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第15课《上海的弄堂》(共41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41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海的弄堂一、教学目标1.了解上海的弄堂文化,掌握弄堂的形成、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
2.通过阅读上海弄堂的相关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家乡、珍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城市文化特色》第一课的阅读与讲解。
三、教学重点1.掌握上海弄堂的形成、特点、发展历史等相关知识。
2.理解弄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弄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珍视。
五、教学方法1.课堂导读法:通过导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主题。
2.讲解阅读法: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讲解文化内涵及历史渊源。
3.合作探究法:通过分组,让学生讨论弄堂的文化特色,丰富课堂互动。
六、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交流,探讨弄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20分钟)1.听取学生对弄堂的认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注生字生词、主要观点。
3.小组合作讨论,对课文进行进一步探究。
梳理重点(10分钟)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做重点讲解。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弄堂的文化内涵、特点。
总结与归纳(5分钟)教师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收获本次学习的知识和感悟,并进行总结归纳。
七、课后作业1.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弄堂文化。
2.寻找身边的弄堂,记录下所见所闻。
3.用自己的话复述本节课关于上海弄堂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到了上海弄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合作讨论的不活跃、思考不深入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提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上海的弄堂》【导语】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课件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上海的弄堂》,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篇一:《上海的弄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性情。
能力目标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弄堂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
教学难点: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1)读课文,找出描写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的段落。
上海弄堂有什么样的生活特色?(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异质分组法,把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共六组。
教学过程:一、从预习导入教师提问1、你住过或看过上海的弄堂房子吗?你眼中的上海弄堂是什么样子的?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
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回答问题(点到即可),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什么说:“去过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的东西。
”?作者在上海的弄堂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划,点评,以大组为单位交流。
让学生沉浸文本,整体感知是理解情感和品味语言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小组活动1、上海的弄堂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划出描写上海弄堂生活场景的文字的句子,品一品,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