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考察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议论文】绍兴水污染调查报告_3000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绍兴市的工业和人口密集度不断增加,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绍兴市的水污染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水污染调查,并撰写了本报告,以便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设立了数个调查小组,分别前往绍兴市的不同区域进行实地走访,并对当地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涵盖了对于水质、污染源、影响范围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民众对水污染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二、调查结果1. 水质状况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我们发现绍兴市的水质普遍较差。
主要水质问题包括废水排放过大、化工厂废水排放未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等。
绍兴市区域的主要河流如嵊溪河、皋埠河等水质为IV类及以下,存在严重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超标情况。
而一些重点保护区域的水质情况更是令人堪忧,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2. 污染源调查发现,绍兴市的水污染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大气降水等。
工业废水主要来自于化工、纺织、造纸等企业,部分企业废水排放未经有效处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等。
城乡生活污水和大气降水也成为绍兴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3. 影响范围水污染对绍兴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水质恶化直接威胁着附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也严重影响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水污染也影响着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使一些水域成为了不能游泳、不能观赏的“黑水河”。
4. 民众认知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绍兴市民对水污染问题的认知程度不高。
很多居民对于水质和污染源的认知程度仍然有所不足,也缺乏相关的保护意识和行为。
绝大部分受访者都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建议与对策1. 完善治理措施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等污染源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完成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加强对排放标准的管理和落实。
绍兴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引言绍兴是浙江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绍兴市的旅游潜力和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背景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绍兴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旅游设施不完善等。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调研,以帮助绍兴市政府更好地了解旅游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三、调研目的和方法我们的调研旨在评估绍兴市旅游业的现状、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提供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
我们与当地旅游从业者、游客和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绍兴市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进行了详细调查。
四、调研结果1. 旅游资源丰富。
绍兴市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鲁迅故里、东湖、三味书屋等。
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对绍兴市的旅游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2. 旅游设施需改善。
尽管绍兴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一些旅游设施仍然不够完善。
例如,一些景点的导览信息和指示牌不够清晰,游客很难找到正确的线路和位置。
此外,公共卫生设施和交通工具的配套严重不足,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尽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绍兴市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绍兴市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五、建议和解决方案1. 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绍兴市应加大对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的投入,改善导览信息和指示牌,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设施和交通工具,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
政府应制定更为完善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积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丰富绍兴市的旅游产品。
绍兴东湖调研报告绍兴东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研究绍兴东湖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管理情况,为进一步推动绍兴东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1. 生态环境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采样和调研问卷等方式,对东湖的水质、水生态、岸线景观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旅游资源调研通过对绍兴东湖周边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文化遗产等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分析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潜力,并探究旅游开发的方向和策略。
3. 管理情况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咨询相关管理部门等方式,了解绍兴东湖的管理体制、管理政策和管理效果,同时也对东湖管理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梳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生态环境调研结果通过对东湖的水质检测和生态调查,发现东湖水质较好,水生态系统相对完整。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东湖面临着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2. 旅游资源调研结果绍兴东湖周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东湖风景区、鲁迅故里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在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开发策略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提升和改进。
3. 管理情况调研结果绍兴东湖的管理由多个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但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的分散和重叠,导致管理难度增加。
同时,东湖管理在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需要寻找平衡点。
