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学习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数学读书笔记汇编3篇【篇1】小学数学读书笔记这本书共设计了十章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围绕四个层次展开,它们是理念层次、教学设计层次、教学实施层次、教学评价层次。
内容结构合理,清晰明了,将有关的概念、策略与具体的实例分析相结合,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为读者提供一种参与式的学习场景。
在展开方式上各章节主要由四部分构成:1、理论解析:解析内容通俗易懂,强化了学习者的数学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理论修养。
2、案例评析: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切合学习者实际的有特色的数学教学案例。
3、参与学习:在这部分内容中,有任务,有问题,有实践,让学习者在思考、交流、分享中积累教学知识与经验,并将自己在活动中的真实想法及时记录于书中所留空白处,深化对一些理论、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4、体会与感想:看之后,让读者对自己在生活中,教学中的所感所想能勇敢地写出来。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篇2】小学数学读书笔记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Knowledge问题谁在DSP的汇编语言中加入了NOP指令?NOP指令加入的条件是什么?About DSP1.DSP是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和标志。
2.DSP分为专用和通用两种类型。
专用DSP一般采用定点数据结构(一般不支持小数),数据结构简单,处理速度快;通用DSP灵活性好,但是处理速度有所降低。
3.DSP采用取指、译码、执行三个阶段的流水线(Pipeline)技术,缩短了执行时间,提高了运行速率。
DSP具有8个Functional unit,如果并行处理的话,以600MHz的时钟计算,如果执行的指令是single cycle指令,则可以4800MIPS(指令每秒)。
4.DSP的8个functional Unit,具有独特的功能,对滤波、矩阵运算、FFT(傅里叶变换)具有哈弗结构把指令空间与数据空间隔离的存储方式。
这样实现是为了实现指令的连续读取,而实现pipeline流水线结构。
传统哈弗结构:两个独立的存储空间,还使用独立总线。
让取指与执行存储独立,加快执行速度。
改进型哈弗结构:指令与数据的存储空间还是独立的。
但是使用公共的总线(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
这样实现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CACHE,数据的存储动作大部分被内部的CACHE 总线承接了,所以总线冲突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同时让总线的结构与控制变得简单,CACHE 存储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外设存储器。
冯诺依曼结构:是指令空间与数据空间共享的存放方式。
它不能实现pipeline的执行过程。
Pipeline(流水线)技术是把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指令的执行独立开来的技术。
虽然每条指令的过程还是要经过取指-译码-执行三个阶段最少3个CPU Cycle。
但是多个指令同时并行先后进行,保证总体的指令吞吐速率理想情况下可以保证在每个指令只要一个CPU CYCLE。
Pipeline技术必须要有哈弗结构支持,即必须把指令空间与数据空间隔离存放。
流水线阻断流水线中阻断现象也十分普遍,下面就各种阻断情况下的流水线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汇编6篇【篇1】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同样是一节课40分钟,为什么有的老师效率高呢?怎样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呢?这就需要有效的老师,只有有效的教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师》这本我们提供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指导。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所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就像小学语文教学生识字一样,要求学生掌握10个生字,学生记住了10个字,我们说完成教学任务了,如果学生在能用他们组词,造句,那这就是高效。
