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细胞是遗传的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7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练习题部分答案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备单一制的,有序的自控新陈代谢体系,细胞就是新陈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就是有机体发育的基本单位(4)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和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5)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6)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7)细胞就是多层次,非线性与多层面的繁杂结构体系(8)细胞就是高度有序的,具备自装配和自非政府能力的体系2.为什么说直径仅0.1um的支原体pplo是细胞,而体积相近的疱疹病毒就不是细胞?支原体pplo具有以下特征:能在培养基上生长,具有典型的细胞质膜,一个环状的双螺旋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mrna与核糖体结合为多聚核糖体,指导合成700多种蛋白质,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繁殖,体积仅为细菌的1/10,能寄生在其他细胞内繁殖,以上都是细胞的特征,所以说支原体pplo是细胞。
病毒虽然具有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激活与遗传),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就是不“全然”的生命体。
因为它们主要的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就可以增值,在宿主细胞内激活细胞分裂;病毒自身没单一制的新陈代谢体系和能量切换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展开细胞分裂,因此,病毒就是全盘的寄生物。
3.显微水平与超显微水平的界限是0.2um,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显微镜分辨率的多寡依赖于光源的波长λ,物镜镜口角α和介质折射率n,其关系为:,通常α最大值仅约140度,空气中n=1,最短的红外线波长为450nm,此时分辨率d=292nm,约3um。
若在油镜下,n可以提升至1.5,d则仅约0.2um,所以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逊于显微镜的界限就是0.2um.4.细胞相连接存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1)封闭连接:细胞质膜上,紧密连接蛋白形成分支的链索条,与相邻的细胞质膜上的链条对应结合,将细胞间隙封闭。
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只有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
②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⑤细胞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⑥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基本特征见课本P21)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①生物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真核细胞以生物膜分化为基础,分化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基本单位——细胞器,使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②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遗传信息量相应扩增,即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一个重大标志。
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
细胞质膜的基本结构特征:①磷脂双分子层的基本骨架。
磷脂,亲水性一端朝外,亲脂性一端朝内②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结合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的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与功能。
膜脂:甘油磷脂,鞘脂,固醇; 膜蛋白:外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脂锚定膜蛋白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特性: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
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膜脂双分子层内外层所含脂类分子的种类不同;②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③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所带电荷不同;④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②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中;③腺苷酸环化本科分布在膜内表面。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概要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2、细胞的基本共性是什么?1)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2)所有的细胞都有DNA与RNA两种核酸3) 所有的细胞内都有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4)所有细胞的增殖都是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3、4、何谓细胞外被?它有哪些功能?1) 细胞外被是指动物细胞表面的由构成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的厚约10~20nm的绒絮状结构。
2) 功能:(1) 细胞识别;(2) 血型抗原;(3) 酶活性。
5、细胞连接都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结构特点?细胞连接按其功能分为:紧密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1) 紧密连接(封闭连接),细胞质膜上,紧密连接蛋白(门蛋白)形成分支的链索条,与相邻的细胞质膜上的链索条对应结合,将细胞间隙封闭。
2) 锚定连接:通过中间纤维(桥粒、半桥粒)或微丝(粘着带和粘着斑)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组织与器官。
3) 通讯连接:包括间隙连接和化学突触,是通过在细胞之间的代谢偶联、信号传导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连接方式。
4) 胞间连丝连接: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物质交换与互相联系的连接方式。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6、物质跨膜运输有哪几种方式?它们的异同点。
跨膜运输:直接进行跨膜转运的物质运输,又分为简单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1) 简单扩散:顺物质电化学梯度,不需要膜运输蛋白,利用自身的电化学梯度势能,不耗细胞代谢能;2) 协助扩散:顺物质电化学梯度,需要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利用自身的电化学梯度势能,不耗细胞代谢能;3) 主动运输:逆物质电化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细胞代谢能。
1.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
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亚显微结构和分子三个不同层次上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统一起来研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3.拟核(nucleoid):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仅含有一DNA区域,无核被膜包绕,该区域称之为拟核,拟核内仅含有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的裸露的DNA链。
4.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质膜,又称质膜。
5.相变:由同一类型的磷脂合成的脂双层,可在一个凝固点上由液态转变成晶态(凝胶状态),这种物态转变称为相变。
6.核定位信号(NLS):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importin 。
7.核输出信号(NES):引导RNA输出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exportin。
8.着丝粒:处于主缢痕的内部,是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
