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舞台设计规范简述.
- 格式:ppt
- 大小:5.87 MB
- 文档页数:27
专业舞台设计的基本原则1.台口区域(1)台口区域的高度一般在7m左右,但从发展来看有望到8~9m,特别对于流行音乐和歌舞的演出来说,其台口设计的要求比传统的演出高。
尽端式舞台无法形成舞台口,它与观众席连成一体。
(2)台口的宽度一般在16~18m 左右,18m则已经是极限。
这是受表演的限制,且演员在两台口近侧发声会产生回声感觉。
传统做法是小型为10~12m ,中型为12~14m ,一般是观众厅宽的一半。
为了适应现代的导演手法和剧情要求,可以增加台口外的副台。
(3)台唇。
伸出舞台框部分不小于1.5m 。
2.舞台(1)舞台宽为台口宽的两倍(28~32m)。
侧台应在舞台前部和表演区的一侧或两侧。
(2)舞台的深度一般为12~15m 、中型为16~18m(适应性最强)、大型为19~21m。
天幕与跑场过道应有隔墙、隔断,跑场的门宽不得小于1.5m,门高不得低于2.4m。
在舞台内的一面应进行吸声处理,以防止舞台空间内混响时间过长和产生其他的声缺陷而妨碍演出。
尽端式舞台可以为9m。
一般舞台设天桥二层,第一层天桥离台面约为舞台口的高再加0.5m,并与侧幕相距lm。
天桥宽为1.8~2.5m 。
3.舞台设备舞台的吊杆一般为3~5m/根,在表演区排列较密。
每根吊杆重约400kg 。
舞台的幕布为大幕,其他还有前幕、侧幕、前上幕、二幕、三幕、灯幕、纱幕、天幕等,均用电动吊杆升降。
大型舞台一般都有假台口,有的还有转台、车台、升降台等,时装表演时也用伸缩舞台。
4.视觉(1)视觉。
根据视觉的分辨力特点,在20~25m的距离内,可以真切地看清楚演员的表情。
由于演员的演出是在台口内3~5m处,所以视距的有效性最高是18~20m,但是实践表明,视距在29~30m处也能看清楚演员的细微动作和表情,这是因联想而产生的效果。
因此,观众厅的长度一般为30m 左右。
(2)立体感。
视距越大,人们对演员的走动变化(即对距离的变化)越迟钝。
例如,离舞台30m处的观众看舞台上演员的位置变化,只有当变化大于0.65m时才能感觉到,假如演员向观众方向迈出一小步(小于0.65m) ,则感觉不出其变化,所以立体感就大受影响。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其舞台部分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镜框式台口、箱型舞台剧场,其它类型剧场,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主要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用途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第1.0.4条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第1.0.5条剧场建筑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二、耐火等级:甲、乙等剧场不应低于二级,丙等剧场不应低于三级;三、室内环境标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第1.0.6条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者,可按一般建筑规定执行,不受本规范限制。
第1.0.7条剧场建筑设计除应按本规范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剧场基地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合理布点。
第 2.0.2条剧场基地至少有一面临接城市道路,或直接通向城市道路的空地。
临接的城市道路宽度不应小于剧场安全出口宽度的总和(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800座以下,不应小于8m;二、801~1200座,不应小于12m;三、1200座以上,不应小于15m。
注:临接的城市道路宽度指可通行宽度,包括人行道,不包括绿带。
第2.0.3条剧场主要入口前面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剧场建筑从红线退后距离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并按0.2㎡燉座留出集散空地;二、当剧场前面集散空地不能满足前款规定,或剧场前面疏散口的总宽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时,应在剧场后面或侧面另辟疏散口,并应设有与其疏散容量相适应的疏散通路或空地。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88(摘录)第七章 防火与疏散第一节 防火第7.1.1条 剧场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除应按现行防火规范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本章各条之规定。
第7.1.2条 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剧场舞台台口应设防火幕,并应同时设置水幕保护,如受条件限制未设防火幕时,应符合第7.3.2条之规定。
第7.1.3条 舞台主台通向各处洞口均应设甲级防火门,或按7.3.2条规定设置水幕。
第7.1.4条 舞台与后台部分的隔墙及舞台下部台仓的周围墙体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小时的非燃烧体。
第7.1.5条 舞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内的天桥、渡桥码头、平台板应采用非燃烧体。
第7.1.6条 变电间之高、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面积不小于6m2的前室,并应设乙级防火门。
第7.1.7条 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剧场应设消防控制室,位置宜靠近舞台,并有对外的单独出入口,面积不应小于12 m2。
第7.1.8条 观众厅吊顶内的吸音、隔热、保温材料和观众厅(包括乐池)内装修材料均应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采用可燃材料时必须作阻燃处理。
