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病因及主要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特别关注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方法詹红燕 (宁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宁南 615400)肺结核,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但,多数朋友对其相关知识并不是非常了解。
本文将对肺结核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等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科普。
1肺结核概述肺结核指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可分为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以及其他肺外结核等。
2肺结核病因结核杆菌感染是造成肺结核的主要病因,主要传染源为带菌的痰液,通过咳嗽、喷嚏以及大笑和大声谈话等多种方式将结核杆菌散播至空气中发生传播。
同时,免疫力低下、滥用药物以及营养状况不佳等将会大大增加罹患肺结核的风险和概率。
另外,肺结核不仅会通过飞沫进行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皮肤等途径传播,但较为少见。
3肺结核临床表现肺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且病情轻重不等,部分病人早期可无任何明显症状,仅在健康体检过程中被发现。
发热是肺结核最常见症状,一般为体温逐渐升高,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数周以上,多为低度、中等程度热,常在37℃~38℃之间。
引起发热的原因主要是结核杆菌自身毒素及代谢产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引起。
咳嗽、咳痰也是肺结核最常见症状之一。
起初咳嗽较轻,多为干咳,仅见少量黏液痰,当形成空洞时,痰液量会逐渐增多,若同时合并细菌感染,痰液则以脓性为主,如果合并支气管结核,则多表现为刺激性咳嗽。
盗汗、疲乏无力也是肺结核常见症状。
盗汗指病人在熟睡时出汗,醒后出汗停止,约有50%左右的肺结核病人存在疲乏无力表现。
肺结核病人还会出现体重减轻、血液系统异常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临床表现。
除此之外,咯血、胸痛、困难等也是肺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
约有30%~50%左右的肺结核病人可能会出现咯血,大部分病人多为少量咯血,偶见大咯血情况;胸痛是因为累及胸膜,表现为针刺样疼痛、钝痛,咳嗽、运动后胸痛症状会随之加重。
4肺结核治疗当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发热以及盗汗和疲乏无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建议和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治疗。
肺结核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鉴别诊断_治疗方法肺结核的名词解释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1.症状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体征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
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
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肺结核的分型和分期(1)肺结核分型①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儿童多见,或仅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型。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阴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随病期进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肺出现大小不一、新旧病变不同,分布不均匀,边缘模糊或锐利的结节和索条阴影。
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
浸润型肺结核:X线常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渗出性)或结节、索条状(增殖性)病变,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干酪性—可见空洞)或钙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在两肺上部,亦为单侧,大量纤维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状,肺组织收缩,肺门上提,肺门影呈“垂柳样”改变,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偿性肺气肿。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菌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临床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结核菌属分枝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
(二)结核菌的特点染色抗酸染色(+),呈红色培养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需4~6周才能繁殖成明显的菌落抵抗力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易的灭菌方法分型结核菌分为人型、牛型及鼠型等种类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三)感染链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是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
易感染群:生活贫困、居住拥挤、体弱、免疫力低下、新生儿等。
(四)人体的反应性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非特异性免疫力(先天或自然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后天性免疫力)两种。
特异性免疫力:是通过接种卡介苗或感染结核菌后所获得的免疫力,其免疫力强于先天免疫。
2.变态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机体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属于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
(五)分型原发性肺结核:好发儿童或初次进城的成年人。
继发性肺结核: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此时人体对结核菌具有一定的免疫与变态反应。
潜伏在肺内细菌活跃,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及空洞,其形成5个常见临床类型:1.原发型肺结核此型多发生于儿童或初次进城市的成年人。
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核。