9.主缢痕: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有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称为主缢痕,光镜下,相对不着色。
10.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上除具有主缢痕外,还有另一个染色较浅的缢痕部位称为次缢痕,其大小和范围是恒定的,常存在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上,可作为染色体的鉴别标志。
11.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
通常由一简单重复的序列组成,进化上高度保守。
人体细胞中序列为GGGTAA。
12.核基质:是真核细胞间期中除核被膜、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一个精密的网架系统。
又称核骨架。
13.核仁(nucleolus):见于间期的细胞核内,呈圆球形,一般1~2个,有时多达3~5个。
主要功能是转录rRNA和组装核糖体单位。
14.核仁趋边(边集):在生长旺盛的细胞中,核仁常趋向核的边缘,靠近核膜,即发生该现象15.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
填空题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2实验生物学时期,细胞学与其它生物科学结合形成的细胞分支学科主要有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和细胞化学。
3组成细胞的最基础的生物小分子是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核、单糖,它们构成了核酸、蛋白质、脂类和多糖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4按照所含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口^A病毒和RNA.病毒。
1.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它所具有的细胞膜、遗传物质(D.NA.与RNA.)、核糖体、酶是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所必备的结构装置。
2.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病毒D.NA.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首先译制出早期蛋白以关闭宿主细胞的基因装置。
3.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切.NA.复制、转录与翻译上具有时空连续性的特点。
4.真核细胞的表达与原核细胞相比复杂得多,能在转录前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等多种层次上进行调控。
5.植物细胞的圆球体、糊粉粒、与中央液泡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6.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辩两个质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7.电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类。
8.生物学上常用的电镜技术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等。
9,生物膜上的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
10.膜蛋白可以分为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和膜周边蛋白(膜外在蛋白)。
11.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2.内在蛋白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疏水作用、离子键作用和共价键结合。
13.真核细胞的鞭毛由微管蛋白组成,而细菌鞭毛主要由细菌鞭毛蛋白组成。
14.细胞连接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15.锚定连接的主要方式有桥粒与半桥粒和粘着带和粘着斑。
16.锚定连接中桥粒连接的是骨架系统中的中间纤维,而粘着带连接的是微丝(肌动蛋白纤维)。
17.组成氨基聚糖的重复二糖单位是氨基己糖和糖醛酸。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 p7-p9)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③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胡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4条)p13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
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
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7.质粒的定义(P15)很多细菌出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细胞生物学总结一、绪论1.什么是细胞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功能单位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完整的遗传单位细胞是最小的生命单位2.什么是细胞生物学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关键事件四个阶段:16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到如今关键事件:第1~5页二、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有哪些区别。
2、简要说明细胞培养的过程。
三、细胞膜1.细胞膜主要构成成分及其化学组成、特性和功能是什么答:细胞膜主要由膜脂、膜蛋白和膜糖类。
其中,膜脂是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总称,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这三类脂类都是双亲性分子,有一个亲水末端(极性头部)和一个疏水末端(非极性尾部),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各有其作用;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也具有双亲性,根据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可分为膜内在蛋白质、膜外周蛋白质以及脂锚定蛋白质;膜糖类分为糖脂和糖蛋白,具有保护细胞表面、细胞识别和黏着、信息传递功能。
2.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特点答:生物膜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
3.什么叫做流动镶嵌模型简述其基本内容。
答:流动镶嵌模型是Singer和Nicolson于1972提出的,该模型的特点是: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它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膜中蛋白质分子以不同形式与脂双层分子结合,有的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有的则附着在脂双层的表面。
它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地结构。
4、叙述细胞膜小分子及离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代谢能,依靠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梯度就能够将物质从膜一侧运输到膜的另一侧。
主要包括不需要蛋白介导的简单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
医学生物学终极总结1. 观察和实验是我们了解生命知识的唯一源泉。
2. 生命的层次:元素—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 分化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自受精卵开始,从同质的细胞逐渐分化,形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差异显著的异质细胞,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4. 干细胞是指一类尚未分化,但具有无限或较长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这类干细胞可通过细胞分化、分裂产生一种以上类型的特化细胞。
5. 克隆是通过无性方式,由单个细胞或个体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似(或在遗传上基本相同)的一群细胞或生物体。