四、问题与建议1.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农业污染的影响,东湖的水质逐渐受到威胁,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东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旅游开发问题尽管东湖周边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改善。
建议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并注重挖掘特色和个性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3. 管理问题针对东湖的管理体制分散和重叠的问题,建议成立一个统一的东湖管理机构,集中统筹东湖的管理工作,并加强不同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
绍兴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红色旅游是指以红色旅游景点和相关知识为核心,通过参观展览、现场讲解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向广大群众传递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我国兴起,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旅游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组织了一次绍兴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活动内容1.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我们参观了绍兴市的几个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包括东湖红船、百团大战纪念馆和袍江碉堡等。
在这些景点,我们通过展览、讲解和纪念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事迹。
通过亲身参观和感受,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参与红色教育活动在红色旅游景点参观之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了一些红色教育活动,比如观看红色影片、参加红色主题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红色旅游的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也加深了对红色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坚定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信心和决心。
3.社会调研与交流为了更好地了解绍兴市民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我们还开展了社会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我们向市民了解了他们对绍兴红色旅游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绍兴市民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度较高,大多数人认为红色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方式。
同时,我们也与一些相关部门和红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在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困惑。
三、实践活动收获通过参与绍兴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以下几点:1.加深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和参与红色教育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甘愿舍生忘死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了解了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通过社会调研和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绍兴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推动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绍兴越城红色文化调研报告绍兴越城红色文化调研报告绍兴越城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在红色文化方面,绍兴越城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绍兴越城红色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绍兴越城红色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
二、绍兴越城红色文化的现状1. 红色遗址保护:绍兴越城区有多个红色遗址,如毛泽东旧居、抗日战争纪念馆等。
这些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2. 纪念碑和纪念馆:越城区有多座纪念碑和纪念馆,用于纪念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和烈士。
这些纪念设施在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红色文化教育:越城区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4. 红色旅游开发:绍兴越城区通过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三、绍兴越城红色文化的发展潜力1. 整体规划:可以进一步制定绍兴越城的红色文化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2. 增加投入:加大对红色文化的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社会参与,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繁荣。
3. 创新发展:通过创新,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创意等行业结合起来,开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和项目。
4. 加强宣传推广: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四、结论和建议绍兴越城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在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和红色旅游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为了进一步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建议加大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创新发展,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这些措施,相信绍兴越城的红色文化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为绍兴市乃至整个浙江省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绍兴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纪实一】20XX年7月8日晚,暑期赴绍兴鲁迅故里和鲁迅纪念馆红色寻访团队的准备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
为保证第二天的顺利出行,团队成员再次对活动计划和进程以及紧急情况预案进行最后的核实。
就活动计划来说,此次实践活动主要分成两块内容,第一块是在鲁迅故里以鲁迅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秋瑾故里为重点的进行参观学习;另一块则是对鲁迅纪念馆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获取更多关于鲁迅纪念馆以及鲁迅先生的信息,以完成我们此次红色寻访任务。
组长傅浩钦再次明确此次社会实践的行程和任务,并就拍照、记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希望寻访过程更为顺利。
通过对实践地点资料的获取,我们进行了较为仔细的经费预算,并由每人出资构成了我们此次的活动经费,交由先前分工时确定的资金管理的同学进行统一管理,使我们的经费合理化,高效化。
由于此次寻访的目的地在绍兴,距离杭临安并不远,且团队成员中又有绍兴人,对于鲁迅故里及其周边环境都较为熟悉,因而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小。
但我们还是对于可能会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了考虑,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待计划和紧急预案的准备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购置了汽车票,预订了酒店,力求将衣食住行安排的稳稳当当,杜绝意外和不便的发生。