我认为,在“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有效的作业”中,落实这一系列“有效”的,恰恰是我们老师,只有有效的教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为学生量身打造有效的作业。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效”的老师呢?第一,教师必须对教育事业热情、对学生挚爱,散发出教师的智慧的光芒。
“教育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我们不要埋怨我们的环境不好,埋怨我们的学生不好教,我们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方法太少?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第二,“合作交流”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作为教师更应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
多与学生交流、交往,你会更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多与同事合作交流,你会得到更多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知当前教育的诸多弊端:师生压力大,学生厌学等。
通过学习《有效教师》,督促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期不要太高、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讲究评价的方法。
第三,成为有效教师的关键就是学会有效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汇编语⾔》学习笔记6——伪指令1.伪指令⼜称伪操作,即不能像汇编指令⼀样⽣成可执⾏的⼆进制机器代码,⽽是在汇编程序对汇编语⾔源程序进⾏汇编(编译)期间,由汇编程序执⾏。
它与C中的说明性语⾔的含义类似,起到说明作⽤,⽤来指出程序分段、数据定义、存储分配、程序开始和结束等信息,这些信息在汇编(编译)完成后就不⽤了。
但程序中没伪指令,则系统就⽆法完成编译。
2.段定义伪指令:⽤来定义各种类型的段 1.格式:段名 SEGMENT [类型参数] ...... 段名 ENDS 1.其中SEGMENT和ENDS必须成对出现,表⽰段的开始和结束。
⼀般的,段名和段的意义⼀致,便于识别。
2.段名实际就是段地址,在汇编过程中,系统给出具体的地址值,⼀个段必须有⼀个名字来标识。
3.参数是可选项(可有可⽆),⽤于指出段的边界、段的组合、类别标识,⼀般⽤于多模块程序设计中。
2.类型参数 1.定位类型 PARA 该段的起始地址必须为⼩段的⾸地址,即起始地址的16进制数最低位为0 BYTE 该段可以从任意地址开始 WORD 该段必须从字边界开始,即起始地址为偶数 DWORD 该段必须从双字边界开始,即起始地址的16进制数为最低应为4的倍数 PAGE 该段必须从页边界开始,即起始地址的16进制数最低两位为00(能被256整除) 若不指定定位类型,系统默认为PARA 2.组合类型 PRIVATE 该段为私有段,连接时不与其他同名段合并 PUBLIC 连接时可与其他模块中的同名段按顺序连接成⼀个段 COMMON 表⽰该段与其他模块中的同名段有相同的起始地址,如果连接将产⽣覆盖,连接后段的长度为同名段中的最长者 STACK 表⽰该段为堆栈段 AT 表达式 该段直接定位在表达式指出的位置上 若不指定组合类型,默认为PRIVATE 3.类型标识:在引号中给出段的类型名。
在连接时,类别标识相同的段放在连续的存储区中。
(如:"STACK"⽤啦标识该段为堆栈段) 4.END:结束标记,若碰到伪指令END则停⽌编译3.ASSUME伪指令:⽤于指明段寄存器与段的对应关系 1.格式:ASSUME 段寄存器:段名,[段寄存器:段名,段寄存器:.....]【[]中标识可选项】 2.除了代码段寄存器CS不能⽤MOV指令赋值外,其他段寄存器都可⽤MOV指令进⾏初始化。
小学生读书笔记(汇编15篇)小学生读书笔记1《海底两万里》,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它告诉了我各个我不懂的美丽的岛屿,它告诉了我康塞尔是何等的忠诚,还告诉了我许多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非常佩服的是他们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阿龙纳斯教授的乐观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仆人康塞尔对主子的忠心耿耿与无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长的勇气,和他那见到朋友有危险的时候就会奋不顾身的去营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
