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 格式:docx
- 大小:16.02 KB
- 文档页数:3
对李白的思想认识简短总结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李白的思想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人类情感和哲学问题的独特认识。
首先,李白的思想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他以极富想象力和艺术性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把自然称之为“诗人的灵感之源”。
李白将自然视为与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自然界的美和力量可以给予人类以启示和滋养。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山水、花草、昆虫以及天象等自然现象的热爱和赞美,这种赞美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敬重,并认可自然的无穷魅力和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其次,李白的思想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反对墨守成规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地生活。
他在诗中提倡豪放不羁、乐观奋进的生活态度,呼吁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他主张人们追求真实自我的生活,并表示自己愿意以一种激情洋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李白的诗歌表现出了他对人生快乐和自由的渴望,他反对束缚人类精神的各种枷锁。
此外,李白的思想还体现了他对人类情感的关怀和思考。
他对人类的感情和人际关系非常关注,表达了对爱情、友谊和家庭的赞美和思考。
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作品,透露出对爱情真实感受的追求和对人际关系真诚和真挚的热爱。
他的思想还反映出他对人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关怀的重视,他希望人们能够彼此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
最后,李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涉及到哲学问题,他对生命和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探索。
李白在一些诗歌中提及人类的生命是短暂的,他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人生的脆弱性的认识。
然而,他也通过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珍视和对死亡的超越。
他的思想启示我们要珍视和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刻,追求内心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总的来说,李白的思想包含了对自然、生活、人类情感和哲学问题的独特认识。
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入思考和热爱;他的诗歌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他对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关怀,体现了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他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启示了我们珍视每一刻、追求内心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及作品李白,一位伟大的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清新、豪放,风格独树一帜,对后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李白的一生中,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还经历了许多传奇的人生经历。
本文将从李白的生平、作品和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位文学巨匠。
李白的生平李白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家庭中,他的祖父、父亲和叔叔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文人。
李白自幼聪慧过人,天资聪颖,因此他极早便开始涉猎诗歌,常常在家中自行创作并与亲友共享。
李白的父亲很快便发现了儿子的才华,他便开始为儿子请名师授课,并希望它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
然而,李白却对官场并不感兴趣,他只想从事诗歌创作,因此他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前往长安,展开了他不同寻常的诗人生涯。
在长安的生活中,李白深受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影响,开始了他的辉煌创作生涯。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自由、豁达、放浪和天马行空的情怀,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诗歌常常展现出他刚毅、直爽、勇猛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敬。
他喜欢游历山水之间,把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歌每表达出了一种超乘常人的豁达!李白的作品李白的诗歌在隋唐时期是非常著名的,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是耀眼无比。
他从诗歌创作之初便有着清新豁达的风格,并在逐渐完善自己的文学风格。
他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诗歌体裁,如长诗、短诗、词、赋、颂等等,每一种体裁都有他量身定做的独特作品。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奔放的豪情,其作品普遍表现了他对人生自由的向往。
他常用年轻的形象来说明自己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比如“潇洒走天涯”的“青田声动马横笛”,“高山流水人家”等等。
这些诗句表达出了他内心追求诗意的那种美好向往,也体现了他独立、洒脱、豁达的人格魅力。
李白的影响李白的诗歌风格前卫,他的作品对后人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在诗歌艺术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作技巧,大大地丰富了唐诗这一时期的文化底蕴。
李白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在之后的文坛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思想概括总结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豪放不羁、游历求真、寄托志向、追求自由、崇尚自然、抨击庸俗、追求人生快乐、追求永恒存在。
首先,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是他思想的显著特点。
他追求自由,反对束缚和禁锢,以豁达开朗的精神态度对待生活。
他的诗歌充满了张扬与激情,常常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受,不受传统规范的限制。
其次,李白的思想受到游历求真的影响。
他在各地漫游,不断观察和体验,通过游历寻找真理,追求灵感和启示。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写自己旅途中的见闻和体验,展示出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第三,李白寄托志向,追求卓越。
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以及对品德高尚和对国家的忠诚。
第四,李白追求自由,反对世俗的桎梏。
他主张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不愿被束缚和控制。
他在诗作中露出反叛的一面,批判社会的偏见和不公,呼吁人们跳出传统的羁绊和观念的桎梏。
第五,李白崇尚自然,对自然世界充满敬意。
他喜欢亲近大自然,与山水相亲和,并将自然景象融入诗作之中。
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智慧,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六,李白抨击庸俗,表达对虚伪和功利的不满。
他痛斥那些只追求物质利益和表面功名的人,并表达出自己对纯粹和真实的向往。
他用诗歌来揭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丑陋,呼吁人们追求精神上的追求。
第七,李白追求人生的快乐,对生活充满热情。
他以一种豪放开朗的态度对待人生,享受自由和快乐,并在诗作中表达出对生活的赞美和感悟。