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之后,大家都对第二天的寻访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一切就绪,我们整装待发。
【纪实二】20XX年7月9日上午8点00分,我们准时搭上了开往绍兴的火车。
中午12点左右,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鲁迅故里。
作为全国先进红色旅游基地,鲁迅故里于xx年向公众开放之后,红色旅游事业开展的更是如火如荼。
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们参观了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三味书屋(寿家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鲁迅笔下风情园和鲁迅纪念馆共五个部分,寻访团队着重参观了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XXX年。
20XX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
鲁迅故居考察报告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该故居原为鲁迅夫妇的故居和写作场所,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幢西式建筑。
该建筑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住宅,后半部分是书房。
故居保留了鲁迅夫妇生前所用的家具、书籍、用品等,展现了鲁迅的生活及创作过程,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考察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的卓越才华及思想深度。
故居内摆放的家具、照片、原稿等,让我仿佛回到了鲁迅的生活和创作场景当中,感受到了他创作的严谨、耐心和执着。
更重要的是,鲁迅的思想和思想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
他向世人揭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使我们意识到文化自觉和精神觉醒的重要性。
同时,考察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故居的保护问题。
虽然故居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的老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故居的结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其次是故居的游客数量过多,人流量大,给建筑本身及其文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因此,对于鲁迅故居的保护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鲁迅故居的保护工作,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增加故居的保护经费,逐步改善建筑的环境条件和设施设备,确保故居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故居的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建筑与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并建立健全的文物管理机制。
最后,加强故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公众对鲁迅及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和精神觉醒,注重现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鲁迅故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遗迹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故居的保护和维护,同时注重对鲁迅思想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增强文化自觉,激发精神觉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浙江绍兴调研报告浙江绍兴调研报告一、引言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浙江绍兴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绍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采访、数据收集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我们获得了如下所述的调研结果。
二、经济发展状况绍兴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绍兴市的GDP总量在过去十年中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中的重要一环。
绍兴主要以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为支柱,其中制造业发展较为突出,特色产业包括纺织、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
三、旅游业发展状况绍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闻名,旅游业也是绍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调研结果显示,绍兴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
绍兴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老城区、鲁迅故里、东湖、柯岩、骆驼山等,各个景点都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四、文化传承状况绍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文化传承十分重视。
调研结果显示,绍兴在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例如,鲁迅故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了绍兴的一张文化名片。
此外,绍兴还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鲁迅纪念堂和中国酒文化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也为推动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社会发展状况绍兴的社会发展较为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调研结果显示,绍兴的教育、医疗、居住等社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同时,绍兴政府也注重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各类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措施,确保社会稳定和公平。
六、问题与建议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绍兴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在经济发展中,绍兴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在旅游业发展中,可以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维护力度,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
绍兴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社会实践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绍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深厚底蕴的地方。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能够参与到绍兴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和风情。
在这次实践中,我收获颇丰,对绍兴这座城市和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下我在绍兴社会实践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绍兴文化在参与绍兴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
绍兴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古老的绍兴运河如一条玉带环绕着这座城市,流淌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绍兴的丝绸、茶叶、酒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品味。