读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这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博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之后,博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海底两万里》写的主要是他们在这十个月里的经历。
鹦鹉螺号艇长尼摩又是个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
凡此种种,都给小说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既是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作家给鹦鹉螺号艇长取的拉丁文名字,更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这一点——“尼摩”,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
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把他描写成一个有血有肉、让读者觉得可信的人物。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学习笔记一、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内容1、变配电所设计(1)根据变配电所供电的负荷性质及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进行负荷分级,从而确定所需的独立供电电源个数与供电电压等级,并确定是否设置应急备用发电机组。
(2)进行变配电所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计算,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3)确定变压器形式、台数、容量。
进行主接线方案选择。
(4)变配电所选址。
为了节约电能与减少有色金属耗量,通常应尽可能使高压深入负荷中心。
但在建筑高度甚高和大容量负荷相当分散的情况下,也可分散设置多处变电所,其布置方案应经过技术经济进行比较确定。
(5)短路电流计算与开关设备选择。
(6)二次回路方案的确定,继电保护的选择和整定计。
操作电源的选择。
计量与测量。
(7)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设计。
(8)变配电所电气照明设计。
高压与低压配电所的设计、除不需进行变压器选择之外,其余部分的设计内容与变电所设计基本相同。
2、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1)输电线路设计包括:线路路径及线路结构型式(架空线路还是电缆线路)的确定,导线截面选择,架空线路杆位确定及标准电杆绝缘子、金具的选择,弧垂的确定与荷载的校验,电缆敷设方式的确定,线路的导线或电缆及配电设备和保护设备选择,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的设计等。
(2)高压配电系统设计高压配电多采用放射式系统,以增强其供电可靠性与控制的灵活性。
对于有多处变压器分散设置的高层建筑,高压配电网络也可以采用环网结构。
主要任务:确定配电电压与网络结构;进行配电线负荷计算;选择开关设备并进行短路校验;拟定二次回路方案并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选择高压电缆截面、形式,确定配电干线路径与敷设方式。
还应做好防雷击与电气防火设计,以确保安全。
(3)、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主要任务:确定低压配电方式与配电网络的结构,其主要内是竖直配电干线与水平配电干线的个数,位置与走向。
进行分干线与干线的负荷计算,选择开关设备及导线、电缆、封闭式母线的截面与形式。
汇编语言学习笔记《汇编语言》--王爽前言学习汇编目的:充分获得底层编程体验;深刻理解机器运行程序的机理。
原则:没有通过监测点不要向下学习;没有完成当前实验不要向下学习。
第一章基础知识有三类指令组成汇编语言:汇编指令;伪指令;其他符号。
8bit = 1byte = 一个存储单元有n根地址线,则可以寻址2的n次方个内存单元。
1.1节--1.10节小结(1)汇编指令是机器指令的助记符,同机器指令一一对应。
(2)每一种cpu都有自己的汇编指令集。
(3)cpu可以直接使用的信息在存储器中存放。