6.生物的九个基本特征:1) 核酸、蛋白质——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2) 细胞——相似的生命的基本单位3)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形式4) 信息传递——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5) 生长和发育——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6) 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会区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7) 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9)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7. 生物的进化包含了生物进化和化学进化8. 多分子体系形成的两个学说:蛋白起源学说,福克斯的微球体学说、 9. 生物界最原始的生命是:异养、厌氧型的(35亿年前)10.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变化有两个学说:内共生起源说、分化起源说11. 胡克第一个发现了死细胞;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2. 为什么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1)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4)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3. 细胞守恒学说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
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第一章1. 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④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⑤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⑥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⑦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组装能力的自组织体系。
2. 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最简单的原核细胞,直径为0.1~0.3 μm;具有细胞质膜,但没有细胞壁;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机能是:细胞膜、DNA与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
维持细胞基本生存的基因在200-300个;进行酶促反应的空间约为50nm;加上核糖体、细胞膜、核酸,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个细胞的体积的最下极限直径为140-200nm。
3. 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请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
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的病毒,称为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病毒。
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
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感染物。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1)病毒很小,结构极其简单;(2)遗传载体的多样性(3)彻底的寄生性(4)病毒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增殖4. 试从演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
细胞大小:原核细胞很小,真核细胞较大;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仁和核膜,真核细胞有核仁和核膜;染色体:原核由一条环状DNA组成,DNA不与组蛋白结合,真核有两条以上DNA,线状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若干对染色体;细胞质:原核无各种膜相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有70S核糖体,真核有各种膜相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有80S核糖体;细胞壁:原核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真核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转录和翻译:原核在同一时间和地点,真核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细胞分裂:原核为无丝分裂,真核为有丝分裂。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的基本概念1.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特性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1-10μm)较大(10-100μm)染色体一个细胞只有一条DNA,与RNA、组蛋白不联结在一起一个细胞有几条染色体, DNA与RNA、组蛋白联结在一起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无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内膜系统简单复杂细胞骨架无有微管和微丝细胞分裂二分体、出芽,无有丝分裂具有丝分裂器,能进行有丝分裂转录与翻译出现在同一时间与地点出现在不同时间与地点(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内)细胞膜概念、组成、结构、功能1.概念: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界膜,又称质膜。
在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的结构可以看到,它的内外两层深色是致密层,中间夹着一层浅色的疏松层,一般把细胞膜这样的三层结构作为一个单位,称为单位膜。
细胞内不同的膜结构,虽然其成分有差异,厚度也有差异,但其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单位膜构成的。
因此,常常把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统称为生物膜。
2.化学组成:膜脂、膜蛋白、膜糖类。
3.结构及特点:“液态镶嵌模型”。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1.被动运输按照一般扩散的原理,从分子密度高的地方向密度低的地方运动,不消耗能量。
(1)简单扩散:按照一般扩散的原理,从分子密度高的地方向密度低的地方运动,此过程中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动力”来自于浓度差,称为简单扩散。
(2)帮助扩散:(易化扩散)一些水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不需要代谢能,这种通透方式称为帮助扩散。
运输蛋白主要有两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2.主动运输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高浓度一侧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这类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运输。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二章:细胞的统一与多样性课后题1,2一: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观点是学习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你是否能提出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说明?成熟红细胞丧失了细胞核,却含有很多血红蛋白,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增大了表面积,可以更充分的结合氧以便更好地执行气体交换功能;而它不需分裂、分化,所以可以无细胞核;第四章:细胞质膜课后题1,2,3一: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他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膜脂的流动性主要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的影响。
在细菌和动物细胞中常通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来调节膜脂的相变温度以维持膜脂的流动性。
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
膜蛋白的流动: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成斑现象(patching)或成帽现象(capping)2)膜的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胞骨架不但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也影响其周围的膜脂的流动。
膜蛋白与膜分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3)膜的流动性与生命活动关系:信息传递;各种生化反应;发育不同时期膜的流动性不同膜的不对称性:1)膜脂与糖脂的不对称性:糖脂仅存在于质膜的ES面,是完成其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2)膜蛋白与糖蛋白的不对称性: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糖蛋白糖残基均分布在质膜的ES面;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