在这里,我参观了绍兴的一些著名景点,比如东湖公园、鲁迅故里、仓桥直街等,深入了解了绍兴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通过这些实地体验,我对绍兴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感受绍兴的美食文化绍兴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于世,这里有着众多美味佳肴和特色小吃。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有幸品尝了绍兴著名的小吃,比如绍兴酒酿、醉虾、绍兴特色菜等,无不令人大呼过瘾。
绍兴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口味地道,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绍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气息。
三、理解绍兴的发展现状在参与绍兴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也对绍兴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绍兴是一座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绍兴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城市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市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同时,绍兴也在积极打造国际化城市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生活、创业和发展。
在这里,我充分认识到了绍兴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也对绍兴的未来抱有了更大的期待。
四、体验绍兴的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地方,绍兴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使得这里的乡村经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绍兴考察报告
作者:章俊宇李镇坤陈安杰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3期
摘要: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旧称会稽、山阴,简称越,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群星璀璨的“名士之乡”,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这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酒乡、桥乡,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笔者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考察,不但领略了江南风光,同时也感受了古越文化,下面就此次绍兴之行,再结合之前去北京游玩的经历,对比南北建筑差异,从房屋形态,建筑用材,院落布局,建筑与水,建筑绿化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绍兴传统建筑的特点。
关键词:绍兴;南北建筑差异;特点
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旧称会稽、山阴,简称越,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群星璀璨的“名士之乡”,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这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酒乡、桥乡,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鲁迅故里是景区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鲁迅故里景区包括了很多文化遗址,我们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鲁迅生活的时代风貌。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
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
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
沈园是南宋时当地名园。
园中有芦池,上有石板小桥,连同池边假山、水井,均为当年旧物。
著名诗篇《钗头凤》就是陆游在此有感而发,借考察之机,我们能领略到陆游和唐婉的凄苦爱情故事,也能更好的体会诗人的情感。
柯岩景区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一处采石场,经过一代代匠人不断采石,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石潭、石壁等石景。
鲁镇景区是百年前绍兴水乡的一个缩影。
它是以源远流长的越文化为底蕴,再现了《祝福》、《故乡》、《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鲁迅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环境,以及旧时水乡绍兴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
鑒湖景区建有东汉笛亭、南洋秋泛、五桥步月、葫芦醉岛等四处景点。
她与柯岩景区连缀一起,山水兼容、岩湖互衬。
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建湖1800多年来,其美丽而独有的湖光山色,可谓尽享风流。
为时两天的考察,不但领略了江南风光,同时也感受了古越文化,下面我就此次绍兴之行,再结合之前去北京游玩的经历,对比南北建筑差异,简单地谈一谈绍兴传统建筑的特点。
首先从房屋形态说起,绍兴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受南方炎热潮湿气候影响,为了便于防潮,传统建筑多以二层为主,层高较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以此便于通风换气;而对于北方来说,比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北京四合院,一般都为单层,层高不高,开间也较小。
在房屋用材方面,绍兴房屋多以砖木结合,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材料的选择上用得比较多的是木结构、仿木结构等,隔墙和楼板均用木板,如鲁迅故居、鲁镇这些传统房屋中,都使用木板来作为隔墙和楼板,绍兴房屋的墙基很矮,一般两层石基上就用砖头开始砌墙;而北方则强调厚重、朴实,用材上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
在绍兴,小青瓦相扣铺就,由于南方雨水多,气候又炎热,屋顶高而尖,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对屋顶的材料要求远远高于北方,瓦片不仅要轻巧,而且要具有较高的防潮、防水功能;而北方房屋的屋顶则为缓坡甚至是平顶,其中平顶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以兼做晾晒作物的场所。
因为气候温暖湿润,南方房屋多斜顶,为了排水,窗多、墙薄。
北方则窗小墙厚,夏季可以阻挡热气,冬季可以抵御寒冷。
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从房屋的院落来看,南方丘陵较多,江浙一带虽然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但绍兴实质是多山的,较出名的就是会稽山了,当然同时小山包也是很多的,由于地形复杂,所以绍兴建筑里的院子面积较小,给人以真正“小家碧玉”的感觉,并且房屋组合也比较灵活,不太讲究整体上的对称,然而北方是以建筑围合起一个个封闭独立的院子,就拿北京四合院来说,院子是必不可少的,且四面都围绕着房屋。
在建筑与水的配合上,南方房屋一般依水而建,江南水乡房屋都是沿着河道而建,无论是像鲁迅故里、鲁镇这样的平常百姓之家,还是类似沈园这样的园林式建筑,呈现的都是房前屋后小河流水的景象,南方是水围着建筑;而北方干燥缺水,人们只能在院内造水窖或者水井,北方是建筑围着水,就比如北京故宫的后宫走道中,有许多很大的大水缸,据说这些水缸是用来储蓄雨水的,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建筑中的绿化,从绍兴的房屋中可以看出,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色彩丰富,种植的植物多为喜阴喜水的多汁植物,且多用花卉来体现其的绿化植被的特色,鲁迅故居中的墙壁上就有很多爬山虎以及很过我不知道名字的家养花卉,沈园、柯岩也如此,有很多类似含
笑、杜鹃一类的花;但我去北京的时候,发现北方有很多具有鲜明季节特色的植物,一年四季,绿、红、黄,色彩变化很丰富,看到的更多的是树本植物,如乔木、灌木等,无论是颐和园还是圆明园,都是灌木、乔木居多,而故宫里实际上绿化工程是很少的。
也正是因此,南方建筑可以依靠植被绿化的映衬,所以南方的建筑多为粉墙黛瓦,颜色清亮淡雅,而北方庭院植被具有鲜明的四季特色,冬季又寒冷干燥,缺乏植被,所以在色彩上就用大红大绿孔雀蓝等加以弥补,不过这些色彩是皇家专用,北京的皇家建筑多是如此,其中天坛就比较典型,屋顶就是红绿蓝三色的琉璃瓦。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