(4)在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二进制信息。
(5)存储单元从零开始顺序编号。
(6)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8个bit,即八位二进制数。
(7)每一个cpu芯片都有许多管脚,这些管脚和总线相连。
也可以说,这些管脚引出总线。
一个cpu可以引出的三种总线的宽度标志了这个cpu不同方面的性能。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与其他器件进行数据传送时的一次数据传送量;控制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对系统中其他器件的控制能力。
监测点:1KB的存储器有1024个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的编号从0到1023.内存地址空间:最终运行程序的是cpu,我们用汇编编程时,必须要从cpu的角度思考问题。
对cpu来讲,系统中的所有存储器中的存储单元都处于一个统一的逻辑存储器中,它的容量受cpu寻址能力的限制。
这个逻辑存储器即是我们所说的内存地址空间。
第二章寄存器(cpu的工作原理)mov ax, 2add ax, axadd ax, axadd ax, ax(1)cpu中的相关部件提供两个16位的地址,一个称为段地址,另一个称为偏移地址;(2)段地址和偏移地址通过内部总线送人一个称为地址加法器的部件;(3)地址加法器将两个16位地址合成为一个20位的物理地址;(4)地址加法器通过内部总线将20位物理地址送人输入输出控制电路;(5)输入输出控制电路将20位物理地址送上地址总线;(6)20位物理地址被地址总线传送到存储器;段地址*16+偏移地址= 物理地址的本质含义内存并没有分段,段的划分来自cpu。
汇编学习笔记(13)-宏指令(MASM)结构说明: 是⼀堆数据的定义的集合基本格式: 结构名称 STRUC 字段的定义 结构名称 ENDS 举例: STUDENT STRUC ID DW ? SCORE DB 1 NAME DB 'STUDENTNAME' STUDENT ENDS定义变量: 变量名结构类型 < 参数表 > 举例: S1 STDUENT <1,50,'zhao'> S2 STDUENT <1,60,'zhang'> S3 STDUENT <1,70,'wang'>结构使⽤: 1. MOV AX, P1.ID 2. MOV BX, OFFSET P1 MOV AL, [BX].SCORE总结: 使⽤起来还是和C/C++ 的结构⽐较类似的,实际上 P1.ID 和 [BX].SCORE 的两种引⽤⽅式本质上是汇编器帮我们转换了地址。
记录说明: 结构是将将⼀堆定义结合起来,⽅便管理,那么记录就是讲⼀个字或者⼀个字节拆分成各种按照位的定义 实际上记录就是⼀个字或者字节的按位定义,所以长度最长不超过16位,右对齐。
基本格式: 记录名称 RECORD 字段1:位宽=初始值,字段2:位宽=初始值,…. 举例: ABCD RECORD AA:5=12, BB:3=6, CC:4=3 内存结构: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 0 0 0 aa aa aa aa aa bb bb bb cc cc cc cc定义变量: 变量名结构类型 < 参数表 > 举例: S2 ABCD <1,2,3> S1 ABCD <1,2,3> S3 ABCD <3,2,1>记录使⽤: WIDTH 返回⼀个记录整体的位宽或者⼀个字段的位宽 MOV AX, WIDTH ABCD MOV AX, WIDTH AA MASK 返回对应字段的掩码 MOV BX, MASK AA; BX = 0001111100000000B总结: 和结构的功能有点类似,相当于在字节尺度尺度上的结构定义,相当于定义标志位,⽽MASK 就是提取标志位的掩码。
这两天参加了一个编写操作系统的项目,因为要做很多底层的东西,而且这个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的,所以开始学习ARM汇编,发现ARM汇编和一般PC平台上的汇编有很多不同,但主要还是关键字和伪码上的,其编程思想还是相同的。
现将一些学习感悟部分列出来,希望能给有问题的人一点帮助。
1、ARM汇编的格式:在ARM汇编里,有些字符是用来标记行号的,这些字符要求顶格写;有些伪码是需要成对出现的,例如ENTRY和END,就需要对齐出现,也就是说他们要么都顶格,要么都空相等的空,否则编译器将报错。
常量定义需要顶格书写,不然,编译器同样会报错。
2、字符串变量的值是一系列的字符,并且使用双引号作为分界符,如果要在字符串中使用双引号,则必须连续使用两个双引号。
3、在使用LDR时,当格式是LDR r0,=0x022248,则第二个参数表示地址,即0x022248,同样的,当src变量代表一个数组时,需要将r0寄存器指向src 则需要这样赋值:LDR r0,=src 当格式是LDR r0,[r2],则第二个参数表示寄存器,我的理解是[]符号表示取内容,r2本身表示一个寄存器地址,取内容候将其存取r0这个寄存器中。
4、在语句:CMP r0,#numBHS stop书上意思是:如果r0寄存器中的值比num大的话,程序就跳转到stop标记的行。
