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54
气管插管维护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操作规范
1. 准备工作
- 检查气管插管设备,确保完好无损。
- 为操作人员和患者准备洗手液、手套、口罩和面罩。
2. 洗手消毒
- 操作人员需彻底洗手并戴上手套。
- 用洗手液充分洗手20秒,注意清洁指缝和指甲。
- 擦干双手后用手消毒剂消毒。
3. 气囊压力检查
- 保证气囊内的压力不超过指定范围。
- 使用气囊峰值压力表进行检查,并及时调整。
4. 气管插管导管检查
- 检查导管的完整性,确保无裂纹或损伤。
- 检查导管尖端是否光滑,无毛刺。
5. 气管插管固定
- 将导管插入合适的位置后,使用固定带将其固定。
- 固定带应固定在患者的嘴部和头部,确保插管位置稳定。
6. 呼气末正压(PEEP)设置
- 根据医嘱,设置适当的呼气末正压。
7. 气管吸痰
- 定期对患者进行气管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 使用合适的吸痰管进行吸痰,注意不要过度刺激。
8. 定期换管
- 根据需要和医嘱,定期更换气管插管。
评分标准
根据气管插管维护操作的规范和正确性,评分如下:
- 操作规范(25分)
- 洗手消毒(10分)
- 气囊压力检查(10分)
- 气管插管导管检查(10分)
- 气管插管固定(15分)
- 呼气末正压(PEEP)设置(10分)
- 气管吸痰(10分)
- 定期换管(10分)
总分为100分,操作人员应努力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每项操作符合标准要求,以获得较高的评分。
以上是《气管插管维护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气管插管与拔管指南一、概述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而拔管则是将气管插管在患者病情改善后顺利撤除的过程。
本指南旨在提供气管插管与拔管操作的指导,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前期准备1. 确认插管或拔管的适应症和必要性。
2. 检查患者的气道状况,并评估插管或拔管的难度。
3. 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包括插管管、拔管套件、氧气供应和纤维支气管镜等。
三、气管插管操作步骤1. 为患者施加足够的麻醉。
2. 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插管管,并确保插管管位于气管内。
3. 确认插管的位置,可以通过肺鼓动、气囊充气和听诊气流声进行判断。
4. 确保插管管的稳定,可以通过固定带或牙齿夹等方式进行固定。
5. 连接氧气供应和呼吸机,确保患者的正常呼吸。
四、气管拔管操作步骤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评估患者的拔管可能性。
2. 喂食患者,保持患者的胃内没有食物。
3. 准备好拔管套件,并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参与操作。
4. 拔管前,通过吸痰和氧气吸入等方式清理气道。
5. 快速但平稳地拔除插管管,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6.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以及呼吸状态的恢复情况。
五、注意事项1. 在插管或拔管操作前,要充分准备并评估患者的情况,确保操作的安全。
2. 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状况,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并发症。
3. 在操作结束后,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观察。
以上是气管插管与拔管的指南,希望能对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是将塑料管(Endotracheal Tube,ETT)插入气管,与呼吸机相连接,以维持呼吸道开放,提供氧气和呼气二氧化碳排出的操作。
气管插管操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流程是否规范和操作者对其评分是否准确。
下面分别介绍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1.准备需要的器材,包括气管插管、喉镜、吸引器、口喉部分被遮挡的面罩(面罩盖),呼吸机等。
2.询问患者是否愿意进行气管插管,并告知其操作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在舒适的位置,喉镜插入患者口腔,并观察口喉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4.用吸引器将口腔内分泌物清除干净,并确定气管位置。
这个步骤十分重要,必须摆正明确定位,才能以正确的姿势将气管插管送入气管。
5.取出气管插管,放入口腔内,并以右手持握气管插管的口端,线手抬起下颚将大体枕喉肌向前提而张口。
如果患者处于神志良好状态下,可以要求其固定牙合,以便更容易插管。
6.将气管插管导入至平曲面位置,将导管口置于喉腔,然后沿口颊面向下注视朝气管轴线依次推动。
7.插管到一定深度,即可听到呼吸音,再用吸引器吸出口喉部分被遮挡的面罩中的空气,并用指头在气管轴线两侧按压推动气管插管以稳定,使其更深入直至插管到合适深度。
8.固定气管插管,通气,观察气道是否通畅,并连接到呼吸机。
评分标准:1.使用喉镜的时间:气管插管前后使用喉镜和吸引器的时间。
2.插管成功率:成功插管的患者数目与试图插管的总数的比率。
3.折磨患者的次数:插管中对患者的不必要移动、口腔和喉腔刺激的次数。
4.插管时间:从舌头通过喉谷到成功插入气管的时间。
5.血氧饱和度:在插管前和插管后的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6.并发症:插管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误吸、声带损伤等。
以上是气管插管操作的流程与评分标准,插管操作需要多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气管插管的原理是什么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保持患者的通气道畅通,并确保正常呼吸。
它是一种通过将管道插入气管,使空气能够在气管和支气管中自由流动的方法。
气管插管的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气道开放:当患者失去自主呼吸能力或无法维持通畅的气道时,气管插管通过维持气道开放,确保空气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插管能够避免气道的狭窄、塌陷或堵塞,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2. 新鲜空气供应:气管插管能够有效地将新鲜空气输送到肺部,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
通过插管将气道与呼吸机连接,呼吸机能够提供适当的氧气和正常浓度的气体,使患者体内氧气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3. 呼吸控制:气管插管能够实现对患者呼吸过程的控制。
通过插管,医护人员可以调整气流量、气流速度和吸气/呼气比等参数,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比如,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以通过插管控制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等参数,实现正常呼吸。