结核菌可从原发病灶通过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原发病灶和肿大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称为原发综合征。
三者构成哑铃形阴影。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严重者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儿童多见。
X线胸片:粟粒样大小的病灶,其分布和密度十分均匀。
3.浸润型肺结核成人最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
干酪性肺炎和结核球也属此型,多见于成年病人。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此型病程最长,痰中常有结核菌,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
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一、结核病的临床特征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累及其他器官。
下面将从感染途径、发病过程以及临床表现三个方面介绍结核病的临床特征。
(一)感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结核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这些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后就可能感染上结核病。
此外,与患者密切接触、共同居住或使用其被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二)发病过程经过感染后,大多数人体内形成“初次感染灶”,但并不代表所有被感染者都会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通常情况下,在免疫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初次感染后会出现所谓的“隐性感染”,即人体对结核菌具备免疫力,而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然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结核菌可能转化为活动性,并侵犯肺组织。
(三)临床表现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和乏力等。
患者常可出现胸闷、气促、胸部疼痛及咯血等不适感。
此外,结核菌也能累及其他器官如淋巴结、骨骼和泌尿生殖系统,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合理有效的治疗是控制和根治结核病的关键,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两个方面。
(一)药物治疗目前,结核菌的耐药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面临的挑战之一。
因此,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并进行个体化管理。
1. 初次感染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对于初次感染的结核病患者,标准的药物治疗方案为以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为基础的联合治疗。
在连续服药6个月后,常常可以有效抑制结核菌活动并达到治愈效果。
2. 多药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对于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因其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产生抵抗力,需要使用二线或三线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根据耐药菌株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
(二)支持性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在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中还有一些重要且不可忽视的支持性治疗。
这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营养水平和加强身体锻炼等。
肺结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多呈慢性过程,以长期低热、盗汗、咳嗽、咯血、胸痛为主要特征。
肺结核扩散可引起肺外结核。
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注意是否与排菌的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有无卡介苗接种史及当地结核病流行情况。
2.临床表现肺结核的类型以临床表现、X线特征、病理结果、流行病学及细菌学五方面为基础制定。
一般分为:(1)原发型肺结核:含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多见于少年儿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有结核病家庭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多为强阳性,X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型阴影,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一般吸收较快,可不留任何痕迹。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含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特别是营养不良、患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的小儿,多同时伴有原发型肺结核。
成人也可发生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可由病变中和淋巴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血液所致。
起病急,持续高热,中毒症状严重,约一半以上的小儿和成人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X线胸片和CT检查开始为肺纹理重,在症状出现两周左右可发现由肺尖至肺底呈大小、密度和分布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结节直径2mm左右。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起病较缓,症状较轻,X线胸片呈双上、中肺野为主的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和分布不均的粟粒状或结节状阴影,新鲜渗出与陈旧硬结和钙化病灶共存。
多无明显中毒症状。
(3)继发型肺结核:多发生在成人,病程长,易反复。
肺内病变多为含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的早期渗出性病变,易进展,多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空洞形成和支气管播散;同时又多出现病变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使病变局限化和瘢痕形成。
病变轻重多寡相差悬殊,活动性渗出病变、干酪样病变和愈合性病变共存。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肺结核这个名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身边也不乏存在一两个受结核病困扰的人。