第7.1.9条 观众厅吊顶内应设置检修马道,宽度不应小于0.65m,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剧场检修马道应采用非燃材料。
第7.1.10条 观众厅及舞台内的灯光控制室、面光桥及耳光室均应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第7.1.11条 观众厅屋顶或侧墙上部应设置通风排烟设施。
第7.1.12条 舞台上部屋顶或侧墙上应设置通风排烟设施,当采用自然排烟时,排烟窗的净面积不应小于主台地面面积的5%。
排烟窗应避免因锈蚀或冰冻而无法开启。
在设置自动开启装置的同时,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第7.1.13条 舞台内严禁设置煤气或天然气加热装置,后台使用上述装置时,应用防火墙和防火门分隔,并不应靠近服装室、道具间。
第7.1.14条 剧场建筑如与其它建筑合建或毗连时,则应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隔开,并不得开门窗洞,如设门应设甲级防火门,上下楼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小时。
舞台的类型∙镜框式舞台:镜框式舞台是指观众位于舞台的一侧,而舞台的其余侧面被物体遮挡,以供演员和技术人员做准备工作。
∙伸展式舞台:伸展式舞台与镜框式舞台的区别在于,舞台的一部分向前突出,伸向观众席,这一部分的三面都暴露给观众。
∙圆环型舞台:圆环形舞台是指观众位于舞台的四周。
通常圆环形舞台位于剧场的中央。
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表演。
∙旋转型舞台:主要通过液压设备制造出旋转的效果,会出现升降,旋转等效果。
(ll23(2l29m。
1.8~2.5m。
(3(4)视觉l)视觉。
根据视觉的分辨力特点,在20~25m的距离内,可以真切地看清楚演员的表情。
由于演员的演出是在台口内3~5m处,所以视距的有效性最高是18~20m,但是实践表明,视距在29~30m处也能看清楚演员的细微动作和表情,这是因联想而产生的效果。
因此,观众厅的长度一般为30m左右。
2)立体感。
视距越大,人们对演员的走动变化(即对距离的变化)越迟钝。
例如,离舞台30m处的观众看舞台上演员的位置变化,只有当变化大于0.65m时才能感觉到,假如演员向观众方向迈出一小步(小于0.65m),则感觉不出其变化,所以立体感就大受影响。
3)视角。
在不必转动眼睛的情况下,最舒适的水平视角为30度,俯角则为15度;在转动眼睛的情况下,水平视角为60度,俯角为30度,超过此范围则是不合适的。
4)楼座。
由于受到俯视角的限制,楼座不能太高,而挑台下的开口高度也不能太小。
三、????什么是舞台?舞台空间是由演出的形式来确定的,从古希腊的环形剧场到镜框舞台的形成,以及打破镜框舞台而出现的中央式舞台,伸出式舞台,广场演出等等。
镜框舞台是发展的最成熟,被运用的最广泛,历史上也是最长的舞台样式。
以镜框舞台简单讨论一下舞台与舞台区域的划分。
1、????剧场:是演出的场所,剧场也包括三部分:观众席、舞台、后台。
2、????舞台:一般分为四个主要区域。
(1)????基本台:专供表演喝装置景物的基本台。
幼儿园微型剧场:简易舞台设计与戏剧表演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戏剧表演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为了让幼儿园的戏剧表演更加生动和有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的微型剧场,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下面,我们将探讨幼儿园微型剧场的简易舞台设计和戏剧表演方案。
一、舞台设计1. 舞台布置在幼儿园的活动室或教室里,可以利用一块宽大的墙面作为舞台的布置区域。
通过简单的装饰和布置,比如贴上一些树木和花草的壁纸,将墙面打造成一个自然的背景。
可以使用一些简易的道具来装饰舞台,比如花簇、小动物玩偶等。
2. 灯光和音效利用一些简易的灯光和音效设备,比如彩灯和音响,为舞台营造不同场景的氛围。
比如使用蓝色的灯光和水流声音效,模拟海洋场景;使用黄色的灯光和鸟鸣音效,营造森林场景。
二、戏剧表演方案1. 故事选择选择适合幼儿园孩子的简单有趣的故事,比如《三只小猪》、《熊出没》等,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2. 角色扮演在表演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小猪、大灰狼、小熊等。
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个体之间的角色转换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 制定表演计划在表演前,可以制定一个简易的表演计划,包括角色分配、台词学习、动作设计等。
通过简单的排练和准备,让孩子们对表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体验。
4. 舞台表演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可以利用简单的道具和服装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比如小猪的尾巴、大灰狼的面具等。
通过表演,让孩子们展示自我,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简易的舞台设计和戏剧表演方案,可以为幼儿园的戏剧教育增添一些新的元素和生动的形式。
在舞台设计上,利用简易的布置和装饰,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氛围;在戏剧表演方案上,选择简单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3.0.3 条剧场主要入口前的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剧场建筑从红线退后距离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并按不小于0.20m2/座留出集散空地;2 当剧场前的集散空地不能满足前款规定,或剧场前面疏散口的宽度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时,应在剧场后面或侧面另辟疏散口,但其宽度不得小于3.50m。