他提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最后,李白追求永恒存在,探索灵魂和人生的意义。
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追求永恒和不朽的存在。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留下一丝千古,追求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总结起来,李白的思想具有豪放不羁、游历求真、寄托志向、追求自由、崇尚自然、抨击庸俗、追求人生快乐、追求永恒存在等方面的特点。
李白的一生与诗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出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也有说法认为他出生于西域碎叶城。
李白早年受到道教和边塞文化的影响,中年得到高宗、玄宗的赏识,晚年则因安史之乱而漂泊不定,最终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包括《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形象生动、意象丰富、语言优美而著称,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诗歌才华。
在李白的一生中,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他善于从自然景色、人际交往、历史传说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诗歌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意世界。
同时,李白也善于运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抒发内心的激情和感慨。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因此,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轶事:黄鹤楼搁笔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
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水准,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生死考证上世纪90年代,吉国考古学家曾在碎叶城遗址实行发掘,除了很多佛教文物,他们还发掘出一块唐代石碑,其上有“安西都护府侍郎李某……”字样,这又进一步证实了郭沫若最早考证的李白故乡在碎叶的说法。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20世纪60年代前,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人物传记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情感奔放,形象生动,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围绕李白的生平、诗歌创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李白于701年出生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贫穷的士人家庭。
他父亲是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官员,对文学艺术有浓厚的兴趣,深受父亲熏陶的李白自幼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
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并开始创作自己的诗歌。
在成长过程中,李白深受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李白的一生非常多姿多彩。
他早年曾游历大江南北,踏遍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学者和文人。
在这段旅途中,他不断吸取外界的经验和启示,同时也通过亲身的感受来丰富自己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描写。
李白的诗歌作品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而闻名。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张力和震撼力。
他的作品既有豪放派的奔放和张扬,也有温婉派的细腻和含蓄,体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其中,《静夜思》、《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李白的诗歌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范例。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哲理等方面,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也抒发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探索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呼唤人们追求自由、追求真理,体现了民主、开放的价值观。
近现代以来,李白的诗歌更是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翻译和传播,世界各地的读者也能够欣赏和品味他的作品。
李白的诗歌不仅为中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成为了跨越时空和文化的艺术交流的桥梁。
总的来说,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和文化影响力至今仍然不减。
李白的思想内涵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作品以其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他的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李白的诗歌主题、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他的思想内涵。
首先,李白的诗歌主题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自然景观、历史传说、政治抒发等。
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充满热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追求自由的态度。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山水、月亮、花草等自然元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他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理解。
同时,李白也对历史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示了他对历史的理解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也不乏政治抒发的内容,他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政治权力的思考,虽然他并未直接涉及政治,但通过诗歌间接地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其次,李白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他以豪放奔放的笔触和丰富多样的意象塑造了自己的诗歌形象。
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立的思想。
他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比喻,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他的诗歌也融入了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使其更具有音乐性和艺术性。
李白的艺术风格独特而丰富,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艺术的追求。
最后,李白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他的思想内涵。
他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困境。
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快乐的追求。
他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他用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示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综上所述,李白的思想内涵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自然景观、历史传说和政治抒发等多个领域;他的艺术风格独特,以豪放奔放的笔触和丰富多样的意象塑造了自己的诗歌形象;他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李白的传奇一生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传奇诗人,也是少有的天才诗人。