有关调查显示,结核病已经成为导致成年人死亡的十大疾病之一,尤其是肺结核,每年会有近万人被诊断为肺结核,严重危害了这部分人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结核已经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但每年仍然还会有人感染肺结核。
那么如何远离肺结核,首先需要掌握肺结核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应该如何预防?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上述相关知识,以此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
一、引起肺结核的致病因素有哪些?(一)结核菌结核菌感染是引发肺结核的直接原因,该病菌的致病力与免疫反应,与结核菌菌壁中含有较高的脂肪酸、脂质、蛋白质以及多糖类等有关。
脂质在人体内,容易引起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从而形成结核结节。
而蛋白质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多糖类则负责参与某些免疫反应,这些都是引发肺结核的关键因素。
(二)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最直接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沫传播,而传染源则是以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为主。
当健康人在接触到肺结核患者的的飞沫时,极易引发感染。
当室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环境中存在10μg的肺结核患者的飞沫,此时飞沫可悬浮与空气中并存活较长时间,一旦被吸入后,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
肺结核病菌还能够通过消化道进入到人体内,其中只有少数病毒会被机体自身免疫机制杀灭,而大部分还是会发生感染。
(三)免疫力下降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用于对抗疾病,当人们因各种原因出现免疫力下降时,增加了各种致病菌感染的风险,结核菌也不例外。
二、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一)盗汗盗汗是肺结核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所谓盗汗,也就是患者在入睡时或睡醒后出现全身出汗的现象。
盗汗的症状通常容易发生在体质比较虚弱的儿童群体中,但这种盗汗现象无肺结核疾病的小孩也可能存在,此时家长需要认真排查。
盗汗发生多出现在肺部病变较重的时期,且该表现会频繁出现,严重时候衣服、被子会出现湿透现象,此时患者会表现中严重的疲劳和虚弱。
西医综合考研:肺结核考纲要求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包括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原则、预防措施和治疗。
一、概述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结核病的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分型:人型、牛型、鼠型(人不会感染鼠型)】。
(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研究发现,为细长、稍弯的杆菌,长2-7μm,宽0.3-0.5μm,无荚膜、鞭毛、芽孢。
)结核菌特点:多形性、生长缓慢、抗酸染色阳性、对湿热的敏感性、菌体结构复杂。
2.结核病的传播:⑴传染源:排菌病人⑵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咳嗽含菌微滴核(最重要)消化道吐痰含菌尘土其他⑶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者。
⑷影响传播的因素:结核分枝杆菌排出量的多少、空间含结核分枝杆菌微滴的密度、通风情况、接触的密切程度、时间长短及个体免疫力。
(二)发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TB)致病物质:1.脂质⑴糖脂①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膜,抑制白细胞游走,诱发结核结节形成。
②蜡质D:引起强烈迟发型超敏反应,诱发结核结节形成。
⑵磷脂:刺激单核细胞增生,使巨噬细胞转化为类上皮细胞,引起干酪样坏死。
⑶硫酸脑苷脂: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使细菌在细胞体内长期存活。
2.脂阿拉伯甘露聚糖: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NF-α—机体发热、消瘦、组织坏死、IL10—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3.热休克蛋白:高免疫源性蛋白质,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4.结核菌素蛋白:具抗原性,与蜡质D结合可引起机体超敏反应。
当TB首次侵入人体开始繁殖的同时,人体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对TB菌产生特异性免疫,使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的TB菌停止繁殖,原发灶迅速吸收或留下少量钙化灶。
肿大的肺门淋巴结逐渐缩小,纤维化或钙化,播散到全身各器官的TB 菌大部分消灭,这就是原发感染最常见的良性过程。
肺结核胸片肺结核的表现1.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慢性传染病,俗称“痨病”、“肺痨”,是因人体的肺部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而得名,它是长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肺结核是重点防控的重大传染疾病之一,已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1.患上肺结核的病因有哪些?患上肺结核的主要病因有如下几点:1.患者本身基础体质差、抵抗力低下。
结核分枝杆菌是通过飞沫和空气来进行传播,一旦进入人体内,在血流和氧气充足的部位会迅速繁殖,因此,常见于人体的肺部,然而,不是所有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就会立刻发病,只有在免疫力低下时才会发病,而免疫系统功能不强的人,一旦感染,会马上发病。
2.长期接触肺结核患者。
健康的人群若与肺结核患者长期过于亲密的接触,如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居住等,日常流通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结核分枝杆菌,当大量的结核分枝杆菌入侵人体后,不断地繁殖,患上肺结核的概率将是极大的。
3.烟酒不离和滥用药物的因素。
酒精伤身、吸烟有害健康、滥用药物致免疫系统受损等因素,皆会增加患肺结核的风险。
三、肺结核的症状有哪些?肺结核的症状有如下几个方面:1、发热。
因结核分枝杆菌的毒素刺激到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所以会出现持续发热,体温在37度至38度之间,若病情恶化,会出现高热畏寒。
2、咳嗽。
咳嗽是肺结核最典型的症状,咳嗽反反复复,时间长达两周以上,若混合了细菌感染,痰量会增多,并出现脓痰。
3、乏力。
患者会倍感疲倦,全身无力,打不起精神,休息后也无法恢复,加上食欲不佳,胃口差吃不下,人会日渐消瘦,体质虚弱者还会出现夜间盗汗,失眠。