尚应满足车行视距要求;3.0.6条剧场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人流与车流交叉。
布景运输车辆应能直接到达景物出入口。
3.0.7 条剧场总平面设计应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场地及回车场地,内部道路可兼作消防车道,其净宽不应小于3.50m,3.0.10 条演员宿舍、餐厅、厨房等附建于剧场主体建筑时,必须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并有单独的疏散通道及出入口。
4.0.5 条剧场设吸烟室时,有池座和楼座时应分层设置。
4.0.6条剧场应设观众使用的厕所,厕所应设前室。
厕所门不得开向观众厅。
5.2.4条座席排距应1 短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80m,软椅不应小于0.90m,2 长排法:硬椅不应小于1.00m;软椅不应小于1.10m。
3 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楼座及池座最后一排座位排距应至少增大0.12m。
5.2.5 条每排座位1 短排法:双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22 座,单侧时不超11 座;2 长排法:双侧时50 座,单侧有走道时25 座。
5.2.6 条观众席应预留残疾人轮椅座席,座席深应为1.10m,宽为0.80m,位置应方便残疾人入席及疏散,并应设置国际通用标志。
5.3.2 条池座首排座位排距以外与舞台前沿净距不应小于1.50m,与乐池栏杆净距不应小于1m;当池座首排设置残疾人席时,应再增加不小于0.50m 的距离。
5.3.3 条两条横走道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20 排,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横走道与后墙之间座位不宜超过10 排。
5.3.4条走道宽度除应符合计算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短排法边走道不应小于0.80m,纵走道不应小于1.00m,2 长排法边走道不应小于1.20m。
舞台效果灯光设计规范舞台效果灯光设计在演艺产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增强演出的氛围,突出演员的形象,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提升舞台表演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然而,由于缺乏规范和标准,一些舞台效果灯光设计往往出现问题,影响了演出的质量和观众的体验。
因此,建立舞台效果灯光设计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灯光设计原则灯光设计是为了提升演出效果和创造良好的观赏体验,根据不同演出形式和内容可以制定不同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确保舞台整体的统一性,即保持与舞台布局、道具和音乐的协调性。
其次,根据演出的主题和意图,合理安排光线的明暗、方向、颜色等,增强舞台表演的表达力。
再次,注重节奏感和律动感,通过灯光变化的速度和频率,为观众创造不同的观赏点,使演出更加生动有趣。
小节一:基础设施规范一个良好的舞台效果灯光设计需要一个规范的基础设施。
首先,要有合适的灯光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灯具、灯光控制台、调光设备等。
其次,要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和灯光回路布局,并确保安全使用。
此外,为了方便操作和维护,要合理布置灯光设备的存放和使用空间。
小节二:灯光设计流程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舞台效果灯光设计应该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首先,与舞美、音乐、导演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了解演出的需求和意图。
然后,根据演出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确定整体的灯光设计方案和主题色调。
接下来,根据舞台布景和演员的位置,设计特定的灯光造型和效果。
最后,进行实际的灯光设计和调试,并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确保整体效果的一致性。
小节三:灯光设计技术要求舞台效果灯光设计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技术要求。
首先,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灯具和其特点,合理选用适合的灯光设备。
其次,要熟悉灯光的调光、控制和调试技术,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光线的亮度、角度和颜色。
此外,要掌握灯光材料的运用,如滤色片、反光板、凸透镜等,用于改变光线的色温、散射和聚焦效果。
最后,要熟悉灯光场景和效果的转换,能够根据演出需要实现灯光的变化和切换。
4 前厅和休息厅4.0.1前厅面积,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30m2/座,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20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18m2/座。
4.0.2休息厅面积,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30m2/座,乙等不应小于0.20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18m2/座。
当附设小卖部或冷饮部时,不应小于0.04m2/座。
