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欣赏课论文-品西厢记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西厢记》语言艺术

翻开《西厢记》的一瞬,就如走进一座迷人的艺术殿堂,情节异彩纷呈,亮点目不暇接,辞藻如珠如玉,语言叹为观止。虽包含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但不留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让读者感觉全剧浑然天成,如沐春风。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共同走进王实甫为我们绘制的《西厢记》。

1. 环境描写

作者所描摹的环境充满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妙笔生花。如对于普救寺的环境,作者做了如下的描写“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佛殿庄严肃穆的气氛,佛像的高大森严,僧客的焚香膜拜一改掠过不写,只有相近云霄的琉璃殿,幽静寂然的僧房,青色的苔藓,鲜红的落花。让男女主人公在如此诗意绵绵的环境中展开一段千古传诵的爱情佳话。

2. 人物语言描写

请看第三本《楔子》的开头——

莺莺:“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著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唤红娘)

红娘:“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

莺莺:“这般身子不快啊,你怎么不来看我?”

红娘:“你想张……”

莺莺:“张甚么?”

红娘:“我张著姐姐哩。”

这几句对白不外是莺莺打发红娘去探望张生,但人物的说话方式,足见性情。莺莺身体不爽、因有心病,却

先责怪红娘不来看望自己,红娘对莺莺的心病了如指掌,因此快人快语,话刚出口,又觉得过于直率,怕莺莺难以下台,一句话只说了半句就顿住:“你想张……” 莺莺对“张”

字当然敏感,立即追问,红娘急切间改口:“我张(望)著姐姐哩。”足见红娘聪明伶俐,善于应对。这段对白虽表现了莺莺和红娘间亲密的主仆关系。但莺莺说的话符合她的身份,话语闪烁,不易捉摸。红娘虽然是仆人,但机警应对,惹人喜爱。《西厢记》中这样精彩的性格化的语言对白不胜枚举。通过语言对白刻划人物性格,是《西厢记》的一个语言艺术特点

3. 情节描写

请看[鬼三台]夜坐时停了针绣,共姐姐闲穷究,说张生哥哥病久,咱两个背著夫人向书房问候。

(夫人云)问候呵,他说甚么?

(红云)他说来,道…老夫人事已休,将恩变为仇,著小生半途喜变作忧‟。他道…红娘你且先行,教小姐权时落后‟。

(夫人云)他是个女孩儿家,著她落后怎么?

(红唱) [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

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

这一段的对白是十分精彩的,尤其是红娘的俏皮的供词,逼真地表现了红娘的聪明伶俐和老夫人的无奈,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

4. 民间口语的吸收

作者刻画不同人物形象,不同性格特征时所用的语言也有所差异。张生莺莺多用高雅的语言,而文化修养较低,性格爽朗泼辣的人物如惠明和尚和红娘则多用口语和俗语。如成语“披星戴月”“天长地久”“巧语花言”俗语“心数多”“性情”“将没有做有”等是从红娘口中道出的,表现了红娘的热情泼辣,聪明机敏。这些口语和俗语

的使用,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使曲子朗朗上口,达到了华美和通俗的和谐统一。

5. 古典诗词的穿插

请看第一本第一折张生唱:[天下东]只疑是银河落九天。化用了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

再看第二本第一折营茸唱:[混江龙]……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化用了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生查子》中的词句

作者采用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贴合剧中人物的感情环境,从而使全剧增加了五彩缤纷的璀璨文采。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在中国戏曲文化的舞台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王实甫吸取了古典诗词的精华,吸取了当时民间成语和口语,进行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了自身华美的语言艺术特色。使《西厢记》成为中国戏曲星空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