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汩汩涛涛,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
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
而且,永远是那样地雄浑而清新,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一。
李白二入长安的荣与衰1李白的少年生活受汉地和西域两种文化熏陶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大概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我们谈谈他的少年生活,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字太白,关于李白的贯望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蜀人;一种说法是山东人,还有一种说法是陇西人,这是李白的族叔李阳冰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说李白出身于中亚碎叶,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这是范传正的说法。
现在学界一般都认为李白应该生于中亚碎叶。
关于他的家世,现在难以详考,据唐代李阳冰《草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他的祖先因在朝廷犯了事儿,被流芳到碎叶,到唐代中宗神龙元年,大概是705年,李白随着父亲迁居内地,回到了唐代的剑南道绵州昌明县青莲乡。
李父入蜀之后,一直过着“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逸生活。
据现代考证,有人说李白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富商,还有人说李白的父亲可能是一个胡商,因为西域人善于经商。
不过,从现有史料来看,不管李白是不是胡人,他的家庭显然具有浓重的西域文化背景,他的幼年和青少年是在蜀中度过的,他同时受到了汉地和西域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幅西域人的长相,史料记载,李白是“眸子迥然,哆如饿虎”,李白的眼睛很大,炯炯有神,和当时的内地人不一样,带有西域人的比较深的眼窝,比较大的眼睛。
哆如饿虎”,哆就是张大口,李白张大口之后,就像下山的饿虎一样,显得嘴很大,这和当时内地人的相貌明显不同。
西域人的相貌不仅给他带来了一幅带有西域特征的外在相貌,更赋予了他追求自由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他曾经在《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己是“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这个七尺是唐代的“尺”,和现在不能相比。
李白的思想概括总结李白(701年-762年),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独创的诗风而闻名于世。
李白的思想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强调追求自由、超越世俗的境界,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本文将针对李白的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
首先,李白的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和超脱。
他反对束缚个人的社会规范和约束,主张追求内在的自由和个性的展示。
他醉心于酒和诗歌,诗中常有对于个人身世的描述,表现了他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他的《将进酒》一诗中写道:“无谓言尽妍,只愿留寂寥。
时望庐山烟,未见未陆游。
”他借酒浇愁,借诗发泄情绪,表达了他对人生无谓言尽妍的态度,醉心于寂寥的个人灵感,渴望“陆游”而予以追求。
他的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勇敢追求自由的启示。
其次,李白的思想融合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他强调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合一。
他将自然景观融入诗作,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静夜思》一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个人内心世界和自然环境的合一追求。
他的思想将个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给人以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此外,李白的思想强调人生观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创作,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将进酒》一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表达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强调人应该尽情享受人生,并且相信自己的才华将继续发光。
他的思想给人以勇往直前的信念,鼓励人们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综上所述,李白的思想以个人自由和超脱为核心,强调个性的展示和对社会约束的反叛。
他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哲学的思想,注重自然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合一。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创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强调人应该乐观面对人生,并勇往直前。
李白的思想以其独特的诗歌表达形式,给人以启示和思索,对后世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资料和作品李白的资料和作品李白是我国的著名诗人,那么关于李白的`资料和作品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李白的资料和作品,欢迎阅读。
李白的资料李白(701.2.28―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李白的诗全集代表作(李白诗集)李白留给后世人千余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以下为名句精选:李白的作品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12、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仙李白热情豪放自信而又失落的一生诗仙李白热情豪放自信而又失落的一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汉族,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
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开元十三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
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生平故事简单概括
李白(701年-762年),中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风豪放奔放,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影响:
李白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
他早年游学四方,广泛涉猎各种文化,饱读诗书,深受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李白曾历经辽阔的西域、巍峨的秦岭,游历过大半个中国,领略了壮观的自然风光,这些经历成为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
李白在文学创作上极富天赋,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情万丈而著称,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生、理想的独特感悟。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将进酒》、《庐山谣》等,至今仍被人传诵。
李白一生多次游历,结交许多文学朋友,与杜甫等人并称为“李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朽的传奇。
然而,李白的一生也饱受沉浮变故,曾多次遭遇官场挫折和家庭不幸,在晚年更是流落异乡,最终在成都逝世。
他的诗歌流传千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珍品。
1。
李白
一、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