4.0.3前厅与休息厅合一时,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50m2/座,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30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25m2/座。
4.0.4衣物存放面积不应小于0.04m2/座。
4.0.5剧场设吸烟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池座和楼座时应分层设置。
2 室内装修天棚应为A 级材料,墙面和地面不得低于B1 级材料,并应符合本规范第8.4.1 条的规定。
4.0.6剧场应设观众使用的厕所,厕所应设前室。
厕所门不得开向观众厅。
男女厕所厕位数比率为1:1,卫生器具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男厕:应按每100 座设一个大便器,每40 座设一个小便器或0.60m 长小便槽,每150 座设一个洗手盆;2 女厕:应按每25 座设一个大便器,每150 座设一个洗手盆;3 男女厕均应设残疾人专用蹲位。
5.2 座席5.2.1观众厅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80m2/座;2 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70m2/座;3 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60m2/座。
注:大台唇式、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计舞台面积。
5.2.2剧场均应设置有靠背的固定座椅,小包厢座位不超过12 个时可设活动座椅。
5.2.3座椅扶手中距,硬椅不应小于0.50m;软椅不应小于0.55m。
5.2.4座席排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短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80m,软椅不应小于0.90m,台阶式地面排距应适当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0m;2 长排法:硬椅不应小于1.00m;软椅不应小于1.10m。
台阶式地面排距应适当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0m;3 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楼座及池座最后一排座位排距应至少增大0.12m。
小剧场设计方案小剧场设计方案小剧场是一个较小规模的演艺场所,通常可以容纳数十至上百人。
在设计小剧场时,应充分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和剧目的需求,并且利用有限的空间来最大化利用。
首先,小剧场的舞台设计应简洁、实用。
主舞台的大小通常为10-15平方米,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舞台应具备良好的灯光和音响系统,以满足各种剧目的演出需求。
此外,还应考虑到演员的进出方便性,设置便利的后台通道。
其次,观众席的设计至关重要。
观众席通常分为正厅和包厢两部分,正厅的座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可调节设计,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观众群体。
座位之间应保留适当的间隔,以确保观众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此外,可以在观众席后方设置走廊,以便观众入场和离场。
另外,小剧场的舞台布景和道具存放应合理安排。
舞台布景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剧目的演出需求。
道具存放区应位于后台附近,方便演员随时获取所需的道具。
再者,小剧场应注意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设计。
座椅宜选用质地柔软、舒适度较高的材料,并设置可调节的靠背和扶手,以提供观众更加舒适的观剧体验。
此外,应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备性,包括灭火器、消防喷淋系统等,确保观众的安全。
最后,小剧场的装饰和灯光设计应与剧目的风格相协调。
装饰可以采用简洁大方的风格,不过分夸张,以避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灯光设计要注重舞台的明暗度和氛围的烘托,以营造出相应的剧目氛围,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演出中。
综上所述,小剧场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和剧目需求,并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最大化利用。
舞台设计应简洁、实用,观众席要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另外,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最后,装饰和灯光设计应与剧目风格相协调,以提供观众更好的观剧体验。
剧场设计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总则一、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的剧场建筑。