4. 痰液引流:气管插管还可以帮助引流患者呼吸道的痰液。
在插管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安装病人的气管插管和抽痰管,通过护理措施和抽痰技术,及时清除呼吸道内产生的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5. 预防误吸:气管插管可以减少误吸的风险,避免固体或液体进入气道。
在插管过程中,细长的管道能够抵挡来自食道和喉部的压力,将食物或液体引导至食道,保证其通过消化道而非气道的通道。
总之,气管插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将管道插入气管,维持气道开放、输送新鲜空气、实现呼吸控制、引流痰液、预防误吸等方式,确保患者的正常呼吸和通气。
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麻醉、紧急抢救、重症监护和其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医疗领域,并在救治危重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呼吸科气管插管_护理1.插管前的准备工作在插管前,护士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确认患者的身份、姓名和医嘱,并向患者解释插管的目的和过程。
-患者禁食禁饮至少6小时,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检查患者的口腔和牙齿,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异物,以减少呼吸道梗阻的风险。
-打开呼吸器设备并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准备好插管所需的设备,包括气管插管管、喉罩、喉软化剂、吸引器以及可能需要的紧急插管设备等。
2.插管过程中的护理在插管过程中,护士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医生调整患者的体位,如头部后仰,以便于插管。
-帮助医生完成局部麻醉,如喉部喷雾麻醉或局部麻醉药物注射。
-在插管过程中,护士需要配合医生的指示,如喂口喉管、固定喉罩等,以确保插管的顺利进行。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确保插管的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感染的风险。
3.插管后的护理插管后,护士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气道堵塞、气压伤害等。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氧合不良和循环障碍。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是否正确,如通过胸片检查等。
4.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和处理在呼吸科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护士需要及时处理。
-气道堵塞:护士可以进行吸引或清洁呼吸道,以确保通畅。
-咳嗽和呕吐:护士可以给予适当的镇静和止咳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血压升高或下降:护士可以调整呼吸器设备和适当的药物治疗,以改善循环功能。
-插管脱出或移位:护士需要及时固定插管,保持其正确的位置。
综上所述,呼吸科气管插管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方法,需要护士在插管前、插管过程中和插管后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护士需要配合医生的操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气管插管制度
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
气管插管制度是针对气管插管操作而制定的制度,其内容如下:
1.气管插管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前需做好各项准备,如准备喉镜、
导管、连接管、牙垫、注射器等物品。
2.插管时,需在明视下插入导管,同时采用两种方法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
内,分别为:按压病人双侧胸部,听和看导管开口是否有温热气流呼出;
挤压呼吸囊,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均匀抬起,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均匀一致,而上腹部无气过水声。
3.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以后再进行固定,顺序为先内再外而固定。
4.气管插管操作完成后,需做好记录,包括插管深度、导管内径等数据。
5.在气管插管期间,需定期检查气囊压力,以确保导管通气效果。
6.气管插管拔管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拔管前需确保患者可以进行自主呼
吸。
ICU生命的管道之——气管插管当你的亲人在监护室住院时,由于病情危重,医生有可能会告知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
对于“气管插管”,你是否一脸茫然、充满了未知的恐惧?是不是太多的小问号在你脑袋里转圈圈?接下来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这个神秘的管道吧。
所谓的气管插管就是将一根长约30cm的管道通过口腔或者鼻腔插入到患者气管内,让肺部与大气相通,连接呼吸机使用后,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把氧气送入到肺部,达到减轻患者缺氧状态,解除患者的呼吸困难的目的,昏迷不能咳痰引起痰液阻塞的患者,通过气管插管可以吸取气道分泌物。
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所以在抢救中医护的配合很关键。
(1)医生病情评估掌握插管的指征。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颈部活动度以及牙齿的情况(是否有义齿)。
(2)护士准备用品。
插管前,要准备好可视化喉镜、气管导管、吸氧面罩、吸痰管、负压吸引器、无菌手套、抢救车、呼吸机以及插管辅助用药等。
(3)插管时的配合工作。
护士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让声门充分暴露。
遵医嘱给患者推注辅助用药。
将喉镜递给医生,待医生插入后协助将导管内芯取出,吸痰。
将插管位置固定好的同时,辅助通气,观察患者的胸廓气伏程度,随后向气囊推注4~5ml气体,使用听诊器检查双肺的呼吸音是否对称,并妥善固定导管,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时连接呼吸机。
(4)插管后为了防止患者疼痛不适,会适量予以镇静镇痛药物泵入.插管后对管道的护理也是很重要的,防止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我们会设施很多护理措施。
插管完成后,让患者取侧卧位,抬高床头30-45°C,促进痰液引流。
另外还要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导管滑脱。
(1)及时吸痰。
患者气管插管后,自主排痰困难,应适时将气道当中的痰液全部清除干净,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流程进行吸痰操作。
(2)充分湿化。
患者气管插管后,基本就丧失了自行湿化温化气体的功能,呼吸机湿化、温化气体的功能,我们会每天进行3-4次的雾化,稀释痰液。