4、胸痛气短。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大声说笑或深呼吸时会出现胸痛,从事体力劳动后,会感觉呼吸困难、气短,严重时还会出现低氧血症。
5、咯血。
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发生在咳嗽后,痰中带血,严重者会出现大量咯血。
肺结核的病因及主要表现
一、病因及病理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
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
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
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消化道感染,少数经皮肤伤口感染。
肺结核病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时,机体的免疫力反应性不同,因而引起的肺部病变及其发生、发展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据此可分为原发性(初感染)和继发性(再感染)肺结核两大类。
199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523/10万人,估算病人病人有593
万人。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
多发生于儿童,但也偶可见于感染过结核杆菌的青少年或成人。
免疫功能严重受抑制的成年人由于丧失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因此可多次发生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
可在原发性肺结核病后很短时间内发生,但大多数在初次感染后十年或几十年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暂停活动的原发病灶在活化而形成。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或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其中尤以是涂阳肺结核的传染性为强。
(2)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形成以单个结核菌为核心的飞沫核悬浮于空气中,从而感染新的宿主。
此外,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干燥后附着在尘土上,形成带菌尘埃,亦可侵入人体形成感染。
经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的传播极少见。
(3)易感人群:糖尿病、矽肺、肿瘤、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者皮质激素者易伴发结核病,生活贫困、居住条件差、以及营养不良是经济落后社会中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除病原体、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外,宿主遗传因素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体对结核病易感性或抗性的差异与宿主某些基因相关。
现已筛选出多种人的结核病相关候选基因,例如三类HLA基因区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以Ⅱ类基因为多;在非洲和亚洲人群中的研究表明人类SLC11A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
所以,并非所有传染源接触者都可能被感染,被感染者也并不一定都发病。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肺结核患者常有一些结核中毒症状,其中发热最常见,一般为午后37.4℃~38℃的低热,可持续数周,热型不规则,部分患者伴有脸颊、手心、脚心潮热感。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空洞形成或伴有肺部感染时等可表现为高热。
夜间盗汗亦是结核患者常见的中毒
症状,表现为熟睡时出汗,几乎湿透衣服,觉醒后汗止,常发生于体虚病人。
其他全身症状还有疲乏无力、胃纳减退、消瘦、失眠、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
(2)咳嗽:常是肺结核患者的首诊主诉,咳嗽三周或以上,伴痰血,要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
肺结核患者以干咳为主,如伴有支气管结核,常有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如伴纵隔、肺门淋巴结结核压迫气管支气管,可出现痉挛性咳嗽。
(3)咳痰:肺结核病人咳痰较少,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常咳黄脓痰;干酪样液化坏死时也有黄色脓痰,甚至可见坏死物排出。
(4)咯血:当结核坏死灶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如累及大血管,可出现量不等的咯血。
若空洞内形成的动脉瘤或者支气管动脉破裂时可出现致死性的大咯血。
肺组织愈合、纤维化时形成的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可在肺结核痊愈后反复、慢性地咯血或痰血。
(5)胸痛:胸痛并不是肺结核的特异性表现,靠近胸膜的病灶与胸膜粘连常可引起钝痛或刺痛,与呼吸关系不明显。
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会引起较剧烈的胸痛,与呼吸相关。
胸痛不一定就是结核活动或进展的标志。
(6)呼吸困难:一般初发肺结核病人很少出现呼吸困难,只有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会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
支气管结核引起气管或较大支气管狭窄、纵隔、肺门、气管旁淋巴结结核压迫气管支气管也可引起呼吸困难。
晚期肺结核,两肺病灶广泛引起呼吸功能衰竭或伴右心功能不全时常出现较严重的呼吸困难。
(7)结核性变态反应:可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类似于风湿热,主要有皮肤的结节性红斑、多发性关节痛、类白塞病和滤泡性结膜角膜炎等,以青年女性多见。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无效,经抗结核治疗后好转。
(8)患者体征:患肺结核时,肺部体征常不明显且没有特异性。
肺部体征常与病变部位、性质、范围及病变程度相关。
肺部病变较广泛时可有相应体征,有明显空洞或并发支气管扩张时可闻及细湿啰音。
若出现大面积干酪性肺炎可伴有肺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或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当形成巨大空洞时,叩诊呈过清音或鼓音,听诊闻及空洞性呼吸音。
支气管结核常可闻及局限性的哮鸣音。
两肺广泛纤维化、肺毁损时,患侧部位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气管移位,其他部位可能由于代偿性肺气肿而出现相应的体征,如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降低等。
总之,肺结核并无非常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有些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如伴有免疫抑制状态,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起病和临床经过隐匿;或者急性起病,症状危重,且被原发疾病所掩盖,易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