但是,实际测试的时候,我发现如果r0和num相等也能跳转到stop 标记的行,也就是说只要r0小于num才不会跳转。
下面就两个具体的例子谈谈ARM汇编(这是我昨天好不容易看懂的,呵呵)。
第一个是使用跳转表解决分支转移问题的例程,源代码如下(保存的时候请将文件后缀名改为s):AREA JumpTest,CODE,READONLYCODE32num EQU 4ENTRYstartMOV r0, #4MOV r1, #3MOV r2, #2MOV r3, #0CMP r0, #numBHS stopADR r4, JumpTableCMP r0, #2MOVEQ r3, #0LDREQ pc, [r4,r3,LSL #2]CMP r0, #3MOVEQ r3, #1LDREQ pc, [r4,r3,LSL #2]CMP r0, #4MOVEQ r3, #2LDREQ pc, [r4,r3,LSL #2]CMP r0, #1MOVEQ r3, #3LDREQ pc, [r4,r3,LSL #2]DEFAULTMOVEQ r0, #0SWITCHENDstopMOV r0, #0x18LDR r1, =0x20026SWI 0x123456JumpTableDCD CASE1DCD CASE2DCD CASE3DCD CASE4DCD DEFAULTCASE1ADD r0, r1, r2B SWITCHENDCASE2SUB r0, r1, r2B SWITCHENDCASE3ORR r0, r1, r2B SWITCHENDCASE4AND r0, r1, r2B SWITCHENDEND程序其实很简单,可见我有多愚笨!还是简要介绍一下这段代码吧。
1.缓冲区有四个要点:类型,缓冲区容量,元素个数,元素DUP(0)
2.0ah(换行), 0dh(回车), '$'(在某些调用的子程序中,以这个符号作为结束标志)
3.JS(jump if sign),汇编语言中的条件转移指令。
结果为负则转移。
格式:JS OPR 测试条件:SF=1
4.ADD DL,'0' DL 的值加上30H。
DL 里原先可能是一个0--9 的数,加上30H 后就变成了ASCII 码。
如:DL=3,加上30H后DL=33H (也就是DL='3' ) 变成了字符。
5.MOV AX,DATAS MOV DS,AX 这样你就可以用DS+偏移地址去访问Datas segment 中的数据了。
6. ADD AX,0 不是AX影响CF状态,而是指令ADD的运行影响状态标志。
只要运行ADD,进位状态CF都会改变,记录下本次指令运行的进位状态。
最高位有进位产生则CF 被置“1”,最高位无进位产生则CF被置“0”。
比如CF原本状态为“0”,本次运算无进位产生,结果CF状态还是“0”,但此“0”非彼“0”,前者是上次运算的进位状态,是上次运算置入的;后者是本次运算的进位状态,是本次运算置入的。
7.JMP 无条件跳转的意思,直接跳转到跟随的语句去
8.NOT 0F0FH就是对0F0FH取反
9.INC指令只有1个操作数,它将指定的操作数的内容加1,再将结果送回到该操作数
10.MOV ES:[SI],AX 把AX中的值传送给存储器中的以ES为段首址以SI为偏移地址的地址中,其中ES是附加数据段的段首址;
11.LEA DI,ES:DEST是把附加数据段中DEST的偏移地址传送给DI
12.di 用于存放目的串偏移量,被命名为“目的变址寄存器”如mov al,[di]
mov al,[bx+di+12] 在“基址变址寻址方式”中,bx 作为基址指针,di 作为变址指针;
bx 可被拆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8 位寄存器,能在换码指令中指向码表首址
13.OFFSET 是汇编语言中的伪指令表示取偏移地址
mov ax,offset d0 d0为一地址
14.比如cmp ah,al。
及进行ah-al操作,不过不保存结果,只影响标志位。
jnc和jc即根据cf标志位的结果进行跳转。
至于如何影响:如果减数大于被减数,此时有借位,则将cf位置1,否则置0。
ah-al>0,则减数不大于被减数。
cf置0,jnc(jump if not cf)条件成立,则跳转到l2,ah为两者之中较大的一个
15.JB是判断位变量转移指令,小于就跳转下一句,与此对应的是JA,大于跳转
16.mov ah 09h int 21h 是实现DOS调用中的09号功能,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字符串
17. MOV AH,4CH INT 21H 调用中断21h的4ch号功能。
中断21h是DOS系统的系统调用中断,使用ah来选择功能。
4ch号功能是退出程序的意思。
18.;SHL、SAL: 每位左移, 低位补0, 高位进CF;
SHR 每位右移, 低位进CF, 高位补0;
SAR 每位右移, 低位进CF, 高位不变
19.ADC如果两个4字节的数相加,加法要分2次进行(先低两字节相加,后高两字节相加)。
在高两字节相加时,要把低两字节相加以后可能出现的进位考虑进去,ADC指令实现这点很方便
20.JG:比较两个带符号数的大小,大于则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