三、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四、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五、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2、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3、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六、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七、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一、剧场theater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二、观众厅auditorium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三、池座stalls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四、楼座balcony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五、包厢box(in the auditorium)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六、舞台stage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七、台塔fly tower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
它是舞台表演和机械运作的基本空间。
八、台仓understage舞台台面以下的空间。
九、镜框式舞台proscenium stage在观众厅和舞台之间设有台口分隔的舞台,是我国现有剧场舞台的基本形地式。
剧场空间与舞台动作的设计与运用导言:剧场是艺术表演的重要舞台,剧场空间的设计和舞台动作的运用对于舞台表演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剧场空间和舞台动作的设计与运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舞台艺术。
一、剧场空间的设计剧场空间的设计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现舞台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力。
下面将从舞台布景、灯光设计和音效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舞台布景设计舞台布景设计是为了创造出一个与剧情背景相符合的环境,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剧情之中。
通过布景的摆放、颜色的搭配和道具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营造出不同的场景,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2. 灯光设计灯光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舞台上的重点元素,营造出适合剧情发展的氛围。
通过灯光的明暗、色彩的变化和灯光的位置选择,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视线,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关注到演员表演的重要动作和情感表达。
3. 音效设计音效设计在舞台艺术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为观众创造出更加真实的听觉体验。
通过音效的运用,可以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环境的氛围以及戏剧冲突的高潮。
二、舞台动作的设计与运用舞台动作是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舞蹈动作等手段进行情感传递和角色塑造的方式。
下面将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舞蹈动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表演者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来传达情感和表现角色特征的方式。
准确的肢体语言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代入角色,同时也能够增强舞台表演的视觉效果。
2.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表演者通过面部肌肉的变化来传递情感和展现角色的内心活动。
面部表情的准确运用可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状态,增强舞台表演的感染力。
3. 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表达形式,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舞蹈技巧来传达情感和展现故事情节。
舞蹈动作的设计和运用可以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有力,并且增加观众的观赏乐趣。
结论:剧场空间的设计和舞台动作的运用是舞台艺术成功的关键要素。
舞台设计说明三篇篇一:舞台设计说明设计者:一、设计时间:二、设计理论通过多次相关沟通,我们理解到本剧场的基本用途为:常规性歌舞演出、大型会议、学术报告、讲座及外事活动等;同时通过对甲方提供的建筑图纸的详细参考,我们要求在此次设计方案中选用的设备性能必需满足如下条件:技术先进、性能全面、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系统有一定扩展空间,软件系统可升级,整机系统维护方便,整个灯光、机械系统至少能在5~10年后仍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设计依据1、工程建筑图纸与现场踏勘。
2、甲方提供的参考图例。
3、国家及行业标准:《剧场设备配置规范》(舞台机械部分)《舞台和影视用吊杆装置》ZB80010-8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J67—20XX《钢结构设计规范》GB17《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0-92《起重机机械安全规范》GB6067《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5906《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J231三、《安全防范工作程序与要求》GAT75四、设计指导方针五、从灯光基础建设角度来说,灯光设计可以分为灯光系统设计和灯具布局设计,后者是每个舞台灯光设计师进行艺术创作的必经步骤,是灯光师以光作画的基础。
