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1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19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出特色、上水平,特制定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1、指导思想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引导职业院校培育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形成湖南特色的专业体系和专业建设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建设目标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到2015年,全省建设140个(高职专业70个、中职专业70个)与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基础条件好、教学团队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数字化资源丰富、学生质量一流、就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能有效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
3、建设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对接产业。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岗位群对接,增强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
根据区域产业(行业)布局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明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特色专业主要从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中产生,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不与示范性特色专业重复立项。
——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谈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以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为例潘新平【摘要】Relying on each enterprise in Liaohe oil field, Liaohe Oi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establishes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formed. It runs close to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to adjust running thought. College is qualified with obvious feature of oil industry in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s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experience. It pays attention to education qu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alents to cultivate eligible characteristic talents for enterprises and society.%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辽河油田各企业,树立知识经营的理念,特色专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办学贴近企业和市场,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办学思路。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
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
解决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确定及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1.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力度不够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而不是知识面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知识分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与高职教学的组织原则协调一致,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实训设备相对落后,不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的趋势,甚至是行业产业已经淘汰不再使用的设备,无法体现三到五年内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学习设备操作,上手能力差。
有些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的设备过于精密、庞大、昂贵,学校无法购买的问题,而仿真模拟一线现场操作系统开发不到位,使教学停留在教室,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生产、管理、服务的真实环境。
2.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直接影响到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
高职教育其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就是它强调培养对象的技能性、操作性、实践性,其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本科院校的教师有着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双师型”教师,其本质特点即他们不仅掌握本专业较深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扎实的实践工作能力,对于大多数特色专业来说,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的教师寥寥无几。
浅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高职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高职教育是指高级职业院校教育,是面向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阶段。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各个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专业发展方向。
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
一、背景分析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首先需要做好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只有了解了背景,才能找准发展方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各地区也纷纷提出了“产学研深度合作”,“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等发展口号,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重要使命。
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必须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与地方产业密切结合,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避免盲目跟风,开展有特色的专业群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需求在谈论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时,必须重点关注专业培养目标与需求。
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当立足于实际需求,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力求让学生学以致用,毕业即可胜任相应岗位。
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必须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进行人才培养。
除了专业培养目标,还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必须对社会需求有深刻理解。
通过与用人单位深入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毕业即可顺利就业。
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才能做好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
三、特色定位与发展路径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需要明确自己的特色定位和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制参考模版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1.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主要是本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背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本专业高职教育的要求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含数量需求,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3.专业建设基础目前校企合作基础、师资力量、实践条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可以融合在一起,也可分别撰写;包括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条件、社会服务等。
专业建设目标要有量化指标,体现本校本专业特色。
须可实施、可监测。
三、专业建设内容在以下各方面建设内容中,最好附相关建设进度表,拟订分阶段的建设任务。
(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建设在学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之下,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
具体合作内容要体现在以下专业建设内容各个方面。
(二)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方向设计(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描述)(四)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1.工作过程系统化(或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构建2.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含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3.教学管理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关键。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模式不再是先理论后实践的,应是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多学科知识一体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有企业评价内容。
要保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是指单设的理论课程成体系,一体化课程也是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
(五)“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获得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数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比例逐步增加师资队伍建设预期目标和监测点要具体,不仅有人数、还要介绍清楚规格、能力等,如聘用专业双带头人的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带头人的标准表述。
新型高职院校的发展与特色专业建设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型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及特色专业的建设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新型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以及特色专业建设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新型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一、职业化导向的教育理念新型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职业化导向的教育理念成为了其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高职院校注重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与实际能力提升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新型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加大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在校园创业或毕业后成立自己的企业。
三、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新型高职院校注重与国外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提供国际化教育的机会。
通过与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招收留学生等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还能够促进技术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特色专业建设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新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特点进行规划。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通过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学科建设要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特色专业的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就业市场需求进行规划。
高职院校应该调查和分析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将其作为专业设置的参考依据,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
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的专业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特色专业的建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关键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内容:(1)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灵活设置和调整优化专业;(2)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的专业组成);(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双证书”制;(5)师资队伍(专业带头人)建设;(6)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专业建设的关键:(1)以涵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建设;(2)以适应高等职业教学需要的“双师型”队伍建设;(3)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条件建设。
2. 教师说课的内容要点包括哪些?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取舍、整合等改革情况;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该课程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该课程实验、实训项目的确定;该课程实验、实训所需的仪器设备;该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状况;该课程的师资队伍状况;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及以后的改革思路。
3. 双师素质教师指哪些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工程师、计算机软件程序员、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等);(2)通过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中级以上执业资格证书(如医师、药师、护士等);(3)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4)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5)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显著。
4. 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构建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