1.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李白自少年时就博涉百家,习辞赋,学剑术,好任侠,
慕神仙。
2.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李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
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此后以安陆为中心,游
历过梁宋、齐、鲁等地。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曾经隐逸学道,也干谒过权贵,希望得
到重用和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3.长安时期(42至45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进京,为翰林待诏,供奉宫廷。但李白地位
和处境并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傲岸不羁的个性又难容于世,饮酒狂放,蔑视权贵,终招嫉恨
谗毁,自请放还。长安的生活实践,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4.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过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其
间结识了杜甫。理想的破灭、人生的失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
5.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安史之乱起,李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隐于庐山。次年应
聘参加永王璘幕府。永王抗命兵败,李白以“附逆”论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李白身
经战乱,始终满怀着报国靖乱的志向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二、李白的主要思想
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
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
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
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
如《梁甫吟》、《古风》(第十首)等,赞美古代名臣贤相借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与建功立业、
拯物济世的雄心壮志。《行路难》、《将进酒》、《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
留别》等,表现了失意后的抑郁愤懑和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个性,以及欲求超脱的旷
达情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关怀现实的政治、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的黑暗,以及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如《古风》中的一些诗,抨击了统治者的昏庸荒淫和专横跋扈,具有很强的观实批判精神。
安史之乱后的诗,如《奔亡道中》、《永王东巡歌》等,表现反对分裂割据、靖难救国的爱国
精神。《丁都护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长干行》等,表现了对普通百姓的感情和对妇
女不幸命运的同情。
三、热情讴歌大自然,寄托自己的情怀。李白一生好游历亲近自然,因此写景记游诗数量较
多。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体现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但也有多维度的呈现。他上承庄、骚的浪
漫主义精神,又以个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地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达到了完美统。他反对绮丽华靡、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朴素真率的诗风。他的诗歌绝
句多清新隽永、明快自然,歌行多纵横飘逸、流畅自然,可谓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雕饰”(《赠江下韦太守良宰》)。
二、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
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诗歌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具有
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充分地表现着生活中诗人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的感情,使我们时时
体会到诗人自我抒情形象的存在。
三、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
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
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四、李白能自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绝句的成就也相当突出,尤
以七绝佳作最多。
李白的艺术个性有哪些主要特点?
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是:
(一)自由奔放,不受诗歌格律形式的束缚,灵活采用古风和乐府歌行体式创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
优美诗篇。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律诗较少,五、七言律诗一共只有八十多首,大部分是乐府和歌行。
这两种体式,字数灵活,格律不严,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诗人深刻的思想、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例如《将进酒》开头就是一个十字长句“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中间杂有三字句、五字句,运用自如。
这首诗是借酒浇愁,发泄胸中愤懑不平之作。诗中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蔑视功名利禄,追求自
由理想的豪情壮志,全诗气势磅礴,雄浑奔放,有如行云流水,倾泻而下,表现了乐观情绪,充满浪
漫主义精神。
(二)想象丰富,构思奇绝,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创造新奇鲜明的艺术形象。李白是一位有着
丰富想象力的诗人,他见闻广,阅历深。在他的笔下,人间的事物、天上的星辰、神话传说、历史珍
闻、自然景观、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驰骋想象的媒介。《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一篇表现李白想象力
的杰作。李白想象力的发挥,绝不只是在一诗一歌之中,几乎每一首诗中无不运用。这使得他的诗作,
无不形象鲜明,韵味深厚。
(三)清新自然,明白晓畅,这是李白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和李白在创作上的刻苦
努力、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李白很重视前代和当代诗人的长处,对汉魏六朝以来的乐府民歌尤为尊
重,吸取其中的营养,锻炼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很多诗篇,因为语言的光彩而令人百读不厌,
长久流传。李白的语言风格素来为历代学人所推崇,王安石对此有着很好的概括:“诗人各有所得,‘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在李白的诗篇中,许多诗句闪闪发光,引人留意且惊喜。初
看起来,有些句子似乎很平常,像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毫不费力,未加推敲,但它的魅力却使你
不能忘怀。若深入体会则会感到含义极深,韵味无穷。
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
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
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
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
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
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由于他以才
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
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