变电站地网安全除了对接地阻抗有要求外,还对地网的结构、使用寿命、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转移电位危害等有较高的要求。
1 技术参数要求1)变电站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独立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2)变电站接地装置的使用寿命50年。
环境条件(以xx变电站为例):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4℃,年均气温为18.8℃;雷暴日:60日每年,属于多雷区;土质:砂质风化石,土层较薄;变电站左侧是鱼塘、右侧及后面是山坡地、水田。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直击雷的防护问题、高土壤电阻率区降低接地电阻问题、地网均压问题、接地线的热稳定问题和接地体的防腐问题,接地工程的施工。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并降低工程造价,必须做好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四个阶段的全过程管理。
2 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第一步:原始信息的收集及勘察内容。
收集地网的用途、接地电阻值、使用年限、计算用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接地短路电流持续的时间、《地勘报告》、气候特点等内容。
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的准确测量。
了解变电站周边情况,了解河流走向,地下水位,周边植被、土层结构、可利用的接地面积以及周边典型地点的土壤电阻率。
第二步:存在问题分析。
1)直击雷的防护问题:(1)防止雷电直击的主要设备是避雷针,避雷针位置的确定,是变电站防雷设计的关键步骤。
(2)110kv、 35kv及10kv母线防雷设备的选择,变电站的每组母线上,都应安装避雷器,作为防止高压雷电波沿架空线路、设备侵入变电站的最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