同一场地,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和不同的灯光设计师所需要的灯具布局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剧场,其灯光系统设计的可扩展性及基础灯光布局的合理性相当重要,它表现在:提供给使用者的灯光系统输出的控制终端(插座)的分布是否合理,数量是否足够;各设备性能指标、照度、色温等技术参数能否满足场地大小和功能要求。
如此就要求我们在项目设计中,一定要配备部分(数量视现场情况而定)的控制通道(调光输出回路及直通回路)备用。
六、灯光组成与分配我们充分体会到灯光是舞台艺术表演上视觉欣赏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舞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灯光效果设计规范作为舞台灯光设计领域的资深专家,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舞台灯光效果设计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希望能够为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从设计准备、灯具选型、光线控制技术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设计准备在进行舞台灯光效果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演出剧目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
了解演出的主题、剧情、场景等关键情节,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捕捉到舞台灯光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
另外,在设计准备阶段,还需要充分考虑演出场地的条件和现实情况,包括舞台的大小、形状、高度以及周围环境等。
只有在充分了解场地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灯光设计方案。
二、灯具选型在舞台灯光效果设计中,灯具的选型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合理选择灯具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实现设计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灯具类型:1. 聚光灯:用于照亮在舞台上的特定区域或演员,能够提供明亮而集中的光束。
2. 泛光灯:用于照明整个舞台区域,可以提供广泛而柔和的光线效果。
3. 色彩灯:通过不同颜色的光线创造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可用于表现不同场景和情绪。
4. 跟踪灯:通过跟踪演员或物体的移动来提供持续的光源追踪效果,能够突出演员的形象或动作。
5. 效果灯:如追踪灯、闪光灯等,通过特殊的光线效果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在选型过程中,需考虑灯具的功率、色温、调光、控制和安装等因素,确保灯具能够适应演出需要。
三、光线控制技术舞台灯光的控制是设计师将灯光效果与演出完美结合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光线控制技术:1. DMX控制:这是一种常见的灯光控制技术,通过DMX控制器和灯具之间的通信,实现对灯光的亮度、颜色、移动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
2. 预置控制:将不同的灯光效果预先设定好并存储在控制器中,可以通过控制台进行切换,实现快速而准确的效果转换。
3. 变焦控制:对变焦灯具进行控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灯具的光束角度和投射距离,实现不同的照明效果。
剧场设计规范续由此看到剧场前厅与休息厅合一时,其面积在0.2-0.5 M2/座之间变化。
本规范本条的规定是参照这些调查数据又开了很多会议,由一些专家、权威讨论决定,含有“约定”的性质。
规范只规定下限,在认为目前现状数据偏小时,可以稍稍“提高”一点;认为偏大时,可稍稍压小一点。
4.0.4前苏联规范规定存衣为0.04-0.8 M2/座,其他国家规定类似。
我国剧场设置存衣较少,南方应考虑存放雨具。
随着生活提高,逐渐会增加存放衣物的要求,例如北京地区剧场及音乐厅在冬季开放暖气后大衣就很不好处置。
我们仅规定下限。
4.0.5各国规范对吸烟室作了类似的规定,一般每座不少于0.07 M2且总面积不小于40 M2,并设排风装置。
我国专设吸烟室的较少,大多是规定在观众在不准吸烟,在前厅和休息厅允许抽烟,这仍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因为剧场演出幕间休息时间较长,到前厅和休息厅去的人较多。
4.0.6各等剧场都应设置厕所、卫生间。
设在主体建筑内时一般放在观众厅的两侧。
为避免污秽气息逸入观众厅,规定厕所门不得开向观众厅。
新建的较大型剧场往往将厕所设置在前厅下面,如漓江剧场和安徽剧场。
本条卫生器具的规定,是参照给排水设计手册、前苏联规范和伦敦公共娱乐场所规程编写的。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国外规定的数值较低。
据调查,我国剧场厕所及卫生间装置,新建的优于老剧场,但不敷使用的居多,距本条规定数目不足的剧场为数不少。
考虑对残疾人的关怀,公共建筑均应设置残疾人设施,故有第三款的规定。
5观众厅5.1视线设计5.1.1视线设计是观众厅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要保证观众在舒适状态下,看清舞台面上表演区的表演。
不论采取何种方法、何种参数设计视线,均应保证这一最低限度的要求,这是保证观众卫生与健康的基本要求,过去我国建筑设计规范未作规定,其他西方国家也未作规定,只有前苏联和前民主德主作了规定。
本节所规定的视线标准,主要是针地镜框式台口剧场制订的,对于伸出式、岛式舞台,目前实践尚少,实质性的技术研究工作也做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