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要素市场的均衡一般理论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75.13 KB
- 文档页数:24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三篇市场经济问题研究第十二章一般均衡与福利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一般均衡分析1.一般均衡的含义(1)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法。
(2)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就是要考察在所有市场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所有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是如何同时决定的。
实际上,一般均衡分析就是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同市场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
(3)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从理论角度说,一般均衡分析要优于局部均衡分析,但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经济问题都要动用一般均衡方法。
虽然局部均衡分析忽略了一些因素,但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因素只会带来数量上或程度上很小的不同,这样,运用局部均衡方法与一般均衡方法相比,在一定的精度要求下可以得出几乎相同的结论。
尽管一般均衡分析要比局部均衡分析全面,但局部均衡分析却是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个别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是如何决定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2.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1)基本假设①只有两个消费者,A和B,他们只消费两种商品X和Y,消费者将所有的收入都花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上;②只有两种生产要素,L(劳动)和K(资本),消费者拥有这两种要素,并通过出卖劳动和资本来获取收入;③X和Y,由两个生产部门生产,一个专门生产X,另一个专门生产Y,均使用两种要素进行生产,生产技术是既定的;④经济中劳动和资本的总量是固定的,但是每一产品部门可投入的要素是可变的,因此,一个部门投入要素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个部门投入要素的等量减少;⑤所有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只分析长期均衡。
瓦尔拉斯的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瓦尔拉斯的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2010-07-20 15:54从19世纪中叶甚至更早以来,均衡概念就已成为经济理论的中心。
一般认为,根据包含市场多少以及各市场行为主体能否对其他市场造成影响,均衡理论有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之分。
其中,后者只分析一个经济的某个具体部分,而经济的其余部分对此部分的影响保持不变,即总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Ceteris Paribus)",这被称为局部均衡分析,通常认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该分析方法的集大成者;而前者所描述的,则是当所有各个经济行为者子集都处于均衡的状态、即一般均衡分析,该理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新古典边际效用学派独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瓦尔拉斯在《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中采用的分析模式,更被视为新古典一般均衡体系的典范。
概括地讲,该均衡体系的核心是关于存在无穷多商品种类的市场条件下对各种商品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即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运用数理方法,从交换、生产、资本形成和货币流通四个方面来确定各个市场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
那么在该体系中,各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如何确定即怎样达到一般均衡状态呢?瓦尔拉斯的分析从构筑一个简单的纯粹交易经济模型开始,其中没有生产活动、没有资本(只是作为生产要素被引入)、也没有货币存在,一切交易都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直接物物交换。
这样,如果要达到一般均衡状态,即实现每个消费-交易者在既定条件下的最大可得满足(利润)和所有市场上的供求均等,就是困难的;但瓦尔拉斯试图通过采用卖者喊价机制(tàtonnement,即"摸索"之义)解决这一难题。
假设所有交易者在一个大厅内相遇,假定都为竞争价格接受者,并假定存在一个可随意喊价的拍卖商。
根据每次报价,那些市场参与者将按照瓦尔拉斯定价规则办事,即价格随着市场对这种商品求过于供部分的信号朝同一方向变动;这样,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的市场中,卖者喊价过程就会达到一定价格与数量,从而成为市场供求方程的解。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一般均衡理论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1)局部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一变量只取决于本身的各相关变量的作用,而不受其他变量和因素影响的均衡。
(2)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分析同时决定所有市场的价格和数量,它考虑了相关市场之间的反馈效应,即一个市场发生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市场一系列的变动,而其他市场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导致最初发生变动的市场再次发生变动。
这种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就称为反馈效应。
从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前提出发,考察每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的某商品均衡价格决定问题,这种分析方法称为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而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状态就称为一般均衡。
2.2×2×2一般均衡模型2×2×2一般均衡模型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单形式。
(1)2×2×2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假设①经济体系中存在2种给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即资本K 和劳动L 。
②用这2种生产要素生产2种商品:X 和Y 。
③经济体系中只存在2个人A 和B ,作为消费者,所有的收入都用于购买商品X 和Y 。
④消费者A 和B 的效用函数满足偏好的三个基本公理。
他们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⑤生产者C 和D 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⑥存在着劳动要素的充分就业。
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消费者和生产者都面临着相同的产品价格。
(2)2×2×2一般均衡模型的结论在这一模型中,当4个市场以一组均衡价格(X P 和Y P ,ω和r )出清时,以及当所有的经济主体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就达到了一般均衡状态。
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由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创立。
这个模型在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市场竞争等方面。
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理念是,一个经济体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项变化都会对整个经济体产生影响。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所有经济活动的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在萨缪尔森的一般均衡模型中,经济体被划分为多个部门,每个部门代表一个产业或者市场。
这些部门之间通过物品和资本的流动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
在这个模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受到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达到经济的均衡状态。
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模拟各种政策方案的影响,可以评估政策措施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种模型也可以用来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在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有效市场”,即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情况。
只有当市场处于有效状态时,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还着重强调了“资源配置优化”的概念。
通过模拟不同资源配置方案的效率和结果,可以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经济模型,它对于研究经济运行规律、探讨资源配置优化、评估政策影响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这种模型的应用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的。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个经典的经济模型,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Samuelson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模型。
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的解法一、介绍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经济模型,用于描述市场中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阿罗德布鲁模型的提出,填补了传统微观经济学模型在分析市场关系时的不足,使得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的机制和效果。
二、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框架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以供给和需求为核心,通过建立各种市场、生产要素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均衡状态。
模型的框架包括了多个市场,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通过供求关系确定价格和数量的均衡状态。
模型还考虑了生产要素的效用和收益,以及消费者的偏好和预算约束,从而全面描绘了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解法探讨1.线性规划法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的解法之一是线性规划法。
通过建立模型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可以将复杂的经济关系简化为数学表达式,然后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来求解最优解。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市场情况,但对于复杂的市场结构和需求关系,往往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
2.数值计算法另一种常用的解法是数值计算法。
这种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和仿真,在多次迭代计算后得到模型的近似解。
数值计算法的优点是能够处理复杂的市场结构和需求关系,但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且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计算精度的限制。
3.计算通用均衡模型还有一种解法是计算通用均衡模型。
这种方法通过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系统模型,包括生产部门、消费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贸易部门等,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和调节,来描述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均衡状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分析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但缺点是模型的复杂性和计算量往往超出了传统的解法范围。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者,我认为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经济分析工具,它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观点新古典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包括:效用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资本理论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观点进行阐述。
一、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个体对商品的需求是基于其对商品带来的效用程度的判断。
效用是指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感觉程度,是主观的、个体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体追求效用最大化是其行为的基本原则。
因此,在市场交换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效用判断来决定是否购买商品,以及购买多少商品。
二、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是生产的三个要素。
在市场经济中,这些要素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它们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这种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它认为市场经济中各个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一个市场的变化会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
一般均衡理论试图通过对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以及政府干预的效果。
四、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资本的生产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本的投资可以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资本的生产和投资也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资本的投资应该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进行的。
综上所述,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强调个体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的自由流动、市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资本的生产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和经济增长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均衡分析中均衡的名词解释在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均衡是一个常被提及和研究的术语。
它是指一个系统或一个市场在自身内部各个要素之间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均衡分析旨在研究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整体系统或市场的影响。
均衡的定义因学科而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在经济学中,均衡通常指的是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状态的市场。
当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等于其供给量时,就可以说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该均衡点处于供求曲线的交点上,即商品的价格与数量能够使得供给和需求完全匹配。
均衡状态意味着没有剩余的商品,也没有消费者无法获得满足的需求。
供需均衡是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一种表现,它使市场稳定运行,并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
均衡分析的一个经典范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瑟·琼斯(Arthur Lewis)提出的“双重均衡理论”。
这个理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根据琼斯的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移会导致一个双重均衡的现象。
就业机会在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之间得到均衡分配,而工资水平也在两个部门之间达到均衡。
这种均衡状态使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并推动经济增长。
均衡分析还可以用于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博弈论中,均衡是指参与者做出的决策相互协调的状态。
通过分析参与者之间的策略选择和利益博弈,可以推导出博弈的均衡点。
最为著名的均衡概念之一是纳什均衡,它是指在一个非合作博弈中,每个参与者根据其他参与者的决策作出自己的最优选择。
纳什均衡在博弈论的研究和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给出了个体决策和整体博弈结果之间的平衡点。
除经济学和博弈论外,均衡分析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心理学中的心理健康均衡研究探讨了个体内部不同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均衡研究着眼于社会组织和个体期望之间的平衡,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平衡研究关注生态系统内不同种群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